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南全州:舜帝葬地九疑山新考(二)

2021-10-20 20:25蔣咸喜
文史春秋 2021年2期
關鍵詞:零陵舜帝全州

蔣咸喜

從秦置五嶺之戍“九疑之塞”說起

《淮南子》有兩處關于九疑山的記載:一是記載秦始皇派兵南下平百越對嶺南用兵的情況:“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一軍塞鐔城之嶺,一軍守九疑之塞,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吁宋?!保ā痘茨献印と碎g訓》)二是對九疑山之南的地理特征和風土人情的記載:“九疑之南,陸事寡而水事眾,于是民人被發文身,以像鱗蟲,短綣不绔,以便涉游,短袂攘卷,以便刺舟,因之也?!保ā痘茨献印ぴ烙枴罚?/p>

上述資料,可以得到九疑山位置所在的以下歷史信息:

一是“九疑之塞”能夠駐軍十萬,那這個九疑山所在的要塞是有交通要道通過的,可謂是通衢大道。

二是“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說的是秦始皇在征服嶺南時,見秦軍運輸線太長,接濟不上,于是下令由史祿開鑿靈渠。史祿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漓江。大軍順漓江、桂江而下。

三是“九疑之南,陸事寡而水事眾”,說明九疑山以南的民眾,從事陸地的活動少而從事水中的活動多,所以這里的民眾“披發文身”,模仿魚龍形象;同樣只圍短裙不著長褲,以便于涉水游渡,著短袖衫或卷起袖子,以方便撐船。

從以上歷史信息,可否判斷九疑山是在廣西全州呢?

全州春秋時屬楚地沅湘,秦為長沙郡地,漢為零陵郡地,五代后晉天福四年,馬希范(后晉楚王)置全州。沿革地名漢為零陵、洮陽縣,之后地名多冠以“湘”,有湘源、湘川、清湘、全州等地名的變化。歷史上的全州二妃廟,是達官貴人與文人騷客來全州的必到之所。

在全州到興安靈渠之間有湘桂走廊,是中原通向嶺南的通道。北魏酈道元如是記載:“湘水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即陽朔山也。應劭曰:湘出零山,蓋山之殊名也。山在始安縣北,縣故零陵之南部也。魏咸熙二年,孫皓之甘露元年,立始安郡。湘、漓同源,分為二水,南為漓水,北則湘川,東北流。羅君章《湘中記》曰:湘水之出于陽朔,則觴為之舟至洞庭,日月若出入于其中也。東北過零陵縣東,越城嶠水,南出越城之嶠,嶠即五嶺之西嶺也。秦置五嶺之戍,是其一焉?!保ā端涀ⅰ肪砣耍?/p>

筆者認為,酈道元所記始安縣故治在今廣西興安縣溶江(編者注:一說在今桂林市區);這里的零陵,即今廣西全州。

秦軍為向前方轉運糧餉,征集大量軍民在湘漓走廊上的湘江與漓江之間開鑿靈渠;而作為糧道,肯定需要重軍把守,也就是說,“一軍守九疑之塞”的九疑之塞位于越城嶺下的湘漓走廊之上(編者注:一說在今永州市寧遠縣)。這條湘漓走廊要塞從全州的北部黃沙河、廟頭到南部興安靈渠長達90公里,足可駐扎十萬秦軍。秦始皇令史祿開鑿溝通湘江和漓江的靈渠后,秦軍就可從湘江經靈渠進入漓江、桂江。

湘漓走廊上的越城嶺在湘江以西,全州境內的越城嶺又處湘江源的西北,這與《山海經》記載的舜帝葬地方位“湘水出舜葬東南陬,西環之”“九疑山,舜之所葬”相符,即湘水發源于舜帝葬地東南方的一個地方。

那么寧遠縣九嶷山可能是舜帝葬地嗎?九嶷山之南是萌諸嶺,那里綿延數百里都是大山,民眾生活不可能是“陸事寡而水事眾”。酈道元《水經注》稱寧遠縣九嶷山“羅巖九舉,各導一溪,岫壑負阻,異嶺同勢,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這一描寫與秦軍“守九疑之塞”的交通要道完全不同,與“九疑之南”的當地人“短綣不绔,以便涉游,短袂攘卷,以便刺舟”的船家生活完全不同。再則,從瀟水到賀江的瀟賀古道是在秦始皇統一嶺南后才開鑿的,當時叫作新道,即在這條新道開鑿前,即使有路,也是民間小路,是沒有可通行十萬大軍的大道的。還有,即使秦軍要守住這一條小路,也不需要十萬大軍,就算確派十萬之眾守這一小路,那曾經駐軍十萬的“九疑之塞”又在寧遠縣九嶷山的哪個位置呢?

