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金融支持問題研究

2021-10-25 01:20高琪
現代營銷·理論 2021年10期
關鍵詞:產業結構金融機構高質量

高琪

摘要:產業結構調整是當今各國發展經濟的重要課題,調整和建立合理的產業結構,目的是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金融支持是產業結構調整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撐。本文通過分析目前金融支持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及金融支持的本質,對一些問題提出了解決建議,以期更好的促進產融結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關鍵詞:產業結構調整? 金融支持

前言:產業結構調整包含升級和合理化兩個涵義。升級是指從較低級形式向較高級形式的轉化過程;合理化是指產業之間相互協調,有較強的結構轉換能力和良好的適應性,并可帶來最佳效益。本文所述產業結構調整主要是結合金融支持對供給、需求結構進行優化的考慮。2019年12月10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要繼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我國產業結構演變和未來發展趨勢

近日,國家發改委修訂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該目錄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方向,能有效引導社會投資、優化資源配置、引導金融機構及時調整配套產業支持業務,對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發揮著積極作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產業結構從落后的農業國逐步轉變為制造業大國,現在又開啟了向制造強國邁進的偉大歷史進程。

(1)重工業優先發展時期(1949-1978)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當時國家工農業總產值只有466億元,鋼產量是美國的0.2%、日本的4%。工業品如此短缺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直接發展戰略性重點產業。到1978年,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在發展農業為經濟主體的同時,產業發展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在基建投資中重工業比例占到48.7%,在尖端科學技術方面,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研制了核潛艇,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等,為未來能夠大力發展輕工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打下了堅實基礎。

(2)調整產業結構保證均衡發展時期(1978-1997)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改革開放政策讓產業經濟走入了振興發展的道路。這一時期內,國有企業改革、非國有企業發展、技術改造和技術引進力度的增強都不同程度地促進了工業增長,在多重改革作用下,我國產業結構趨向均衡。1978—1997年,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年平均增長率為5.0%、11.9%和10.6%,輕工業落后于重工業的態勢已改變。

(3)重化工業重啟時期(1998-2012)

進入21世紀,我國產業結構呈現出重化工業重啟的特征,究其主要原因,一是需求結構變化帶動了產業結構變化;二是投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提高到1998—2012年的48.3%;三是出口貿易結構的變化對產業發展帶來深刻影響,形成“中國制造,服務全球”的發展趨勢。2010年,我國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

(4)產業結構優化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任務時期(2012-2018)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任務。2012年之后,我國產業存在高端產能不足與低端產能過剩并存、科技創新能力依舊不強、資源能源利用效率較低等幾個突出矛盾,促使產業結構調整方向需求側向供給側轉變。因此,未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即重點解決供需錯配問題,從而提高供給的質量和效率,滿足多樣性、高質量的需求。

(5)未來時期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2019-)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因此在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都是要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一、二、三產業健康協調發展,逐步形成農業為基礎、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根據近期的政策導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要放在這幾方面:一是力爭產業轉型升級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鼓勵創新發展;二是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痛點問題;三是大力破除無效供給。

二、金融支持產業結構調整面臨的主要問題

產業發展水平是影響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因素,金融對產業結構的調整與產業水平的提升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從實際來看,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過程中,金融對促進優勢產業發展、加速劣勢產業退出、推進產業之間技術結構的優化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金融資源供應和實體經濟需求錯配,融資難、融資貴的局面一直未有太大改變,這是當前眾多企業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問題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產業項目融資意愿不強

在成本、技術、隱形成本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我國制造業企業利潤率偏低,平均利潤僅為2.59%,中國500強的利潤率為4.37%,世界500強的利潤率為6.57%,缺乏擴產發展的動力。此外,中小企業多為家族式企業,治理結構不完善、管理不規范,信息不透明,金融機構為了防范風險而不斷提高資金成本,從而抑制了企業的發展意愿。

