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國工匠視域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落實路徑研究

2021-11-03 14:54嚴美嫻耿瑋煒
就業與保障 2021年24期
關鍵詞:院校高職教育

文/嚴美嫻 耿瑋煒

工匠在中國古代社會中指石匠、花匠、木匠等具有工藝專長的匠人,隨著社會的發展,工匠再次被時代賦予了新的內涵,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人才是新時代的工匠。高職院校作為技術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應主動承擔起為社會培養新時代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型人才的責任。

一、加快創新創業教育的幾個要素

(一)創新創業內涵

創新創業教育是面向全校學生、立足于其專業課程并結合當前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而開設的一門新興課程,它是基于我國當前發展方向和社會現實的一項重大創新,一方面能夠針對社會所需培養對口人才,為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基礎,另一方面還能提高學生創新思維和職業能力,實現其最終職業目標。隨著創新創業熱潮的掀起,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當前各大高校發展的重點內容。當前,各大高職院校已將培養具備一定創新意識以及一定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作為其辦學宗旨以及教學的最終目標,正通過多種渠道來實現這一目標。

(二)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方向

隨著我國社會進入轉型期,經濟結構開啟了新一輪轉型升級,社會對具有實踐技術型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在此背景下,各大高校應立足于社會現實,抓住時代發展機遇,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積極適應社會變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通過加強學生的實踐教育,幫助學生將自身理論知識成功應用于工作實際,提高自身職業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同時,高校還應加強對學生的創業教育,為學生提供創業所需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教育,幫助學生成功創業。

(三)創新創業教育的原則

1.學校教育和崗位教育相統一原則

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離不開學校教育和崗位教育的相互統一。只有兩者的相互統一,才能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驗證知識,對已學的知識內容進行反復驗證、擴展探究。這既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又能夠推動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的發展。此外,創新思維是開展創業活動的前提條件,而實踐活動又孕育了創新思維,兩者相互聯系且互為補充。崗位教育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學校教育在于夯實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創新思維能力,堅持學校教育和崗位教育相統一的原則,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其日后進入社會打好堅實的專業能力基礎。

2.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統一原則

受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在實際教學理念和活動開展等方面,與其他普通高校之間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其日常教育皆以理論教育為主,實踐性教育不足。而職業教育“知難行易”,忽視實踐教育容易造成學生能力與社會需求的脫節,豐富的理論知識無法應用于實踐工作,無法為社會培養真正的技術型人才。與此同時,這一教學現狀也未展現高職院校職業教育這一辦學宗旨和院校優勢,不利于其發展壯大。而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統一的原則能夠有效地彌補這種不足。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輔相成,在高職院校教育中缺一不可,因而高職院校應加強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豐富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完善學生的實踐技能,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另一方面還能強化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優勢特點,進而促進其綜合實力的提高。

3.區域經濟與宏觀經濟相統一原則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需要經過市場的驗證才能得以明確,在人才供應層面上,也應遵循市場發展的規律。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主要分為宏觀經濟和區域經濟兩種。從宏觀經濟來看,我國經濟總體水平呈上升趨勢,人才的綜合素質也不斷提高,而從區域經濟來看,我國地區經濟發展嚴重失衡且區域經濟發展質量相差較大,導致其對人才的需求大相徑庭,而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則以社會經濟水平和社會整體需求為基礎,不同的社會經濟現狀將會對創新創業活動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高職院校在教育過程中應堅持區域經濟與宏觀經濟相統一原則,其人才培養方向、培養目標既要順應宏觀經濟的發展潮流,又要符合地區經濟發展現實,從而為學生提供極具針對性的創新創業教育。

4.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相統一原則

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資源主要分為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硬件資源主要包括教室、實驗室等空間場地和一些配套設施,軟件資源是指校園內的管理體制制度等內容。正是在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的相互統一下,學生創新創業學習教育才有了有效的保障。因此,高職院校應堅持軟件資源和硬件資源相統一的原則,為學生提供周全、系統的創新創業學習條件。例如,高職院??梢越⑿刃M鈱嵺`基地、完善相應的基礎設施,切實滿足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需求等。

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

(一)學生認識不足

首先,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對創新創業認識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通識”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敷衍應付,使得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未能實現其真正目標。其次,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未能真正地關注創新創業的目標與實質,認為創新創業同自我實際生活不相關,因而大多不愿意參與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此外,創新創業難度大、資金來源渠道少、創業團隊水平較低、基礎設施條件不完善等原因,導致學生難以建立起充分的創新創業信心與信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參與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二)教師隊伍薄弱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其教學質量的高低對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培養起到重要作用。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師隊伍薄弱,在數量和質量方面嚴重不足,影響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首先,教師數量嚴重不足。教育部明確規定高校就業指導專職教師與學生的數量比要達到1:500,即500名學生需要一位專職教師進行教學,而多數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師數量卻遠低于規定要求。再加上福利待遇、晉升空間明顯低于其他專業教師,使得創新創業教師的教學、科研成果得不到充分認可,個人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從而導致崗位難以吸引社會人才。其次,教師質量有待提高。當前高職院校缺乏專業的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創新創業教學任務多由其他專業教師、輔導員或一些有成功創業經驗的社會企業家承擔,但這些人并非創新創業專業出身,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因而往往難以從專業理論角度進行教學,不利于學生形成系統的理論知識。此外,一些教師缺乏與創新創業相關的教學理念,無法針對學生的特點和社會需求制定個性化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多照本宣科,難以真正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三)機制不完備

