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四五 ”背景下河北民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創新研究

2021-10-27 01:16侯蕓莉
今古文創 2021年41期
關鍵詞:十四五文化傳承創新

【摘要】 新世紀以來,民間傳統文化得到了國家的重視,很多民間音樂被收錄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對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此背景下,河北民歌文化發展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形成了系統化的傳承體系,使很多瀕臨失傳的民歌得到了及時的搶救性保護。當前,在我國“十四五”規劃啟動之際,河北民歌也面臨新的契機。河北省應該把握新的機遇做好自身文化傳承的布局,在與時俱進的發展中做好創新工作,賦予河北民歌深厚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特色。因而,本文結合“十四五”建設宏偉藍圖,在加強河北文化建設的基礎上,探討了河北民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創新的方法與策略,以期加強河北民歌理論基礎與實踐探索的深度結合,打造河北民歌文化傳承新格局。

【關鍵詞】 “十四五”;河北民歌;文化傳承;創新

【中圖分類號】G12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41-0070-02

2021年是“十四五”建設的開局之年,我國的文化建設也進入了全面的發展時期。國家“十四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和《“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的頒布和實施,進一步推進了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工作,也為河北省民歌藝術的文化傳承提供了創新動力。因而,在新的文化建設背景下,契合“十四五”建設宏偉目標,對河北民歌文化遺產保護策略進行全面創新改革和傳承發展,非常有實踐意義和探索價值。

一、進一步深化河北民歌理論基礎建設

河北民歌是千百年來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淀,展現了燕趙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在經典流傳的優美旋律中,形成了具有影響力的民歌文化?!缎“撞恕贰囤w州橋》《回娘家》《放風箏》《茉莉花》等膾炙人口的經典民歌,展現了河北民歌質樸、醇厚的藝術特征。在優美婉轉的動人音樂中,河北民歌成了漢族民歌的集大成者,將燕趙人民群眾博大的胸懷和樂觀的性格進行了淋漓盡致地展現。但是,由于受傳統傳承方式的影響,河北民歌主要依托口口相傳的方式進行傳播,因而也缺乏系統的記錄方式,導致河北民歌產生的淵源、文化流變、藝術形式和表演特征等主要內容沒有被完整地記錄下來,造成了研究和傳承上的困難,弱化了河北民歌的理論基礎。所以,在將來的傳承變革中,要進一步深化河北民歌理論基礎的建設,加強對河北民歌文化的理論體系構建,做好河北民歌文化傳承的根基性工作。

首先,要做好河北地方民歌類型的整理和收集工作,為河北民歌文化傳承做好基礎性的保障工作。唐山地區對冀東民歌這方面的工作就做得非常好,對地域內的山歌、交貨調、小調、秧歌調等各種民歌類型進行了挖掘工作,所以這也給民歌傳承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啟示。一方面,相關的文化部門要對河北不同地區的每一種民歌做好記錄工作,完整地記錄民歌的文化形態,之后對不同的河北民歌進行系統的分類,形成全面、扎實、系統的民歌理論研究基礎。秦皇島昌黎地區在民歌收集和整理工作過程中,對地方民歌產生的文化背景、音樂特征、思想情感等內容進行細致地梳理,能夠較為豐富地呈現河北民歌文化深厚的理論基礎,形成全面性的理論材料。此外,秦皇島地區對地方民歌的曲調、旋律、唱腔等內容進行系統的記錄,整理成為理論性豐富的研究資料。

其次,對河北民歌進行理論書籍的整理和完成,將各種河北民歌音樂收錄其中,可以為演唱者和研究者提供豐富的理論材料。過去,雖然河北地區對本地方民歌進行了一些收錄工作,但是涉及的內容和范圍都是有局限性的,并未全面地開展河北民歌的整理工作。20世紀80年代,劉榮德主編了《唐山地區民間歌曲集》,對唐山地區的民歌進行了整理;20世紀90年代初,《張家口地區歌謠》分為上中下三冊,對地域內的民歌進行了錄入,留存了珍貴的文化遺產。因而,在后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開展中,要加強對河北民歌理論體系的構建意識,加大河北民歌理論書籍的研究力度,為研究河北民歌文化提供扎實的理論基礎。

二、持續提升河北民歌作品的創作力

創作是發展的動力,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保障。就當前階段河北民歌文化的傳承發展狀況而言,新作品的創作力不足是非常顯著的一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河北民歌文化傳承的發展進程。在調研過程中發現,河北民歌創新內在的驅動力不足集中體現在新民歌作品的創作力匱乏層面,主要體現在現代舞臺中具有影響力的民歌新作品較少,也缺少與其他藝術文化的融合發展,尚未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

此外,河北民歌在創作方式上也缺乏創新動力,在當前的發展中還延續了傳統的舞臺表演方式,使河北民歌難以在與時俱進的發展中彰顯出自身的文化優勢。所以,在河北民歌文化遺產傳承中,要大力提升河北民歌的創作力度,誕生更多體現河北新民歌文化藝術魅力的優秀作品和杰出作品,彰顯河北民歌新的藝術價值。

