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導殘障學生開啟他的朋友圈

2021-10-14 09:46杜衛華
課程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關鍵詞:個案研究腦癱報告

杜衛華

【摘要】殘障學生由于身心發展的某個方面受到損傷,他們較普通學生更容易出現心理和行為等方面的不當表現。本案例屬于一般性心理問題——社交心理障礙的個案干預研究。本文在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基礎上,采用尊重、共情、積極關注、呼吸放松法、脫敏法、改善家庭成員不當的交流模式等心理層面的干預策略,也采用營造同伴互動的班級氛圍,制定個別化教學計劃等教育層面的干預策略。通過這些策略的共同作用,該生的社交障礙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社交障礙? 個案研究? 腦癱? 報告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7-0004-02

一、引言

積極關注班級內每個學生的心理需求、及時發現個別學生在思想、心理、行為等方面的異常表現,并給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的有效矯正策略,幫助學生健康和諧發展是每一個班主任老師的神圣職責和義務所在。本人曾在2015—2018年間,擔任學校職高部文員專業班的班主任工作,班級共有學生10名,全部都是由腦性癱瘓引發的殘障學生。這些學生在學習能力、生活自理、人際溝通、興趣愛好、行為習慣等方面均表現出極大的個體差異。其中,班級內有一名腦癱學生表現出明顯的社交障礙,為此,我從心理學和教育學層面,給這位學生及時的引導和行為干預,幫助學生從社交障礙中走出來。

二、個案研究過程

(一)基本資料

楊××(本文簡稱“楊生”),男,16歲,小時患腦性癱瘓(共濟失調型腦癱),身材瘦小。他能在室內獨立行走,但平衡性較差,容易摔跤。他的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他伴有輕度智力障礙,他曾在我校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升入職業高中部就讀辦公室文員專業。他的父親在電子公司任職,母親在建設銀行工作,家有一個小弟,就讀幼兒園。

(二)背景資料

楊生在我校接受了完整的九年義務教育,但因為他伴有輕度智力障礙,他被安排在每個年級的二班(二班學生主要接受培智課程教學,而一班學生接收普校課程教學),他的文化水平和綜合能力相對偏低。楊生的父母對他要求極其嚴格,不許用手機,不許申請QQ、微信等交際賬號。他每天從學?;丶液?,開始程序化的生活內容:吃晚飯、做作業、洗澡、睡覺。家庭成員之間缺乏溝通交流,父母把絕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小兒子身上。楊生從902班畢業后是唯一進入職高文員專業的學生,他對新的同學、老師、班級環境、學習要求等都很陌生,使得他在一開始就表現出明顯的不適應。楊生的性格相對文靜、內向,帶有一點點小固執,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正常,他喜歡整潔、有序的環境,經常把自己的書桌收拾和擺放得很整潔。他平時也喜歡練字和聽歌。

(三)主要問題及診斷

楊生離開自己熟悉已久的班級和同學,進入職業高中班學習,他并沒有像其他學生那樣,能盡快適應新環境,而是在開學后的約兩個月時間內,表現出極度的不適應,而且在逐步加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從不主動與他人打招呼,即使是班主任老師,他都是被動交談,他主要采用視而不見或目光回避、轉身回避的方式。2.在被動交談時,他沒有目光接觸,表現出不由自主地感到緊張、害怕、退縮、手足無措、語無倫次,甚至有厭煩情緒,想急于結束交談。3.課間常常一個人獨處,孤僻、緘默,對于老師的提醒和引導表現出緊張和不耐煩,已經成為同學眼中的“孤僻王”。

以上的問題表現與“社交心理障礙”的臨床癥狀相吻合,所以初步判斷楊生具有社交心理障礙,其性質屬于一般心理問題。

(四)問題分析

1.陌生的社交環境:剛剛組成的職業高中文員班, 4名學生來自普校,5名學生來自我校901班,唯獨楊生是來自我校902班,所以對他來說,沒有一個較為熟悉的同學,增加了他的社交焦慮感。

2.較為繁重的學習壓力:由于他來自二班系列,與其他9位同學相比,沒有接受過人教版教材內容的學習,文化課基礎薄弱,目前職高的各科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讓他感覺到巨大的壓力,產生了嚴重的畏難情緒和厭倦心理。

