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欠發達地區傳統村落旅游開發空間結構探析
——以湘西州為例

2021-10-24 07:39朱烜伯喻興潔張家其
江西財經大學學報 2021年5期
關鍵詞:軸線湘西村落

朱烜伯,喻興潔,張家其

(1.華中師范大學 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武漢430070;2.衡陽師范學院 地理與旅游學院,湖南 衡陽421002)

一、引言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指出,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村、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自然環境良好、民族文化特色鮮明的村落是傳承與保護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加強這些村落保護,既有利于增強民族文化自信,保持傳統文化的多樣性,也對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在旅游大熱背景下,這些具備高度要素完整性、顯著民族特性及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傳統村落,借助異域民族文化及特色建筑,旅游開發已成為其推動產業振興,實現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及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傳統村落雖數量眾多,但由于受到地形地勢、水系和路網等級等因素限制,一般分散分布于經濟欠發達地區,較少與外界發生聯系,導致出現旅游資源同質化、旅游資源開發成本高、村民難以溝通協調等問題,使得傳統村落旅游開發嚴重受阻。因此,開展傳統村落旅游開發研究勢在必行。目前針對傳統村落的旅游開發以旅游資源價值評價(程乾和付俊,2010)、旅游發展模式(李東和和孟影,2012;周立軍等,2016)、旅游影響下傳統村落變遷(席建超等,2014)、旅游社區參與(陳振華和閆琳,2014)以及旅游參與者關系(王克軍,2014)等方面研究為主,[1-6]且主要聚焦國家(魏成等,2017)、省域(李伯華等,2015;佟玉權和龍花樓,2015)和市域(王東和劉恒,2020)等宏觀尺度,[7-10]并以經濟社會較為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為主(陶偉等,2013;楊麗婷和曾禎,2013),[11-12]對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傳統村落研究較少。誠然,經濟發達地區確實擁有理想的旅游市場,其發展旅游的基礎也較好。但事實卻是,更多經濟欠發達地區傳統村落因地處偏僻,存在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可進入性差、非農產業發展艱難等問題,且迫于生計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導致大量傳統村落“空心化”。民族慶典活動、習俗和傳統民居因缺乏參與者、傳承者與保護者而逐漸消亡。有鑒于此,無論從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還是維系傳統村落文化保護與傳承,針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傳統村落的旅游開發可行性研究都很有必要。而旅游區劃和旅游空間結構優化則是該類地區傳統村落進行旅游開發的基礎。因為不管是旅游產業、資金、游客的“引進來”,還是旅游產品、資源、文化的“輸出去”,這類傳統村落都需解決困擾多年、因交通不便而導致的旅游開發受阻難題。研究欠發達地域傳統村落旅游空間結構對掌握當地旅游產業現狀,解決旅游要素外入、內出困境,促進其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可達性研究目前主要是基于時間、成本和空間距離,采用GWR模型(馬勇和黃智洵,2017)、重力度量法(蔣海兵等,2014)和距離度量法(潘竟虎和李俊峰,2013)等方法對研究對象交通可達性進行測度。[13-15]然而,該類研究缺乏對道路軸線的拓撲連接分析,忽略了由于個體因素導致不同村民或游客對道路軸線網絡感知的影響。將空間句法(Hillier和Hanson,1984)運用到傳統村落旅游空間結構區劃中,[16]可使傳統村落在空間分布、可進入性以及旅游資源組合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統籌協調。并且基于傳統村落位置及其可達性進行旅游開發空間區劃,有利于排除在旅游管理中由于區域和部門分割導致的行政壁壘問題(潘竟虎和從憶波,2014),[17]從而整合旅游資源,促進傳統村落旅游經濟發展。綜上所述,當前關于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傳統村落旅游開發等方面的研究較少,研究尺度集中在國家、省域和市域層面,對微觀尺度的鄉村單元研究較少,且未能將道路軸線的拓撲連接分析納入同一研究框架進行系統分析。因此,本文以欠發達地域的典型代表湘西州傳統村落為研究對象,運用空間句法模型,從拓撲學連接的角度,分析各傳統村落交通可達性,并嘗試對湘西州傳統村落旅游開發進行空間區劃。

