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見涉震輿情識別與應對

2021-10-13 14:31龍柄丞孔德育彭關靈鄧月飛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2021年3期
關鍵詞:辟謠災情謠言

龍柄丞 孔德育 彭關靈 鄧月飛

(中國昆明 650224 云南省地震局)

0 引言

廣義范疇的涉震輿情包含正面輿情和負面輿情兩方面內容,狹義范疇的涉震輿情僅包括負面輿情(閆遠芳等,2018),本文即針對負面輿情事件進行分析。負面輿情事件不僅可能會引起社會動蕩,還有可能損壞政府形象,影響公信力。對負面輿情事件的引導是地震處置的重要環節,對地震謠言事件必須在第一時間發現并制止,才能防止輿論的進一步擴大,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在少震弱震地區,公眾缺乏對地震的認知,為涉震謠言的滋生提供了土壤(韓勇,2019)。從多震地區震后民眾關注的焦點來看,地震謠言、地震預警、地震形勢等話題容易引起民眾的廣泛關注,但大部分民眾對地震預報、預測與預警仍然難以區分(孔德育等,2019)。本文對常見的涉震輿情進行舉例識別,指出輿情應對中存在的問題和可以采取的應對措施,為政府機構、地震部門和廣大民眾快速識別地震謠言、做好輿情應對提供參考。

1 涉震輿情類型

在信息高度發達的網絡時代,地震類輿情趨于多元化、復雜化,通過收集全網地震類輿情,整理并歸納常見輿情事件。

1.1 預報預測類輿情

預報預測類輿情事件是常見地震謠言,也是易引起震后恐慌的典型涉震輿情事件。此類地震謠言事件一旦產生便迅速發酵,成為廣大網民與各社交媒體的關注焦點。地震預測與地震預報存在區別又有聯系,地震預測是對某一地區地震活動的未來狀態,包括未來地震的發生地點、時間和震級范圍進行估計和推測,是科學的研究行為;地震預報是對未來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震級的預報,是政府行政行為。地震預測是地震預報的基礎(中國地震局,2017),但總體來說,地震預報與地震預測都是對地震三要素的預測預報,故此類謠言事件歸納為地震預報預測類輿情。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除發表本人或者本單位對長期、中期地震活動趨勢的研究成果及進行相關學術交流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社會散布地震預測意見、地震預報意見及評審結果。

“四川手機報:今日20 時55 分,宜賓長文縣發生5.8 級地震,震源深度12 千米,預計6 月18 日凌晨3 時12 分將會有更大地震發生,預計地震級別為7.6 級,請大家提前做好準備及通知身邊朋友”(四川手機報,2019)。此為2019 年6 月17 日22 時55 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6.0 級地震發生后,引起廣泛熱議的一則有關四川手機報發布的地震預報消息的網絡謠言。筆者收到微信好友的求證消息,確認為謠言,具體識別方法如下。

(1)信息發布及傳遞渠道。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地震預報意見必須由國務院或省級人民政府統一發布,其他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均無權發布?!八拇ㄊ謾C報”不是省級人民政府,無權發布地震預報意見。四川手機報后聲明未發布該消息。

(2)文本內容存在明顯錯誤。規定用地震三要素,即發震的時間、地點以及震級大小來描述某地地震。觀察發現,該消息描述四川長寧地震的發震時間、地點及震級大小、震源深度等關鍵信息是錯誤的,實際信息是:2019 年6 月17 日22 時55 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 級地震,震源深度16 km。該信息顯然是謠言。

此外,常見李四光預測山西、湖北、江西、安徽地震等地震預報預測類輿情事件,通常只是時間地點的修改。對于冠以“中國地震局”等權威部門之名的輿情事件,中國地震臺網速報官方微博及各地有關官方網站多次予以辟謠。針對以上謠言,應有以下認知:微信傳言不靠譜,與是否發生地震無關聯。至于網傳“李四光先生關于4 大地震的預測,前3次都驗證了...”,經查證,李四光本人未預測過4 大地震,只是網友杜撰,系謠傳。

1.2 浮夸災情類輿情

浮夸地震災情是震后容易引起關注的事件,對地震災情的不實傳播不僅給地震救援等相關部門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影響救援效率,還給受災民眾帶來恐慌。浮夸災情類型主要分2 種:①震后對災區建筑物、人員傷亡等情況進行夸張的不實宣傳,借用其他地區網傳圖片來大肆傳播制造恐慌氣氛;②利用小地震來制造話題,使用“發生地震”等敏感字眼吸引關注,以達到宣傳的目的。

2019 年6 月17 日四川宜賓長寧發生6.0 級地震后,網傳某大樓嚴重傾斜,后經查實,為臺灣花蓮地震圖片,而網傳某大樓嚴重傾斜照片在2017 年8 月8 日四川九寨溝地震中也出現過。所以,地震發生后網傳某地大樓嚴重傾斜等災情圖片要謹慎辨別,切勿傳謠,給相關地震應急處置帶來困擾和麻煩,謠傳者也將受到相關法律制裁。民眾可選擇查看新華網、央視網等信源可靠的權威媒體對災情的報道。