(2)貸款過度趨向國資等優質客戶

國有企業或者大型企業,由于有政府信用背書或者資金實力較強、優質有效資產充足,占有了大量的超過其需求的金融資源;而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擔保資源不充足,即使愿意付出高利息,金融機構出于風險控制考慮也不太愿意提供金融支持。但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是實際存在的,為了籌資,他們在支付手續費、擔保費、過橋貸款等費用后,實際融資成本一般在12%-15%左右,有的甚至更高。

(3)扶持政策難落地

鼓勵政策與金融監管要求沖突,導致解決融資難的政策落地困難。近些年,從國家到各省、市、區,都出臺了眾多扶持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但是由于政策籠統無細則、對金融機構沒有要求或激勵、對政策執行沒有檢查評估、政策執行條件不成熟等原因,導致有政策、無效果,落地艱難,政策紅利不能及時惠及企業。

三、金融支持產業結構調整的建議

(1)做好金融供給側改革工作

11月27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旗幟》發表的署名文章表示,今年資本市場各項重大改革扎實推進,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需要繼續走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道路,加強資本市場改革頂層設計。由此可見,加強國家金融支持產業配套政策的落實,做好金融供給側改革是今后一個時期,有效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對金融機構來說,一是要準確把握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與防控風險的關系;二是合理化對金融機構考核要求,調動支持產業的積極性;三是要根據各地區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研究制定適當的配套金融政策。四是加強金融政策、財政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共享產業政策信息、金融產品信息、企業需求和經營情況信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有效配置金融資源。

(2)加快產融結合,有效拓寬產業項目融資渠道

一是進一步鼓勵金融機構進行“投貸債”的聯動融資方法。二是大力發展產業鏈、供應鏈金融,依托核心企業,以點帶面的為整個鏈條企業提供金融支持。三是要積極推動市場化債轉股,鼓勵銀行與企業的深度融合、緊密鏈接,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四是鼓勵創新創業,完善產業基金的支持。五是引導扶持優質企業以上市融資、并購重組等方式融資,調整和優化企業資產結構和助力其調整擴大產業布局。

(3)支持金融創新,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大力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效建立技術創新體系是調整產業結構的中心環節。金融機構也要創新,一是創新資金期限配置,鼓勵做長期資金支持;二是創新風險評估規則,緊跟政策趨勢,及時調整審批要求;三是創新業務模式,充分考慮產業項目能力和需求,做訂單化、個性化的金融產品。

(4)加強金融教育,提高企業金融專業素養

要能夠真正促進金融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就要積極宣傳普及金融相關的知識,以此來提高全民的金融專業素養,這樣才能有效減少金融機構所面臨的總體的風險,提高金融機構的運行效率,最終達到金融機構與產業主體有效對接,降低溝通成本和信息不對稱的風險。

(5)加強法律環境的建設

有關金融體系的立法對金融改革具有重大的意義,我國現有的法律體系對于適應持續發展的經濟形勢需要來說還不夠完善健全,這需要不斷完善現有的法律體系或者對其進行一系列適應性的調整。

四、結束語:如何有效利用金融支持更好的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本文的重點。通過對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趨勢的分析,我們清楚的認識到金融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是相互依托、相互促進的,只有金融體系與產業發展有效融合、精準匹配,金融機構才能給予產業結構調整最好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傅進. 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金融支持問題研究. Diss. 南京農業大學, 2004.

[2] 于亞恩. 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金融支持問題研究. Diss. 西南財經大學, 2009.

[3] 張萌萌. 我國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金融支持問題研究. 知識經濟23(2015):24-24.

[4] 馬曉峰. 區域性產業結構調整中金融支持機理與問題研究. 經濟研究導刊13:130-131.

[5]郭旭紅. 社會主義產業結構調整的內在規定性研究.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9.

[6]尹優平 夏博輝.?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與金融支持。中國金融 2019.

猜你喜歡
產業結構金融機構高質量
私募股權投資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西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的作用
對“高質量發展”的四個追問
推進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
RCEP對山東省高質量對外開放的影響
城鎮化對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影響研究
我國產業結構合理化程度的差異研究
我國產業結構合理化程度的差異研究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一季度境內金融機構對外直接投資17.79億美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