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沉的故鄉情懷
——評尹馬長篇小說《回鄉時代》

2021-11-12 01:21宋家宏
赤水源 2021年4期

文/宋家宏

1

一對青年,分道揚鑣,遠走他鄉,歷經艱辛,功成名就,回報鄉梓;兩個有情人,勞燕分飛,愛恨糾結,榮歸故里,終成眷屬,——長篇小說《回鄉時代》也許可以作這樣的情節歸納。

小說以周楚陽尋找彭玉素作為敘事起點,周楚陽與彭玉素兩個年輕人,因為兩人的父親為了爭奪田水,在爭斗之中,彭玉素的父親用鋤頭砸傷周楚陽的父親,后者因傷致死??梢哉f,這是殺父之仇,是不共戴天之仇,兩人的分離成為必然。家族的仇恨導致兩個相戀的年輕人不能順利地成為伴侶,《羅密歐與朱麗葉》的中國鄉村版故事,匯入了外出打工創業,回鄉幫扶故鄉脫貧的時代主潮,小說的主要篇幅寫的是打工、扶貧。推介這部作品的文字常常將其稱為“一部打工題材的小說”,“是一部扶貧題材的小說”,“是一部反映脫貧攻堅主戰場壯麗生活的小說”。小說卻是以周楚陽與彭玉素的相戀、分離、尋找與復合為結構主線的,如果對小說情節進一步簡化歸納,可以歸入“脫貧攻堅+戀愛”的模式。

自上個世紀30年代起,左翼文學就開始流行“革命+戀愛”的小說,之后在不同時期,這一模式被不斷地發揚光大,“時代主潮+戀愛”成為不同時代同一模式的小說,“抗戰+戀愛”,“翻身解放+戀愛”,“合作化+戀愛”,“大躍進+戀愛”,“造反+戀愛”,等等。一些作品戀愛成為吸引讀者的小說要素,時代主潮成為宣傳指向,小說實際上成為了宣傳品。這些小說在它們所處的時代,在它們的“當下”,會受到熱情的歡迎,寫得好的作品甚至會對推動社會進步起到一定的作用;時代潮流過去之后,這些小說也就喪失了宣傳作用,它們成為時代潮流中泛起的浪花,即使這些小說有一些內含的藝術價值,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無人問津。然而,你又不能不承認,這一模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并且,“時代主潮+戀愛”模式也出現了一些寫得相當好的小說,如宗璞的《紅豆》,鄭義的《楓》。戀愛,是人生的要義;社會的主流生活內容也是人不可回避的現實存在。文學要描寫現實,就不可能回避這些內容。況且,許多小說如果做簡化處理,都可歸入某種模式,稱其為“模式”,或者稱為“母題”,都可以。關鍵在于,在同一模式的小說創作中,作家是否對生活有更為深入的思考與感悟,使小說有更為深厚的內涵。時代主潮、戀愛都只是題材層面的要素,小說是否表達了文學的主題?小說作者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也即作品的內涵,才是一部作品最核心的問題。

2

詩人尹馬轉向寫小說,在積累了一些中短篇小說創作經驗后,完成了長篇小說《回鄉時代》。他能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呢?他有很強的營造故事的能力,也有詩人浪漫的想象能力。把《回鄉時代》的顯性結構歸為“脫貧攻堅+戀愛”并無不可,這是讀者最容易體驗到的題材內容,小說有沒有更為豐厚的內涵?我在讀這部小說的過程中,常常被小說蘊含的一種可以稱之為“故鄉情懷”的情感所吸引、所感動,而一些描寫過多的外出打工與回鄉扶貧的文字,常常被我忽略、跳過。

周楚陽、彭玉素在外出打工、創業的過程中,周圍的人,手下的人常是他們的故鄉人,鄉音讓他感到無比的親切。周楚陽甚至對自己的故鄉人無原則地信任和錄用,以至因此而使自己的事業屢次受挫。周楚陽深知這些故鄉人是因為缺乏基礎教育,沒有技能,更沒有建立起責任心和紀律觀念,他愿意犧牲自己的一部分利益來幫助他們。這是周楚陽“故鄉情懷”在他鄉的呈現。他們遠行千里,仍難忘故土。他們成功之后,最想做的事,就是用自己的實力幫助故鄉擺脫貧困,讓更多的故鄉人生活得更好。最終在故鄉人的感召下,回歸故里,盡管也遭遇種種陰謀與粗暴對待,但始終如一,希望將自己的能力貢獻給家鄉父老,與故鄉的父老鄉親一起,同享時代進步的成果。這是周楚陽回鄉之后“故鄉情懷”的直接呈現。

人就像那放飛的風箏一樣,無論你飛多高多遠,線的另一頭,永遠被故鄉握在手里,如果風箏的線斷了,你就只有隨風而去,最終的結果只有破碎。小說以大量篇幅寫“回鄉”,并以“回鄉時代”命名小說,可以看出作家尹馬對“故鄉情懷”有很深的感悟。這部小說所寫的南廣縣,是以作家的家鄉鎮雄縣為藍本的,這個縣每年有近60 萬人外出務工,作家對這些外出、歸來的游子有過大量深入的采訪,對這些遠飛的風箏的“故鄉情懷”有深刻的體驗。寫作小說的時候自覺不自覺地流淌在作品之中,成為小說的隱性內涵,它撥動了無數外出游子內心的琴弦?!懊撠毠?戀愛”的小說顯性結構因為這一隱性內涵的存在,有了更為豐富的意義。故鄉情懷,是人類的共同情感,尤其是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積淀下了豐厚的故鄉情懷,無論是“衣錦還鄉”,還是“無顏見江東父老”,都源于深刻的故鄉情懷。小說寫出中國人的人性內容,寫出人性中的共同性,這就是一部小說應該表達的文學主題,它更具文學的價值。