此外,在對河北民歌創作的調研中得知,河北民歌依然依托于民間的土壤進行自身的創作和發展,而難以真正地滲透到地方文化建設中來,體現河北民歌獨特的文化特征。再加上相關文化部門對于河北民歌創作人才的培養意識不強,培養動力不足,對河北民歌創作的重要性認識欠缺,沒有注意到民歌創作改編是當前河北民歌改變生存狀態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在“十四五”發展背景下,河北民歌只有不斷地激發自身的創新動力和創作能力,才能使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可持續發展,才能與時代發展同步,實現可持續的文化傳承。因而,在河北民歌的傳承發展中,要以現代性的思維來創新民歌的呈現方式,使河北民歌作品一直處于不斷更新之中,這樣才能永葆河北民歌的藝術魅力。

從近些年河北各個地區也出現了一些具有影響力的民歌作品,如唐山市群藝館的混聲合唱《捻船號子》,在汲取了當地漁民號子的核心音樂素材基礎上,進行了現代創作技法的精心潤色,以A+B+C曲式結構逐步深化主題,通過領唱、合唱等形式,生動地展現了船工勞作的場景,在鏗鏘有力的節奏中傳遞了船工樂觀豁達的品質,展現了濃厚的冀東民歌風格。昌黎民地區也對地方民歌進行創新改編,《新編繡燈籠》《昌黎人兒好氣派》都是在保持了地方民歌風格的基礎上,進行了新的藝術創作,展現了群眾精神面貌和幸福生活。新編的《漁歌號子》還獲得了民歌大賽一等獎、燕趙“群星獎”??梢?,創新河北民歌形式,創作出更多豐富多彩的河北民歌內容是推進河北民歌發展的關鍵性途徑,只有轉變這個意識,增強對河北民歌新作品的創作力度,才能使其緊跟時代步伐,得到良好地保護和傳承。

三、逐步增強河北民歌文化的創新力

創新是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和保護的根本動力,所以在針對河北民歌文化發展的策略提升過程中,要不斷地加強河北民歌文化創新力,提升民歌的創新價值,這是河北民歌文化發展必須要走的道路。提升河北民歌文化傳承的創新力,必須從河北民歌藝術的內部特征和外部環境進行系統考慮。河北民歌是古代音樂文化的積淀,所以從內部構成中散發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傳統的審美意蘊,所以要在當前社會大力推進河北民歌的發展,則必須從河北民歌內部煥發出新的藝術生機,這樣才能由內而外帶動河北民歌文化的系統發展,為河北民歌音樂的外部表現提供保障。

所以,創新是河北民歌音樂發展的基本動力,也是民歌音樂發展的必要手段。尤其是現在多元的文化類型為河北民歌的文化創新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廣泛的平臺,因而在音樂文化內涵和藝術呈現的方式上有了豐富的變化,增強了民歌藝術內在的文化創新動力。

從河北民歌內部的創新力而言,民歌發展必須從內部激發自身的創新力,比如在新民歌作品的創作上,要結合河北民歌的曲調特征和審美風格,保留民歌鮮明的原生態特色,進行與時代發展和文化審美相適應的音樂作品創作,能夠滿足當前群眾的民歌審美需求和文化市場需求。各個地方的文化部門也發揮自身職能,積極地調動各界力量的創新積極性。

唯有如此,河北民歌才能不斷創作出符合時代的好作品,使河北民歌在新的文化環境中,不斷地激發自身的內在創新能力和創作能力,使這種古老的民歌文化在現代社會發展中散發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從河北民歌的外部表現創新而言,河北民歌必須結合文化環境的優勢,進行宣傳力和影響力的拓展。

河北民歌外部優勢包括現在河北省市地區乃至全國的文化政策優勢、資金幫扶以及產業渠道融合等,一方面,要在當前國家和地方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大前提下,做好河北民歌文化自身的發展規劃,所實施的每一個步驟都要符合民間音樂發展的規律,融入更豐富的創新途徑,使河北民歌發展呈現新的態勢,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另一方面,要不斷地尋求資金上的幫扶和產業渠道的拓展,這種借助文化市場大環境所進行的傳承創新,能夠給河北民歌帶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全面推進河北民歌的傳承和發展工作。

四、結論

總而言之,隨著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的推進,更多建設性的有效策略和方法被應用到河北民歌的發展中來。應該審時度勢對河北民歌的文化傳承進行頂層的設計,融合多元的方法,深化民歌發展途徑,理論聯合實際,對河北民歌創新發展做出系統化的部署,促進河北民歌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宋永全.基于當前時代背景下對河北民歌文化傳承之創思[J].今古文創,2020,(47):36-37.

[2]玉亭.論河北民歌的交融性與異質性[J].人民音樂,2019,(08):52-55.

作者簡介:侯蕓莉,女,河北藝術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猜你喜歡
十四五文化傳承創新
高?!笆奈濉币巹澲袑W科建設要處理好五對關系
“十四五”規劃研究的新坐標新方位
中輝大鵬數字電視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
試論如何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關于傳統戲劇文化傳承的思考
淺談大學校園設計中的文化傳承意義
文化傳承視野下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