由此可見,秦置五嶺之戍的九疑山似不應在湖南寧遠縣的九嶷山。

傳說舜帝二妃殉夫全州

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在全州殉夫并建有湘源二妃廟的事,在全州民間幾乎家喻戶曉。

據明洪武《永州府志》卷五:“二妃廟城南江外。漢初平元年建,唐元和九年重建?!鼻蹇滴酢稄V西通志》卷三十三:“二妃廟,在州城南一里。漢初平元年建。唐元和九年重修?!鼻蹇滴酢度葜尽罚骸岸鷱R在江之南一百六十步,唐元和九年重建,柳宗元記。嘉靖八年重修?!鼻寮螒c《全州志》卷二:“二妃廟,在城南一里。漢初平元年建。唐元和九年重修。嘉靖八年又修。國朝乾隆十二年修,嘉慶四年河街坊倡建?!?/p>

由此可知,早在漢初平元年(190年)荊州牧劉表在全州建湘源二妃廟?!度菘h志》(1998年版,下同)大事記中記載:公元590年,隋文帝楊堅并零陵、洮陽、觀陽三縣,在零陵、洮陽二縣交界處的柘橋,以廟名為縣名,稱湘源縣。

抗戰時期,二妃廟被入侵全州的日軍焚毀,今重建于全州縣新區的湘源文化公園。舜帝二妃未隨舜帝同行及湘妃竹的緣由在史料中有記載?!渡胶=洝ぶ猩浇洝份d舜帝南巡,二妃暫留洞庭湖:“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薄抖Y記·檀弓》記載舜帝在“蒼梧之野”駕崩時,二妃沒在舜帝身邊:“舜崩于蒼梧之野,蓋二妃之未從也?!蔽鲿x佐著作郎、中書郎張華《博物志》記載舜帝駕崩后,二妃尋夫淚盡氣絕,揮淚為斑竹:“舜死,二妃淚下染竹既斑,妃死為湘水神,故曰湘妃竹?!?/p>

全州古八景的“赤壁秋燈”景點,傳說是舜帝二妃為舜帝殉情的地方。清蔣琦齡《空青水碧齋詩集》中的《石霜出世始末考》載:“羅水南,二妃廟西,地名赤壁?!薄端涀ⅰ罚骸跋嫠隽懔晔及部h陽海山?!毕胬焱?,分為二水,南為漓水,北則湘川(全州縣前置),東北流。

歷代文人騷客常以二妃為舜帝殉情地的“湘川”(即湘江)為題賦詩吟唱,歌頌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對愛情的執著與忠貞不渝。西晉文學家陸機《樂府》詩之十六頌“南要湘川娥”;南北朝詩人陰鏗《侍宴賦得夾池竹詩》有“湘川染別淚”;南北朝詩人吳均《登二妃廟》有“帝女湘川宿”;隋煬帝楊廣《春江花月夜二首》有“湘川值二妃”。唐代詩人緬懷、歌頌舜帝二妃的詩詞更多,杜甫《千秋節有感二首》有“湘川新涕淚”;常建《古意·二妃方訪舜》有“二妃方訪舜,萬里南方懸”“愁淚變楚竹,蛾眉喪湘川”;清江《湘川懷古》有“湘妃昔時哭”“淚痕猶在竹”;朱放《竹》有“蕭蕭意何恨,不獨往湘川”。

五代時期的后唐天成元年(926年),為既避明宗諱,又紀念舜帝二妃在全州湘川為舜帝殉情,改全州古縣名湘源縣為湘川縣。

西漢、東漢時期的學人,多有提到舜帝二妃殉情地在湘川。劉向《列女傳·有虞二妃》:“有虞二妃者,帝堯之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醇人梦?,升為天子,娥皇為后,女英為妃。天下稱二妃?!蹿旆剿烙谏n梧,號曰重華。二妃死于江湘之間……”王逸在《楚辭章句》注《湘君》篇說:“堯用二女妻舜。有苗不服,舜往征之,二女從而不反,道死于沅湘之中……”