據云南省地震臺網測定,2019 年6 月13 日23 時27 分在云南省玉溪市發生0.9 級地震,震源深度5 km。此真實地震消息卻引來了網友的廣泛關注,原因是有位網友在2019 年6月14 日7 時52 分發起了“#玉溪地震#這些地震防災減災知識,你知道嗎?”的話題,并配上系列防震避震的知識插圖,引起網友熱議,使得“玉溪地震”的話題在短短2 h 內,在微博討論2 651 次,閱讀2 663.7 萬次,當日微博熱搜榜熱度排行25 位。

此網友采用“玉溪地震”的話題宣傳防震減災知識,對于如此小的地震采用夸張宣傳方式,使得民眾誤以為小地震造成大影響,而產生焦慮心理。多數網友表示:“真沒必要這樣炒,莫名其妙上熱搜,請不要引起恐慌 ”“不要亂弄這種標題好嗎,會讓人很擔心,如果有狀況麻煩及時播報,沒有的話麻煩不要亂蹭熱度,講解地震警情可以直接用#地震知識#??!”??梢?,多數網友對此科普宣傳方式表示反感,廣大民眾應理性面對此類涉震輿情,避免因標題熱度而產生好奇心,將事件進行擴大化傳播。

1.3 “烏龍”類地震輿情

“烏龍”類地震輿情造成的輿論影響相當嚴重,媒體與涉事部門的公信力均會受到影響。產出機構應在消息發出前反復核實確認,避免因操作失誤發出信息誤導民眾;媒體應講求實效性,對消息來源及真實性務必嚴格審核、查實,避免發布不實消息。

如:媒體報道“2016 年1 月4 日14 時30 分江西九江潯陽區附近發生6.9 級地震!”。該消息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但是,江西九江民眾及當地政府均反映無震感及異常情況。隨后,中國地震速報臺網發表申明:“網傳今日14 時30 分江西發生6.9 級地震為不實消息,中國地震臺網亦未發布相關內容”。江西省地震局迅速辟謠:“九江市潯陽區6.9 級地震”為假消息,將與爆出地震假消息媒體交涉。緊接著,央視新聞、中國日報、中國新聞網等各大權威媒體紛紛轉發江西九江發生6.9 級地震系謠言的微博。

最后,散播謠言的微博源頭媒體“澎湃新聞”做了致歉,稱:“此前澎湃客戶端今日推送新聞稱,江西九江潯陽區發生6.9 級地震。此信息為地震臺網自動后臺錄入信息,后經編輯人工核實,此信息不實,向各位用戶致歉”(信息日報,2016)。

此外,媒體報道2018 年4 月19 日在新疆和云南發生6.6 級地震。兩地同時發生地震的消息迅速在各大媒體間轉載,且在短短幾分鐘內相關內容均被刪除,該行為引起廣大民眾困惑。經調查,此條消息系中國地震局模擬新疆與云南發生地震后相關地震應急處置演練信息,不慎流出所致“烏龍事件”。中國地震局及時在官方網站予以解釋說明,并對“4·19”地震演練“烏龍事件”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及時整改(中國地震局,2018)。

2 涉震輿情應對中的問題

涉震輿情屬突發類輿情敏感事件,應以實效性、真實性、準確性原則進行處置。從涉震輿情出現到發聲辟謠,地震部門應對過程中有諸多困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缺乏相應輿情監控平臺及有關監控人員培訓機制。目前,大部分省地震局缺乏相應輿情監控平臺,在地震發生前后,一般通過網站、微博、微信等APP,以人工搜索方式檢索相關涉震輿情,與高度發展的信息時代嚴重不匹配,耗時、費力且檢索范圍狹小,影響輿情處置效率。另外,輿情收集由兼職人員進行,如何快速發現、反映到應對輿情,缺乏專業培訓。

(2)缺乏完整的輿情應對方案,輿情處置反應滯后。涉震輿情發生后,無相應應對方案,不能第一時間進行處置,處置方式拿捏不準,層層上報延誤辟謠時機,致使涉震輿情快速傳播發酵,錯過應對輿情的黃金時間。面對復雜多變的涉震輿情,怎么做,做什么,微博、微信辟謠,亦或召開新聞發布會,缺乏應對機制,無完整應對、應急方案。

(3)缺乏聯防聯控合作及信息共享機制。地震發生后,地震相關部門與各大媒體在資源共享上未達成共識,地震部門對涉震輿情事件后知后覺,信息未得到及時共享,難以形成合力,單靠某個部門或單位獨立應對,導致涉震輿情處置困難。

3 涉震輿情應對措施

全國各地震系統、相關部門大力推行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工作,社會公眾對地震知識的認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地震發生前后,地震預報預測類、浮夸災情類、“烏龍”類地震輿情謠傳依舊屢見不鮮且傳播迅速,嚴重影響了地震相關部門的工作。地震輿情處置是地震應急的一部分,能直接反映地震應急工作中存在的缺點和問題。需要掌握常見地震輿情事件類型,第一時間發現并整理,形成輿情反映等,告知主要領導,以便對輿情事件及時提出應對方案。