二、研究區域的選擇、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區概括及數據來源

研究區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處?,F轄吉首市、瀘溪縣、鳳凰縣、花垣縣、保靖縣、古丈縣、永順縣、龍山縣8縣市。2018年末全州常住人口264.95萬人,聚居著土家族、苗族、瑤族、回族等43個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90.08%。全州位于山地丘陵區,公路通車耗資成本高且難度大,其公路通車里程僅占全省總里程的5.45%,交通較為不便。全州人均生產總值22885元,是典型少數民族貧困山區。湘西州近年來被納入西部大開發地區,成為國家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先行先試地區和湖南省扶貧攻堅主戰場,同時也是國家級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該區域兼顧著傳統村落脫貧致富、文化遺產保護與生態環境保護三重任務。截至2019年7月,國家公布了五批共計6819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單的村落,其中湖南省共計658個,約占全國總數的9.64%,而湘西州卻占全省總量的26.14%。2019年全國共有600個傳統村落列入中央財政支持范圍,湖南占比超過六分之一,湘西州獲得中央財政支持的村落接近湖南一半。在諸多政策及資金支持下,湘西州傳統村落的旅游開發迎來歷史上的黃金期。通過利用該地傳統村落的交通可達性分析對多因素作用下旅游空間結構進行探討,有助于為欠發達地區傳統村落的旅游開發提供先期基礎依據,以此助推鄉村振興。

(二)數據來源

本文通過Google Earth獲取湘西州172個傳統村落和各等級公路的空間位置信息,在ArcGIS中建立傳統村落空間數據庫。各類統計數據來源于《湖南統計年鑒(2018)》、《湘西統計年鑒(2018)》,數字高程(DEM)數據來源于地理空間數據云官網。

(三)研究方法

空間句法模型是基于拓撲距離,根據空間尺度劃分和空間分割原則,按照一定規則把觀察者難以從空間中某一點完全感知到的大尺度空間劃分為能夠從某一點完全感知到的小尺度空間,并將其作為基本單元,利用軸線分析法研究軸線或節點之間的拓撲關系。并通過進一步研究小尺度與大尺度空間之間關系,最終獲得對大尺度空間的認識(Hillier和Hanson,1984;潘竟虎和從憶波,2014;吳志軍和田逢軍,2012;張忠訓等,2018)。[16-19]主要變量及其內涵具體如下:

式中,k表示與第i個節點直接相連的節點個數;Ci為i的連接值,其值越高說明該空間與其他空間的關系越密切;j(j=1,2,…,k)是與節點直接相連的節點;Ctrli為控制值,是指某一空間對與之相交空間的控制程度,反映某一空間對其周圍空間的影響程度(吳志軍和田逢軍,2012)。[18]

三、湘西州傳統村落空間關系分析

(一)湘西州傳統村落空間分布特點

通過ArcGIS10.2核密度分析工具,生成湘西州傳統村落核密度分析狀況(圖1)。湘西州傳統村落分布不均衡,整體西南多,東北少,且存在西南部、中部和西北部三個高密度集聚區。通過最鄰近分析發現,湘西州傳統村落平均觀測距離為4424m,預期平均距離為5018m,最鄰近比率R為0.88,Z得分為-2.9711,顯著性水平小于0.01,表明該地區傳統村落在空間布局上屬于凝聚型分布。

圖1 湘西州傳統村落分布核密度

(二)湘西州傳統村落空間可達性分析

通過ArcGIS10.2中的緩沖區分析發現172個傳統村落中有40個緩沖區內無軸線,表明其交通可達性極差。因此將其剔除,對剩余132個傳統村落進行空間句法變量分析。

