?

“規則立德”:內涵、價值與路徑

2021-10-12 07:05汪曉薇
中小學班主任 2021年17期

[摘要] “規則立德”不僅體現為提升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要求,還體現為學校立德樹人、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過程。如何通過堅持正向的班級規則,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規則態度,提高法治素養,追求規則立德、成事成人的育德境界,是教育者的初心使命。本文將從“規則立德”的現實意義和實現途徑兩個維度對此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 規則立德;正向引導;班級規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目標任務。全面依法治國,對公民提出了“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的要求。遵守規則成為現代公民的一種基本素質。班主任作為全面關心學生發展的人生導師和“重要他人”,在自身遵守各項規則、錘煉學生品德的同時,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法治精神和規則意識,并思考如何在規則教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加強道德修養,提升法治素養。

一、“規則立德”的基本內涵

本文提到的“規則”,主要是指班主任根據班級育人的目標和特色發展的價值取向,結合本班班情與學情需求,與學生一起制訂并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這里的“立德”,主要是指班主任引領學生一起“樹立德行”,強化個體的品德修為,體現了師生主體健康站立于世的根本追求。因此,“規則立德”可以概括為在班集體中,師生雙方在班規的制定執行過程中,開展規則教育,增強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提升道德修養,一同追求成事成人的育德境界。

二、“規則立德”的價值探尋

1.有利于確立學生良好道德形象

堅持“規則立德”能夠促進學生個體的成長,幫助其確立良好的道德形象?!暗赖滦蜗?,通常是指道德主體通過自身一系列比較穩定的道德表現,給人們在知覺上造成的一種具體道德形態和道德面貌。它是道德主體的精神生命所在,是道德主體得以合理性存在的內在依據”。

擁有良好的道德形象,是個體在社會上的立身之本,也是其把握人生機遇、創造人生幸福的關鍵要素。一個人只有通過一系列符合各種規范要求、比較穩定的行為,才能樹立起正面道德形象。穩定行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從他人提醒到自覺為之是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因此,在班級管理和建設中,班主任要發揮規則育德的價值,引導學生從制定規則、遵守規則、維護規則的過程中獲得一系列的情感體驗和道德認同;學生根據外在約束,不斷調整自身不合理的言行;通過自我反省內化,承載一定道德要求的規則,呈現出比較穩定的符合規范要求的行為表現,進而“使常規成為規范,使規范成為習慣,使習慣成為自然”,最終確立良好的道德形象。

2.有利于有效開展群體育德活動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提出了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則,意思是通過教育集體影響個人,通過教育個人形成集體。要求班主任在教育中堅持兩者的教育相結合,以點帶面,以面促點,相互影響。因此,班主任除了關注個體發展,還需要在班級中開展群體育德活動。

群體育德活動常以多人小組或班集體為單位,以小組合作探究、研學尋訪、主題班會、參觀游覽等為主要活動形式。群體活動能否順利、有效地開展受內外多方面的影響,如成員間隱形的從眾、暗示、模仿等心理因素,顯性的活動方案和要求等。要發展,先要有秩序。在遵規守紀的班級教育環境中,學生群體的育德活動的組織會更有秩序,活動流程會更有章法,活動設計會更有品位,對學生的教育會更有實效。

群體育德活動前需要有充分的準備。主題和方案的確定需要班主任帶領學生共同完成,這是一個觀點交流和智慧碰撞的過程。班主任在工作中進行規則教育,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和個人修養,在討論策劃中,學生會互相尊重、平等協商,任務意識明確,避免了因無序帶來的內耗。

在群體育德活動過程中,環節間的銜接及對現場生成的處理需要有規則的保障才能逐漸深入,最終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德育目標。近年來,受多元文化和價值觀的影響,個別學生出現了觀念和行為的偏差。堅持“規則立德”,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底線意識和大局觀念,心存敬畏方能“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保證群體育德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決定群體育德活動實效性的重要環節是活動結束后的總結提升。學生通過規則的反復要求,形成了反思的習慣,有助于將“旁聽”狀態調整為主動“參與”,將活動中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思考,改變部分育德活動走過場的現狀,讓活動在螺旋式上升中增強德育效果。