北宋古文運動的先驅柳開在知全州任上留下這樣的文字:“湘水導全州城下,北走州之境,又獨能產筠竹成紋。古書今俗,通謂二妃溺于沅湘,揮淚為竹斑者,在此也?!绣鷱R?!保ā吨S虞嬪詩并序》)柳開還立碑刻石,將《諷虞嬪詩并序》留于全州二妃廟中。

后來,有關舜帝與娥皇、女英二妃在湘水殉情的傳說,演變成湘水之神湘君與湘夫人的愛情神話。

西漢劉向《列女傳·有虞二妃》:“二妃死于江湘之間,俗謂之湘君?!碧普聭烟永钯t注釋《后漢書·張衡傳》引西漢劉向《列女傳》:“舜升天子,死于蒼梧,俗謂之湘君、湘夫人也?!碧剖穼W家司馬貞《史記〈秦始皇本紀〉索隱》:“夫人是堯女,則湘君當是舜?!碧拼n愈亦云:“湘君者,自其水神,而謂湘夫人乃二妃也,從舜南征三苗不及,道死沅湘之間?!彼翁2┦?、敷文閣學士洪興祖在《楚辭補注》說:“逸以湘君為湘水神,而謂留湘君于中洲者,二女也?!?/p>

屈原根據民間傳說創作的《湘君》和《湘夫人》,是祭祀湘水之神的優美而又古老的戀歌絕唱。全州民間在二妃殉夫的“沅湘”即今之全州三江口北渚,立廟祭祀舜帝及二妃,香火綿綿1000多年,1945年,二妃廟被入侵全州的日軍焚毀。

全州二妃廟的祭祀情況,唐代柳宗元所作的碑記中有一些記錄。柳宗元曾在今全州的湘源縣,為重修全州二妃廟題寫《湘源二妃廟碑》。

《湘源二妃廟碑》碑銘記錄了重修二妃廟的過程:“元和九年八月二十日,湘源二妃廟災。司功掾守令彭城劉知剛,主簿安邑衛之武,告于州刺史御史中丞清河崔公能。祗栗厥戒,會群吏洎眾工,發開元詔書,懼廢守祀。搜考贏羨,均節委積。咸執牘聿,至于祠下?;燃葌?,傭役惟時。斬木于上游,陶埴于水涯,乃桴乃載,工逸事遂。作貌顯嚴,粲然而威。十有一月庚辰,陳奠薦辭,立石于廟門之宇下?!蛏几?,即石是銘?!亓钊豪?,告于郡公。廉用積馀,以就爾功。桴木負埴,載流于江。既夷以成,崇宇峻墉。挈嚴清閑,左右率從?!?/p>

碑記中有“惟父子夫婦,人道之大。大哉二神,咸極其會。為子而父堯,為婦而夫舜。齊圣并明,弼成授受。內若囂瞽,上承輝光??似D以乂,德罔不至。帝既野死,神亦不返,食于茲川,古有常典?!瓬Y懿承圣,舜妻堯女。德刑媯汭,神位湘滸”的記載,可見當時的全州人在二妃廟祭祀二妃的同時,也祭祀舜帝。祭祀目的是“驅祓戾孽,恢宣淑靈”,以其美德,教化世人。如果失職不敬,則“以奸大刑”。

柳宗元以樂歌的形式描述當時二妃廟祭祀“風行水上,通達利貞”的“渙卦”意境,“淵懿承圣,舜妻堯女。德刑媯汭,神位湘滸。揆茲有初,克碩厥宇。唐命秩祀,茲邑攸主。毛牷既疈,椒馨爰糈。胤于萬年,期保伊祜?!駱穪須w,徒御雍雍。神既安止,邦人載喜。奉其吉玉,以對嘉祉。南風湑湑,湘水如舞。將子無讓,神聽鐘鼓。豐其交報,邦邑是與??檀藰犯?,以極終古?!?/p>