1.傳統村落全局可達性分析。傳統村落全局可達性是指村民或游客從區域內任何一個地方到達某個傳統村落的難易程度,是對傳統村落在大尺度空間范圍內的可達性測度(張琪等,2015)。[20]通過分析得到傳統村落全局集成度平均值為0.4(見圖2a),低于主要道路軸線的全局集成度均值0.42,表明研究區內傳統村落全局可達性總體處于較低水平,空間進入性較差。區內全局集成度值較高的傳統村落主要分布于包茂高速公路和杭瑞高速公路等高等級公路附近的永順、古丈、保靖、吉首四縣市。而全局集成度值較低的傳統村落大多分布于縣道和鄉道附近,且集中于研究區北部。其中永順縣內傳統村落的全局可達性最好,僅三個傳統村落全局集成度值略低于研究區主要道路軸線全局集成度的均值,其次古丈縣全局集成度值前20名當中占據一半。

2.傳統村落局部可達性分析。局部可達性是指村民或游客從距離某個傳統村落較近的地方到達該傳統村落的難易程度,是對各傳統村落在小尺度空間范圍內的可達性測度(張琪等,2015)。[20]通過分析可知研究區內傳統村落局部集成度的平均值為1.87(見圖2b),低于主要道路軸線局部集成度2.03的均值。局部集成度值較高的傳統村落主要位于古丈、鳳凰、永順、吉首四縣市,這表明傳統村落局部可達性總體處于較低水平,村民或游客進入傳統村落難在了“最后一公里”。多數傳統村落的局部集成度與全局集成度差異較大,例如位于省道沿線的古丈縣默戎鎮新窩村的局部集成度僅為1.62,與其排在首位的全局集成度0.62形成明顯對比。相反,位于研究區邊緣的龍山縣桂塘鎮前豐村具有較高的局部集成度,但全局集成度較低。這表明局部可達性較全局可達性不僅受到高等級路網的影響,還受到鄉道等低等級路網的影響。

圖2 傳統村落及主要道路軸線集成度分布關系

3.傳統村落感知可達性分析。傳統村落感知可達性是指村民或游客對傳統村落周圍道路的感知程度,是對村民或游客在村落附近是否容易迷路的一個測度(張琪等,2015)。[20]研究區內傳統村落的智能度平均值為0.45,高于主要道路軸線的智能度均值0.34,表明湘西州傳統村落的感知可達性總體處于較好水平(見圖3)。但仍有少數傳統村落的智能度低于傳統村落智能度均值,甚至低于主要道路軸線的智能度均值,其感知可達性處于較差水平。村民或游客通過小尺度空間路網結構來感知大尺度空間的難度較大,即使人們在傳統村落附近也極易發生迷路情況,使得人們難以快速、清晰地找到該村落。

圖3 傳統村落智能度空間分布

(三)傳統村落可達性影響因素

在參考相關文獻(吳志軍和田逢軍,2012;張忠訓等,2018;張琪等,2015)基礎上,[18-20]考慮當地特殊的自然環境條件可知,地形地勢、水系和路網等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傳統村落可達性。

1.傳統村落所處地勢坡度大小、鄰近水系距離與數量對于其可達性呈負相關關系(如圖4)。湘西州地處云貴高原東側,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地多,平地少,其居民多利用山區陡坡等特定地貌,在山坡凹入的谷地或向陽的山脊地段建設村落(祁劍青等,2018)。[21]對照各傳統村落全局集成度值可發現,所處地勢坡度較大、臨近水系且周邊的水系數量較多的傳統村落往往其全局集成度值低、可達性差。

圖4 傳統村落與山體高程、山體坡度

2.傳統村落所處道路軸線等級對于其可達性呈正相關關系。湘西州路網拓撲連接的等級差異明顯,路網整體的通達性較差且結構極其脆弱,其道路軸線連接水平整體表現出等級階段式間斷(見表1)。對照各傳統村落全局集成度值可發現,全州全局集成度值較高的傳統村落主要位于包茂高速公路和杭瑞高速公路等具有較好通達性的高等級公路附近。

