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空經濟區研究熱點及發展述評

2021-11-12 12:09申子昂王瑞楊明
經濟研究導刊 2021年29期
關鍵詞:區域發展文獻計量學產業集聚

申子昂 王瑞 楊明

摘? ?要:臨空經濟區作為一種依托機場形成的新空間發展單元和經濟組織形式,對區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驅動作用。因此,借助citespace軟件對臨空經濟區研究的相關文獻進行系統梳理,識別研究熱點,厘清發展趨勢。研究發現,臨空經濟區主要受交通條件、政府政策、發展規劃等因素影響,在開拓市場、產業升級、刺激貿易、增加就業等方面具有較強的作用。在今后的臨空經濟區發展中,應該打好交通基礎,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統一規劃,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手段,結合“自貿區”、“會展經濟”形成“臨空經濟區+”的新模式,促進臨空經濟區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臨空經濟區;空間結構;產業集聚;區域發展;文獻計量學

中圖分類號:F562.8?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9-0046-05

引言

航空運輸作為在短時間內跨越較大空間范圍實現人和物轉移的一種運輸方式,與傳統的運輸方式相比更加便捷,與現代發展要求匹配度更高,顯示出巨大潛能。據統計,2019年我國境內運輸機場(不含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下同)共有238個,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機場237個,定期航班通航城市234個。截至2019年3月,中國已成立各類臨空經濟區90余個,其中國家級臨空經濟區14個。臨空經濟區的發展一定程度促進了航空物流的繁榮,使商品和服務的流通更加便捷。顯著的資本、技術偏好及高附加值特征,符合目前區域產業與技術結構升級的方向,是基于中國現階段整體要素稟賦結構特征的必然選擇。城市群的發展必然對航空運輸產生更加旺盛的運輸需求,而臨空經濟區利于城市間的互動,刺激城市群的形成??傊?,臨空經濟區不僅僅在目前符合生活需要、城市布局、經濟發展,而且產生的聯動效應對未來發展蘊藏著巨大潛力。目前國內外學者提出了包括機場區、臨空經濟區、空港經濟區、航空城以及空港緊鄰區和空港相鄰區等一系列概念,不同學者的界定方式不盡相同。參考張蕾、曹允春、應飛龍等學者的定義,國內學者普遍認為,相比其他提法“臨空經濟區”的概念能更準確、恰當地反映我國臨空經濟的發展。國內學者多以國外研究為基礎,分別研究臨空經濟形成的機理、動力機制、空間布局演化、產業結構調整??傮w來看,我國學者的相關研究處于逐漸深入的過程中。從理論研究過渡到重視實證研究,從對臨空經濟區概念性研究逐漸過渡到影響因素和產生效應的研究,從對臨空經濟區的個體研究過渡到臨空經濟區與城市、產業、區域、自貿區、一帶一路等相關關系研究。雖然在部分研究的問題上存在爭議,但我國的學者在也達成了三個共識,即臨空經濟區產業空間布局具有同心圓的特點、臨空經濟區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起到關鍵作用、臨空經濟區將是引領城市和區域發展的新引擎。因此,對臨空經濟區進行系統的綜述有助于加深對臨空經濟區的知識了解和熱點把握,也有助于進一步開展深度分析。本文借助文獻計量分析,對相關文獻進行系統梳理,梳理出臨空經濟區發展機理,識別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分析制約臨空經濟區發展的影響因素,為促進臨空經濟區可持續發展和發展決策提供參考。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本文采用文獻計量分析軟件Citespace對中國知網(CNKI)的相關文獻進行分析,深入挖掘臨空經濟區的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CiteSpace可以用來幫助用戶快速而方便地把握某一科學領域中的前沿方向和熱點問題,改變人們認識世界的方式;除引文空間的挖掘外,還提供其他知識單元的分析功能等。在圖書情報、管理學、政策分析、教育學、醫學等領域得到廣泛運用。

以CNKI中國知網總庫內期刊論文作為基礎數據源,檢索時間跨度選取1999.01.01—2019.12.31。采用模糊匹配無限截詞方法,令CNKI數據庫中“主題”、“篇名”或“關鍵詞”=“臨空經濟區”作為具體檢索條件,為保證文獻分析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對檢索結果進行預處理,剔除與研究主題不相關的文獻,最終得到6 369篇文獻。

(二)檢索分析特征

根據中國知網的檢索結果,按“篇名”、“主題”、“全文”三種形式,如表1、圖1所示。

基于文獻檢索結果,可以將1999—2020年關于臨空經濟區的相關研究歸納為三個階段,即初始期(1999—2005年)、發展期(2005—2015年)、成熟期(2015年—至今)。在發展期的2005—2015年間,我國相關研究呈上升趨勢,快速增長。尤其在2013年3月7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這是全國首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之后批復了西安、天津、青島、成都、杭州、武漢、深圳等城市臨空經濟區相關建設。2013—2015年較2014年相比發文量增長近50%,出現臨空經濟區的研究熱潮。

采集在知網按“篇名”以臨空經濟區為題的文章242篇及其參考文獻48篇,除去21篇重復,共篩選269篇文獻作為數據基礎,借助citespace軟件進行了關鍵詞共現分析,按關鍵詞出現的頻率的次數統計出現次數前五的關鍵詞。如表2所示,頻率較高的關鍵詞有臨空經濟區、臨空經濟、經濟區、空間布局、臨空產業。我們發現,首先,根據時間軸線,證實該研究在我國起步較晚,2005年開始相關研究增多;其次,根據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由集中以臨空經濟區為對象的研究到以某地實例研究,研究逐步細化,宏觀轉向微觀;最后,對于臨空經濟區發展的研究,逐漸結合新的時代背景,如新出現的機場,結合多機場的“一帶一路”。目前來看,臨空經濟區的研究趨勢是:臨空經濟區本身—空間布局—產業規劃—結合時代背景發展規劃。

因此,臨空經濟區的研究熱度也反映了其具有符合時代需要的適時性、未來發展潛力大等特點。臨空經濟區的研究和國家對臨空經濟區的建設是相輔相成的,正是因為國家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需要新的經濟形態和空間載體形式適應發展。而我國學者的研究和結論為國家建設和臨空經濟區發展提供符合國情、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方向,為區域發展注入新動力。

猜你喜歡
區域發展文獻計量學產業集聚
《廣西民族研究》創辦30年來刊發文章的回顧與展望
中文圖書評價體系研究
沁源縣區域發展方向研究
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宿遷模式”探析
金融集聚研究簡述
金融集聚研究簡述
跳繩運動區域性發展策略研究
現代旅游業發展的問題研究
FDI與長三角制造業集聚的發展
FDI、產業集聚與經濟發展方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