3.內向的個性特點:楊生的性格特征較為文靜和平和,這種性格在相對熟悉的環境中,他能適應得很好,但是一旦環境有大的改變,就會表現出極度的不適應,主要表現為緊張、退縮、回避等行為。

4.沉悶的家庭生活方式:經過家訪和多次電話、微信與其家長溝通,結果發現家庭教育方式相對封閉,對孩子要求特別嚴格,不許看電視,不許上網,不許有QQ號,不許有手機。每天放學回家就是單調而程序化的生活:吃飯、做作業、洗澡、睡覺。家長切斷了孩子與外界信息的聯系。此外,家庭成員缺乏交流,這樣的家庭環境成為了楊生社交障礙的一張溫床。

(五)干預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干預活動做好鋪墊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開展一切教育活動的前提條件,也是對問題學生實施干預并取得預期效果的基本保障。為此,我主動找楊生交談,把單調的說教變為“主動出擊”找他交流。在交談過程中,首先給予楊生極大的尊重和共情。表達尊重最好的方式就是“情在前,事在后”,即先理解楊生的情緒表現和內心感受,并沒有一開始就提及他的不合群,他的孤僻……共情能使得學生感到自己是被理解、接納的,有助于促成他深入、全面、準確地認識自我。尊重和共情可以直接起到緩解楊生緊張情緒,起到明顯的助人效果。

除了尊重和共情,我還給予了他積極關注。就是對他的言語和行為的積極、光明、正性的方面給予關注,希望使他擁有改變自己的內在力量。例如楊生的字寫得很端正很漂亮,對此我多次在全班面前進行表揚。楊生愛整潔和干凈,總是把自己的書桌整理得井然有序,我提拔他為班級“整潔標兵”。

通過給予楊生尊重、共情和積極關注,在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內,我明顯感覺到在我主動找他時,他的情緒和行為較之前有了很大變化,即他很配合我的交談,還主動和我談及他在家里的活動以及他感覺學習跟不上,內心很著急等信息。對此,我認為良好的師生關系基本已經建立,可以開展接下來的一系列幫助他克服社交障礙的干預活動了。

2.放松療法,幫助楊生緩解緊張情緒

由于楊生在與他人被動交流過程中,表現出不由自主地緊張、害怕、退縮、手足無措、語無倫次,甚至有厭煩情緒,想急于結束交談等情況,我在接下來的兩周時間專門對他進行了放松訓練的指導。我主要引導他掌握“呼吸放松法—鼻腔呼吸”,這是放松訓練中較為簡單的一種。配合放松法,我還利用班會和心理健康課,采用脫敏法,幫助楊生減緩社交焦慮。具體做法:多給他站在講臺前發言的機會,多當全班同學的面給予他表揚、肯定和贊美。楊生對放松訓練從一開始就能接受,在3~4次以后就完全掌握了,但他只是單獨在我面前會完成得很好,在班級內、校園內與他人交往中并沒有真正用起來,這需要一個過程,而且更需要其他干預活動的配合。

3.與家長有效溝通,家校合力幫助學生

美國心理學家哈里森說:“幫助學生的最佳途徑是幫助父母……”所以我先從家庭教養入手,幫助父母分析原因,并要求其配合:要想培養孩子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家庭必須提供給孩子現實的生活內容,不要因為擔心電視、網絡、手機給孩子的負面影響而剝奪孩子使用的權利,家長和教師應該給予及時正確的引導,而不是盲目剝奪,這樣會造成孩子信息的長期匱乏,沒有與人交談的素材。此外,父母要主動與孩子多溝通,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意愿和需求。要帶動孩子而不是壓制孩子。對于以上建議,家長選擇性地表示贊同,并嘗試著改變。

4.制定個別化教學計劃,減輕學業壓力

我積極與科任老師和家長進行溝通,提出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更要正確面對個體差異,制定適合他的個別化教學計劃,提出不同的目標和要求,多縱向比較,少橫向比較,哪怕楊生一點點的進步也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幫助孩子減少學業壓力,建立自信。對此,其他老師都能積極配合和執行。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楊同學的學習有了一定程度的進步,與其他同學的差距在逐步縮小。

