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貴州茂蘭自然保護區民俗文化旳傳承

2021-10-15 17:43莫孟遠
中學生學習報 2021年13期
關鍵詞:自然保護區民俗文化民俗

莫孟遠

貴州茂蘭自然保護區是一個多民族的聚居區,少數民族眾多,居住呈大雜居小聚居分布,少數民族的節日近百個,節日活動豐富多彩。各族民俗文化在貴州共生共榮,他們互相包容、交流,互不排斥,相互吸收、融洽,但又保持各自民族的文化特征。但是近年來,隨著經濟和城鎮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在現代大工業推進和價值觀念的轉變之下,以及外來文化的交融,貴州茂蘭自然保護區少數民族傳統習俗同樣受到沖擊較大,出現不同程度的弱化。因此,強化茂蘭自然保護區民俗文化旳傳承成為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發揮教育對民俗文化的傳承作用

教育是民族民間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在長期的每個國家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學校做好宣傳民俗文化,民間文化主導地位,培養本地人的民俗文化底蘊。不幸的是,由于我國中小學教育釆用統一的教材,而這些教材中難得有關于民俗文化的內容,迫于教育壓力,學校也很難開展全面的民俗文化教育活動。為此有學者提出了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小學和中學教育,開設專門課程,建立下一代對民俗文化的感知,全面提高人民的民俗文化意識。廖明君等主張的國家或地方傳統節日喜慶主題編成教科書,針對在校學生,進行民俗文化的教育,培養民俗文化情感。只有加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喚起青年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從而喚醒民俗文化保護和傳承意識。通過教育,將各民俗文化內涵植于民眾的內心,在一定的情形與條件下,潛藏的民俗文化意識將被叢內心喚醒,使之起到了一種傳承保護各民俗文化的作用。這樣一種對于民俗文化的傳承保護方式,是有別于別的一些固態保存方式的。如果民族文化遺址與博物館遭到破壞,那么保存于其中的民俗文化也將隨著它們的破壞而破壞,也許會遭遇永遠不能恢復的命運。然而通過民俗教育內化于各民族民眾內心的民俗文化卻不會民俗建筑的死亡而遭到破壞與消失,會通過言傳身教而代代相傳。

在走訪中,筆者了解到在茂蘭自然保護區內民俗教育的開展過程中,困難重重,未到達預期的期盼,更甚有的學校并未開展與民俗文化相關的課程。因此,茂蘭自然保護區在常的教育工作中應開設與民俗文化相關的課程,多方式開展民俗文化教育,通過教育了解民俗文化,學習民俗文化相關知識,培養熱愛民俗文化的心,讓他們繼承發揚民俗優秀傳統文化,叢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民俗文化資源得到傳承和保護。

二、以社區為基地促進民俗文化的傳承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社會生活中集體活動的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變少。這樣的社會環境,必然導致民俗文化存在的空間不復存在。將民俗節閂類民俗文化活動演化成娛樂活動,旨在放松而不注重文化活動的內涵,導致民俗節的傳統意義缺失。隨著獨門獨戶的居住模式形成,民俗文化活動多以家庭為單位而不是以群體為單位,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傳統民俗文化想要表達的團結意義。要想打破這小群體限制,使大眾共享民俗類非物質文化帶來的民族精神,就需要建立以政府和社區的主管部門牽頭,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的群體民俗活動,更好、更廣發的傳播民俗文化精神。

在民俗旅游資源的傳承保護中,社區居民很容易受到社區環境的熏陶,會產生有形和無形的教育作用,這是尤為關鍵的。許多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其實就是需要通過社區家庭成員的內部傳承來實現的。例如對茂蘭保護區內布依族、水族及瑤族民族語言的傳習等等。所以,充分調動當地社區居民積極性,讓他們充分認識到民俗文化資源傳承保護的必要性與緊迫性。通過社區傳授有關民俗文化資源、讓社區成員學習有關知識和技能等方式,充分發揮社區在促進民俗文化傳承方面的作用。

為使茂蘭區內居民更好的獲得自我認同和民族認同,保護區內社區還可以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生活的情況下,通過組織民俗文化活動,宣傳民俗文化知識,通過活動和宣傳,讓社區成員在能更好地掌握當地民俗文化知識和技能,更好地傳承保護茂蘭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

三、培養和造就民俗文化傳承人

人是文化的傳承保護和發展的重要載體的,很多民俗活動及禮儀的開展,只有在深知其道的傳承人指導下,才能被完整地準確的描述和很好的開展。所以說民俗文化資源的主體和靈魂是傳承人。對于民俗文化資源的傳承保護,特別是像民俗文化一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源的傳承和保護,保護好民俗文化資源的傳承人應是開展工作的重點。

茂蘭自然保護區內的多項民俗文化資源隨著時間軸的轉動,社會的不斷發展,外界文化帶來的各種影響,己受到威脅或己瀕臨消亡。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茂蘭的民俗文化資源的代表的茂蘭堯古的布依攤戲,由于傳承人大多年事已高,年輕人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大都選擇出門打工掙錢,導致新一代的傳承人少之又少,如今的茂蘭布依攤戲面臨后繼無人的困難局面。面臨這樣局面的民俗文化技藝還有很多,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傳承和保護,消失知識時間問題。

因此,茂蘭民俗文化資源傳承人的保護與培養刻不容緩。第一方面可鼓勵年事己高的傳承人招徒傳藝,建立各種傳習班,培養新一代的傳承人;第二方面還應采用經濟收入保障、社會地位保證登多種方式保護和培養民俗文化資源傳承人;第三方面可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分級分層級設立官方的或民間的專門的保護機構,設置機構職能,配置專業人員,針對這些民俗文化資源傳承人開展專門的保護和保障;第四方面還可以積極吸收外來人員,鼓勵各級各類人群參與到茂蘭民俗文化資源傳承人的保護中來,擇選有意愿者,作為茂蘭民俗文化資源的傳承人培養,并給予一定的物質保障。

四、通過法律政策為民俗文化傳承創造條件

民俗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政府必須發揮引導和調節的重要作用,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起積極的作用。我國政府在保護傳統節円方面釆取了積極措施,首先是中國的傳統節列入首屆中國非遺保護名錄中(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七夕節、重陽節等),其次是將傳統節日為法定假円,到近年文化部提出了建立傳統節保護基地,適當的組織群眾參與民俗節円活動,參觀文化遺產,設立文化遺產保護基地,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動了民俗文化的傳承。政府的重視和這些舉措是對民俗文化的傳承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創造了有利于民俗文化保護的條件。

雖然茂蘭自然保護區為確保區內珍稀動植物免遭破壞,得以可持續發展,在區內珍稀動植物的保護上制定了相關的行政法規。但在針對民俗文化的傳承保護上,并未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因此,應總結經驗,盡快制定有關民俗文化傳承保護的法律法規、制度。使茂蘭自然保護區民俗文化的傳承保護能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猜你喜歡
自然保護區民俗文化民俗
林業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策略
提高民俗文化意識,延續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傳承
漫畫民俗
漫畫民俗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傳承創新中的存在問題與解決對策
淺議河北民俗文化檔案資源建設
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獲批
印度漢娜,一定要民俗風?
閱讀理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