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譯介 、出版和接受:耶利內克作品在中國的傳播

2021-10-27 01:16曾若源
今古文創 2021年41期
關鍵詞:接受譯介

【摘要】 奧地利作家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Elfriede Jelinek)在200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引發了一段時間的討論熱,其作品在中國的譯介與接受經歷了大起大落。本文通過梳理耶利內克在中國大陸的譯介歷程,探討其作品在中國傳播過程中所呈現的特點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 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譯介;接受;文學傳播

【中圖分類號】H31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41-0113-02

一、耶利內克作品在中國的譯介情況

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Elfriede Jelinek),奧地利女作家,主要從事戲劇和小說創作,其作品揭露了美好事物后掩蓋的人性惡,展現壓抑與禁錮狀態下人性的變態和扭曲。作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奧地利作家,其影響力可見一斑,2004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部門以及學者順勢發起了大型翻譯項目,這包括了包括中央出版商以及省級出版商和學術出版商,從7 日宣布獲諾獎算起,整個過程歷時僅12 天。

(一)高潮階段(2004—2005年)

耶利內克進入中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不僅僅因為翻譯的難度, 更因為作品傳達的意識形態差異, 并未引起國內學者的大量關注,若非2004年斬獲諾貝爾獎, 估計也只是德語文學圈的孤芳自賞。最好的例證就是《鋼琴教師》(Die Klavierspielerin)(寧瑛、鄭華漢譯),該小說屬于“半自傳體”小說, 語言風格獨特,書中充斥著大量的情色描寫,原本該書于2000 年完成翻譯,但完稿七年后才因獲獎得以出現在讀者面前。2001年《鋼琴教師》(Die Klavierspielerin)由邁克爾·哈貝克指導,德國、波蘭、法國、奧地利聯合制片,影片先于譯本進入中國,引起熱議。

2005年耶利內克在中國的版權代理人蔡鴻君先生撰寫了文章《耶利內克如何來到中國》,文中提及獲獎后短短一年的時間里, 國內翻譯了耶利內克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到本世紀初的所有作品。這一年,耶利內克的作品“井噴式”出版,主要負責出版事務的為以下五個出版商: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譯林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和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1月,寧瑛和鄭華漢翻譯的244頁中文版《鋼琴教師》(Die Klavierspielerin)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書中展示了暴躁的母親,心理扭曲的女兒,充滿著扭曲吊詭的黑色氣息。但是在豆瓣平臺進行書籍評分調查時,該圖書下有51個書評、9個討論,不少讀者質疑了本書的翻譯問題(間接引語多、譯句冗長而有失力度、文字生硬),這也體現出來中國讀者在接收該作品時的困難度。

同月,魏育青和王濱濱翻譯的《死亡與少女》(Der Tod und das M?dchen)由上海出版社出版,主要以哲學問題(存在、真理、美與死亡等)為創作基調,大段的獨白容易讓人拘泥于字句;許寬華和黃玉云翻譯的《情欲》(Lust)由長江文藝出版社發表,本書號稱耶利內克小說中藝術上最創新,也是最難讀的一部,許多讀者卻不買該譯本的賬,認為長江文藝版《情欲》是一個不忠實的、不負責任的譯本,這無論對讀者自己還是對耶利內克都是一種傷害。譯者在譯序中提到“耶利內克《情欲》中的語言結構很隨意,不拘泥于德語語法的規范,常常缺這少那,再加上其隱喻特點,無疑給翻譯造成了極大的困難”,這固然是客觀存在的問題,但是一些懂行的讀者并不買賬。

同年出版的其他書籍《啊,荒野》(Oh Wildnis, oh Schutz vor ihr)、《魂斷阿爾卑斯山》(In den Alpen)、《米夏埃爾》(Michael)、《逐愛的女人》(Die Liebhaberinnen)、《我們是誘鳥,寶貝》(wir sind lockv?gel baby?。?、《貪婪》(Gier)、《托特瑙山》(Totenauberg)、《娜拉離開丈夫以后》(Was geschah, nachdem Nora ihren Mann verlassen hatte – Gesammelte Theaterstücke Jelineks)表達主題不同,但是讀者理解程度不一,對書籍評價不同,大多數人反映了閱讀的難度。

諾貝爾文學獎宣布的一年內,耶利內克的作品被大量出版,但囿于當時的翻譯條件(仍有部分作品沒有得到翻譯),其所包含的作品不盡完整,一些作品與其他作品相比翻譯時間跨度比較大,而譯者的水平也參差不齊,因此讀者對其作品也褒貶不一。本時期耶利內克的作品呈現集中式出版,研究度明顯提升,中國對該奧地利作家的關注度增加,也出現了不少研究該作家作品的學者。

(二)平緩階段(2006年—至今)

諾貝爾文學獎的熱潮持續了一年左右,在2006年便無新譯作出版,其中《鋼琴教師》(Die Klavierspielerin)在2010年和2017年再版過兩次,進行了一些內容的增加是和注釋,翻譯更為流暢,將譏諷、修辭、接近意識流的質感重新糅合;《死亡與少女》(Der Tod und das M?dchen)、《米夏埃爾》(Michael)、《逐愛的女人》(Die Liebhaberinnen)均再版兩次,最新的版本是2020年7月1日所發行的,均是修改了其中一些內容,添加了必要注釋。但其他書籍,反響不佳,均只有2005年發行的第一版。

