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淵沖“ 三化論 ”視域下歌曲《 青花瓷 》英譯評析

2021-10-27 01:16張晴
今古文創 2021年41期
關鍵詞:深化青花瓷

張晴

【摘要】 歌曲《青花瓷》無論是從音律的角度還是從歌詞的角度看,都堪稱經典。歌曲不僅在國內廣為流傳,在國外也大受歡迎,出現了不少英文版《青花瓷》,其中不乏優秀英譯本。從本文從“三化論”的角度,評析了優秀英譯本的譯者是如何通過等化手段實現“意境似如初”,通過深化手段達到“情深意無窮”,又通過淺化手段做到“形美情不減”,以期更好地通過音樂,讓中國文化走出國門。

【關鍵詞】 《青花瓷》;淺化;深化;等化

【中圖分類號】H31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41-0118-03

一、引言

《青花瓷》是由方文山作詞、周杰倫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是兩人合作的“中國風”歌曲的巔峰之作,也是“中國風”歌曲的經典作品。歌曲在2007年一經發行,就憑借其婉轉動人的旋律與韻味悠長的歌詞風靡樂壇,并且經久不衰。歌曲不僅獲獎無數,是音樂史上里程碑式作品,其歌詞文化底蘊深厚,意境古典含蓄,在文學史上也占有一席地?!肚嗷ù伞犯柙~出現在2008年山東和江蘇兩省的高考試題中就足見其文學價值。歌曲不僅在國內大熱,也深受外國聽眾喜愛。新西蘭歌手羅藝恒和巴西歌手Marcela Mangabeira各自翻唱了英文版《青花瓷》,但他們的版本對歌詞改動較大,失去了中文版歌詞的韻味,不免令人遺憾。原武漢新東方校長李杜老師的《青花瓷》英譯本,很大程度上還原了中文歌詞的韻味,受到廣泛好評,本文選取了李杜的英譯本,從許淵沖先生的“三化論”角度對其譯文的巧妙之處進行了評析,并對其譯文的不足之處提出了修改建議。

二、許淵沖及其三化論

許淵沖是當代中國最有影響的翻譯家與翻譯思想家。許教授的翻譯理論一言以蔽之,即“美化之藝術,創優似競賽”。他的翻譯觀受到中西哲學、文藝學和美學思想的深刻影響,即展現出與前輩和同時代學者一致的一面,也有突出的個性特征,一分為三的思維方法就是特征之一。一分為三、涵三為一既是一種世界觀, 也是一種方法論。其理論核心概念,如“三美論”(形美、音美、意美)、“三之論”(知之、好之、樂之)、“三勢論”(優勢、劣勢、均勢)等, 無不是一分為三思維的體現。而與此相應的翻譯方法“三化論”(淺化、深化、等化)也是典型的一分為三思維[2]。

“三化論”源于錢鐘書先生的“化境說”,錢鐘書認為文學的最高標準是“化”,把作品從一國文字轉變成另一國文字,既能不因語文習慣的差異而露出生硬牽強的痕跡,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風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5]。許教授認為翻譯可以說是“化學”,是一種語言化為另一種語言的藝術。這種“化”有限度,只能化成原文內容所有、原文形式所無的譯文,不能化成原文內容所無的東西[4]。

三、《青花瓷》英譯本譯例賞析

(一)淺化避短

淺化,把特殊的東西一般化,包括抽象化、減詞、合譯、化難為易、以音譯形等[3]。淺化是為了規避目標語的劣勢,將原文一些晦澀難懂,富含深層文化意義的詞淺化為淺顯易懂的詞,以著力保留原文的意境,既能消除譯語讀者的理解障礙,又能使他們自然地融入歌詞的意境當中。具體請看下面譯例賞析。

例1

原文:“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

譯文:“Unglazed,from shade to light,unfolds the blue and white”

這句歌詞中,“素胚”顯然不是主語,通過動詞“勾勒”可判斷出動作主體是人,讀完全文更能肯定此處主語是男主人公“我”。與英語語法不同, 漢語重意合,句子無主語不影響對整體句意的把握。但英語重形合,對句法要求嚴格,譯者在翻譯時會添加主語。但巧妙的是,譯者并沒有直接引入“I”作為主語,而是轉換思路,用“青花在瓶身徐徐展現”表達了原句中的“‘我’勾勒青花”的含義,避免了引入新主語,卻更突出了筆隨心動,青花躍然瓶上的畫面感。在處理“青花”這一文化意象時,譯者沒有直譯,而是譯為“the blue and white”,化具體為抽象,變特殊為一般,幫助譯文讀者理解這里的“青花”是藍白兩色構成的圖案,減少讀者跨文化的理解負擔,并巧妙呼應了前面的“濃轉淡”。

