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學習對堅定“四個自信”的價值探析

2021-10-24 22:52張躍平賈俊超
學理論·下 2021年10期
關鍵詞:黨史學習四個自信

張躍平 賈俊超

摘 要:百年黨史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見證,是一部生動的“活教材”。黨史凝聚了共產黨人自強不息的革命精神和偉大建黨精神,是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命題的原創性回答。在建黨100周年之際,加強黨史學習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深刻領會黨史學習的實質內涵,能夠從黨史中汲取偉大的智慧,并將其轉化為行動力量,從而增強我們堅定“四個自信”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對鞏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穩健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具有深遠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黨史學習;四個自信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1)10-0076-03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國發展的大歷史進程,圍繞黨史學習提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全面闡釋了黨史學習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從黨史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階段來看,雖階段性目標各有側重,但本質上是一個有機整體,它統一于中國偉大實踐進程之中。黨史以生動翔實的史料為基礎,闡釋了近代中國“為什么選擇馬克思主義”“為什么選擇中國共產黨”“為什么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深層原因,述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新輝煌的道路基礎、理論基礎、制度基礎和文化基礎??梢哉f,黨史是“四個自信”形成邏輯的歷史表達。新時代,加強黨史學習是增進“四個自信”的必然要求,也為堅定“四個自信”提供理論依據。

一、學黨史有助于堅定道路自信

(一)中國道路是謀求中國發展之路

中國道路是中國人民和歷史的選擇。近代嚴峻的民族危機,使“向何處去”的現代化道路探索成為中國仁人志士所面臨的時代課題。在此背景下,中國仁人志士從不同的社會維度提出諸多方案,但均以失敗告終。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的傳入,使中國革命迎來曙光,最終走上具有自身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道路的選擇、探索和確立與中國共產黨的創立、發展和壯大息息相關。百年黨史是中國道路開辟、確立、探索的歷史過程的真實寫照和文字記載,它內在地包含著道路自信的形成的歷史邏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開辟出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激活星火燎原的時代偉力,為革命的勝利筑牢穩固的根基。新中國成立之初,面對一窮二白、滿目瘡痍的現狀,黨和人民根據實際情況探索并推行“一化三改”政策,實現了我國從農業國向工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兩大轉變。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根據社會主要矛盾的內涵和歷史表現,開辟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總結發展經驗、立足于時代前沿,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發展,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境界,彰顯出中國道路的強大生命力??傊?,中國道路的各個階段雖有不同的主題和發展目標,但其本質是謀求中國發展之路。

(二)中國道路是破解中國難題之路

無論中國處在哪一發展階段,道路問題始終是關乎我們黨和國家命運走向的根本問題。百年黨史表明,中國道路是一條以破解中國發展難題為指向的新型現代化道路。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采用“一化三改”的政策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三大改造,同時從經濟、政治上肅清殘余的敵對勢力,全面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1978年以來,面對解決溫飽、發展效率和體制改革問題,先后啟動了農村改革、城市改革和建立并完善市場經濟制度,以漸進的方式,實現了道路的穩定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文明建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傃灾?,從毛澤東同志的“民主新路”之答到新中國“人民至上”之實,從“兩個務必”之警鐘到“自我革命”之超越,從“進京趕考”之借鑒到“趕考”永遠在路上,中國道路之所以行[1],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歷史性地破解了“中國難題”,回答了時代之問。

(三)中國道路是創造中國奇跡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取得人類史上亙古未見偉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道路正確[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克服各種困難,實現國民經濟年均不低于9.6%的快速增長,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走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200余年的工業化道路。在此基礎上,中國堅定走新型現代化發展道路,開辟出新的人類文明形態。而這均得益于中國道路的開辟、探索和發展。2020年6月,國新辦發布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翔實述明我國人民齊心抗疫的艱辛歷程及所取得的重大突破,為世界戰疫貢獻中國方案。值此困難之際,我國的脫貧攻堅依然取得全面勝利,實現了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是中國道路創造中國奇跡的又一生動闡釋。

中國道路所創造的中國奇跡具有世界歷史意義。正如英國劍橋大學的馬丁·雅克所言,西方不能再一葉障目,自以為是獨一無二,而是要躍出司空見慣的世界,學會在新形勢下生活[3]。自20世紀末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步入低谷,資產階級學者就宣稱“社會主義已經‘死亡,資本主義制度才是人類歷史最美好的制度設計”。值此之際,中國道路成就的取得,宣告“歷史終結論”的破產,也終結了某些國家所謂“自由民主”是人類文明終點站的美好想象,它體現著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向前發展的歷史必然趨勢。