三、“規則立德”的實踐路徑

1.制定正向特色的班規,奠定“規則立德”的基礎

一個由師生共同制定,代表全體同學利益的班規才具有威信。如何讓班規體現班級特點,具有正向引導功能,需要師生共同努力。

(1)堅持平和協商。班規的制定應該人人參與、平和協商。具體操作步驟可以參考李鎮西老師的做法。班主任先給出班規制定的原則,所有學生在固定的時間內思考并完成班規的草稿,再由班干部將每一個學生制定的班規進行整理綜合,提出一份草案,全班進行修改。修改的過程可以小組為單位,組內形成統一意見,由各小組代表輪流發言,其他同學補充,最終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對班規進行表決。此類方式把班規制定的過程變成對學生進行民主精神啟蒙和民主實踐訓練的過程,所有學生都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因此,班規的內容更能體現對人的尊重,傳遞正能量。

(2)堅持理性思考。每個班級都有其班集體建設的目標,因此班規的制定不能選擇“拿來主義”。班主任應明確制定班規的目的,牢記“規則立德”的初心,教會學生理性思考,以班情為依據制定班規。首先,要引導本班學生從年段特點、性別比例、性格特征、行為表現等多方面進行觀察,客觀理性評估班情現狀,從而讓制定出的班規內容更貼近班級實際。具體評估可以采用學生自述、問卷調查、邀請家長觀察員等方式進行。其次,班主任要關注學生在班規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困惑和疑問,耐心解答,并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班規的內容應該具有可行性,班規的條文應當是對行為的約束,而不是思想道德的提倡;班規的文字描述應正面措辭,用“該如何做”代替“不可以做什么”,正面的鼓勵比負面的禁止更具有正向引導作用。

(3)堅持共同約定。規則內容確定后,應在教室張貼公示,期間如果有問題可以繼續提出修改建議;公示結束,組織全班學生舉行簡短的儀式,由班主任宣讀正式的班規,在無異議的情況下學生鼓掌通過并在班規紙質稿上簽字。這一儀式也是民主的過程,能帶給學生信念和歸屬感,增強身份認同。

具有正確價值導向的規則為學生樹立德行打下了基礎。在平等、尊重的氛圍中,制定規則的過程本身也發揮了其育德的功能。

2.培養理性積極的規則態度,提供“規則立德”的動力

《麥田守望者》中,斯賓賽先生有言:“人生就是一場球賽,我們都要遵守每一項這樣或那樣的規則?!眳⒓舆@樣的“球賽”,唯有遵守既定的規則,方可將比賽進行到底。培養理性積極的規則態度,能夠幫助學生以主動的心態應對未來的挑戰。

(1)激發內在需求,培育對班規的積極情感。規則是為了維護有秩序的班級環境,在逐漸達成默契和共識的基礎上形成的。但是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規則是一種約束力,約束會讓人產生抵抗、逆反的心理,因此,只有激發學生對班規的需求,體會認識到規則的目的是“教育”不是懲罰,對個人既是約束更是保護,提高心理認同,才能讓學生產生對班規的積極情感。

在具體實踐中,可以設計體驗式活動,在活動中體會有序和無序分別帶來的感受;可以舉行辯論賽,在觀點的碰撞中充分表達想法,澄清認識的誤區等等。無論采取哪種方式,都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他們的需求出發,調動其主觀能動性。

