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理財業務的風險控制策略分析

2021-10-25 04:50王佳
現代營銷·理論 2021年10期
關鍵詞:銀行業

王佳

摘 要:我國社會經濟在新時代以來獲得快速發展,銀行業開始推出多種類型的理財業務,為做好風險管理工作,提升我國銀行業經營環境的穩定性,必須建立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銀行理財業務承擔的主要風險,并指出了有效調控理財業務風險的正確策略。

關鍵詞:銀行理財業務;銀行業;風險控制策略

前言:我國商業銀行必須樹立整體性思維理念,引入現代化經營思路,建立內部審核與監管機制,在理財業務部門配備具備較強工作能力、較強道德意識的優秀人才,使之負責內部調查與監督工作。銀行管理人員應當通過自動化信息處理平臺面向客戶披露與理財產品有關的各類商業經營數據,詳細介紹理財產品說明書中的每一項條款,提升理財產品經營管理的透明度與公開性,為客戶提供詳細介紹相關情況的賬單與財務報告書,指明各項資產變動的產生原因。

一、我國銀行理財業務所面臨的潛在風險特性研究

(一)信用風險

銀行的商業信用與社會形象決定了理財產品的銷售量與質量水平,信用風險是我國現代市場經濟中銀行承擔的主要風險之一,部分商業銀行推出了覆蓋范圍較廣的理財投資產品,如信用類債務、可延期付款的融資類產品等,購買此類理財投資產品與服務的客戶必須承擔較大的意外風險,作為客戶的市場投資人會根據銀行本身的信用評級、商業形象、融資能力等基本屬性,分析自身在購入理財產品后所承擔的風險大小。進入新世紀以來,浮動型投資理財產品的種類逐步增多,產品所涉及的投資金額數目遠大于傳統的保本型融資產品,因此容易給銀行帶來額外的信用風險與融資壓力,銀行管理者必須盡可能地壓縮信貸規模,避免呆壞賬的出現,引導市場上的經營主體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項目,在經營此類金融理財項目的過程中,銀行對盈余的流動資金的需求較為旺盛,資金缺口容易在流動性不足時快速擴大,一旦發生支付延遲或融資困難,結構性金融風險會演變為涉及整個金融市場的危機,給銀行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信用風險容易被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等其他類型風險所引爆[1]。

(二)市場風險

投資人必須在理財產品市場中承擔失去本金 的風險,由于市場上各類債權與股票價格處于快速波動狀態,部分經理人在理財產品的資金募集指標達成后,會將資金主動投向有著較高預期收益率的金融市場,選擇某一浮動利率的股票進行投資。金融市場的穩定性不足,各種細微的擾動因素都可造成金融市場中部分股票價格的高低波動,如政策性因素、國際經濟形勢因素、自然環境因素等,銀行理財項目的經理人必須搜集最新的市場信息,快速做出合理決策,盡可能地減少投資人的損失,為銀行創造更大的經濟收益。然而多數負責銀行理財業務的工作人員習慣于采用單一的風險防控手段,未能主動使用先進的市場風險計量與測算工具[2]。

二、我國銀行理財業務的有效風險控制策略研究

(一)建立自動化風險評估與信息公開機制

銀行必須主動在推出各類新型理財業務的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潛在的經營風險,引入較為先進的計算機技術與數據處理技術設備,建立可支持自動運行的網絡化工作平臺,搜集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客戶的個人信息,對相關數據資料進行分類處理,分析客戶的潛在需求,幫助不同類型的客戶制定理財計劃,分析各類金融產品的預期收益大小,并在連接互聯網的前提下,面向客戶分享最新的市場信息,推送與銀行新發行的理財產品有關的資訊,提升客戶對銀行的忠誠度與依賴性。銀行管理人員可借助數據分析技術深入分析理財產品客戶的個人經營能力、融資能力、發展潛力、產品增值空間等各方面條件,為其定制個性化的理財計劃,將客戶的實際需求與對銀行經營模式的反饋意見提交給相關部門,提升銀行經營方式的合理性,全面強化工作效率與信息處理速度,控制理財產品的潛在風險,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有效對沖潛在的信用風險。

(二)構建全面的風險控制體系

為克服潛在的商業風險與市場風險,我國現代銀行必須建立與內部管理制度相適應的風險調控體系,這一風險管控體系由監管部門直接管理,設立包含銀行董事會、外聘金融專家、內部高管等各方主體的管理委員會,定期評估格瓦拉理財產品與理財業務所承擔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嚴格控制內部審計與評估活動,拓展風險防控體系的覆蓋范圍,根據理財產品的性質與目前銀行業的發展環境,完成基本的風險管理系統建設工作。銀行管理者必須樹立全局化思維,站在整體性角度看待市場風險,在消除局部風險的同時,建立穩定、完善的整體性風險預防與應對機制,對銀行理財產品的經營狀況進行定期審核,避免審核工作受到部門領導與其他利益主體的控制與干預,管理委員會必須直接控制內部審計與風險管控工作,讓專業性的理財專家評估當前銀行所承擔的理財業務風險,由財會部門搜集市場信息與內部財務數據,形成高質量的風險評估報告[3]。

(三)組建高素質理財團隊

為消除可能演變為金融危機的潛在信用風險,銀行必須組建職業化的風險防控隊伍與復合型理財隊伍,制約理財業務中潛在的風險,使之掌握較為全面的理財知識、風險防控技能,樹立較為強烈的風險防控意識,保證理財人員能夠基于各行業先進生產技術的發展趨勢,對項目資金做出合理安排。銀行應當定期組織職業培訓,讓負責管理理財業務的銀行業工作者了解管理學、經濟學領域的高層次知識,讓客戶經理根據客戶的個人需求與市場環境采取合理措施分散客戶所承擔的風險。銀行管理者還可組織系統性的內部職業道德培訓活動,突出培訓內容的全面性與培訓方式的專業性,保證理財人員能夠及時發現風險,做好關鍵的品質管理工作。

三、結論

銀行理財業務的風險具備隱蔽性、經常性、延時性等基本特征,為了防控此類風險,銀行必須強化產品創新能力與市場信息搜集能力,建立面向所有理財產品客戶的信息分享制度,評估不同類型客戶的投資能力、風險承受能力,建立立體化的風險價值模型,明確監管機構、理財人員在理財活動中所承擔的責任,根據客戶對風險的偏好程度與承受能力為其設計合理的理財計劃。

參考文獻:

[1]王馨璇.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風險控制分析[J].現代商業,2020,{4}(12):93-94.

[2]陳勝.資管新規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風險控制研究[J].時代金融,2019,{4}(06):144-145.

[3]朱愷.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控制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猜你喜歡
銀行業
全球銀行業AI的商業價值將創新高
銀保監會上半年開出14.3億元罰單
歐美銀行業:回顧2017與展望2018
中國銀行業的未來:不確定性與希望并存
商業銀行如何過冬?
給銀行業打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