今全州縣城南灌江、湘江、羅江(今稱萬鄉河)三水相會處的北渚(簡稱三江口,又稱合江)——李家山三角洲是舜帝二妃廟遺址所在。這個三江口就是傳說舜帝二妃殉夫的湘川“赤壁”,即三江合流的最大江潭深淵。湘江流經這里時,形成一個大河灣,全州九疑山就在湘江以西的萬鄉洞大西江鎮的境域內。清嘉慶《全州志》卷一《輿地·湘水》載:“《海內東經》曰:湘水出舜葬東南陬,西環之。入洞庭下?!惫P者認為,這是記載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的歷史依據。

主張舜帝葬地寧遠縣九嶷山的說法,只有宋代祝穆撰《方輿勝覽》,該書卷二十四《道州》述及寧遠縣九嶷山有娥皇峰和女英峰兩座山峰,除此之外,筆者找不到其他史料記載和相關物證。

明代中期文學家、復古派前七子的領袖李夢陽曾以“明發湘東路,應添吊屈愁”(《顧子謫全州遇贈二首》)說全州是“舜之所葬”的“人文地”來安慰貶任全州知州的好友顧璘;顧璘也以“淚竹斑斑,空灑血、玉輦而今何處?水底靈均,江邊刺史,蔓草埋荒宇”(《念奴嬌·湘山懷古》)講述屈原到全州追尋德圣舜跡的這段悲壯歷史??淘娪谌菹嫔剿旅蠲魉蟮氖?。

從古老的零陵地名看舜帝葬地九疑山

《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帝“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司馬遷在這里所說的零陵,應該就是舜陵,或者說是舜陵的別稱或美稱。它源于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千里尋夫,尋夫未果,慟哭不止,淚盡而在“沅湘”溺水而亡。

在這里,零陵的“零”字,是“涕零”即落淚、掉眼淚的意思。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零,徐雨貌?!薄傲恪北硎居昃従彾碌臉幼?。涕零之“零”是為落淚的意思,是“零”的本義的引申?;蛘?,為了紀念娥皇、女英對舜帝的忠貞,人們將舜陵稱之為零陵。

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后實行郡縣制,公元前221年,在舜帝南巡駕崩之地的“蒼梧之野”即今廣西全州縣地設立零陵縣。(《全州縣志·大事記》)秦始皇還于公元前210年第四次東巡時,攜少子胡亥、左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等隨行,在云夢(今湖北長江南北一帶)南望九疑山遙祭舜帝:“三十七年癸丑,始皇出游?!薄笆辉?,行至云夢,望祭虞舜于九疑山?!保ā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漢武帝于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在全州設立零陵郡。(《全州縣志·大事記》)

新朝王莽時,零陵郡改名九疑郡,至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25—55年),由九疑郡復名零陵郡,郡守龍述始遷郡治于泉陵(今湖南永州芝山),但零陵縣治所仍然在全州。(《全州縣志·大事記》)此時零陵郡治在永州的芝山,零陵縣卻與洮陽縣(全州永歲梅潭)同在今全州縣境內。直到隋開皇十年(590年)廢郡改州制度實行,才廢洮陽和零陵,并置湘源縣。零陵縣在全州存在810年之久。

《全州縣志》載:“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于今縣地置零陵縣,治所在今縣城西南39公里處。屬長沙郡?!薄拔鳚h元鼎六年(前111年),在縣境東北部又置洮陽縣,治所在今永歲鄉梅潭村后坡上?!薄爱敃r,縣境南北并存零陵、洮陽二縣。同年,又置零陵郡,郡治駐零陵縣。洮陽、零陵兩縣地屬零陵郡?!?/p>

零陵縣的歷史地位相當重要,縣治處古代湘桂走廊之上,沿湘江河岸,秦有馳道,漢有嶠道,是大軍南征的主要通道?!稘h書·藝文志》有“縱橫家《秦零陵令信》一篇,難秦相李斯”,說明秦相李斯上書勸秦始皇焚書被采納的時期,已設有零陵縣,這位零陵縣令有相當的政治分量。

《漢書·地理志》載“零陵郡,武帝元鼎六年置”,《全州縣志》“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于今縣地置零陵縣,治所在今縣城西南39公里處”,推測“零陵”是因為舜帝“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而有“零陵”地名的。同理,如果說舜帝葬地在今湖南寧遠縣地的九嶷山,那寧遠九嶷山地區秦漢時期就會有“零陵”的地名。