(2)培養辯證思維,學會全面發展地看待班規。在班規執行的過程中,會出現缺乏可行性或不符合班級發展要求的內容,學生認知能力有限,如果缺乏引導,思想行為容易發生偏差。培養其辯證思維,就是引導學生認識到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班級的發展、學生年齡的增長,一些沒有的規則需要制定,一些失去合理性的規則需要刪除,一些不能適應班情學情的規則需要調整和完善。因此,當遇到問題時,善于與老師同學溝通,積極為新規則的形成建言獻策,才是理性積極的態度。

3.提高自覺遵守班規的執行力,建立“規則立德”的保障

自覺遵守規則是個人良好道德素質和公民素養的體現,可以使個人獲得內心更大的自由度和愉悅感。學生自覺遵守班規,可以讓“規則立德”貫穿班集體建設發展的始終,培養學生受益終身的道德品質。如何提高執行力,筆者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思考。

(1)理清規則與自由的關系。自覺意味著自愿,一個將規則視為束縛人個性發展的洪水猛獸的人絕不會自愿遵守規則。孟德斯鳩說過:“在一個有法律的社會里,自由僅僅是:一個人能夠做他應該做的事情,而不被強迫去做他不應該做的事情?!闭J為“規則束縛自由的人”,割裂了自由和規則之間的關系。一方面,規則限定了自由的邊界,在享受自由的過程中不得損害國家、集體、社會和個人的利益。另一方面,規則又是人享有自由的保障。違規、損害他人自由的行為將會受到懲罰。失去規則的保障,自由也就無從談起。因此,自由與規則不分輕重,缺一不可。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從父母的職業入手,調查在不同職業中遵守規則對自己、他人、社會、國家的影響,增強學生對這一關系的認知與理解。

(2)把握好規則與自由的尺度。在校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朝氣蓬勃,如果周圍布滿條條框框,則會壓抑他們的個性發展。反之,在一個既有規則又有自我個性發揮余地的成長環境中,學生也許會有更強烈的自覺遵守規則的意愿。因此在班規的制定中,班主任要把握好自由與規則的尺度,不搞“一刀切”,既有底線也有上線;在班規的執行中多傾聽學生的心聲,平等溝通,也守住底線。學生越被理解和尊重,遵循規則的意愿便越強烈。

(3)堅持外在約束和自我約束相結合。有了遵守規則的意愿并不意味著就能遵守規則??茽柌竦摹暗赖掳l展階段理論”揭示了人的道德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皞€體道德的形成和發展,不可避免地要首先經歷一個相當漫長的以義務為特征的他律道德時期。這是不可逾越的階段,也是自律的起點和基礎?!边@個時期道德行為的穩定和強化離不開外在條件的約束和反復訓練??梢圆扇〉姆绞?,如通過教師、家長的說理教育,消除學生頭腦中的各種模糊想法,形成正確認識;通過各種活動強化,對有關行為舉止逐一進行專門訓練,并不斷重復、糾錯,使其規范化、自動化、常態化;通過環境熏陶,榜樣示范,對學生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地熏陶和感化等等。在他律的基礎上,學生要加強自我約束,可以通過寫日記、記錄打卡等方式不斷自我反省,自我強化,克服已有的不良行為,做到自覺遵守班規,提高班規的執行力。

通過班規的制定與執行,學生在班主任的引導下,每個人參與其中,逐漸學會自主建設、自我管理。在承擔責任中成長,在集體生活中學會理解包容,學會關愛互助,學會參與擔當。班主任通過規則建班育人,在教育引導學生養成遵守規則的意識和習慣的同時,也在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錘煉自己的師德,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因為他們明白“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

[參考文獻]

[1]齊學紅,黃正平.班主任專業基本功(第3版)[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黃正平.立德樹人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9.

[3]吳燦新.道德形象與個人命運[J].倫理學研究.2016(06).

[4]辜偉節.“立體弘德”育人:中小學班主任使命擔當的主旨選擇[J].中小學班主任.2020(09).

汪曉薇? ?江蘇省南京市第五十中學教師,曾獲江蘇省、南京市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比賽一等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