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增強中等職業學校思政課程教學實效性的思考

2021-10-22 07:59焦婷
職業·下旬 2021年9期
關鍵詞:思政課程評價機制教學情境

焦婷

摘 要:思政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我國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升思政課程教學效果,是有效落實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也是目前思政課程教學研討的重點。教師應在充分把握學情的基礎上,從教材研習、情境創設、評價機制等方面入手,努力增強課堂教學實效。

關鍵詞:思政課程? ? 教材研習? ? 教學情境? ? 評價機制

在國家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增強思政課程教學的實效性,落實課堂教學目標,讓中職學生做到學以致用,是思政課程教學研究的重點。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關于增強中等職業學校思政課程教學實效性的體會。

一、認識學生特點,了解把握學情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增強課堂教學實效性,首先要充分認識學生的特點。中職學生在學齡上處于高中階段,但與普通高中學生相比,在認知水平、性格特征、心理特點等方面存在一些差異。

(一)認知基礎較差

由于知識儲備不足,中職學生的認知往往缺乏深度和廣度,無法全面地看待問題。他們一般只關注問題本身,而忽視與問題有關的其他因素。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的問題設計需要更明確,難度也不宜過大。

(二)情緒控制能力偏弱

中職學生對事物的判斷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對于喜歡的人和事會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對反感的事物則會極力排斥;受到表揚時興高采烈,遇到挫折時則難以接受。正是基于上述特點,教師要“趨利避害”,盡可能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意志力較為薄弱

一些中職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不佳,很大程度上與他們的意志力薄弱有關。他們在學習上缺乏持久性,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這就需要教師持續關注和不斷鼓勵他們,增強其學習的動力。

(四)心理承受能力弱

中職學生自尊心較強,但又缺乏自信,他們極其關注自我,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所以,他們常會因為成長中遇到的小困難或小挫折變得敏感和無所適從。因此,思政課程教師要特別重視學生的情感價值觀教育,要正確引導學生,消除學生認知上的障礙,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二、認真鉆研教材,科學設計教學方案

在全面掌握學情、充分“備學生”的基礎上,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深入“備課程”。首先,統攬整冊教材,明確整冊教材的結構,把握教材的精神實質(培養目標)。其次,重點進行各個模塊(單元)的研習,明確各部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相互關聯。最后,以課時為單位認真分析每課時的課程目標、教學重難點,進行合理設計。鉆研教材時,要反復推敲,從學生認知水平出發去琢磨重難點的突破方式。對教學中設計的有關問題,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和解答,多設想幾種學生的作答方式,把可能出現的問題想全。只有認真備課,才能將知識分析得更透徹,課堂教學才能游刃有余,做到深入淺出、一語解惑,準確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

三、創設良好情境,加強師生互動

良好的教學情境能促進師生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思政課程理論性強,理解難度大,運用情境教學,可以變抽象為形象,以生動直觀的方式再現知識,充分啟發學生思維,提高教學效率。

(一)用“情”

興趣是學生有效學習的前提。教師要以“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是在師生互動合作中完成的,師生情感的有效碰撞,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真正融入課堂;反之,如果教師講課缺少熱情,學生必然興趣下降,課堂氣氛沉悶。因此,教師要努力創造和諧民主的課堂互動氛圍,善用激勵法激發學生的正向情感和學習興趣,促進思政課程教學的良性發展。

(二)造“境”

“境”作為情境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認知背景。具體而言,就是教師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大量創設生活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親身經歷的感悟,將道德認知和情感認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時使學生關注身邊人,關心身邊事,增強思政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和持續性。

四、完善評價機制,激勵學生成長

科學的課程評價機制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延伸和保證,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一)建立多元評價機制

要讓學生參與到課程評價中,采用師生共評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客觀、全面、公正的評價。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學生自我評價—生生相互評價—教師綜合評價”的評價流程,在師生之間構建平等的人際關系。通過自我評價與師生共評的比較,讓學生客觀地審視自我,幫助學生及時自我矯正,更好地實現自我提升?;ピu還會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促進他們共同進步。

(二)探索多樣化評價方法

教師在進行課程評價時,應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如將課堂學習評價和實踐活動評價相結合,除紙筆測試外,還可以采用撰寫調查論文、體驗性活動作業、個人反思等形式,使學生的學習成果全過程、多樣化呈現。

五、小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思政課程是學校進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課程應嚴格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教學原則,從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及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入手,努力將知識學習、能力培養、意志鍛煉、行為養成結合起來,切實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實效度和時代感。

參考文獻:

[1]李海濤.淺談職業教育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現狀及對策[J].速讀(下旬),2017(3).

[2]韓達敏.中職《職業道德》課程教學低效歸因與對策[J].職業教育研究,2012(12).

猜你喜歡
思政課程評價機制教學情境
對高校思政課程創新的探索
傳統節日德育資源在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應用
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職業素質培養下的大學生創業就業教育模式構建
信息技術下的小學語文高效教學探究
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課堂情境教學模式芻議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探微
小議初中英語如何創設教學情境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注重實績的高層次創新人才評價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