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2021-11-11 18:58陳煒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1年10期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改革實踐課程思政

陳煒

摘 要:通過對西方經濟學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統一教師認識,精心設計內容,充分挖掘和提煉本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融入課堂混合式教學的全過程和課程實踐教學的各環節,構建“明晰教學思路、完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健全考核體系”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本教學改革實踐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掌握市場經濟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學習借鑒西方經濟學科學成分,正確認識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和問題,努力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21)10-0100-05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3月18日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堅持“八個相統一”,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1]。西方經濟學是經濟類與管理類專業本科生必修的專業基礎理論課之一。近年來,本課程組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開展了系列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有效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西方經濟學教學全過程,取得了明顯成效。

1 西方經濟學開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現代市場經濟制度是伴隨西方資本主義的演進而發展的。自20世紀70年代末實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確立、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了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現代市場經濟的基本理論和運行規律,面向高等學校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大學生開設專業基礎課西方經濟學很有必要。

西方經濟學課程主要是對20世紀30年代以來流行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并成為這些國家經濟政策理論基礎的主流經濟學思想,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市場經濟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概括[2]。該課程內容主要闡述關于市場經濟的基本理論、市場經濟運行發展的一般規律、政府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的政策等,學好這門課程對大學生運用經濟理論和經濟規律解釋和理解經濟現象和問題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西方經濟學既有科學因素,但也有其階級屬性,其本質上是為資產階級利益辯護和服務的。開展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改革,讓大學生們在學習借鑒的同時學會分辨和批判,厘清西方經濟學有益成分和無益成分,進而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可以借鑒和吸收的部分,對于我們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具有很好的參考借鑒意義[3]。

2 明晰教學思路

關于如何將“課程思政”融合到大學生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中、實現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的統一,學術界探索和討論很多,觀點多樣。高德毅、宗愛東認為,“課程思政”其實質不是增開一門課,也不是增設一項活動,而是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圍繞“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課程目標,強化顯性思政,細化隱性思政,構建“三全育人”格局[4]。西方經濟學作為我?!罢n程思政”的試點建設課程,本課程組依照該課程教學核心知識點傳授和學生專業能力建設要求,在以往課程教學改革和建設的基礎上,多次開展教學研討和觀摩,進一步明晰本課程教學的指導思想,優化課程教學內容設置和教學方式安排,將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要素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達到“隱形”課程思政目的。

該課程在教學內容安排和教學活動實施中的總體思路包括:(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關西方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主要方法,讓學生們在明辨是非的基礎上吸收西方經濟學中的有益部分。(2)通過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與西方經濟學理論相比較,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和把握西方經濟學,結合我國進入新時代后社會主要矛盾、發展主要任務和所處國際局勢的深刻變化,深刻把握新發展階段,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3)在教學中通過課堂教學改革和實踐教學改革,發揮案例育人和實踐育人作用,讓學生感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確理解當代中國在改革開放、高質量發展中的經濟社會熱點和“中國經濟奇跡”,從經濟學角度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唯物主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思維,從而增強學生的國家榮譽感、民族自豪感、歷史使命感。

2.1 做好教學團隊認識提高,強化思政意識

本課程組自開展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和實踐以來,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經濟的和教育的重要講話論述,主動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課程組教學團隊先后多次在上和線下召開課程教學改革推進會議和集體備課,認真研討如何更好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本課程教育教學全過程,有針對性地修訂完善課程教學大綱,確保教師在教學全過程中有意識地嵌入思政教育元素,引導學生學習理論、明辨是非、錘煉心志、滋養品性,努力實現立德樹人目標。

2.2 做好學生群體思想引領,激發主體作用

抓住課程教學的各環節,采用混合式教學手段和多樣化教學活動強化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不善思考、被動學習的學生轉變為勤思勤記、主動好學的學生,讓大學生樂于接受和認同在課程教學中融入的思政教育元素。通過在教學中注重大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家國情懷、立身養德、綜合素養的培養,引導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自覺提升個人思想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追求。

