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昆劇目的時代性特征研究
——以《騰龍江上》《烽火征途》《烏石記》為例

2021-11-13 00:26高歡歡趙松濤
戲劇之家 2021年31期
關鍵詞:昆劇團烏石郴州

高歡歡,趙松濤

(湖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一、幾經風霜,愈發英姿

昆曲發源于600 多年前,由昆山人顧堅草創,在明代嘉靖年間,昆曲音樂家、改革家魏良輔對昆山腔進行大膽改革,吸收了當時流行的余姚腔、弋陽腔、海鹽腔的特點,形成了新的聲腔,也就是今天的昆曲(又名昆山腔)。昆山腔最開始只是民間的小調、清曲,分布范圍并不廣泛,僅在蘇州一帶。明萬歷年間,昆曲出現爆發式發展,涌現了大量優秀劇本,演出場次繁多,分布范圍也從最開始的蘇州一帶迅速發展為以蘇州為中心擴展到長江以南和錢塘江以北地區,萬歷末年還一度入京。這樣龐大的分布范圍使得昆山腔成為明代中葉至清代中葉影響力最大的聲腔劇種。

湘昆的出現便是在明代萬歷年間,昆曲戲班由安徽、江西進入湖南,設主要據點于長沙、武陵(今常德),后沿湘江經過衡陽抵達郴州。昆曲進入湖南后,長期受地方語言、民間音樂以及湘劇、祁劇等地方戲曲的影響,為迎合觀眾需求,藝人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將傳入湖南的昆曲逐漸改良成既保留傳統昆曲藝術特點,又具有楚湘鄉土氣息的獨立、完整、規范的昆曲流派。起初湘昆劇團以上演傳世久遠的傳統昆曲劇目為主,如傳統本戲“三釵十八記”。其中“三釵”是指《荊釵記》《鸞釵記》《釵釧記》三戲,“十八記”包括《白兔記》《殺狗記》《琵琶記》《金印記》《千金記》《連環記》等。

清代中葉以后,各地戲曲逐漸興起,粗獷的格調、旺盛的生命力、豐富多變的形式,使得人們稱其為“花部”,與之對應的是細膩優雅的昆曲,被稱為“雅部”。隨著京劇、秦腔等的流行,“花雅之爭”愈發激烈。與此同時,昆曲也逐漸顯現出遠離大眾欣賞趣味的一面:過于雕琢的唱詞、過于悠長的唱腔、過于緩慢的節奏使得普通大眾越來越難以接受。借用郭德綱先生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清朝的才子舉人們要捧著康熙字典看昆曲,聽一句查一句,句句引經據典,不查聽不懂,一場下來,滿腦袋汗?!辈抛优e人看得都如此費力,更何況平民大眾,所以相比較之下,通俗易懂的“花部”逐漸占了上風。昆曲演員大量流入京劇,昆曲劇目逐漸無人問津,昆曲由此走向衰落,湘昆亦不免于此。

昆曲衰落后,在新中國成立的前幾十年中,國內沒有一個職業昆劇團,直到1955 年浙江昆劇團成立,同年上演經整理演出的傳統昆曲《十五貫》,以高度的思想性、人民性、藝術性轟動全國,上演了“一出戲救活一個劇種”的神話。而湘昆自民國十八年(1929 年)后,停鑼歇鼓二十多年,部分湘昆藝人或流入民間或轉入當地劇團工作。直到1956年浙江昆劇團《十五貫》上演,在國內獲得高度認可,嘉禾縣人民政府才組織老藝人蕭劍昆、匡升平等人進行湘昆遺產的發掘工作。1957 年,省文化局委托嘉禾縣招收學員,舉辦昆曲學員訓練班,培養了解放后第一批湘昆藝術人才。后以該班學員為基礎,1960 年成立郴州專區湘昆劇團,枯木逢春,要消亡的劇種才得以復活,因此田漢稱贊湘昆的成就是“山窩里飛出金鳳凰”。1964 年郴州專區湘昆劇團改為湖南省昆劇團。

不巧的是,湖南省昆劇團成立初期就出現了“文革”,十年浩劫,湘昆劇團遭受嚴重摧殘。其后,湘昆重獲新生,湖南省藝術學校于1978 年成立湘昆科,培養昆曲接班人,給劇團增添了一批新生力量。自此,湘昆的磨難總算終止,迎來了新春。蕭克將軍在郴州觀看了湘昆演出后,題詩贊譽:“昆曲蘭花艷,湘昆別一枝,幾陣嚴霜后,亭亭發英姿?!?/p>