表1 湘西州路網等級體系(單位:%)

四、湘西州傳統村落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及科學規劃思路

(一)湘西州傳統村落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

湘西州傳統村落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受到自然環境、基礎設施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限制,其服務配套、產品業態、空間統籌和產業融合等方面發展與旅游經濟的飛速增長不相協調。由此導致未能根據旅游相關要素狀況有針對性地制定旅游規劃。當前湘西州傳統村落旅游開發面臨以下問題:

1.市場服務意識淡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全州由于旅游服務意識不足、市場行為不規范以及標準化體系不完善等多方位管理服務問題,使得旅游安全、消防安全和旅游產品價格與質量混亂等現象頻現,游客投訴增加,嚴重影響湘西州旅游產業形象,不利于湘西州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由于近年來游客數量增長過快,導致公共衛生間、游客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供需不平衡,尤其是受到當地特殊的自然環境條件限制,各景區間的直達交通線路并未開通,使得游客時間成本增加,旅游品質和吸引力下降。

2.旅游產品過于集中,空間統籌不平衡。湘西州旅游產品過于單一,尤其是民俗類旅游產品在各縣市中相似度較高,缺乏主題特色。另外各景點以“門票經濟”為主,對景區文化內涵深層次的挖掘較少,使得其文化優勢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嚴重的商業化導致游客重游率和旅游產品吸引力降低。同時,全州部分核心景點出現“旅游過熱”現象,導致原住居民的生活受到干擾,傳統村落生態遭到破壞,而其他景區由于同質化嚴重,得不到充足的客源,出現大量虧本運營現象。

3.旅游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聯動較弱。湘西州旅游產品創新性較弱,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度較低,且產業鏈較短,使得產品附加值和綜合效益較少。在旅游管理中存在區域和部門分割導致的行政壁壘問題,使得各縣市或縣域內旅游產品融合度較低,難以形成“旅游+研學”“旅游+農業”“旅游+療養”等現代化高端旅游發展模式。

(二)湘西州傳統村落旅游開發科學規劃思路

為解決上述問題,湘西州需以整體路網拓撲結構現狀為基礎,充分挖掘特色旅游資源,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加強各縣市間資金、人才、產品、文化、信息的交流,將各縣市旅游產品進行整合,制定符合其旅游產業現狀的旅游空間規劃和區域旅游合作模式。

1.湘西州傳統村落發展類型區劃。通過可達性影響因素分析,將其與旅游景點密度和傳統村落密度作為傳統村落發展類型重新分類的依據,劃分為低、中、高三類。并進行多因子疊加分析得到優先發展村落區、潛在發展村落區和保留發展村落區三個發展類型村落區的空間范圍(如圖5)。同時,運用值提取至點方法,將三大發展類型村落區的值賦值給各傳統村落,劃分為優先發展村落、潛在發展村落和保留發展村落三大發展類型。其中,優先發展村落是指交通條件便利、生態敏感度較低以及周邊旅游景觀資源豐富,可進行大規模旅游開發的村落;潛在發展村落是指交通條件較好、地勢和緩且自身具有特色旅游產業的村落;保留發展村落是指交通可達性較差且生態敏感度較高,難以進行旅游開發的村落。

圖5 湘西州傳統村落旅游開發區劃步驟與成果圖

2.湘西州傳統村落旅游空間結構系統。結合湘西州旅游產業和整體路網拓撲結構現狀,并運用旅游區位商模型(張孟楠,2019;劉紅梅等,2018)和“點—軸系統”理論(陸大道,2002),[22-24]以線帶點,以點成面,構建點、線、面相結合的“三核、雙軸、三圈”旅游空間結構系統(見表2和圖6)。