3.1 建立輿情監控平臺,完善輿情應對機制

建立輿情監控平臺是信息時代加強輿情監控的必要手段。借助強大的輿情監測系統平臺,設定關鍵字進行匹配,通過人工干預實現系統自動監測,并實時提供網絡輿情監測信息,實現地震網絡輿情預警機制(崔滿豐等,2018)。完善輿情應對機制,在輿情發生后按照制定流程及時發聲辟謠,節約匯報時間,搶占輿論黃金期,積極快速引導輿論走向。

3.2 強化聯防聯控合作,加強業務能力培訓

地震發生后急需各相關部門與新聞媒體之間協作聯動,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避免信息差異導致民眾猜疑。加強監控人員的業務能力培訓,提升監測質量與效率,完善快速應對方案,為輿情應對把好第一關。

3.3 結合涉震輿情類型,采取相應應對措施

地震相關部門應結合涉震輿情類型,采取以下措施予以應對。

(1)對于預報預測類地震輿情,追查謠傳源頭,及時發聲辟謠。地震發生后,在震中敏感區域應重點防范預報預測類地震輿情,要做到:①追查謠傳源頭。謠傳者多使用地震部門或相關權威機構的名頭發布消息,相關部門應立即追查源頭,并對不實消息予以辟謠;②及時辟謠,合理解釋,引導輿論,穩定民心。地震相關部門對事件及時進行辟謠宣傳,如通過中國地震臺網速報發布實時信息,涉震地區省地震局或當地權威媒體及時轉發,并對民眾關心關切的余震發生等問題做出表態,給出合理解釋或說明,及時發聲引導輿論走向,穩定民心;③造謠、傳謠屬非法,信息公示起威懾。任意散布謠言、造謠屬于犯罪行為,警方要及時公示對謠言散布者的抓捕信息,起到威懾作用,并進行相關教育工作,杜絕謠言再次發生;④加強強普法宣傳,提高法律意識,增強辨識能力。結合此類輿情多慣用“預報中心”“李四光預測”等名號的特點,在日常防震減災宣傳中,要加強普法宣傳,提高民眾的法律意識,使用實例解釋說明,增強民眾的辨識能力。

(2)對于浮夸災情型地震輿情,公布災情查詢方式,統一社會發布口徑。對于此類地震輿情,應做到:①浮夸災情要辟謠,查詢方式要公布。相關地震部門應第一時間對有關地震災情的謠傳消息予以辟謠公布,告知民眾查詢或了解最新地震災情的正確渠道,即可電話咨詢當地政府或關注相關權威機構網站,如當地政府或當地民政部門或地震局相關網站等;②統一社會口徑,獨家發布災情信息。在地震發生后,選擇一家權威機構發布災情信息,并在轉發過程中注明消息來源及截至時間。統一社會發布口徑,便于政府部門整合救援資源,部署救援工作。避免多家機構媒體對地震災情的隨意傳播,誤導救援力量的安排,給相關應急處置帶來麻煩。

(3)對于“烏龍”類地震輿情,及時刪除并予以解釋,積極報備?!盀觚垺鳖惖卣疠浨橐坏┌l生,應做到:①及時告知相關媒體,刪除不實報道并致歉。迅即告知相關涉事媒體所報道內容屬謠傳,應及時刪除并在官方微博、微信、網站上對所報道不實內容予以解釋,并附相關致歉說明;②地震演練要保密,杜絕泄密引恐慌。進行地震演練的相關單位,提前向有關地震部門或直管單位,以機密或秘密的形式進行報備,演練前要嚴格進行相關保密工作安排,防止演練消息流出而帶來恐慌;③加大培訓力度,提升業務素質。新聞報道媒體應在保證新聞時效性的同時,嚴格把控真實性、準確性,切勿因搶占報道先機而忽視對審核環節的把關,務必確保新聞報道真實有效。為此,加強對新聞記者、信息發布者的培訓,提升專業技能與業務素質。

4 結束語

隨著我國互聯網普及程度的提高和社會的發展,網民對涉震輿情事件的關注度較高但辨識度較低,關注點的改變使得涉震輿情事件可能變得復雜而多元化,但總體是在常見涉震輿情類型上進行演化的。民眾對涉震輿情的識別度可以看作是我國科普宣傳工作成效的直接反映。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做好常見涉震輿情的科普宣傳,增強公眾對涉震謠傳事件的識別能力,形成廣大民眾與地震相關部門聯合應對涉震輿情的良好效應,從而進一步提高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工作成效。

猜你喜歡
辟謠災情謠言
2022年6月全球災情
中國使館駁斥荒謬謠言
2021年12月全球災情
長慶油田:災情就是命令
“最強辟謠101條”引發質疑
澄清事實 明辨是非——溫州新聞網辟謠舉報平臺建設之探索
當謠言不攻自破之時
關于拍賣的辟謠
謠言
災情再顯城市短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