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用預設視角下“ 反向凡爾賽文學 ”對話中的言語幽默分析

2021-10-27 01:16王晶
今古文創 2021年41期
關鍵詞:幽默

【摘要】 語用預設在日常的對話中應用較為廣泛,在言語幽默的產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該文以近期流行的“反向凡爾賽文學”的三段對話內容為語料,通過語用預設理論來分析該文體中言語幽默如何產生。探索語用預設和言語幽默內在的關系,揭示其中引人發笑的因素,為日常交流提供借鑒之處。

【關鍵詞】 語用預設;反向凡爾賽文學;幽默

【中圖分類號】H13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41-0104-02

基金項目:西安外國語大學2020年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部分成果(省級項目編號:S202010724119)。

一、引言

“凡爾賽文學”是一種“以低調的方式進行炫耀”的話語模式,也稱凡學。2020年12月4日,“凡爾賽文學”入選《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詞。由于“凡爾賽文學”的熱潮,網上隨后掀起了一波“反向凡爾賽文學”的語體,是以一種低調炫窮的方式,展現了幽默風趣的特點,吸引了廣泛群眾的關注。本文從語用預設理論的角度探索預設和言語幽默的關系,分析“反向凡爾賽文學”的幽默效果,如何抓住大眾心理訴求,引發爆笑。

二、“凡爾賽文學”和“反向凡爾賽文學”

“凡爾賽文學”的話語模式先抑后揚,明貶暗褒,說話人自問自答,假裝用苦惱、不開心的口吻炫耀自己想要炫耀的東西,話語間還要顯示出一副自己很苦惱很不高興的樣子。以該句為例,“在家里不能跳繩,我只好把樓下的房子也買了,終于可以安心跳繩了”,這句話表面以一種抱怨的語氣說不能在家里跳繩,被迫買了房,傳遞出一種的淡淡憂傷,實則是為了凸顯自己再買一套房毫無壓力的事實。

而“反向凡爾賽文學”正好相反,為明褒暗貶。它以看似凡爾賽文學的開頭以為說話人在炫耀、吹牛,但是以一種自嘲的語氣結尾,形成反差。以該句為例,“很多朋友問我如何選購一輛車,說實話我并不擅長,因為我的車基本都是用一次就換了。當然,這倒也不是因為我有錢任性,因為共享單車就是這樣規定的”,這句話以看似凡爾賽文的炫富開始,然而“共享單車”一詞讓聽話人恍然大悟,明白前文說話人的真正意圖,前后的強烈對比之下,引發笑點。

三、語用預設

語用預設又稱為前提、先設和前設。德國哲學家弗雷格被認為是19世紀研究語用預設問題的第一人,最早的研究者可以追溯至中世紀哲學家Petrus Hispanus[1]。語用預設是指說話人和聽話人在言語交流的過程中,說話人在說出某話語時所做的假設,該假設一般是以滿足雙方的共識為前提。

語用預設注重說話人的語氣、神情、動作等,為聽話人是否能夠推斷出相同的語用預設提供了重要的先決條件。語用預設同時也和語境密不可分,說話人設定語用預設時依賴于語境,聽話人推出語用預設更需借助于語境。當說話人與聽話人都以相同的語用預設為前提時,才能實現二者信息的有效傳遞。語用預設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例如:共識性、合適性、主觀性、單向性、可撤消性、隱蔽性、非規約性[2],使它在實際的言語交流過程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

四、預設的特性和幽默的產生

(一)語用預設的合適性與幽默的產生

語用預設的合適性是指在言語交際過程中使得一個語句具有恰當性的條件[3]。說話人通過語用預設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言語行為,聽話人通過語用預設更好地推斷說話人想表達的意圖。然而,由于說話人和聽話人所處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等不同,二者即使處于相同的語境,仍然可能會形成不同的語用預設。這時二者對于同一句話會有不同的理解,得到的信息也會不同。因此,違背預設的合適性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以下面這段反向凡爾賽文學的對話為例:

父親:“如果在外面上班覺得累,就回來吧。正好家里的家族企業需要人接手?!?/p>

孩子:“我是一個要強的人,不想被命運早早地安排,靠打理家族企業過日子?!蔽倚南耄寒吘?,冬天擺地攤實在太冷了。

該段對話的背景是父親詢問孩子的近況如何。在這個例子中,當父親的一句“家里的家族企業需要人接手”說出時,常人按照正常邏輯可能會推斷出該家庭的經濟狀況應該很富裕,并不需要孩子在外面奔波。然后,當孩子“不想被命運安排,靠著打理家族企業過日子”說出時,更讓人確信之前的推斷,這樣像是凡爾賽文學的開頭,讓人覺得有種炫富的隱含意義在里面。然而,“冬天擺地攤”一詞讓對話內容瞬間反轉,讓人突然明白家族企業原來是擺地攤,與之前的預設內容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這樣反向凡爾賽文學的對話,讓常人根據語境中正常邏輯推理的預設和說話人所表達的話不一致,違背了語用預設的合適性,從而引發了幽默的產生。

(二)語用預設的共識性與幽默的產生

語用預設的共識性是指交際雙方沒有必要明確講出來的那部分信息,但是它必須是談話雙方共知的,或者能夠推導出來的前設條件[4]。這樣的交流過程是指說話人和聽話人以共有的常識為推斷的前提,使得雙方的言語交流有效進行。這種共有的常識可能是聽話人先前知道已經了解過,也可能是聽話人本來不知道,但可以根據說話人的肢體語言和語境等推斷得知。然而,如果雙方缺乏這種共有的知識,信息傳達就會不順暢,這種被阻礙的溝通過程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幽默效果。以下面這段反向凡爾賽文學的對話為例:

服務員:“您好,請問您需要些什么?”