全州九疑山有關舜帝的遺跡及地名故事傳說

全州九疑山在縣西北山嶺的大西江境內,它是一座由九條山脊共一山頂的大山,因有“九龍歸位”地相,故名九疑山,俗稱其為九龍山或九條脊。

九疑山有許多與舜帝所葬及祭祀有關的地名。如九疑山又叫天子嶺、皇極山,在九疑山的山后有與帝丹朱冢同名的丹陽山;二妃望舜的望夫嶺、枕山、打鼓坪、歸崇坪、符山、鹿鳴、零陵屋、祀山、(祭壇)大屋壇、鳳凰山、皇極山、大極山、城門口等,還有瑞靄南天、墨筆等一些充滿詩情畫意的地名,相傳也與舜帝有關。

民間傳說,天子嶺地名因舜帝南巡時,崩于蒼梧之野的全州,葬在全州九疑山,舜帝是天子,因此舜帝的葬地九疑山又稱天子嶺。天子嶺山脈從大西江青瑤峒境內一直延伸到全州的西延即今資源縣境,其山脊成為全州和資源二縣的縣界。馬寬宏先生在《民國時期資源設縣之經過》提到:“全(州)縣、資源兩界以打鳥界、三千界、打狗嶺、天子嶺、八十里山等處為劃界點,統以交界處之山脊為界?!碧熳訋X山脊因地跨全州和資源,因此兩縣民間都稱其為天子嶺,或因舜帝之故。望夫嶺在九疑山(天子嶺)之下。舜帝不幸死在蒼梧之野,暫居洞庭湖的娥皇、女英聞此噩耗,一起南來尋夫,二妃來到山下仰望九疑山祭祀舜帝亡靈,此處山嶺就稱為望夫嶺。

鳳凰山,相傳舜帝是鳳凰的化身,當地為了紀念舜帝與鳳凰的不解之緣,將九疑山下那座形似鳳凰的山嶺稱為鳳凰山。

枕山,相傳舜帝南巡時棲息于此,擁泉而居,枕山而眠,當地人便稱為枕山。

歸崇坪,在枕山之上的歸崇廟附近。舜帝南巡三苗,傳說就是在青瑤峒枕山上的歸崇坪與三苗部落“樂與天地同”,“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誕敷文德,舞干羽于兩階?!保ā渡袝ご笥碇儭罚?/p>

偃武修文,得三苗歡心,舜帝通過禮儀教化,恩威并施降服三苗,為紀念舜帝南巡德服三苗這件事,當地人便稱此地為歸崇坪。

大屋壇,是在枕山之上的一個祭壇,相傳因舜帝棲息枕山時曾在此祭天而名。

零陵屋,是以舜陵“零陵”命名的地名,它與祭壇大屋壇緊緊相連。相傳舜帝南巡時駕崩在這一帶,按先秦風俗儀式要進行招魂,為讓舜帝魂還復體,便在此舜帝駕崩之地,建造起專為舜帝招魂的房屋,民間叫零陵屋。

祀山,與零陵屋相鄰,祀山的山頂有大石平頂,叫祀山頭。相傳舜帝的后人曾在全州青瑤峒居住,期間他們曾在祀山頭祭祀先祖舜帝,后來稱此山為祀山。祀山旁有地名打鼓坪,相傳在祀山祭祀舜帝時曾在此地擊鼓奏樂。

符山,在九疑山對面的江旁,因有太陽余暉從九疑山頂九龍噴彩照耀此山,人們認為這是舜帝降福人間的吉祥符瑞,就稱此山為符山。

鹿鳴,今鹿鳴村。相傳舜帝南巡時,有雙鹿相伴左右,至蒼梧之野舜帝不幸病故,“萬民大慟,雙鹿尤為悲切,繞山疾駛,啾啾悲鳴,哀哀三日,聲聞九天”,后來雙鹿要到洞庭湖向娥皇、女英二妃報喪,奔至鹿鳴,山高路遠,峻嶺阻道,悲鳴欲絕。城隍土地神為雙鹿指引,改走水路沿夷襄水河谷順流而下,到達洞庭,途遇娥皇、女英二妃,跪報噩耗,二妃聽到噩耗悲慟萬分,前來九疑山尋夫。后來這個地方便稱為鹿鳴。雙鹿悲鳴,聲聞九天,引來天坼地裂,便有了炎井溫泉,相傳那涌出的泉水是大地悲祭舜帝而流出的淚水。