首先,大多數高職院校缺乏有效的保障機制,缺失部分保障功能。例如,創新創業資金申請限制多、程序復雜,使學生難以迅速獲得創業資金,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創新創業的順利開展。其次,教學評價機制不健全,未充分發揮其引導、規范、監督等積極作用,不利于教師教學課程的改進,難以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提供持久動力。此外,相關咨詢服務機構不健全。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門基于實踐的學科,在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中會產生一系列現實問題,例如,創業資金不足、創業方向錯誤、產品技術不過關,甚至一些小小的人員流動也會導致創業的夭折。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咨詢服務機構不健全,無法針對學生的實際問題進行個性化指導,不利于學生創新創業的順利開展。

(四)內容設置不合理

首先,實踐是創新創業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一旦離開實踐,創新創業教育將會失去生長之基,成為無源之水、無土之木。當前,高職院校忽視了實踐應用能力在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創新創業理論知識的教授,導致學生無法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創新創業實踐中,不利于創新創業的順利開展。其次,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學未將理論知識同生活實際相結合,使整個教學課堂枯燥、無趣,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1]。最后,創新創業課程是一種與社會實際緊密結合的學科類型,受社會中知識、技術、產業、經濟形勢影響較大,加上知識、技術等更新速度快,因而具有前沿性的知識成為創新創業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仍沿用原有的教學教材,未更新創新創業教學內容,遠遠落后于時代要求,削弱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使人才的培養難以滿足時代的需求。此外,教學內容缺乏特色。大多數高職院校為加快創新創業教育,直接照搬國內外成功的教學內容,使其教學缺乏特色,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三、大國工匠視域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提高學生認識

首先,高職院校應使學生正確認識創新創業對其職業發展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及時糾正學生錯誤或片面的觀點,幫助其正確認識創新創業在自我職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加強創新創業性教育。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通過校報、校園廣播站、官方網站等多種外部宣傳形式進行宣傳,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立體式宣傳體系,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此外,還可以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將創新創業知識同心理健康內容有機融合起來,幫助學生提高抵抗創新風險的能力[2]。

(二)合理設置教學內容

首先,要注意將創新創業課程與專業知識有機融合起來,幫助學生將專業知識融入創業創新實踐活動,推動創新創業內容的順利開展。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職業規劃,引導學生樹立符合自身實際的職業目標,從而實現其自我發展[3]。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所需的實踐技能,告知相關注意事項,減少創新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完善實踐基地建設,在校外積極與企業合作,構建校外企業實習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前往企業實習,幫助學生了解企業運行流程、生產實踐等內容。最后,高職院校應根據時代發展,不斷更新創新創業教學內容,引進先進的創新創業知識技能。例如:組建教師團隊編寫新時代創新創業教材、組織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等,讓學生掌握最前沿的行業動態,進而提高其創新創業能力。此外,還應當結合當前教學實際、學生發展特點與企業需求創新教學課程,開設諸如“創業項目”“企業家精神”等創新創業課程,幫助學生了解當前的社會需求,掌握創新創業的方式方法。

(三)完善教學機制

首先,高職院校應完善教學保障機制。健全規章制度,為創新創業教學提供制度保障;設立創新創業項目基金,幫助一些具有優秀項目的學生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同時激發其他學生的創業熱情;其次,完善教學評價機制,充分發揮其引導、監督、激勵等積極作用,為教師提供專業、規范的指導;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給予一些有突出貢獻的教師精神、物質方面的獎勵,激發其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熱情。此外,還應構建創新創業咨詢服務部門,針對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提供各個方面的咨詢服務,確保學生創新創業的順利開展[4]。

(四)加大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學內容的設計者與實施者,其教學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因而,高職院校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首先,提高教師數量。高職院校應面向社會招聘一些水平高、專業強的創新創業教師,擴充教師隊伍;加強教師轉崗建設,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使得轉崗教師能夠很快適應創新創業教學,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5]。其次,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將高職院校福利待遇和晉升制度向創新創業教師傾斜,解決其后顧之憂,從而將全部精力投身于教學工作;強化教師責任意識,推動教師不斷自我反省、自我提高。此外,各大高職院校還應組織教師參與創業項目培訓,提高其專業能力;積極同校外企業合作,搭建實踐平臺,鼓勵教師進入企業鍛煉,在不影響教學工作的前提下進行創業活動,豐富教師的創新創業實踐經驗。

總而言之,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得到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高職院校應不斷改革創新創業教育,突破當前教學困境,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高質量技術人才。

猜你喜歡
院校高職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