顧客:“在法國待得太久,現在腸胃只喜歡吃法餐,還是法式小面包好,總是可以讓我想起來在巴黎的感覺?!?/p>

該段對話的背景是中餐廳的服務員和一名顧客關于點餐的對話。當服務員問顧客需要什么的時候,顧客以在法國居住了很長時間為由,認為自己只適合吃法餐。當聽到這里的時候,聽話人會根據的常識對“法餐”形成自己的預設,認為法餐就是選料廣泛、加工精細、烹調考究,滋味適當的法國大餐。同時,聽話人也會認為這樣輕描淡寫的開頭不經意之間傳遞出了富貴的感覺,又似凡爾賽文學的開頭。然后,“法式小面包”一詞將人拉回現實。這一“法餐”原來是指國內做的一種小巧方便的面包。這種法式小面包成為現代快節奏群體正餐之外的點心首選。聽話人從對“法餐”的預設到反其道而行之的“法式小面包”兩個詞語中明白了其中利用偷換概念的方式,不由得會心一笑。這樣反向凡爾賽文學的對話,讓聽話人按照常識推理的預設和說話人所表達的話不一致,違背了預設的共識性,從而引發了幽默的產生。

(三)語用預設的可撤銷性與幽默的產生

語用預設的可撤銷性是指一定的語言結構可以產生預設,但是背景信息、特定語境和言語內容相斥會導致預設消失[5]。該特性是指交流過程中的上下文語境會對語用預設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當說話人用特定的詞語或語句對自己之前預設的內容進行否定,這時預設將被取消。當聽話人明白之前的表達和實際交流所發生的語境不相符合時,可能會產生幽默的效果。以下面這段反向凡爾賽的對話為例:

班長:“你家有車嗎?”

同學:“有呀,勞斯萊斯,你家有房嗎?”

班長:“有呀,就幾棟樓吧?!?/p>

同學:“你平時有什么愛好嗎?”

班長:“做夢,你呢?”

同學:“吹牛?!?/p>

該段對話的背景是班長和一位同學的對話。當班長問這位同學家里是否有車時,同學說他家有勞斯萊斯。然后,這位同學又反過來問班長家里是否有房時,班長說他家也就幾棟樓吧。在對話的開頭時,聽話人和說話人不由得會對對方形成相似的一種預設:對方的家庭應該很富裕。而且,班長說自己家里有幾棟樓時,看似無意加了一個“吧”字,想顯示并不在乎,實則是想以一種低調的凡爾賽文進行隱形炫富。但是,對話后面兩個人又分別問對方的愛好,班長的愛好是做夢,而這位同學的愛好是吹牛。這樣一種幽默詼諧的方式讓雙方取消了先前對于對方家庭經濟狀況的預設。主觀推斷的預設隨著對話的進行被取消,同時超出了他們的心理預期,頓時明白雙方先前都是以一種幽默的方式在開玩笑。這樣反向凡爾賽文學的對話讓聽話人按照常識推理的預設,隨著對話的進行被取消,利用了預設的可撤銷性,從而引發了幽默的產生。

五、結語

幽默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是因為有了幽默的存在,人們的語言才更加有魅力,生活才充滿了歡聲笑語。

幽默更是一種有利于日常交流的語言技巧,不僅可以拉近陌生人之間的距離,而且化解一時的尷尬,使得彼此雙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從語用預設角度舉例分析了對近期流行的反向凡爾賽文學的幽默如何產生,發現該文體違反合適性和共識性,運用可撤銷性來產生言語幽默,從而引發聽話人的笑點。因此,語用預設特性的違反或運用是幽默效果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不應該忽視。從語用預設角度分析類似對話,不僅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幽默,也可以為人們日常生活交流提供借鑒之處。

參考文獻:

[1]黃衍.語用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64-65.

[2]陳樂樂.語用預設理論及其應用研究[D].河北大學,2019.

[3]胡澤洪.論語用預設[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6):14-19+117.

[4]何自然,冉永平.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5]蔣冰清.預設理論與言語幽默的生成機制闡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3):14-18+27.

作者簡介:王晶,女,西安外國語大學,研究方向:語言學。

猜你喜歡
幽默
華盛頓?歐文短篇小說中的藝術賞析
試論老舍的幽默
淺談幽默式教學在中學生物課堂中的作用
從格萊斯的“合作原則”分析網紅papi醬的語言風格
論米蘭?昆德拉作品中關于“無意義”的定義與其思想內核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幽默”教學法
從合作原則看言語幽默
論馬克?吐溫短篇小說集《百萬英鎊》的創作藝術
試論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美國導演昆汀電影的幽默元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