二、學黨史有助于堅定理論自信

(一)黨史解答了為什么選擇“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4]。黨史貫穿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的始終,生動再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場景。這就從歷史發展的視域闡明了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的深層原因,而歸根結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

馬克思主義“行”,是因為其理論的科學性,即其立足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揭示出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這一特性奠定了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的客觀基礎。而能夠指導實踐,破解中國所面臨的迫切問題是選擇“馬克思主義”的主觀因素。黨史表明,近代救亡圖存的百余種理論學說、方案,除了馬克思主義以外,均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在于,這些理論方案既非科學之理論,也不懂得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忽視了中國國情的特殊性。而一切從實際出發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特征。自傳入中國以來,馬克思主義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普遍真理去指導中國社會實踐、解決中國社會難題。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新中國成立,從社會主義革命到改革開放,黨史鮮明生動闡明選擇“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

(二)黨史述明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發展的理論

理論自信的確立和堅定還源自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和發展性。恩格斯指出,這些理論不是一成不變,而是要以具體的歷史條件為轉移[5]。百年黨史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基礎上不斷實現理論創新發展的歷史。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探索中,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等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分別回答了中國革命、社會主義、黨的建設、發展等問題。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在實踐中創新和發展理論,對國家未來走向做出正確的研判。堅定理論自信就能讓我們順應時代發展,避免陷入錯誤的歷史旋渦之中??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中國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新問題、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豐富發展的過程。實踐永無止境,馬克思主義理論開放發展永無止境。

(三)黨史闡明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人民的理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6]。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最鮮明的品格,也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體現,學黨史就要深刻理解群眾路線是生命線的根本含義。

馬克思認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皆是階級斗爭的歷史”[7]。然而,不同于其他一切階級,無產階級運動是為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而奮斗的。這種“人民性”蘊含在歷史唯物主義之中,如社會發展主體、規律、趨勢以及共產主義理論。自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我們黨的歷屆領導人秉承并踐行馬克思主義的人民觀。毛澤東同志將畢生精力都奉獻給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鄧小平同志闡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為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足而不懈奮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永葆赤子之心。近年來,自然災害和社會突發事件頻發,呈多發態勢,我們黨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先后打贏多場“戰役”,兌現了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歷史證明,黨同人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是披荊斬棘的制勝法寶。繼往開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貫穿百年黨史的一條主線,也是繼續書寫黨史的重要篇章。

三、學黨史有助于堅定制度自信

黨史以豐富的史料生動勾勒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構、發展和完善的全過程。只有清楚中國制度不是“飛來峰”,才會為堅定制度自信提供可靠依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的制度既有綜合優勢又有長期優勢,克服了舊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弊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創造力。

(一)與貧弱舊社會比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實現民族復興保駕護航

好的制度是治世安民的基石,亦是推動現代化建設的根基和關鍵。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與舊社會形成鮮明對比,彰顯出制度的內在優勢。

相較于封建制度的積貧積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的民心渙散、動亂不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行穩致遠,實現了國家安寧、民族團結,經濟發展。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國制度最大的優勢。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實現了9.2%的經濟高速增長,工業增加值實現近20%的增速,為工業化體系建設奠定堅實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充分將舉國體制與市場經濟制度相結合,極大激發了社會發展活力,促進國內國際資源雙向流通,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擺脫溫飽不足的局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舉全國之力先后實施一系列扶貧舉措,如期地全面消除絕對貧困,人民群眾的認同感和獲得感得到顯著提升。實踐已經證明,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人民心意的制度才能營造一個穩定、法治、安全、發展的環境,新中國的制度優勢是推動社會穩定發展的根本保障,隨著時代發展,我國的制度優勢將會進一步彰顯出來。

(二)與資本主義比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對其的根本超越

中國的制度優勢并非抽象概念,它體現在人民的具體生活中。國家制度好不好,是由事實說了算、人民說了算。對比于資本主義制度,我們能認識到中國制度的優越性,也更能清楚堅定制度自信的歷史必然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人類制度文明史上的偉大創造”[8]。為了更好地維護人民當家作主,保障人民的合法權利,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制度建設。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根本的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構筑起涵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五大方面的制度體系。反觀西方社會亂象叢生、國家治理能力低弱,究其根源在于資本主義政治制度。面對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內在矛盾,中國堅持健全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積極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破了西方國家的制度神話,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