圖6 湘西州旅游空間結構

表2 湘西州旅游空間結構

(1)重點旅游發展節點??h級行政區是市域層級內傳統村落旅游發展的節點。根據湘西州各縣市旅游產業發展程度和交通可達性狀況,將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4A國家級旅游景區的吉首、鳳凰和永順作為湘西州一級旅游發展節點。其具有地理位置、基礎設施、社會經濟、旅游特色資源等多重優勢,是湘西州的旅游發展核,能起到帶動全州旅游發展的作用。古丈、龍山、花垣這三縣具有豐富的人文、自然旅游景點,旅游發展基礎較好,具有一定競爭優勢,是湘西州二級旅游發展節點。瀘溪、保靖由于旅游景點較少、交通條件較差,旅游產業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是湘西州三級旅游發展節點。

(2)重點旅游發展軸線。道路交通和河流是連接旅游發展節點的軸線,根據湘西州整體路網拓撲結構構建“兩橫兩縱”的一級旅游發展軸線,即張花高速、杭瑞高速兩條橫向發展軸線和安來—永吉高速、包茂高速兩條縱向發展軸線。橫向發展軸線杭瑞高速位于湘西州南部,是溝通鳳凰、吉首兩大旅游發展節點的重要通道,同時張花高速位于湘西州中部,沿線兼具土家族與苗族民俗資源和鄉土文化資源,歷史文化深厚??v向發展軸線縱跨全州南北,有效連接全州八縣市。此外,基于湘西州水系格局構建“兩橫兩縱”的二級旅游發展軸線。即酉水、武水兩條橫向發展軸線和洗車河、猛洞河兩條縱向發展軸線。依托各水系沿線特色的歷史文化、村落布局、村寨風情等旅游產業,發揮集聚效應,形成當地特色的旅游廊道。

(3)旅游發展圈。近年來,旅游已成為傳統村落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但由于全州路網全局可達性較差,在大尺度空間中各縣市的空間聯系較弱,且湘西州民族傳統文化旅游資源具有同質性,導致難以進行旅游資源集中整合與協作。還由于傳統村落旅游“遍地開花”,結果導致原住居民的生活受到干擾,傳統村落生態遭到破壞,出現同質化和商業化嚴重等問題。為解決這一困境,建議通過重點旅游發展軸線將具有不同層次和旅游需求且局部可達性較好的相鄰各級旅游發展節點組合成旅游發展圈。各旅游發展圈內的傳統村落根據不同發展類型進行層次化發展,以提升傳統村落整體發展速度。具體而言,首先,讓自然條件、交通條件和旅游資源條件均較好的優先發展村落利用周圍知名度高的景區、景區村落和示范鎮等旅游黃金板塊實現快速發展;其次,利用現有交通道路軸線的擴散效應和自身歷史文化、村落布局、村寨風情等特色產業對潛在發展村落進行開發建設;再次,由于保留發展村落大多地處生態敏感地區,交通較為不便且周邊缺乏可聯合發展旅游產業的景觀資源,應以不破壞當地自然環境為前提,對具有文化涵養的旅游產業進行深度開發,實現保留發展村落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具體形成以下三個旅游發展圖:

一是東部休閑觀光、農事體驗和文化體驗旅游發展圈。以杭瑞高速、永吉高速兩條一級發展軸線和酉水、武水兩條二級發展軸線為主要通道,將其沿線有主要影響力的吉首市一級旅游發展節點、古丈縣二級旅游發展節點和瀘溪縣三級旅游發展節點融合一體發展,從而構成東部旅游發展圈。圈內包括2個優先發展村落、37個潛在發展村落以及13個保留發展村落。其中,優先發展村落可依托紅石林國家地質公園、瀘溪沅水風景區和乾州古城等優質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資源,開發以休閑觀光、文化體驗和特色村鎮為主的旅游活動。潛在發展村落大多分布于優先發展村落周邊,可依靠優先發展村落的擴散效應,并結合當地特色的盤瓠文化、巫儺文化等民俗文化和古丈毛尖、瀘溪椪柑等農業資源,打造鄉村文化、農事體驗為主的旅游活動。保留發展村落主要分布于湘西州東部邊緣,可憑借辰河高腔、苗族挑花等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土家族梯瑪歌、哭嫁歌等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并與鄰近的懷化市合作開發區域旅游,打造以兼具苗族和土家族文化為主的旅游活動,共同推進湘西州東部旅游圈的建設,形成對湘西州東部懷化、張家界等客源地的吸引。

