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源縣區域發展方向研究

2016-12-27 18:46李垚棟
綠色科技 2016年20期
關鍵詞:區域發展經濟轉型旅游產業

李垚棟

摘要:指出了沁源縣經濟的發展一直以來依托的是豐富的煤炭資源,在如今資源緊缺、保護環境、新能源的不斷開發使用的背景下,煤炭市場在近幾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低迷,沁源縣經濟每況愈下,許多人因此失業,由此沁源縣單一發展模式的弊端顯現了出來。為此,主要從該地區的實際出發,探討了該地區除了煤炭產業以外其他的產業發展方向的可能性,分析了發展旅游業的優勢,為沁源縣區域經濟發展轉型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沁源縣; 區域發展; 旅游產業; 經濟轉型

中圖分類號:F114.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0-0165-02

1 沁源縣基本概況

沁源縣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長治市西北部,東鄰沁縣,南接屯留、安澤、古縣,西連靈石、霍縣,北靠平遙、介休。地理坐標在東經111°58′30″~112°32′30″,北緯36°20′20″~37°00′42″,全境東西寬45 km,南北長74 km,土地總面積2554 km2,轄5鎮9鄉,總人口16萬人。沁源縣地處太岳山東麓,系沁河發源地。沁源因沁河源頭而得名,縣境四周環山,西北高而東南低,山地、丘陵占總面積的95.7%,河谷、腹地僅占4.3%。海拔最高2523 m,最低939 m,平均海拔1400 m左右。

沁源縣自然資源豐富,地上自然景觀清逸秀麗,山高樹茂。地下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煤炭資源。含煤面積達2040 km2,占到總面積的80%,總儲量1.28×1011 t,可采儲量9×109 t。豐富的煤炭資源為該縣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多年來主要以煤炭采掘和煉焦為主要產業。

2 以煤炭資源為背景的經濟發展

2.1 煤炭產業的興起與繁榮

沁源縣由于地理位置和傳統觀念的制約,在“八七”扶貧期間,還是國家級貧困縣,到了2001年隨著煤炭產業的開發,沁源縣的經濟收入一年一個新臺階,2001年的財政收入在2000年不到3000萬元的基礎上達到了5811萬元,2002年達7060萬元;2003年達1.56億元;2004年財政收入達到3.3億元,較上年增長114%;2005年達5.02億元;2006年財政收入達8.01億元;2007年財政收入9.1億元,增長13.8%;2008年財政收入累計完成14.86億元,較上年增長63%;2009年財政收入完成16.1億元,增長8.01%;2010年財政收入17.67億元;2011年財政收入完成21.9億元,增長24%;2012年財政收入25.57億元,增長16.75%;2013年財政收入完成27.75億元,較上年增長8.53%(表1、圖1)。近幾年成為長治市乃至全國縣域發展的百強縣之一,煤炭產業的興起,不僅使全縣經濟得到了迅速的增長,而且解決了大部分人的生產生活,沁新煤炭集團和通州煤炭集團等幾家煤炭行業的建立,解決了許多農村人的就業問題,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使農民感受到了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喜悅。

煤炭產業的迅速發展為縣域的發展提供了資金的保障,首先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承載力明顯得到增強。期間新建改造了約20條主要道路、4座跨河大橋、4個城市游園,構造了“五縱十橫”縣城新框架。建成了沁源三中、縣職業中學、客運中心,太岳國際大酒店、體育中心等工程。其次,極大的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大力發展新農村建設,堅持以點帶面,加強試點村、推進村和整治村的統一進程,實現了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推進。

隨著煤炭經濟的發展,沁源縣在教育工作,文化工作,科技工作方面都加大投入,為縣域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2 煤炭產業所帶來的問題

在我國,煤炭是重要的一次能源,也是最主要的污染源,煤炭在開發利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氣和廢渣,這嚴重的影響了生態環境。隨著煤炭產業的不斷發展,污染物的排放不斷增加,沁源縣的生態環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不僅對煤炭產業的發展有影響,甚至威脅到居民的生活。

2.2.1 環境問題(大氣污染、水污染)

在沁源縣,煤炭是主要的產業,產生的大量廢氣使沁源縣的大氣污染程度指數很高,隨著煤炭產業的大力發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也在逐年的增加,如2009年,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0.082萬t,二氧化硫排放量0.298萬t,大氣綜合污染指數為0.52%。

沁源縣屬于大陸性干旱半干旱區,水資源比較匱乏,近幾年來煤炭的大規模開采使得沁源縣水污染程度加劇,而且大量的工業用水使本來水資源缺乏的該地區出現了水資源緊張的狀況。并且由于開采力度的加大,一些地區的地表水也被污染,煤炭產業的發展給地區帶來巨大利益的同事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例如:沁河的水流量從20世紀70年代的年平均徑流量3.04 m3/s降至90年代的年平均徑流量2.37 m3/s,短短20年間就減少了22%,沁源縣的地下水位從1992年的120 m左右下降至2002年的150 m。

2.2.2 經濟結構不合理,產業配置失衡

在煤炭產業的快速發展下,雖然沁源縣乃至山西省經濟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單一的產業結構也給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不穩定性。全縣焦化、采煤等工業偏重,其他產業偏輕。是典型的資源型經濟,雖然近幾年第三產業的發展勢頭增加,但是全縣有70%的勞動力是在煤炭行業,隨著2014年煤炭行業的不景氣,許多公司開始裁剪人員,大量的勞動力處于失業的狀態。所以,沁源縣應該在合理開采能源,發展煤炭的同時,大力發展其他產業以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2.2.3 市場低迷,長遠發展要轉型

