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學前教育專業基礎樂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2021-11-12 19:25鞠曉晨
戲劇之家 2021年14期
關鍵詞:樂理基礎音樂

鞠曉晨

(天津市幼兒師范學校 天津 300000)

音樂教育是幼兒園藝術教育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對于幼兒有著非常重要的教育價值和功能。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能力和水平會直接影響到幼兒對音樂的感知和體驗,這就要求學生應具備良好的音樂修養和音樂實踐能力,日后走上工作崗位才能開展適合幼兒的音樂教育活動。而基礎樂理課程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礎課程,對于學生提高音樂基礎水平和音樂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能力的基本要求

(一)音樂感受力

美國音樂心理學家卡爾·西肖爾認為,音樂能力是由以音樂的感受能力(又稱為音樂的情感體驗能力,即樂感)為核心構成的。良好的音樂感受力,即音樂感知覺,是學生走進音樂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通過聽覺感受音樂的外部特征,能夠感受和辨別音樂中的高低、強弱、力度、調式、節奏、音樂情緒等內容,并結合自己的感官聯覺對音樂展開想象,深層次地進入音樂世界。

(二)音樂表現力

音樂表現力是基于音樂感受力的基礎上,學生能夠通過多種形式,如語言、動作、圖片、符號等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表達出來。良好的音樂表現力是引導幼兒進行音樂活動和感受音樂的前提,可以激發幼兒對音樂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

(三)綜合音樂素養

音樂素養不僅指學生需要具備基本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還要進行音樂理論和音樂技能的學習,以及對音樂的創造能力,這是學生音樂綜合能力的體現。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知、把握,直接影響著以后幼兒音樂教育的質量,提高學前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才能不斷提高幼兒音樂教育水平。

二、基礎樂理課程對學生音樂能力發展的作用

(一)提高學生的音樂基礎水平

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基礎樂理是學會聆聽音樂、感受音樂、表現和創造音樂的基礎,是音樂學科的奠基石。提高教師對基礎樂理學科的教學水平,加強學生對基礎樂理學科的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整體的音樂水平,從而促進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

(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質

音樂的本質決定著音樂教育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由于學前專業的學生音樂能力參差不齊,多數學生被擋在音樂審美教育的門外,因此基礎樂理的學習尤為重要,學生可以通過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逐漸提高自己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能夠具備一定的音樂審美能力。

三、基礎樂理課程的現狀

(一)課時短

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基礎樂理課程因不是“專業課”,正面臨課時逐漸縮短的現狀,教師需要在較短的課時內,講解樂理知識、練習視唱,往往感覺時間緊迫,無法特別詳細細致地講解教學內容,經常出現重視唱、輕樂理的情況。

(二)理論知識與實踐脫離

基礎樂理課程一般開設在入校后的第一學期,大多數學生甚至都沒有見過鋼琴鍵盤,就已經開始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而且教學內容理論性強,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還停留在“我講你聽,我講你練”的灌輸式教學中,導致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僅停留在是否會做樂理題,是否認識五線譜上,學生無法獲得音樂的審美體驗。

比如調式、和聲的學習,樂理課上雖然教師也在強調這些內容是以后學習自彈自唱的基礎,但是學生依然不了解什么是彈唱課,甚至對鋼琴彈奏還一知半解,因此學習時理論難度較大,等真正學習彈唱時,教授彈唱課的教師又要將此部分內容重新講解,學科之間不能很好地銜接在一起,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學生缺乏學習熱情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音樂知識比較匱乏,大多數學生在入校之前都沒有接觸過相關內容,缺乏良好的音樂環境,或是從來沒有進行過音樂活動,或是處于消極被動的音樂學習狀態中,對音樂缺乏興趣。上文中提到的樂理知識與實踐的脫節、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都是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熱情的原因,學生甚至都不明白樂理課程開設的意義,覺得樂理知識高不可攀,導致學習效果較差。

四、基礎樂理課程實踐教學改革

(一)教學目標

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第一步驟,不可忽視的是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實際水平是設定教學目標的基礎,因此必須關注學生想什么,要從學生的現狀出發?;趯W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學習的相關經驗幾乎為零,教學目標的設立必須建立在學生學習音樂的經驗這一基礎之上,與學習興趣結合起來,在學習基礎樂理知識的初期,降低知識與技能的認知要求,強化學生的學習過程,重點關注學生是否在學習音樂知識的過程中能夠獲得音樂美的感受。

比如學習《和弦》這一章節時,以往的授課思路重點都在知識與技能這一層面,學生要能區分不同類型的三和弦、七和弦,在不同音高上熟練掌握各種類型的和弦,學生課上要做大量的習題練習才能掌握這一知識點,這樣的目標應該是為專業音樂院校的學生設立的,而學前專業的學生學習目標應是強化對和聲色彩的感受,首先強調對主和弦的學習和感受,如一首兒童歌曲中只用一、二個和弦做伴奏,讓學生感受是否適合這首歌曲,能夠區別出什么是與歌曲匹配的和弦即可。