二是北部戶外探險、文化體驗旅游發展圈。以安來高速、張花高速兩條一級發展軸線和猛洞河、洗車河、酉水三條二級發展軸線為主要通道,將其沿線主要有影響力的永順縣一級旅游發展節點、龍山縣二級旅游發展節點和保靖縣三級旅游發展節點融合一體化發展,從而構成北部旅游發展圈。圈內包括1個優先發展村落、39個潛在發展村落以及18個保留發展村落。其中,優先發展村落可依托猛洞河風景名勝區、洗車河、八面山、呂洞山風景名勝區等具有地勢起伏的自然景觀資源和老司城、芙蓉鎮、里耶古城遺址、惹巴拉等具有優秀歷史文化背景的人文景觀資源,開展以戶外探險、文化體驗為主的旅游活動。潛在發展村落主要分布于洗車河、酉水和猛洞河沿線,可依靠優先發展村落的擴散效應,并憑借自身獨特的酉水船工號子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老司城土司宮廷文化、老司巖土家王族文化和芙蓉鎮土家政治經濟文化等民俗文化,打造以文化體驗為主的旅游活動。保留發展村落主要位于地形相對封閉且交通較為不便的山脈周邊,可憑借當地特色的土家族毛古斯舞、擺手舞和織錦技藝等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以土家族文化體驗為主的旅游活動。

三是西南部休閑度假、軍事體驗和文化體驗旅游發展圈。以包茂高速、杭瑞高速、張花高速三條一級發展軸線和武水一條二級發展軸線為主要通道,將其沿線主要有影響力的鳳凰縣一級旅游發展節點和花垣縣二級旅游發展節點融合一體化發展,從而構成西南部旅游發展圈。圈內包括3個優先發展村落、42個潛在發展村落以及17個保留發展村落。其中,優先發展村落以鳳凰古城作為旅游發展驅動源,并借助邊城茶峒、古苗河風景名勝區等自然風光資源,打造以民俗文化、休閑度假為主的旅游活動。潛在發展村落可依靠優先發展村落的擴散效應,并結合當地獨特的古城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和苗疆邊城的軍事文化,打造以休閑觀光、文化體驗和軍事體驗為主的旅游活動。保留發展村落主要分布于湘西州西南部邊緣和生態環境敏感的山脈周邊,利用獨具特色的苗畫、鳳凰紙扎和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等苗族非物質文化,打造以文化體驗為主的旅游活動,并對接貴州省銅仁市和重慶市,推動鳳凰縣—銅仁市、花垣縣—重慶市等旅游經濟協作區建設,形成對湘西州西南部貴州、重慶客源地的吸引。

五、傳統村落旅游空間優化對策建議

在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湘西州傳統村落盡管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由于受到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條件的限制,使得現有交通道路網絡和旅游相關規劃不能滿足其旅游產業發展的需要。因此,本文以旅游資源和傳統村落銜接為導向,有針對性地提出以下政策意見:

1.加強道路軸線建設,提高可達性。在現有旅游發展軸線的基礎上,對全局可達性較差的道路軸線進行建設,重點對湘西州西北、東北和東南部低等級道路軸線進行優化升級,并與周圍可達性較高的高等級道路軸線相連接。尤其是旅游資源較為分散的西北和東南地區,更要注重與湘西其他縣市的聯系,從而減少由于旅游資源分散和不足而導致傳統村落缺乏旅游吸引力和競爭力的影響。同時,在強化縱向道路軸線聯系的同時,要提升橫向道路軸線運輸能力,加強對杭瑞高速、包茂高速、張花高速和安來—永吉高速一級旅游發展軸線的優化升級,構建北部和西南部旅游發展圈內龍山縣—永順縣、鳳凰縣—吉首市的橫向交通軸線,從而提高各傳統村落的全局可達性。

