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風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2021-10-25 01:20駱麒伊
科學與財富 2021年25期
關鍵詞:家風建設傳統文化

駱麒伊

摘 要:在我國自古以來的家風精神譜系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安世之道,“齊家”理念已不僅僅在于促成家庭成員誠意正心的個體人格的養成,千百年來,中華優秀文化通過一代代家庭的言傳身教和家風傳承,深入到我們每個中國人的血液中。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家風文化傳承,研究其內在的涵義,就如何實現新時代家風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展開論述,提出一些可供參考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家風文化;家風建設;傳統文化

一、古代家風的精神傳統

(一)以儉持家

讀史明理,鑒往知來。品讀古代節儉家風,可以獲得一個啟發,正所謂,勤儉興家、奢侈敗家??鬃佑性疲骸岸Y與其奢也,寧儉?!睔v史上有很多有識之士都以節儉為榮,以奢侈為恥。他們認識到勤儉有四利,可以養德、養壽、養神、養氣(出自《鶴林玉露》)。具體到家庭,無論是盛世還是亂世,古代中國家庭更是有著一股久遠的過“緊日子”的傳統。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其儉與奢直接關系到社會風氣的好壞,官員之家更是如此。北宋司馬光在《訓儉示康》中寫道:“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彼抉R光認為,節儉,是最大的品德;奢侈,是最大的惡行。當時,社會上奢侈之風盛行,人們競相講排場、比闊氣,這種風氣毒害很大。為使子孫后代遠離不良社會風氣,不被奢侈之風侵蝕,司馬光寫了這篇家訓文章,希望兒孫們能夠繼承發揚儉樸家風,不要走上奢侈腐化的道路。北宋文學家蘇軾習慣過緊日子,并因此上升為蔬食養生的理論,他在《菜羹賦并敘》中敘寫自己的生活:“東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稱家之有無。水陸之味,貧不能致,煮蔓菁、蘆菔、苦薺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醬,而有自然之味。蓋易具而可常享?!币陨厦藷o一不鮮明體現了中華民族家風家教的儉樸、廉潔底色。但凡一個稍有傳承的世家均注重培養勤儉節約的行為習慣,并常以節儉教育子孫,因為他們能體會到,以儉持家才能家族興旺。

(二)以德修身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在我國古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直是中國知識分子實現個人理想的信條,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行為標準。古人云:“察德澤之淺深,可以知門祚之久暫”,有道德規范,才能激發內在自律,《大學》有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意思是從地位高的人,一直到平民百姓,都必須要以修身做根本。這就告訴我們,齊家、治國、平天下,不是本,而是末。如果你連本都做不好,后面都是空談,所以,修身是根本。

(三)以仁處事

良好的家風對子女有著深遠的影響,甚至決定著子女們為人處世的態度和底氣,清代同治年間,調任孝義廳撫民同知的侯鳴珂,為賑濟災民,自家生活節儉。廳衙內有一名小吏余言吉,不甘忍受無油粗飯,向一百姓索要了 10 斤豬油,將 5 斤送給了侯鳴珂的夫人楊芝香。侯鳴珂得知后大怒,當即將小吏削職,并下令妻子退還 5 斤豬油。其清廉為官,嚴管家人,離任時百姓含淚相送,并送上“仁德如春”的牌匾。我國古代的《朱子治家格言》《高氏家訓》等著作擁有大量教育晚輩處世以忠厚為法的道理,良好的家風,這些著作中至今仍然包含著一些永恒的價值,對晚輩擁有良好的品格具有寶貴的指導意義。古人優良的家風家訓給我們現代人奉獻了寶貴的家教經驗和知識,又提供了思路和啟迪。

二、新時代傳承家風文化的現實意義

(一)是弘揚傳統中華文化的現實需要

家風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韻味,在傳統家風家訓中,蘊含著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對于家庭、社會、國家的治理和穩定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滲透在我們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有利于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

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組成元素,是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良好的道德風尚得以培育和踐行的主陣地。家風文化作為道德風尚的另一種載體,注重加強家庭成員的思想建設,它的發展不僅有利于拓展社會道德風尚的傳播路徑,也有利于創新和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它能耐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育人功能,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對家庭成員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全面的約束,讓家庭成員逐漸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潛移默化影響,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進而實現家庭和社會核心價值觀的無縫銜接。

(三)有利于強化家庭建設

傳承家風文化能夠傳承優秀的家庭道德,不斷優化家庭內部成員之間的關系,發揚優秀的文化風尚,提升家庭成員的涵養,幫助家庭成員養成良好的品行,在潛移默化中傳承優良風尚,有利于社會的穩定發展。

三、新時代家風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一)基本要求

1.家風建設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繼承發展,融合了諸多外來文化,也衍生出很多本土文化,家風建設要立足時代,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繼承優良的道德品質,去其糟粕。馮友蘭在《貞元六書》中曾論及中國的國風。他認為,展望抗戰的未來,面對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中國軍隊和人民應保持著“退而不潰”的態勢,我們可以承認局部戰役的失敗,但要讓敵人認識到中國的軍隊、中國人民是永遠不會被擊敗的。 中國之所以能凝聚強大的組織力,是堅韌不拔的道德力量在起作用,并進一步勾勒出中國的國風。也正是因為這股子強大的道德力量,注定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2.推進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現實需要

我國傳統家風文化汲取了眾多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扎根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并不斷生根發展,它蘊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因此必然會彰顯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痕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離不開弘揚傳統文化中的優良家風、嚴謹有力的家訓和嚴格的家規精神。

(二)傳承與創新家風文化的路徑開拓

猜你喜歡
家風建設傳統文化
延安時期中共領袖紅色家風建設研究
論習近平家風建設思想
領導干部家風建設與黨內政治生態凈化
“圖書館+書院”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探析
就陜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創意設計談幾點看法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陳云的家風建設思想及其現實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