瑞靄南天和墨筆等地名來源,相傳在歸崇坪旁的西溪古道上,舜帝彈五弦之琴與三苗部落首領同歌《南風》之詩:“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保ㄐ熘杏裰骶帲骸吨袊诺湮膶W精品普及讀本》)贊頌“南風”煦育萬物、播福萬民的恩澤,民間就稱此地為“瑞靄南天”,舊時在此地還立有“瑞靄南天”牌匾。

今峽口白石山的絕壁上有一幅天然壁畫,民間叫“歸崇圖”。相傳舜帝拂琴與三苗部落首領同樂,沿西溪而下來到夷襄河旁,見前面臨江嶺上有巨大的白面崖壁,來了興致,于是取來黑竹山之竹作筆,蘸鈷钅母潭之水為墨,在白面崖壁上繪就一幅與三苗同樂的壁畫。畫中有二位或隱或現的人物,民間說右邊的是舜帝,左邊的是三苗首領。后來舜帝留步作畫處就叫墨筆。舜帝作畫后將畫筆一扔,筆落在城門口,民間就將舜帝落筆處稱作登科里,認為這里會文運昌盛。民間認為舜帝是三皇五帝之一,是真龍天子,是鳳凰的化身,在舜帝拂琴經過的西溪上架3座橋,將這3座橋分別取名為真龍橋、帝龍橋、鳳龍橋。

民間還曾有到九疑山舉行迎請虞神喚雨活動的歷史。舊時全州大西江青瑤峒人要上九疑山耍龍燈祭祀舜帝,祈求風調雨順,為感激舜帝的功德,就在全州建3座舜廟(又名虞帝廟),塑舜帝神像,還把他的兩條神龍也雕刻在大殿左右的石柱上。

大旱或大澇時節,青瑤峒人便備祭品,舉會首到九疑山相鄰的升鄉一都舜廟請神,恭請舜帝和神龍到九疑山旁的歌渡源口祈雨或祈晴。有關請舜帝和神龍祈雨或祈晴的過程,柳宗元在《舜廟祈晴文》有載:“敢用牲牢之奠,昭祭于虞帝之神:帝入大麓,雷雨不迷。帝在璇璣,七政以齊。九澤既陂,錫禹玄圭。至德神化,后誰與稽。勤事南巡,祀典以躋。此焉告終,宜福遺黎。廟貌如在,精誠不暌?!螋せ蜾?,為酒為醯。鎗鎗笙鏞,坎坎鼓鼙?!?/p>

《全縣志》也有大西江青瑤峒人迎請虞神喚雨,在神仙壩“坎坎鼓鼙”的描述:“神仙壩在萬鄉歌渡源口,其水發源于西延汪洋浩瀚,溉田七千余畝,天旱水減,糾眾塞壩,壩鼓一鳴,即油然作云,沛然下雨?!?/p>

當地老人說,他們聽老前輩講,青瑤峒人耍龍燈,祈求風調雨順,保國泰民安。耍龍燈的路線是沿著地名與舜帝有關的地方,從舜帝棲息過的枕山,經歸崇坪、祭壇大屋壇、零陵屋、祀山、鳳凰山、大極山,到達九疑山下的望夫嶺,再從桐木沖蕎麥心上九疑山山頂(即馬蹄田,全州人叫蔴荃田)。龍燈隊伍要在九疑山山頂“舞龍頭”,表演“九龍出世”“東海嫁水”“行云布雨”“九龍歸位”等,然后龍燈隊伍從九疑山山頂的蔴荃田一路耍到唐世界、老廠坪、采水坳、報母坪。

既然全州九疑山是舜帝葬地,那寧遠九嶷山為何又有舜廟和舜陵呢?

(未完待續)(連載2)

猜你喜歡
零陵舜帝全州
《全州三江口》
歐來榮作品
中秋夜思
零陵的雪
燕趙古賢
天下為家
文山州總工會:全州工會維權維穩工作會議召開
湖南零陵瀟水濕地公園建設現狀及保護對策研究
淺談如何傳承和弘揚優秀民俗文化——以零陵廟會為例
“粉墨登場”的仿古建筑:零陵人民路鄰街建筑立面改造工程的再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