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里克利過失考

2021-10-27 01:16李越
今古文創 2021年41期
關鍵詞:政治哲學

【摘要】 伯羅奔尼撒戰爭是以雅典為首的提洛聯盟與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聯盟之間的一場浩大戰爭,幾乎涉及了當時整個希臘世界。在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可以看到伯里克利或許應該為他的兩個錯誤負責。第一,伯里克利對雅典實力的過度估計,傲慢地拒絕了最后的和平機會。第二,在戰爭開始后他采取了保守的軍事路線,并在沒有做好充足準備的情況下匆忙地把原來世代居住在鄉村的雅典人遷入了城邦,而這直接導致了瘟疫的爆發,同時間接地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雅典的戰敗。

【關鍵詞】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修昔底德;伯里克利;政治哲學

【中圖分類號】K12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41-0066-03

有些歷史學家描述歷史現象,將各種各樣紛紜復雜的歷史事件一股腦端到讀者的面前。這時候他要求讀者不只是簡單的閱讀享受,而是要讀者自己開動腦筋,看看哪些事件是歷史的前因,哪些是歷史的后果,從而做出自己的判斷和結論。雖然受埃斯庫羅斯、索??死账贡瘎?、歐里庇德斯等悲劇作家的極大影響,但總體上來說修昔底德仍是這樣一個歷史學家。

有著不迷信神異的唯物主義思想和高尚莊嚴的情操風格,善于演說、廉潔奉公、堅毅冷靜,伯里克利是希波戰爭至伯羅奔尼撒戰爭時期具有重要影響的領導人。雅典在伯里克利執政時期在歷史上被稱為雅典的黃金時代,藝術繁榮,哲學昌盛,政治先進,經濟發達,這一切都被歸功于伯里克利治國有道。其逝后,雅典開始走向衰落,衰落的原因一般被公認為是其后人沒有繼續實行他所制定的政策。但是,從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不動聲色的敘述中,卻分明看到不一樣的伯里克利,一個曾經鑄成歷史大錯的伯里克利,他至少要為兩個錯誤負責。

一、大錯之一:對雅典實力的過度估計導致的傲慢

據修昔底德講,雅典和斯巴達劍拔弩張之際,斯巴達曾經派遣使團到雅典,有意與雅典講和。斯巴達提出三個條件,只要雅典滿足這三個條件,斯巴達就不再進行戰爭了。這三個條件就是:雅典解除波提狄亞之圍;給厄基那以獨立;撤銷不許麥加拉人在雅典港口??亢徒浬痰柠溂永?。這三個條件可以說是斯巴達為了避免與雅典進行戰爭而給雅典有意制造的、可以保全其面子的臺階。斯巴達人希望和平,不希望戰爭,尤其是在他們還沒有具備足夠的海上軍事力量可以與雅典相抗衡之際就倉促進行戰爭,他們認為這對斯巴達是十分不利的。而且從財政支持上講,斯巴達也不是雅典的對手,斯巴達國王阿基達馬斯分析道,“或者我們可以依賴我們的財富嗎?在這方面,我們的條件更差:我們沒有公款,從私人來源求得捐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①。況且,戰爭一旦在二者之間展開,雙方就得進行一場對彼此都不熟悉的戰爭:雅典是海上軍事強國,擁有當時世界上一流的海軍,然而卻被迫與斯巴達進行陸地戰斗;斯巴達是陸地軍事強國,陸軍數量超強,卻被迫將要與雅典進行海戰。這一點阿基達馬斯是看得十分清楚的,因此他遲遲按兵不動。

斯巴達的最后一個使團代表一行三人到了雅典,他們帶來的依然是求和的聲音,他們說:“斯巴達希望和平?,F在和平還是可能的,只要你們愿意給予希臘人以自由的話?!?②雅典召開公民大會,有主戰者,有主和者。主和者認為應該撤銷麥加拉法令,不要讓它成為和平的絆腳石。雅典這時候的領袖就是伯里克利。他在公民大會上發言,說斯巴達不是在請求雅典而是在“命令”雅典,雅典一旦滿足其要求,雅典就是在屈服于斯巴達的壓力,而屈服即意味著受他們的奴役,而這是雅典萬萬不能接受的。對待雅典的“命令”只能以戰爭還擊,雅典從來就沒有屈服于任何人的命令,這時候為什么就要屈服于斯巴達的命令呢?伯里克利傲慢地拒絕了斯巴達的求和申請,他認為雅典依靠其強大的由水手組成的海軍可以輕而易舉地打敗斯巴達的“農民軍”。