四、學黨史有助于堅定文化自信

認識中國革命前進歷程,黨史是我國紅色文化的生長和發展舞臺。中華民族的復興不能沒有高度的文化繁榮發展。堅定文化自信,就要以歷史和發展的思維感悟文化自信的本質內涵。

(一)回顧:以歷史思維認識文化自信的內涵依據

“重柔者吉,重剛者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黨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彰顯了民族精神,是思想洗禮的重要內容。學黨史貴在深刻領悟精神境界,把握其內涵價值。從歷史維度來看,黨史淬煉并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自信源自其生命力。從“雙百方針”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再到“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黨史以翔實生動的史料闡明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發揚者和創造者。在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年代,共產黨人在追求理想的偉大實踐中,踐行優良作風和不畏犧牲的革命精神。這些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乘風破浪、砥礪前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西柏坡、延安、遵義等革命圣地,用實際行動重溫黨的歷程、賡續黨的精神血脈,彰顯黨的精神譜系。新時代下,面對脫貧攻堅和抗擊疫情的艱巨任務,中國共產黨人用實際行動繪就脫貧攻堅精神和抗疫精神。這一系列精神的串聯是在中國共產黨人向何處去的征途中所彰顯出來的,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弘揚。加強黨史學習,能使我們從中汲取精神力量、領悟先進思想、堅定文化自信。

(二)前瞻:以開放視野認識文化自信的發展定位

新時代的中國正在從“富?!毕颉皬姶蟆眾^進,與之相適應,中國文化和中國精神也必須發揚、創新。從發展維度來看,文化自信得益于中國文化和諧共生的辯證觀。

文化是一個民族精神的體現,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前,國內外意識形態斗爭激烈。西方部分黨派、人士奉行文化霸權主義,以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為范本,渲染“文明優越論”“文明沖突論”,企圖否定、毀滅其他民族的文化。與之相反,中國始終秉持文明平等觀,以文明交流、互鑒、共存超越文明隔閡、沖突、優越,尊重世界文明多樣化發展。中國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著眼于解決世界性難題,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致力于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產品,為實現全人類解放而不懈奮斗。中國倡導“和合共生”“包容互鑒”,用實際行動幫助需要幫助的國家,對全球網絡、核安全、氣候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積極為世界和平發展發出中國聲音。中國的貢獻得到大多數國家的認同和支持,在全球治理中塑造中國良好形象、提升國際影響力,將中國文化、中國精神傳播到世界各地。正如基辛格所言,現在每一個國際論壇都主動征求中國的見解和支持[9]??芍^是“源自德國經俄國到達中國的社會主義探索,仍然承擔著矯正、改造現代資本主義文明,創建更高更好的新文明的使命”[10]。

綜上,黨史是一座智慧殿堂,透過對歷史的思考,深深影響和改變著現實的社會。世界正在經歷百年變局,中華民族處在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要努力學好黨史,從歷史視角理解“四個自信”的深厚底蘊,善于從黨史中把握時代脈搏、總結經驗成果、堅定前進方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繼續鑄就黨的輝煌偉業。

參考文獻:

[1]成俊華.中國共產黨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現實路徑[J].求知,2020(12):37.

[2]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來 交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答卷[N].人民日報,2013-06-27(1).

[3]馬丁·雅克.中國將成為怎樣的全球性大國[J].中國中小企業,2019(7):77.

[4]申孟哲.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21-07-06(3).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76.

[6]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5.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511.

[9][美]亨利·基辛格.世界秩序[M].胡利平,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293.

[10]劉森林.物與無:物化邏輯與虛無主義[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57.

(責任編輯:田 苗)

收稿日期:2021-08-17

基金項目:2021年度四川省教育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數字化時代虛擬仿真實訓與高校思政課深度融合研究”(SZQ2021040)

作者簡介:張躍平,碩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賈俊超,博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

猜你喜歡
黨史學習四個自信
黨史學習模式在黨支部工作開展的路徑探究
高校黨史教學與黨的認同教育研究
中國共產黨黨史學習研究綜述
試論當代大學生黨史學習的意義和方法
試論當代大學生黨史學習的意義和方法
習近平“四個自信”對實現中國夢的助推意義
黨的歷史為“四個自信”提供史鑒支撐
黨的歷史為“四個自信”提供史鑒支撐
厚植“四個自信” 不斷夯實意識形態陣地
堅定“四個自信”增強意識形態話語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