不過,筆者覺得譯者將“濃轉淡”譯為“from shade to light”有不妥之處。譯者用“shade”表“濃”之意,但通過仔細查閱詞典后發現,“shade”在該語境下合適的語義有兩個:一是(色彩的)濃淡深淺或色度,本身沒有“濃厚色彩”之意;二是作陰影講,意指濃重的筆墨。前者從意義上就不符,而后者語義合適,但形式上,其為名詞,而對應的“淡”譯為形容詞“light”,明顯無法并列。中國畫的墨色分為五色,即焦(concentrated)、濃(thick)、重(heavy)、淡(thin)、清(light),“濃”是“thick”,且符合英文地道表達,所以直接譯為“from thick to light”即可。

(二)等化達意

等化包括、詞性轉換、句型轉換、正說反說、主賓互換、主動被動互換、同詞異譯、異詞同譯、典故移植等[3]。淺化是避短,等化是半揚長半避短,是為了“通順”,追求意似的等值,取得譯語對原語的均勢。具體請看下面譯例賞析。

例2

原文:“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

譯文:“Unglazed,from shade to light,unfolds the blue and white”

上文已指出,“素胚”并非主語,這個名詞在句中實際上是作狀語的,意指“青花”勾勒于“素胚”之上。句中意象“素胚”“青花”“筆鋒”,甚至動詞“勾勒”,都是方文山精心挑選的情感載體,寥寥幾詞就奠定了整首詞的意境。而譯者對“素胚”這一重要意象的處理同樣精彩。

眾所周知,歌詞的翻譯比較特殊,除了要準確、達意,還要考慮到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譯文歌詞在長度與節奏上要貼合原曲。若要按“素胚”在原文中的意義與功能直譯,應譯為“on the unglazed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但如此譯文會過長,且“blue and white”的重復既顯冗余,又破壞了歌曲節奏,而譯者僅用一個形容詞“unglazed”就巧妙化解了長度與節奏問題。這個形容詞的使用,不僅不是錯誤,也不突兀。該句是歌詞第一句且“unglazed”位于句首,往前是題目“The blue and porcelain”(青花瓷)。題目已為讀者點出了整首歌曲的核心意象,讀者心中一定有了預期與聯想,對“unglazed”的第一反應必是“unglazed porcelain”,再往下自然也能明白青白二色是在其上的勾繪。譯者通過簡單的詞性轉換這一“等化”手段,用形容詞翻譯了在原句中起狀語作用的名詞,成功傳遞了原文“素胚”這一意象的意義與功能,不僅準確傳遞了原句的情感和內涵,又沒有意境上的丟失,取得了譯語對原語的均勢,可見譯者對原文與譯文的把握程度。

(三)深化揚長

深化,即深化原文表層,包括特殊化、具體化、加詞、分譯、以舊譯新、無中生有等[3]。深化是為了神似,在深度理解原文內容,把握原文感情基調的基礎之下,表達出原文的言外之意,去傳達原文深層結構的“意美”,發揮譯語的優勢,爭取取得譯語對原語的優勢。具體請看下面譯例賞析。

例3

原文:“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譯文:“The sky is blue enough to expect the rain;for you I am waiting,however in vain”

作者方文山在訪談中曾談到“天青色等煙雨”其實無論從意境還是邏輯來說都是錯的,天青色并不是青花瓷的顏色,而是汝窯。純正上品的汝窯,只有一種顏色,就是“天青色”,完全沒有任何花哨的紋飾,而且造型簡單素雅,在他看來猶如現今極簡主義大師的作品,雖有一種樸素的內涵,與經久耐看的質感,但總覺得不足以形容詭譎多變,愛恨兼具的愛情[1]。所以在這句中,方文山其實是嫁接了汝窯的特點在青花瓷身上。這點雖然是邏輯上的硬傷,但考慮到作品的藝術,出于對整體意境的考慮,也無可厚非。其實筆者認為,拋開汝窯與青花瓷之爭,單就這句詞來看,邏輯是沒有問題的。正如宋徽宗詩所言“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被雨洗刷過的天空才呈青色,天青等雨也說得過去。并且從整體意境上看,《青花瓷》宛然一出煙雨朦朧的江南水墨山水,“天青”“煙雨”是構成這種朦朧含蓄美的重要元素。