通過發行數量和出版社再版數量可得出相應結論:諾貝爾文學獎熱潮退去以后,對耶利內克的研讀又重新裝進了學者的“口袋”里,普通讀者或因為語言的晦澀,或因為對主題的無感,將視線又轉向了其余的作家作品,耶利內克作品的譯介情況到達瓶頸期,現在也仍然沒有回溫跡象。而耶利內克作品翻譯的難點也在訪談中提及:“……《美好的美好的時光》和《鋼琴教師》,兩部相對而言最容易翻譯的作品,它們都有一個常規意義上的故事情節。從那以后我又破壞了這一切,在作品中越來越多地致力于以語言為中心的形式,所謂的不可翻譯性正源于此?!?/p>

二、耶利內克作品在中國的研究現狀

2008年,《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傳——幅肖像》(Elfriede Jelinek. Ein Portr?t)在中國出版發行,奧地利學者薇蕾娜·邁爾和羅蘭德·科貝爾格在本書中梳理了耶利內克的成長軌跡以及矛盾叢生的生活,這也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較為完整的耶利內克傳記,而我國同樣將這部傳記式作品翻譯出版,憑借該書,人們對耶利內克的生平,寫作特點等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國內對耶利內克的介紹和研究主要始于獲獎之后,對《鋼琴教師》的介紹和研究一枝獨秀,此外,《情欲》《逐愛的女人》和《啊, 荒野》關注度相對較大, 其他多是對作家獲獎的寬泛研究和介紹。研究主要關注耶利內克的個性寫作、女性主義和變態主題, 也提及批判性和她的猶太身份。在2004年耶利內克斬獲諾獎前,1999年西安外國語大學教授聶軍便對《哦,荒野》的語言特色有所研究,2001年聶軍教授與謝銘又論述了耶利內克對當代自然主題的藝術表現,算是耶利內克研究的領頭人之一。2004年,對耶利內克的研究重點主要落在生平梳理和獲獎經歷上,2005年—2010年的論文主題主要落腳于耶利內克作品中的性與政治,最常出現的作品為《鋼琴教師》《娜拉出走以后》以及《死亡與少女》等,研究方向幾乎是以作品中展現的女性意識與作者本身的經歷相結合,分析兩者關聯度以及作品相傳達的思想。

2011年—2018年論文研究數量較之前已經有所下降,出現了耶利內克作品與中國作家張愛玲、莫言等對比研究,也出現從哲學角度分析作品的論文,2019年—2020年有關耶利內克的知網論文新增數僅3篇,其中一篇涉及比較冷門的戲劇《城堡劇院》(Burgtheater)中對奧地利納粹歷史的反思,其余兩篇依然是比較熱門的主題《鋼琴教師》和性別歧視問題。2017年—2018年知網論文數為11篇,其中半數研究《鋼琴教師》,其余涉及的主題有“反鄉土文學的文化批判觀”與“國家自限論”。但是縱觀論文下載量,最高一篇下載量為549,其余下載量大多數在50-200之間,展現出研究主題局限,研究人較少等問題。

綜合來看,目前國內有關耶利內克作品翻譯的研究成果仍舊很少,也缺乏比較有影響力的作品。首先,雖然研究論文數量不少,但有分量的研究專著很少,無法在國際耶利內克研究領域形成中國的影響力。而且現有的研究大部分是關于耶利內克作品的主題的分析,新意不夠,很多成果都是相似主題的重復研究;第二,耶利內克作品的翻譯研究成果不多,涉及的作品相對較少?,F有的翻譯研究多是集中于某部譯作的散篇研究成果,多是關于翻譯方法以及譯文的效果評價,現有的翻譯研究多為平行比較研究,缺乏對翻譯共性以及影響翻譯行為及其效果的社會、文化語境的深入挖掘;最后,對耶利內克在中國的傳播道路缺乏理論性的總結,不利于對耶利內克作品的現實意義進行深入的了解。

三、結語

自耶利內克被譯介到大陸以來,中國文壇對其形象的理解有所差異,對其作品也有著褒貶不一的聲音,耶利內克在中國的譯介與接受狀況的影響因素很多, 既有作家的因素及其背后的文化, 又有來自譯本、出版商和文化產業的影響。耶利內克榮獲諾貝爾獎和優秀的譯者是她在中國譯介與接受的一個決定因素,但充斥諷刺意味的晦澀主題和赤裸裸兩性描寫造成的讀者接受度不一, 讓耶利內克的接受后續乏力,這一現狀如何改變還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蔡鴻君.耶利內克如何來到中國(上)[J].外國文學動態,2006,(01).

[2]陳良梅.我將自己和盤托出,但那依然不是我[J].當代外國文學,1999,(2):136-138.

[3]陳民,許鈞.無力面對的鏡子——耶利內克在中國的譯介與接受[J].南京社會科學,2010,(05).

[4]康慨,勾伊娜.耶利內克的中國出版難題[J].中國新聞周刊,2004,(25).

[5]林白.不讀耶利內克的理由[J].南方文壇,2005,(4): 21-22.

作者介紹:曾若源,女,彝族,云南昭通人,大連外國語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德語文學。

猜你喜歡
接受譯介
奧爾特加作品在中國的譯介和出版
《三字經》裨治文的兩次譯介行為考察
“新中國70年百種譯介圖書推薦目錄”發布
傳播學視域下《文心雕龍》的譯介模式與翻譯策略
大學生接受小說文本的實用傾向及應對策略
我們為什么越來越能“接受”加班這件事?
文學可以定義嗎?
略論劉勰對王粲詩賦的接受
中國當代文學海外翻譯出版與接受
瑪麗·安·伊萬斯小說在中國的出版與接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