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莫高窟不同時期供養人印染服裝的色彩分析

2021-10-17 04:11樊雅雯
化纖與紡織技術 2021年5期
關鍵詞:莫高窟畫像時期

樊雅雯,肖 紅

西安工程大學,陜西 西安 710048

敦煌莫高窟供養人畫像真實展現了當時人物生活的面貌,供養人畫像是工匠們對照真實人物的形象所繪制出來的,其服裝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當時的社會特征。通過對不同歷史時期莫高窟供養人印染服裝的色彩研究,根據服裝的色彩領略不同朝代服裝色彩文化的風格及其魅力,可以起到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增強民族自信心的作用。

1 供養人的概念、分類與屬性

1.1 供養人的概念

供養人是出資或贊助敦煌石窟開鑿、佛教造像和繪制壁畫的施主[1],這些供養者為了表示自己對佛教虔誠的信念,展示自己的功德與留名后世,在窟內畫上自己的形象,有的還會寫上自己的姓名,這便是供養人畫像。一般畫像旁邊會有榜題,作為人物的身份說明(見圖1)。

圖1 莫高窟第285 窟主室北部供養人像

1.2 供養人的分類

按照身份地位,可將敦煌莫高窟的供養人劃分為五類:第一類是寺院僧侶,如僧人、法師等宗教人士;第二類是豪門望族,他們是莫高窟開鑿的主力軍,能出資或獨資開鑿石窟;第三類是一些少數民族,由于與敦煌的政治、經濟或聯姻產生了聯系,他們也成為供養人;第四類是本地的政權領導人,如歸義軍節度使、軍將等人;第五類是普通百姓,這類人身份低微,勢單力薄,只能共同出資來開鑿石窟。

1.3 供養人的屬性

供養人畫像的位置一般是畫在甬道和四壁底部,早期供養人畫得都很小,只有三四十厘米高,數量較多,后來畫得越來越大,220 窟的翟氏供養人大約半人高,到唐代中后期出現了真人等身大小的,甚至高于真人的供養人畫像。這并不是畫師炫技,而是人神關系發生了變化,佛教社會化日益明顯。

2 敦煌莫高窟不同時期供養人印染服裝的色彩特征

敦煌莫高窟在古代時期因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社會歷史背景的變遷、人民信仰觀念的變化,其莫高窟供養人畫像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呈現出不同的色彩特征。本研究參考了張先堂先生[2]的《莫高窟供養人畫像的發展演變——以佛教史考察為中心》一文中的時期界定,從以下四個階段對供養人畫像的服飾色彩特征展開分析。

2.1 第一階段:十六國、北朝、隋代(公元304—618 年)

莫高窟供養人畫像的發展歷史悠久,早在十六國、北朝、隋代就已出現,隨著佛教的發展,莫高窟供養人畫像的數量越來越多。這是供養人畫像發展的初期,供養人畫像一般位于佛龕沿下或壁畫佛像下部,約二三十厘米高,如莫高窟第268 窟,是現存最早的供養人畫像,佛龕沿下的男女供養人相向而立,人物呈現出虔誠奉佛的莊重神態。男像著漢式深衣袍,拱手恭立。從左至右看,第一位女者身穿大袖衣裙,第二位女者著窄袖衣裙。服裝的色彩明度為中調,運用了紅綠對比的效果:土紅—灰青、赭石—淺綠,因色彩飽和度不高,在視覺上對比效果不強,但給人寧靜、含蓄之感,構建了非常和諧的畫面關系。在該時期這些色彩的運用比較單一和固定,從中也反映出當時的人們對于佛教信仰觀念的虔誠。

2.2 第二階段:初唐、盛唐、中唐時期(公元618—835 年)

唐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的鼎盛時期,這個時期敦煌石窟的營造規模極速擴大、佛教快速發展,莫高窟壁畫迅速發展到高峰,供養人畫像高度逐漸貼合真人尺寸,人物的刻畫較為飽滿,服裝用色明快,以杏黃、豆綠、赭石為主,呈現出一種清新別致的風貌。大多數墻面以赭色為底色,后加朱紅、杏黃、石青、天青等顏色繪制,體現出一種鼎盛的氣象。

莫高窟第390 窟為初唐時期的洞窟內有60 余身供養人畫像,是本時期建造規模最大的一個群體畫像洞窟。根據畫像可看出畫像隊伍的宏大,男女皆有,侍從眾多,均著盛裝,一派車馬繁榮的景象,男者多穿朱色窄袖長袍系帶,裹朱色頭巾,其余穿朱色大袖孺,戴同色系冠;女者發為大首髻,身著石青、石綠色長裙,朱色小袖衣衫,系黑色帶。服裝的色彩以紅綠對比為主。人物動態、服飾、衣色各有變化,畫像不大,卻呈現出一種恢宏的氣勢。