(二)教學內容

學生想什么?就是要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設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內容都要圍繞學生進行,從學生的現狀出發。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對于五線譜的認知還停留“難、繁、復”的印象中,在此基礎上進行的知識學習難免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前專業的學生來說,樂理知識的學習大可不必遵循傳統教材中的章節設計,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音樂感受和體驗,因此可以從音樂要素、拍子、節奏、樂句、曲式結構、旋律、音程、調式、和聲等章節進行,突出音樂理論知識的實用性,強調實際應用的能力,這樣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可以降低學生學習基礎樂理的難度,能夠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來,同時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比如學習拍子,基礎理論教給學生怎么從理論知識上區分不同類型的拍子,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學生能很快從書面上正確區分不同類型的拍子,但是如果讓學生為一首歌曲打拍子,則會出現動作不協調、完全脫離音樂的節拍等情況,這樣的教學結果便違背了開設基本樂理這門課程的初衷。實際教學中,應該先讓學生體驗感受音樂的韻律,再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始終要堅持感受、體驗為先,表達、理解在后的教學思路。

(三)教學過程

教師教什么?從教師的條件出發,不僅包括教什么內容,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教授內容。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有目的的鋪墊,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學生才能自然而然地進入教學情境,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基礎樂理課程是學生接觸音樂的入門課程,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樂理課程更要為零基礎的學生打開一扇通往音樂世界的窗戶,不能脫離音樂,完全變成紙上談兵。因此教學過程也應該從聆聽與鑒賞、體驗與表現、應用與創造這三個模塊進行。

1.聆聽與鑒賞

音樂是聽覺藝術,反復聽音樂是提高音樂感受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提高自身對音樂元素的辨別力,豐富內心的情感體驗。

比如學習拍子時,可以選擇題材、體裁、內容主題豐富的樂曲進行體驗,常用到的方法有集體圍圓隨節拍傳球;隨節拍踏步行走,強拍時用力拍手等。學習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時值的長短關系,可以結合原地踩踏、行走、跑、跳躍等動作。這些方式不僅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會覺得枯燥,還有助于學生在反復聆聽中感受音樂,內化為自身的音樂能力,通過多種感官聆聽音樂會加深對音樂的印象,教師再次強化基礎樂理知識,學生便不會覺得難以理解了。

2.體驗與表現

音樂不僅需要靠反復聆聽獲得聽覺感受,還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音樂,通過身體動作和內心的情感去感受音樂,并需要把感受到的音樂表現出來,這也是深入感受和體驗音樂的一種方式,通過這種形式可以直接獲得音樂經驗,加深自己對音樂的感悟?;A樂理知識是構成音樂的理論元素,同樣需要在參與音樂的過程中獲得直接經驗,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獲得真正的音樂能力。

比如學習節奏時,可以結合語言進行,從學生熟悉的名字或字詞、短句、歌謠入手進行訓練,讓學生分辨和區別不同的節奏型,還可以自編節奏來朗讀句子。在節奏練習中最容易“趕拍子”,可以加入大動作和語言朗誦反復交替進行。朗讀的內容都是學生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內容,在簡單的內容里面包含著相應的樂理知識,學生直接體驗和參與,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知識,形成穩定的節奏感,還可以發展動作的協調性。

3.應用與創造

基礎樂理知識來源于流動的音樂,學好基礎樂理可以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音樂作品,因此聆聽音樂是一個音樂分析貫穿始終的實踐過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把文字式的理論知識應用到音樂欣賞或音樂表演中。

比如學習三度音程,以sol-mi 為例,當學生熟悉這個音程之后,可以在歌曲中找出來,每當唱到這個三度音程時可以用聲勢在此伴奏;還可以利用這兩個音做即興創編,比如用sol-mi 加上自己的名字來演唱,能夠唱準之后可以用這兩個音為句子編創旋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體驗小三度音程的特點,加強對音程的理解。

綜上所述,基礎樂理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必備理論知識,決定著學生的音樂基礎水平。結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特點,如果基礎樂理還停留對音樂知識的講解層面,學生則無法獲得較好的音樂體驗,音樂能力的提升便無從談起。音樂的情緒體驗是一切音樂能力發展的前提,基礎樂理應該調動學生積極的音樂情緒,而不是筑成高墻,讓學生還沒有真正接觸音樂就望而卻步。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水平直接影響著以后幼兒音樂教育的發展,因此基礎樂理學科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值得教師們深思和研究。

注釋:

①捷普洛夫:《音樂能力心理學》,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 年版。

猜你喜歡
樂理基礎音樂
“不等式”基礎鞏固
“整式”基礎鞏固
高校樂理與視唱練耳整合課程的多樣化教學
對《標準樂理教科書》的介紹與評價
“五抓五促”夯基礎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