雖然如此,斯巴達國王阿基達馬斯仍然沒有放棄與雅典議和的希望,他為了避免與雅典進行戰爭,曾經付出了多方的努力。例如,雖然他的大軍已經開往亞狄加,他卻命令士兵不許輕易地蹂躪那里的土地,以期給雅典留下最后議和的余地,而不是把雅典人逼上絕望的境地,使他們除了戰爭外別無他途可以選擇;他的大軍經過伯里克利地產的時候,伯里克利的地產絲毫無損,這是他出于朋友的交情(他和伯里克利曾經是好友)而命令士兵這般行事的,他這樣做想以此感化伯里克利,期望他回心轉意,重新回到議和的軌道上來,把雙方的爭議提交仲裁而避免兵戈相向;阿基達馬斯的大軍壓迫雅典邊境之際,他沒有即刻用兵,而是頂住了斯巴達將士強烈要求他下令攻入亞狄加的壓力,派遣最后一個使者密利西配斯前往雅典,看看在大軍壓境的時候,與雅典是否有議和的可能,但是伯里克利卻不許雅典人入城,將他押回邊境,密利西配斯無奈只好仰天長嘆,說道:今天是希臘大災難開始降臨的時候。

伯里克利以為依靠雅典強大的海軍和富裕的財政收入即可贏得這場戰爭,他無需向斯巴達妥協,他連連搖手之間就把雅典送進了戰爭的火坑,把和平的希望拋到了九霄云外,而希臘從此以后就開始了為期三十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希臘人民從此開始為戰爭的陰影所籠罩,嘗進了戰爭的苦頭。修昔底德說,伯里克利于戰爭開始后兩年又六個月就去世,到另一個世界做他的逍遙神仙去了,在他的身后,是他留給雅典的沉重的戰爭包袱,這是伯里克利一手釀成的大錯之一。

二、大錯之二:刻板地沿襲傳統的軍事戰略

戰爭已經開始,伯里克利又采取了保守的軍事路線。雅典人是熟悉海戰的,而且希波戰爭時期,雅典就開始積累了海上戰爭的經驗。他們在地米斯托克利的指揮下,放棄陸地上的一切財產,包括土地和房屋,居民連同大軍大舉遷入海上之城雅典,從而把波斯人拖進了他們并不熟悉的海上戰爭,希臘人也因此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希羅多德在《希波戰爭史》中記載的一件軼事可以為證。他在這本書中說道,由于雅典全部居民和軍隊都撤進雅典城,雅典周圍的小城及鄉村已經是寥無人煙,成了人去樓空的一個空蕩蕩的國家。因此,阿第曼圖斯嘲笑希臘的將領地米斯托克利說:“你們為著一個已經不存在了的國家而作戰”,地米斯托克利機智地回答說:“我們一旦有了二百條裝備得很好的戰艦,我們馬上就有一個比你們更大的城市和國家?!?③他也是第一個敢于對雅典人說“他們的將來是在海上的”。

伯里克利所依仗的正是雅典的作戰傳統。他模仿地米斯托克利,希望把斯巴達這個只適合于陸戰的城市國家拖入海戰的泥潭中,然后將其慢慢地消滅。他在公民大會上發表演講,說道:“海上勢力是非常重要的,讓我們從這方面看看。假如我們住在一個島上的話,難道我們不是絕對安全,不受他人的攻擊嗎?事實上,我們一定要努力把我們自己看作島上居民;我們必須放棄我們的土地和房屋,保衛海上的城市。我們一定不要因為喪失土地和房屋而憤怒,以至和遠優于我們的伯羅奔尼撒陸軍作戰……我們應當悲傷的不是房屋和土地的喪失,而是人民生命的喪失。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勞動成果。假如我認為能夠說服你們去做的話,我愿意勸你們往外去,并且親手把你們的財產破壞,對伯羅奔尼撒人表示:你們是不會為了這些東西的緣故而向他們屈服的?!?④

伯里克利還神秘兮兮地告訴雅典人,說有一個利益雅典人至今還沒有清楚地認識到,他說:“我們目前的整個世界可以分為兩部分:陸地和海洋;每個部分都是對人有價值和有用的。這兩部分中,整個一部分是在你們控制之下——不僅是現在在你們手中的地區,而且其他的地區也在內,如果你們有意進一步擴展的話。因為你們有了目前的海軍……你們的這種勢力是和你們從房屋或耕地得到的一切利益性質完全不同的一種利益?!?⑤雅典人被他的美好言辭所打動,認為他的發言是很好的,于是他們接受他的意見,“把他們的妻室兒女及日用家具都從郊外搬進城中,連房屋中的木造部分,如門板、窗格等,都搬走了。牛馬等牲畜送往優卑亞及海岸附近的島嶼上去了?!?⑥雅典人響應伯里克利的號召,決定依照波斯戰爭的經驗,和斯巴達人進行海戰。

