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分課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構建研究

2021-11-09 07:56江蘇省啟東市百杏中學
數學大世界 2021年25期
關鍵詞:數學教師三角形數學知識

江蘇省啟東市百杏中學 龔 健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與深入實施,衍生出不少新穎的、個性化的教學方式與手段,對分課堂就是其中之一,現在已經得到廣泛普及。對分課堂就是將課堂時間對半分配,一半用于教師講解,一半用于學生討論,教師講授在先,學生學習在后,強調師生與生生間的互動。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共同參與、積極交流與活動的過程。教師需及時轉變教學思路,主動應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將一半時間分給學生,使其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探討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

一、新授課中當堂對分,培養學生數學能力

在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新授課是一個主要課型,目的是幫助學生獲取新知識與新技能。教師通過講授新課,使學生正確理解基礎知識,開展基本訓練,讓他們在知識鞏固中形成數學技能。由于新授課一般是單課時形式,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可采用當堂對分的教學模式,一節課中包括講授、吸收內化與討論三個環節,帶領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

針對上述案例,教師在新授課中使用當堂對分的教學模式,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與機會,充分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使其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討的方式收獲知識技能。

二、運用隔堂對分模式,鍛煉學生自學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部分章節內容涉及的知識點較多,或者難度比較大,僅僅依靠一個課時很難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這時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運用隔堂對分的教學模式,第一課時重在討論,第二課時重在講述,利用兩個課時之間的課外時間吸收與內化,由此把控好兩個課時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增強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

以“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的教學為例,第一課時,教師圍繞平行四邊形判定的重難點知識設計教學,分配20 分鐘時間,組織學生分別探究兩組對邊分別相等、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對角線相互平分的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要求他們不僅找出判定平行四邊形的方式,還要清晰地寫出證明過程。接著,學生分組討論各自的證明方法,相互探討對方的可取之處,通過做題來檢測與鞏固知識,然后利用課余時間加以鞏固和拓展。第二課時,教師要求學生先做課本中的練習題,各個小組交流遇到的問題,分享學習心得與歸納方法,發現與解決問題,這部分分配25 分鐘的時間,隨后利用剩余時間講解易錯點,幫助學生解疑釋惑。

對于上述案例,教師靈活運用隔堂對分的教學模式,在單節課堂中也對分,圍繞該知識點打造完整的教學體系,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學習效率得到提高,對知識的掌握也更為牢固。

三、精準把握教學要點,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想構建對分課堂,教師需重新定位自己與學生的角色與地位,自己只占用一半的教學時間,這表明教師無法像以前那樣細致全面地為學生講解數學知識。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中,應精準把握本節課的教學要點,選擇難點、重點與疑點等內容進行講授與點撥,輔助學生理解與掌握,剩下簡單易學的內容交給學生獨立處理。

例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需提前確定本節課的重點知識是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即“邊邊邊”“邊角邊”“角邊角”“角角邊”與“HL(直角三角形)”,可先要求學生回顧有關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產生主動思考與探索的動力。接著,教師著重講解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指導學生采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相互交流等方式獲得新知識,使其明確判定三角形全等所需的條件,讓學生能正確區分判定方法的不同,了解應掌握的重點與難點知識。

如此,教師主要利用課堂上的一半時間講解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精準把握教學要點,引領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為他們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四、布置合作學習任務,學生充分交流討論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針對對分課堂的構建,教師要把課堂的一半時間分配給學生,通常是讓學生利用這些時間開展合作學習,增進彼此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使學生的思維發生摩擦與碰撞,有助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初中數學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布置小組合作學習任務,組織學生分組交流與討論,使其嘗試自主總結與歸納數學知識,推動學生全面掌握,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上述案例,教師組織學生在小組內探討、總結出絕對值的規律,讓他們熟練掌握有理數絕對值的求法。

五、師生之間深度互動,升華學生學習成效

在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為更好地構建對分課堂,當學生互動完畢后,教師可以讓各個小組派遣代表概括與匯報小組的討論及探究結果,通過提問或習題的方式來檢測,根據學生的回答或做題情況加以點撥,使其有針對性地改進與補充,以此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深度互動,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提問下更深層次地內化與吸收數學知識,從而提升學習成效。

例如,在實施“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學時,當學生學習完本章節的知識內容以后,教師可為每個小組分配一些題目,如:2(1+x)<3, 3x+2 <2x+3,2(x+1)-1 ≥3x+2。讓學生先解答題目,再選出一名代表上臺展示結果,且詳細解析。接著,教師直接同小組代表互動,指導學生解決在解答一元一次不等式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疑惑以及他們在講解中的不足,點評學生對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題步驟的掌握情況,隨后組織學生在小組內繼續探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讓他們彌補個人不足。

在上述案例中,師生通過深入的互動交流,促進學生更好地思考與表達,把文字語言轉化成數學語言,使其更為全面地掌握知識,幫助學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題技巧。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構建對分課堂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能夠真正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需實時更新教育理念,由主導者轉變成引導者與組織者,為學生創造更深層次的思考與探究機會,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與知識水平。

猜你喜歡
數學教師三角形數學知識
終身學習,終身發展
混合研修模式下的初中數學教師共同體成長的研究
中學數學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策略
小學數學教師如何才能提高課堂的趣味性
三角形,不扭腰
數學知識在于應用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沒有三角形
畫一畫
從生活中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