這時的人們對于色彩在服裝上的運用已經有了一套非常嚴格的服裝色彩等級制度,且服裝色彩是隨統治者的喜好而變化的。如唐初“天子袍衫用赤黃”,而禁令官吏百姓服赤黃。百官服色貞觀中始令“三品以上服紫,四五品以上服緋,六七品綠,八九品青”[3]。后又有多次改變,唐前期供養人服裝色彩不完全符合制度。開元、天寶年后,隨著唐王朝政治腐敗、生活糜爛,“賜紫”“借色”風行一時,弄得朝會時“朱紫滿庭”,品級不分。唐代后期壁畫中的官吏形象大多著赭袍,沒有朱紫青綠的分別,這與當時服裝色彩的混亂有一定的關系。但對庶民百姓而言,若穿朱紫青綠色服裝當治罪。盛唐、中唐時期,隨著國力穩定、社會安寧、生活富裕,人們對于色彩的追求更高,印染服裝色彩越來越豐富。

2.3 第三階段:晚唐、五代、宋代(公元836—1035 年)

這個時期莫高窟供養人畫像開始產生巨大變化,從晚唐開始莫高窟大多數洞窟是由地方高官、世家大族所營造的,窟主為凸顯個人的權勢聲威、炫耀家族功績,要求工匠們將亡故的家人親屬,無論男女老少、身份地位的高低全部畫上去,并在榜題中詳細記載每個人的身份,這個時期的供養人畫像非常大,甚至有些窟主的畫像尺寸比真人還高大,盡顯氣派。

五代時期曹元忠夫婦建造的莫高窟第61 窟中的供養人像為曹氏家族,其畫像大小比真人還大。從左至右第一身為曹議金的回鶻夫人,第二身為嫁給甘州回鶻可汗的公主。兩身供養人皆面龐圓潤,高個頭,穿紅色右衽窄袖翻領長袍,衣身寬大,下擺長至拖地,領口、袖口鑲有織金錦的花邊,頭戴桃形冠,上綴鳳鳥,發髻兩邊插簪釵,足穿翹頭棉鞋。第三身為于闐國王李圣天的夫人、窟主的母親,其服裝色彩以紅綠對比為主,有朱紅、石榴紅、胭脂、杏黃、豆青、艾青等色彩。北宋初年,服飾崇簡,大中祥符以后,奢侈之風盛行,人們喜歡大量用金,出現了可以在服裝上進行局部印金的工藝。印金需要結合凸版印花完成,首先在木板上雕刻出陽紋圖案,在凸版上涂上黏合劑印于織物,然后再貼上金箔即可完成印金工藝[4]。

2.4 第四階段:西夏、元代(1038—1368 年)

這個時期是莫高窟供養人畫像建造的尾聲。當時的統治者為少數民族居多,他們沒有想要彰顯功德或者傳承信仰的強烈意愿,因此營造洞窟的人越來越少,他們更多的是選擇完善或重修洞窟,莫高窟供養人畫像急劇減少,供養人畫像的發展進入衰落階段。據《中國古代染織紋樣史》記述:元人尚白,以白為吉,為正色,帝王所用的衣物、旌旗、帷幕等多為白色。元人亦尚藍,蒙古人遵天敬祖,因尊天而尚天色,又因之尚藍。高級大官大多著鮮艷官服,而平民被禁用彩色織線制成的衣物,只許穿暗色服裝,由于禁令的限制,促使勞動人民因地取材創造出多種褐色,多達四五十種,后來還影響帝王的衣著,也破例采用褐色,褐色系的色彩變成這個時期種類最豐富的色彩,且元代的印金工藝也有很大發展,已施行于整件衣服。

3 結束語

敦煌莫高窟供養人印染服飾在不同歷史時期所反映出的色彩特征各不相同。第一階段的供養人印染服裝色彩比較單一,飽和度不高,色系分類少,且同色系、色彩區別不大,用色不分等級和性別,以飽和度不高的紅綠色搭配為主。第二階段色彩種類較為豐富且有了嚴格的等級制度,不同的服裝色彩所象征的身份地位、政治等級也不同。第三階段色彩種類越來越完善,且出現了可以在織物上進行局部印金的工藝。第四階段色彩種類非常豐富,尤其是褐色系色彩已多達四五十種,服裝的色彩等級制度非常嚴格,規定百姓的服裝只能使用暗色。

猜你喜歡
莫高窟畫像時期
莫高窟晚唐經變畫樂器內容比較研究——以第18、12窟與第85窟為例
威猛的畫像
“00后”畫像
樊錦詩:此生命定,我就是個莫高窟的守護人
畫像
文藝復興時期的發明家
開心一刻
一戰時期蟄豪戰(10)
新時期的向善向上
莫高窟里看藻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