就這樣,雅典周圍鄉村中的居民,無論大小長幼悉數遷入雅典城。雅典一下子接受這么多的人進入雅典城,卻并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他們并沒有準備足夠的居所供這些移民居住,修昔底德說:“他們到了雅典,少數人有自己的房屋可以住,也有少數人能夠托庇在親戚朋友的宇下;但是大多數人要在沒有建筑房屋的地方,在廟宇中和古代英雄的神殿中棲止下來?!?⑦可以想象的到,如此多的人入住雅典,擁擠在一個大小已定的城市空間中,大街小巷一定布滿有如逃荒般的人們。他們吃喝拉撒,他們制造的生活垃圾一定是布滿了蚊蟲和蟻鼠,城市的衛生狀況一定是一落千丈。這就為疾病的傳播埋下了伏筆。

后來雅典果然爆發瘟疫,雖然修昔底德說“它在雅典突然出現”,但是這卻是與此前的人口遷移運動不無關系的。瘟疫的爆發不但使雅典喪失許多人口,同時也嚴重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雅典人開始把他們所遭受的不幸全部歸罪于伯里克利的政策;他們抱怨說,他當初不該勸說他們作戰,他們把憤怒的矛頭直指伯里克利本人。雖然伯里克利召開公民大會對自己的政策進行了辯解,說了一大通替自己裝點門面的話,例如,“我愛我的城邦,不受金錢的影響”,但是人們依然對他懷有普遍的惡感,因為無論伯里克利的話如何美妙動聽,現實是他們依舊生活在深重的災難當中。最后他們判處伯里克利一筆罰金才算了卻心頭之恨。

三、尾論

在著名的葬禮演說中,伯里克利說盡了雅典城邦的偉大(“雅典是全希臘的學?!保┖推渌前畹拿煨。òㄋ拱瓦_),他有意識地助長了雅典城邦的民族氣焰,雅典民族在他的煽動鼓惑之下,開始了其吞并斯巴達乃至整個希臘的帝國擴張的野心。同樣地,設若伯里克利不沿襲傳統的欲以海戰結束戰爭的軍事戰略,那些世世代代居住在鄉村的雅典希臘人也就不會如螞蟻般涌入雅典城,給雅典城帶來如此沉重的負擔,從而瘟疫也就有可能不會在雅典爆發,希臘就會依然是一個完好的世界。經過這場古代的世界大戰,雅典的古典時代結束了,希臘的民主時代也一去不復返了。

然而,這一切的一切,修昔底德都三緘其口,不愿意做出評論。他的歷史只寫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他希冀讀者(歷史的后來人)幫他“寫完”,因此,他是一個別具一格的歷史學家。他完成了他作為歷史學家應該完成的任務:描述歷史事件。剩下的事情他想要讀者自己(歷史的后來人)去完成,歷史的后來人自然也應該包括政治家。在這個意義上,修昔底德又是一個政治教育家,雖然是一個“不動聲色的政治教育家”。

注釋:

①②③④⑤⑥⑦(古希臘)修昔底德著,謝德風譯:《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商務印書館1985年版,第58頁,第98頁,第54頁,第102-103頁,第146-147頁,第117頁,第117頁。

參考文獻:

[1](古希臘)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M].謝德風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2](英)杰弗里·托馬斯.政治哲學導論[M].顧肅,劉雪梅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4](美)約瑟夫·克羅波西.政治哲學史[M].李洪潤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5](英)霍布斯.利維坦[M].黎思復,黎廷弼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6](美)薩拜因.政治學說史[M].鄧正來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7](美)唐納德·坦嫩鮑姆,戴維·舒爾茨.觀念的發明者:西方政治哲學導論[M].葉穎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8]Aristotle.The Politics of Aritotle.China Social Publishing House,1999.

[9]Anthony Kenny.An Illustrated Brief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Blackwell Publishing,2006.

作者簡介:李越,男,昆明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哲學。

猜你喜歡
政治哲學
科恩轉向政治哲學研究的原因及其啟示
論政治哲學對確定性的追求
阿倫特政治哲學思想的現代價值
馬克思批判商品拜物教的政治哲學旨趣
論柏拉圖“哲學王”制度的合理性
論柏拉圖“哲學王”制度的合理性
列奧?施特勞斯關于“哲學”與“政治”關系的學理分析
斯賓諾莎政治哲學中的自然主義
馬克思政治哲學中的自然與自由
中國企業綠色轉型:目標模式、面臨障礙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