2.3 做好理論教學與實踐鍛煉的緊密結合,提高學習實效

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以往教學中,教師多以課堂理論闡釋理解為主,容易造成理論學習和現實認識上的脫節,大學生用經濟學原理來理解和解釋現實社會經濟現象和問題的能力不足。所以,在本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我們從課堂內與課堂外兩個環節都入手,雙向做好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課堂內突出案例教學,加強對國內外現實熱點經濟案例的討論分析。課堂外突出把教學向城鄉社區、現代企業和西部農村延伸,帶領學生去感知社會、體驗生活,加深對經濟理論知識的理解、對國內外現實的正確認識,讓大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加深課程學習效果,提升綜合素質。

3 完善教學內容

西方經濟學專業課程自2004年列入我學院教學大綱并開展相關教學活動以來,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課程教學體系,并積累了豐富的教學資料、教學課件、課程習題庫等。本課程現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西方經濟學》(上下兩冊),分兩個學期開設。教學內容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主流理論和觀點,力求讓學生掌握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框架、主要觀點、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在此基礎上,按照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管理類人才的需要,立足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團隊特長,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堅持海納百川、為我所用,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以及其他有利于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切積極有效的育人內容作為課程思政素材,科學設計進經濟學課程教學中,有效實現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目標。

3.1 在消費者行為理論學習中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消費者行為理論的核心是消費者最優選擇和效用最大化。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中,在學習消費者最優行為理論的同時,將其與馬克思主義科學勞動價值論進行比較,幫助學生更準確掌握商品的本質,理解勞動是商品價值的源泉,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從而正確認識商品、做出科學的消費決策。在消費者選擇理論的教學內容中增加對文化的認知,防止盲目追求名牌、預防“套路貸”等非理性消費行為,加強學生對生活必需品實行限制價格的原因、恩格爾系數變化的理解,使學生科學認識資源配置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正確掌握邊際分析方法。

3.2 在生產者行為理論學習中樹立正確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

生產者行為理論的核心是企業如何有效配置資源從而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目標。教學過程中,既要使學生了解現代企業的類型、充分認識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企業實現長期生存和發展的目標,也要讓學生認識現代企業的生產屬于社會化大生產,具有社會屬性,企業的組織目標和社會責任具有統一性。在本部分的教學內容設計中,增加企業家精神、企業創新理論、企業社會責任、企業文化等相關經濟案例,通過學習在大學生群體中激發和培育企業家精神。引導大學生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盯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確定理性務實的創新創業觀,科學規劃個人職業生涯,立足專業學習,清晰創新創業夢想,建功新時代。

3.3 在市場失靈理論學習中樹立正確的市場經濟觀

市場失靈理論強調在完全競爭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最優狀態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假設,過于苛刻的假設前提條件在現實中是很難全部滿足的。在教學過程中,讓大學生認識到市場經濟不是萬能的,并對市場失靈主要情況,壟斷、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公共資源、信息不完全和不對稱、收入分配中不平等的弊端有充分認識。通過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對市場失靈的應對之策進行比較,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認同,正確理解黨和政府在市場經濟體制運行中的積極作用。

3.4 在國民經濟核算指標體系學習中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核算國民經濟活動總產出的核心指標是GDP(國內生產總值)。在講清GDP的概念、核算方法的基礎上,提出“GDP競賽是否合理”“GDP增長與綠色發展的關系”等思辨問題,介紹中外GDP、人均GDP的衡量辦法和數量增長變化情況,介紹中國的新發展理念、中國綠色發展實踐、碳達峰和碳中和,使大學生了解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認識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和地位,中國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對國際經濟發展、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的貢獻,增強“道路自信”,使學生增強愛國意識、可持續發展理念和社會責任感。

3.5 在宏觀經濟政策理論學習中樹立正確的國情觀

宏觀經濟政策理論的核心是政策目標體系、需求宏觀調控政策和供給宏觀調控政策。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中,增加中西方宏觀經濟政策的比較,講明我國宏觀調控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列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歷程中宏觀經濟調控的經典案例,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引導學生更好理解進入新時代,面對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如何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視需求側改革,增強大學生對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理論與實踐的理解,幫助學生厚植國情觀,培養家國情懷。