在對各旅游發展圈內已有道路軸線進行優化升級和縮短游客時間成本的基礎上,加強圈內優質旅游資源與傳統村落之間道路軸線的建設,形成回頭路和斷頭路少的環狀旅游交通線路,從而提高各傳統村落的局部可達性。

各旅游發展圈內的政府與企業要加強交流合作,發展觀光大巴、步行走廊等旅游交通體系,增強傳統村落與縣城公交站以及優質旅游景點等大容量交通的無縫銜接,從而提高各傳統村落的感知可達性,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交通環境。

2.加強多樣合作,提高綜合效益。隨著旅游產業需求多樣化的發展,鄉村旅游不再以單一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資源觀光為主要內容,而是與農業、工業和文化等產業進行合作,通過產業發展為傳統村落提供高素質勞動力、豐富的資金以及優秀的傳統文化等方面的支持,從而推進傳統村落旅游產品創新、旅游設施建設和傳統文化宣傳,進而提高其綜合效益。尤其是對周邊旅游資源相對較少且分散的潛在發展村落,要加強與相關產業合作,以東部旅游發展圈內的洗溪鎮張家坪村為例,可利用當地豐富的柑農業資源,開發椪柑采摘等農家樂項目,形成“旅游+農業”為主的旅游活動。同時,對于周邊旅游資源豐富且集中的優先發展村落,加強產業合作,能豐富其旅游產品類型和特色。因此,加強產業合作有利于縮小各發展類型傳統村落經濟發展差距,推進湘西州傳統村落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

由于各縣市旅游資源和傳統村落類型、等級和規模等存在差異,應加強各縣市傳統村落間旅游產品的合作交流,商定旅游合作協議,制定詳細的旅游合作計劃和分工任務,從而解決在旅游管理中由于區域和部門分割導致的行政壁壘問題,促進旅游產品互補,推進全州傳統村落旅游產業規劃、區域與職能一體化。此外,還需加強東部和西南部旅游發展圈內的保留發展村落與周邊省市的互動合作,把握旅游經濟協作等政策,制定相統一的旅游發展對策,并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對周邊重慶、貴州、懷化等省市客源地的吸引。

3.突出重點,提高資源利用率。由于部分傳統村落盲目照搬成功傳統村落旅游發展模式,大量引入旅游業態,不僅未促進村落經濟發展,反而導致原住居民的生活受到干擾,傳統村落生態遭到破壞。旅游產業商業化、同質化嚴重,使其形象具有相似性,替代和屏蔽效應加強,難以形成穩定的客流量,造成當地旅游資源浪費、旅游產業專業化程度不足和鄉村振興進程緩慢等問題。因此,各發展類型村落旅游開發不能搞一刀切,應根據各村落區位優勢、旅游資源和發展政策等制定符合當地實際的旅游開發模式,突出旅游發展重點,循序漸進的發展旅游產業,避免旅游資源浪費和破壞。尤其是對于地處生態敏感地區、交通較為不便且周邊缺乏旅游資源的保留發展村落,可采取易地搬遷的方式,將當地歷史文化深厚的原生態建筑、街道等空間載體集中建立“露天博物館”進行保護與展示,并在自然環境可承受的范圍內依托特殊的地理環境發展特色規模農業、民俗展示等產業,提高旅游資源利用率。

猜你喜歡
軸線湘西村落
曲軸線工件劃傷問題改進研究
油畫《村落》
“共享村落”:鄉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歡樂湘西
走進湘西鳳凰城
湘西 國畫
基于回歸分析的水電機組軸線曲折預判斷分析
行書章法淺析(十五)書寫應把握行軸線
凸輪軸孔軸線與止推面垂直度超差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