5.營造同伴互動班級氛圍,變被動交流為主動

提議和鼓勵班上同學多與楊生交流,開始階段同學們做的不是很好,他們紛紛反應楊生不與他們說話。后來我就開展一個小活動:其他9個同學必須在一周內主動找楊生聊天2次,內容不限,每次時長不少于3分鐘,持續3個星期,并做好記錄,按要求完成任務者有獎。三個星期后,改變規則,楊生必須在一周內主動找班上每位同學交談2次,每次時常不少于3分鐘,持續3周,做好記錄。經過活動總結,孩子們雖然沒有100%完成任務,但也達到80%左右的完成度。在這樣看似被動的社交溝通訓練中,逐步培養了孩子主動交往的能力。

(六)干預結果

采用上述多項干預策略,經過一個半月的時間,他比以前開朗了很多,也自信了很多,也能與他人進行短時間的談話。他的精神狀態放松了很多,楊生的社交障礙問題得到了明顯的好轉,具體表現如下。

1.提高了交往的主動性

在教室里,在校門口,在學校走道里,在上下電梯時,雖然楊生見到科任老師不像其他學生積極主動地問好,但是他會給老師報以微笑,老師與他主動交流時,他不再像以前那樣緊張、語無倫次、想回避,而是會用簡潔的語言例如“是,你好,我去電腦室,再見等”給老師以回應,神情也較為平和自然。

2.營造了家庭交流的氛圍

家長觀念和行為有所改變,居家生活中,也會主動引導楊生分享學校和班級發生的事情,家長愿意找孩子熟悉的話題主動引導孩子交談,并能給予足夠的耐心和應答,既增進了親子關系,活躍了家庭氛圍,還進一步增強了孩子交往的膽量和自信。家長也同意孩子在放學后等候家長的時間段使用班級電腦或學校一樓電腦。

3.滿足了孩子的意愿

由于能使用電腦了,他喜歡聽歌的興趣也快速發展起來了。他與同學交談的頻率大大提高,能與班內大部分同學交流,他的朋友圈在逐步開啟,他最喜歡與班長李××聊天,常常向李××請教一些音樂和電影的下載、播放等問題。

4.激發了參與活動的熱情

由于家庭氛圍的改變,班級內同伴之間的和諧活動,需求的滿足等使得他的精神面貌較之前有了大的改變。在班級籌劃和彩排文藝節目時他竟然能主動給出意見和建議,真讓人刮目相看,在班上開展“尋找年度變化最大的同學”這一活動時,同學們竟然異口同聲喊出楊生的名字。

三、討論及建議

本案例從心理學的范疇來講,屬于一般性心理問題。一般性心理問題在特殊學生身上出現的概率較大。因為他們的身心發展在某個層面受到損傷,容易引發學生在思想、心理、行為等方面的異常表現,而他們的家庭教養方式也會發生很大改變。因此,在解決特殊學生的心理行為問題時,不能只單方面把它放置在心理咨詢的層面去解決,而是應該從綜合性的生態系統去做全面分析和綜合性策略干預。本案例中的楊生的社交障礙問題主要是因為新班級的不適應,家庭氛圍的沉悶不溝通,學業的壓力,同學的陌生,還有自己的個性特征。干預策略也必須是綜合性的,要有心理層面的策略,也要有教育層面的方法,還要有家庭的積極配合,要形成一股合力,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林崇德,董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體教師用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

[2]彭躍紅,王浩宇.放飛心靈——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3]徐光興.學校心理咨詢優秀案例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4]王曉春,華莉.個案診療:問題學生教育的新思路[J].江蘇教育,2018(71):44-47.

[5]成少娉.一切會好起來的——心理問題學生的個案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18(4):245-246.

[6]趙美娟.走出孤獨 尋找快樂——問題學生轉化個案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0):71+124.

[7]洪春英.問題學生心理輔導個案研究[J].成才之路,2017(06):10.

[8]程錦玉.小學“問題學生”成因及轉化策略的個案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6.

猜你喜歡
個案研究腦癱報告
一圖看懂十九大報告
腦癱患兒采用康復護理進行早期干預效果
ICF-CY在學前融合教育中的應用探索——個案研究
二十一個學生娃與腦癱姐妹倆
中共黨史學個案研究的若干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