2014年,煤炭市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不久前公布的煤炭經濟運行形勢報告顯示,2014年前11個月,煤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44.4%,企業虧損額同比增長61.6%,企業虧損面達到70%以上。全國煤炭產量完成35.2億t,同比下降2.1%,是自2000年以來的首次下降.由于煤炭市場的不景氣,造成了許多煤礦發不了工資,許多人因此而失業。所以為了改變這種過分依賴煤炭的單一經濟結構,沁源縣應該調整產業結構,使產業結構向多元化、多領域發展。

3 發展旅游業的優勢

3.1 旅游市場趨勢

隨著我國旅游業快速增長的態勢,旅游業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產業,預計到2020年,全國旅游業增加值預計占全國服務業增加值的12%以上。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國家,這十年也將成為中國旅游業發展的“黃金十年”。而對于山西省來說,2015年,全省旅游業再次邁上新臺階。全省共接待國內游客3.6億人次,同比增長20.22%;實現旅游總收入3447.5億元,同比增長21.11%。入境過夜旅游人數59.38萬人次,同比增長5.14%;旅游外匯收入2.97億美元,同比增長5.83%。這為沁源縣發展旅游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契機。

3.2 適宜的氣候

沁源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空氣濕潤,平均溫度8.6℃,年相對濕度平均65%,年平均降雨量656.7mm,年均氣溫8.7℃,無霜期90~150 d,年平均日照時數2519 h。適宜的氣候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

3.3 豐富的旅游資源

沁源縣內有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紅色旅游資源。例如,自然景觀有靈空山風景區、太岳山森林公園和花坡風景區,人文景觀有菩提寺等。

靈空山森林保護區位于沁源縣五龍川鄉,在縣城的西北部,距離縣城約40 km,海拔高度在1600~1850 m之間,最高山峰1953 m,山巖之上為第四紀老黃土覆蓋,適宜植物生長且雨量充足,所以林木郁郁蔥蔥,山花野草遍地。山中巖洞較多,險峰競秀,幽靜奇特。2013年12月25日,經國務院審定,山西靈空山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靈空山著名景觀有“九桿旗”,是靈空山的標志,被譽為華北第一油松。這里還有八樹并列的“八大金剛”,陰陽相錯的“哼哈二將”,一根三莖的“一爐香”、三兄次弟的“三大王”、崖畔獨秀的“招手奇松”及“一佛三菩薩”等珍奇古松。

花坡位于沁源縣西北部王陶鄉,是沁源縣一處著名風景區。這里平均海拔在2000 m以上,是太岳山的主峰之一,具有高原氣候特征。山頂坡度平緩,林木稀少,遍地生長著矮草類高山植物,是天然的優良牧場。每年春、夏、秋三個季節,各種草花適時盛開,五顏六色,猶如花的海洋。

菩提寺景區位于沁源縣東北約15 km的交口鄉信義村,主要景點有立世元根、天王殿、大雄寶殿、沁源圍困戰紀念碑和沁源縣圍困戰紀念館等。

太岳軍區司令部舊址位于沁源縣城東南7 km,正式成立于1940年6月7日,舊址由三孔院落平行布列組成,通面寬60 m,通進深22 m。建筑依山開鑿窯洞10孔,主體8孔,坐北朝南,為陳賡、警衛班、參謀部等辦公室和居室。窯洞總占地面積215 m2。

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位于沁源縣城南8 km的閻寨村北500 m的土丘臺上,原系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縱隊陣亡將士紀念碑,由太岳軍區、太岳行署于民國三十年(1941年)12月15日立。1981年為保護碑加建紀念亭,紀念亭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占地面積48 m2,由磚石水泥砌成。紀念碑共四塊,存放于碑亭內,背向而立。四塊碑大小等同,高1.3 m,寬0.53 m,厚0.2 m。第一塊為碑名,第二塊刻碑文,第三塊刻決死縱隊、抗戰四年陣亡指揮員名錄500余人,并記有犧牲烈士4879人,第四塊為陳賡、牛佩琮等題詞。

4 結語

沁源縣有適宜的氣候資源,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等發展旅游業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沁源縣發展旅游業正處在我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而沁源縣以重工業為主,旅游業還處于萌芽狀態,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有很大的空間。隨著旅游業的持續升溫,旅游業所起的帶動效應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所以,沁源縣應該把旅游業作為經濟的主要產業來培養,來促進其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衛東,鄒嘉齡.區域發展研究方向探討[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4,33(1):1~4.

[2]李 喆,上官鐵梁. 山區生態示范區建設模式探討——以山西省沁源縣為例[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6(15):110~112.

[3]裴艷飛,陳 瑛.中部資源大省縣域經濟發展中的產業集群戰略——基于山西省清徐縣、沁源縣的經濟發展分析[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8,27(6):43~47.

[4]郭偉峰,縣域小城鎮土地利用現狀與對策探討——以山西省沁源縣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26(2):159~160.

[5]白 珊.沁源經濟全面快速發展的經驗給我們的啟示[J].經濟問題,2005(2):79~81.

[6]湯芳菲,王 勇,許宏宇.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及縣城總體城市設計[J].城市規劃通訊,2012(23).

[7]鄭曉燕.沁河流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對策探討[J].山西水利,2010(10):25~26

[8]張桂萍,金 山,栗建華,等.沁源縣花坡亞高草甸植被種類組成及群落結構[J].長治學院學報,2011,28(5):18~20.

猜你喜歡
區域發展經濟轉型旅游產業
跳繩運動區域性發展策略研究
現代旅游業發展的問題研究
延安旅游產業發展中的政府職能探析
經濟轉型背景下企業管理會計的問題及改進建議
我國沿海地區旅游產業發展水平的量化測度
中國經濟轉型的結構性特征、風險與效率提升路徑
對旅游產業供應鏈構建的幾點思考
基于北斗的數字秦嶺系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