4 創新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努力探索創新,“課堂教學”和“課程實踐”雙向發力,使經濟學課程思政元素和案例鮮活起來。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混合式教學法,借助多種教學平臺、資源和手段,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高質量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在實踐教學中通過現場場景的真實感受,有效增強大學生對經濟學基本原理、范疇、政策主張與中國經濟社會實際的聯系度和理解度,在實踐中領悟知識原理,提升課程學習效果。

4.1 鞏固課堂教學

重視提升課堂教學的高質量和有效性,著重從教師教學準備和教學手段實施、課程教學平臺和教學軟硬件使用等多方面調動學生課堂跟學、思考和交流互動的主動性。和大學生開展多樣的隨機問答、多點研討的教學活動,以行之有效的“課堂思政”教育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培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必備的思想水平和綜合素質。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靈活采用案例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問答式教學、參與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激勵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問題、主動參與理解要點,避免學生成為“沉默的大多數”和“消極的旁觀者”[5]。為學生指引和拓展多種學習輔助手段,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料室的紙質和數字化文獻信息教學資源,提升學生課前主動預習、課后鞏固復習等自學能力培養。

4.2 推進混合式教學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原有的教學設計和安排,但隨之跟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有效地推進了現代教學改革,發揮傳統教學和線上教學的優勢,提升了教學效果?;旌鲜浇虒W是在線教學和面對面教學的有機結合,可以將教學活動有效地從課堂教學向課前、課中、課后延伸,一方面豐富和加強了課外學習,提升大學生自學能力;另一方面解決了知識點多與教學課時不足的矛盾,提升課程思政融入效果。

課前預習環節有落實。創建西方經濟學專題學習QQ群、微信群等線上互動平臺,上傳授課PPT講義、發布預習重點和課程思政音視頻自學材料等,要求學生做好預習自學,并線上征集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在潤物細無聲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求知欲。

課堂教學環節抓關鍵。在課堂面對面授課過程中,突出重點難點知識的講授和答疑、突出課程思政的結合。圍繞每節課的教學計劃和典型課程思政案例,開展形式多樣的師生互動交流和分組學生間互動交流。借助釘釘、騰訊課堂等網絡授課平臺,完成出勤簽到、部分課堂問答、部分課堂調查等過程性考核,不僅提高了課堂時間的利用率,而且借助平臺統計分析功能,及時掌控教學活動實施效果。

課后復習環節重拓展。課后第一時間上傳課程錄播視頻,方便學生課后復習。對課前課中學生問答情況匯總上傳網絡,在答疑解惑中鞏固所學經濟學知識。布置課后復習任務和延伸閱讀文獻資料,對學生分層提出完成要求,使不同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實現飽和式學習。

4.3 做好課程實踐

以西方經濟學課堂教學內容為基礎,結合農業高等學校管理類專業培養目標和任務,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走出校門,深入社區、企業、農村,開展課程實踐[6]。每次實踐活動都有詳細實踐方案,讓同學們結合課程學習內容去實踐、帶著思政問題去實踐,觀察現實、體驗生活、思考問題、得出答案,最后用經濟學專業語言撰寫思政實踐教育心得體會。

4.3.1 通過在社區實踐,了解政府如何參與經濟活動

一個社區就是一個規模不等的具體的小社會,是宏觀社會的縮影[7]。公共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要認識和研究社會必須從研究具體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單位入手,社區研究是研究整個社會公共管理研究的起點。開展社區調研實踐教學,讓大學生深入城鄉社區,一是圍繞智慧社區發展模式、社區養老服務業發展狀況、社區公共管理模式等研究課題,開展社會調查、做社區服務志愿者,了解社會基層治理模式。二是通過做社區管理小助手,參與社區工作人員的日常公共管理工作,體會社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是如何發揮作用來有效落實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

4.3.2 通過到企業實踐,了解生產者如何參與經濟活動

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方,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開展企業調研實踐教學,讓大學生帶著問題深入現代企業,關注現代企業制度、企業規劃與決策、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企業戰略管理、企業文化建設等問題,在實踐中進一步理解西方經濟學企業生產理論、成本理論、收益理論、均衡理論等。感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過程中,企業全面改革的不斷深化,生產要素市場的建立和探索,國有企業的改革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使學生們體會我國改革開放的成果來之不易。