但譯者在翻譯這前半句時,未深層理解原文內涵,甚至出現錯誤,理解為“蔚藍天空等待煙雨的到來”,與上文分析到的該句的真正意義截然相反,那么該句的翻譯“The sky is blue enough to expect the rain”自然也是錯誤的。筆者認為,這前半句可譯為“The azure sky is expecting rain”。首先,筆者運用了“深化”的翻譯技巧,將“青色”譯為了“azure”,把原歌詞的表層深化了,傳達了原歌詞深層的含義:被雨洗刷過的天空才呈青色,這種色格外清凈明亮,與一般艷陽高照的晴天天空的藍色不同。所以如果用一般的形容詞“blue”來表達(比如“青花瓷”的翻譯為“th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就不能傳遞出原歌詞中“天青”與“煙雨”這兩個由方文山精心挑選的意象之間的關系,那么整句歌詞意境的構造就會大打折扣。而筆者在深度理解原文的基礎上,選用了“azure”一詞,意指蔚藍色、碧空,比起“blue”,意義更加具體,含義更加明晰,重點更加突出。在處理該句時態時,筆者用了現在進行時,而沒用譯者的一般現在時,因為原歌詞“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兩句,前半句寫景,后半句寫情,情境的交融是中國古典詩歌經典寫作手法,也是這句歌詞的經典之處,后半句“我”正在等“你”,前半句必定也是正在等雨,選用正在進行時不僅表意更加準確,而且通過前后時態的一致完成了譯文中情境的對比與交融。

后半句“而我在等你”,譯者譯為“for you I am waiting,however in vain”,用了加詞增譯的“深化”翻譯技巧,傳達了蘊藏在原文中的深層次含義。將這句歌詞放到整首歌詞中理解,就會發現作者不僅僅只是描寫了男主人公在等女主人公這一事實,更是暗示了故事的結局。作者在后面寫到“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月”是“水中月”,被從水中打撈起當然是一場空,“暈開了結局”暗示結局也是一場空,也說明了男主心中朝思暮想的伊人,注定只能留在那個邂逅的瞬間。譯者理解到了原歌詞的這層含義,在翻譯“而我在等你”時,增譯了“however in vain”,說明了“我”等待的結局,減輕了讀者或聽眾的理解負擔。從內涵角度來看,可以說譯者將隱含意味闡釋化表達出來了,某種程度上來說,譯語取得了對原語的優勢。

四、結論

具有高度文學性、藝術性的歌詞就如同詩詞一樣,文字簡潔凝練,意蘊悠長豐富,在翻譯此類作品時,尤其要注重歌詞內涵意蘊的表現。本文以《青花瓷》廣受認可的英譯本為例,從“三化論”的角度來分析其是如何較為準確成功地重構原作品的意義與情感,從而探索了如何在內涵豐富的中國風歌詞翻譯中取得譯語對原語的均勢,甚至是優勢,進而詮釋原歌詞中所包含中國特色的古典意象美和意境美。

音樂是各民族共通的語言。優美達意的英譯歌詞能讓外國聽眾在欣賞動聽的旋律時, 也能領略歌詞中的文化魅力,從而加深對中國文化的了解,甚至產生興趣。這才是真正的中國文化走出去。

參考文獻:

[1]方文山.青花瓷——隱藏在釉色里的文字秘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2]覃江華,許鈞.許淵沖翻譯理論思維的特征與傾向[J].外語研究,2018,35(05):51-56+67+112.

[3]許淵沖.翻譯的藝術[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

[4]許淵沖.如何翻譯詩詞——《唐宋詞選》英、法譯本代序[J].外國語,1982(4):12-18.

[5]許淵沖.再談中國學派的文學翻譯理論[J].中國翻譯,2012,33(4):83-90+127.

猜你喜歡
深化青花瓷
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不翼而飛的青花瓷
破碎的“青花瓷”
不翼而飛的青花瓷
青花瓷里覓南山——江西
蔣宇濤??《青花瓷》
深化應用SG186營銷業務系統提高計量資產管理水平
小學語文作業布置之我見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深化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