小說寫了兩位年輕人在他鄉創業的艱辛,周楚陽曾經歷了三年被困傳銷組織的悲慘遭遇,破產的經歷讓他轉瞬間一無所有,可以說,一路都是驚濤駭浪。商海中以至身邊人的陰謀與欺詐無時無刻不伴隨著他,一對母女還以陰謀手段卷走了他的200 萬。彭玉素一個人邊打工邊養孩子,一切從零開始,幾經沉浮,并遭遇斷指的傷痛,還有婚姻的不幸。遭遇挫折,故鄉是他們靈魂的歸依之所,是他們再度出征的力量源泉。成功之后,衣錦還鄉,這是我們這個民族文化中積淀下來的夢想,是一個人人生最成功的表現,靈魂中最榮耀的一刻。衣錦還鄉之后回報鄉梓,為故鄉造福,是靈魂的升華,是人生境界的提升?;剜l,不僅是炫耀,更是回報,越是富甲天下,越想回報鄉梓,是華人世界成功而有高尚精神境界人的共同特征?!痘剜l時代》最讓我感動的是這一部分精神內涵。

3

無論你失意,還是得意,故鄉,都是你存在的背景,它以一雙洞察一切的眼睛關注著你,你的靈魂里永遠閃耀著它的目光。這就是你的鄉情,你的故鄉情懷,它源于那片養育了你的土地,那是你的根脈所在,埋藏著你的童年經驗和一部分青春記憶,它并非全都美好,往往還伴有深刻的傷痛。出走,也常常是因為這些傷痛的刺激,而沒有出走,就沒有歸來。歸來之時,那些傷痛卻會被淡化,虛化,忘卻,留下來的更多的是美好的記憶。出走時懷著傷痛,歸來時懷抱溫情,向往美好,這是“故鄉情懷”的內在意蘊。

而我們真的能“歸來”嗎?歸來還是那個在異鄉時無限懷念的故鄉嗎?其實不能!在時間的長河里,無情的時間在改變著故鄉,也在改變著你,你早已不是原來的你,故鄉也不是懷想中的故鄉。故鄉與你,彼此都以陌生的眼光對視。我們回不去了,“歸來依舊是少年”,只不過是美好的愿望。這是人生中的矛盾,從這一人生的矛盾出發理解《回鄉時代》,我愿意把周楚陽對彭玉素長達二十年的牽掛與尋找,看作是他對故鄉的牽掛與尋找?!芭碛袼亍庇辛讼笳鞯囊饬x,她是周楚陽故鄉情懷的象征。故鄉,哪怕有殺父之仇的傷痛,你也永遠忘不了她,愛恨情仇融為一體。你永遠要牽掛要尋找,尋找那個有愛有情的故鄉,而忘卻那些恨與仇。你要表達出走的內疚與歉意,你要去重塑她的形象,讓她完成你夢中的烏托幫。而彭玉素還是那個“彭玉素”嗎?她也經歷了二十年的生活磨練,時間和經歷必然改變了她,她不可能還是你懷想中那個彭玉素;時間也改變了你,認真一想,你自己都會發現,你已經不認識你自己了。這就是命運!詩人穆旦在《詩八首》中用一把理性的解剖刀,對這些人生、愛情的矛盾作過深刻的剖析。這是現代哲學對人的生存困境的理解。如果小說深入到這一層面,無疑會產生更為發人深思的文學的力量?!痘剜l時代》以周楚陽、彭玉素的“大團圓”作為結局,當然也有其合理性,同時滿足了部分讀者的期望,但這卻是尹馬作為一個詩人浪漫的理想,像“化蝶雙飛”一樣的浪漫的想象。

小說家尹馬在這部小說的表層結構內容與深層意識之間搖擺。

他已經感悟并且涉及到了“故鄉情懷”,在構思時卻沒有更深入地思考它,創作思維里沒有形成更清晰更明確的內涵指向,在創作時也就沒有以更集中的筆墨去書寫它。同時,他既想迎合大眾讀者的趣味,如果有一天這部小說能改編成大眾喜歡的電視劇,那就更好,又想追求文學的深度,而大眾的趣味與文學的深度要雅俗共賞,需要下更多的功夫,有更深入的思考。還有,尹馬采訪了大量的外出務工人員,對他們的經歷與思想感情有深刻的理解,積累了大量的這方面的素材,作者被他們的經歷與情感所感動,在創作時不忍割愛,難以割愛?!痘剜l時代》大量篇幅集中于“打工”與“扶貧”的故事情節,一些細節、對話非常生動,人物的性格也很鮮明,滇東北人那大氣豪邁,一往無前,有擔當,有勇氣,帶有原始生命強力的堅韌而又頑強的性格,在周楚陽,尤其是彭玉素的身上體現得非常充分,周楚陽多少還有些陰柔,但整個篇幅也顯得臃腫、龐雜,如果有更明確的內涵指向,其實可以大量壓縮,這部小說如果版面字數在40 萬字以內,可能會更精粹,對讀者更有吸引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