4.3.3 通過農村實踐,培養“一懂兩愛”新型農業人才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開展農村調研實踐教學,設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完善農村基層治理等調研主題,鼓勵農科高校大學生深入農村開展田野調查,關注西部民族地區和欠發達地區農業經濟發展,了解新時代農民的所思所想所盼,積蓄力量為西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做貢獻。

5 健全考核體系

課程思政改革效果要通過考核來檢驗。健全課程考核體系是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改革重點之一,其目標是實現全時段、全過程的考核??己藘热莅▋r值塑造、知識掌握、能力培養等三方面,考核形式包括平時參與、日??己撕推谀┛己?。該體系由過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兩部分構成,占比各50%。其中,西方經濟學課程的“課堂教學”和“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通過過程性考核體現,目的在于從多角度、多頻次對學生平時的課程學習效果進行檢驗,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期末考核在課堂講授和課外實踐結束后進行,采用閉卷考核方式,試題不僅考查學生對基本經濟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考查學生對經濟學概念理論的價值判斷,以及應用中國特色話語體系解釋和分析現實經濟現象和案例的能力。

5.1 過程性考核

過程性考核主要依據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綜合表現和課程實踐活動現實表現和調研心得體會完成情況打分。課堂內表現包括:出勤、向老師提問、回答老師問題、研討交流、課程作業、慕課自修、課堂筆記等的完成數量和完成質量,特別是考核與思政領悟的結合度。課程實踐的考核內容包括:實踐綜合表現和實踐心得體會,重點考查學生發現經濟問題、分析經濟問題和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

突出經濟典型案例的討論、分析和正確認識。例如:從“谷賤傷農”經濟現象,讓學生查找近幾年國內外農業發展中出現的類似案例,以及各國應對之策的優劣,提出促進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好舉措。例如:在教授機會成本、沉沒成本概念時,讓同學們以身邊人身邊事為例,分析哪些是個人在發展中會出現的成本,利用短期和長期分析如何認識這些成本,如何做出最優選擇實現更好的發展。例如:在教授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時,讓學生查找近幾年國內外出現的壟斷事件和反壟斷案例,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主要條款,形成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共識。例如:在教授失業理論時,讓同學們例舉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的案例,樹立終身學習思想、正確對待個人事業發展可能出現的挫折。例如:從西方國家“經濟增長困境”經濟現象,讓同學們討論黨中央提出的“創新性國家”“創新驅動戰略”重大意義,思考當代大學生如何促進我國經濟建設又好又快發展的擔當和作為。

5.2 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的評分依據是學生期末考試成績。通過期末閉卷考試,不僅促進大學生更好地掌握西方經濟學基礎理論知識,而且是一次很好地對課程思政改革效果的檢驗。本課程組高度重視對試卷命題質量和考試結果的分析,通過統計分析大學生對課程考核知識點和課程思政答題情況,及時總結教學經驗,認真反思教學不足,促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深入。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EB/OL].(2019-03-18).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l.

〔2〕《西方經濟學》編寫組.西方經濟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

〔3〕李淑.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16(03):222-223.

〔4〕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9,53(01):43-46.

〔5〕雷洪德,于晴,陽純仁.課堂發言的障礙——對本科生課堂沉默現象的訪談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12):81-89.

〔6〕馬艷艷,任曙明.“經濟學原理”課程思政教育實現路徑探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9,74(08):1-3.

〔7〕深圳市委宣傳部.中國社會建設大辭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8〕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9〕孫亞南,王曉策,張月.“課程思政”融入經濟學專業教學改革的研究評述與發展趨勢[J].教育現代化,2019,6(94):59-61.

〔10〕曾祥炎,童杰成,潘愛民,胡曉.基于創新能力培育的“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體系重構與實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10(06):69-74.

〔11〕祝博.過程性評價在西方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 31(08):91-94.

〔12〕孔翔,吳棟.以混合式教學改革服務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初探[J].中國大學教育,2021,43(21):59-62.

〔13〕于向東.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探索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N].光明日報,2019-03-27(06).

猜你喜歡
西方經濟學改革實踐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醫學院校教學管理模式改革創新的實踐研究
學前教育專業統一集中實習模式改革實踐與反思
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討
《微生物與遺傳育種》課程改革與實踐
試論講好導論這一課在《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