二、響應號召唱新戲,不忘初心揚精神

1956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提出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這一概念,一時之間,全國上下的知識青年紛紛開始打點行囊遠赴他鄉?!厄v龍江上》這部作品便是在這一時期創作而成,主要創作人員為:編劇榮羽、瀝青、余品,編曲李楚池,導演余品。1965 年7 月,此劇參加了在廣州舉行的中南區戲劇觀摩演出。唱腔由中國唱片社灌片發行,劇本發表于1965 年10 月《湖南文學》戲劇增刊下集。故事講述的是青年姑娘小丹中學畢業后,響應中國共產黨號召,下放農村進行鍛煉。她在騰龍江上向赤松老人學習如何撐船,不怕艱難險阻,不畏灘險浪惡,最終接過老人的船篙,不辭辛苦地繼續在騰龍江上擺渡撐船。

《騰龍江上》是一出新編現代戲,通過對知青小丹的描寫,充分刻畫出共產黨人不畏艱險,勇于克服困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吃苦耐勞精神,同時整出戲也與當時國家的號召緊密關聯,積極宣傳知青下鄉,將這一號召更好地傳達給觀眾。作為現代戲,與傳統湘昆在表現形式上還是有一些不同的,創作者們首先在文本、音樂等方面進行了新的嘗試,在現代戲中也保留了湘昆載歌載舞的特點,小丹的扮演者郭靜蓉在表演上吸收了小生身段,運用翻滾跌撲功夫,生動刻畫小丹與大風大浪搏斗的堅強性格。唐湘音扮演的赤松老人以老生為主,加以花臉動作,成功塑造了一個革命老前輩的形象。

如果說《騰龍江上》是湘昆及時反映出時代性的劇目的話,那么《烽火征途》便是不忘初心的最好代表?!斗榛鹫魍尽肥?977 年郴州地區湘昆劇團編演的又一部現代戲,曾參加湖南省專業文藝團體創作節目會演,進一步修改后,又于同年9 月參加省文化局為紀念秋收起義五十周年舉行的文藝演出活動。整部戲講述的是1926 年5 月,湘南的一支紅軍大隊在五獅嶺建立了根據地,同時與黨內“左”傾盲動主義作斗爭,揮戈直下桂東,向井岡山靠攏的故事。

瞿秋白“左”傾盲動主義給黨和革命帶來了巨大損失,《烽火征途》通過對共產黨戰士的正面描寫,將這一歷史搬上舞臺,通過劇目本身,在向觀眾宣揚共產黨精神的同時又以史為鑒,起到了警醒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早期,湘昆劇團編演出了許多像《騰龍江上》《烽火征途》這樣的現代戲,一方面是為滿足觀眾的需求,那個時候的觀眾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戲曲是人們茶余飯后的一種消遣,傳統湘昆劇目唱詞內涵豐富,多引經據典,不適合當時情形,也就催生出了一批現代戲,唱詞通俗易懂;另一方面是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通過對主要角色的正面描寫,弘揚革命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三、結合本土文化,弘揚時代精神

隨著昆曲在湖南的發展,受到湖南本土文化的影響,湘昆劇目開始多樣化,也開始朝著“湘”化的方向發展,許多具有湖南本地特色的劇目應運而生,如《霧失樓臺》《湘水郎中》《湘妃夢》《烏石記》等。這些作品都是傳統昆曲經過湖南本地化發展的成功之作。而“郴州”作為湘昆的“根據地”,不少劇目故事的背景環境便直接設置在郴州,或是劇中人物與郴州這個地方有著密切的聯系和淵源。

《烏石記》以唐朝劉瞻為原型,通過描寫其夫人李若水安于清貧、守禮守節,烘托一代名相劉瞻為官清廉、剛正不阿的品行。唐代名相劉瞻妻李氏,處清貧時用自己的力量扶持丈夫,處榮耀時與丈夫一起抵制賄賂,處危難時敢于伸張正義。劉瞻讀書時對郴江河邊的烏石磯盟誓要做好官,烏石堅忍、剛硬、正直,正如劉瞻夫婦之品德。夫婦為官易地多方,始終持烏石數枚,以石自勵,終能潔身自好、救人危難、揚清激濁而不負心志?!稙跏洝匪v述的劉瞻高風亮節,為官清廉,在價值導向上符合社會發展規律,與我黨一直以來堅持的反腐倡廉吻合,在反映時代精神的同時也引領時代風氣,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征。

這部劇于2018 年7 月5 日晚在長沙首演,一經演出社會反響強烈,隨后便開始了巡演,每到一地便在當地戲迷圈子里引起轟動,中國戲曲學院原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原研究員周育德在看完這部戲后評價:“這部戲內容導向好,折射現實生活,人物鮮活,節奏干凈利落?!?/p>

編劇俞妙蘭在創作劇本的過程中,沒有選擇正面描寫唐代名相劉瞻的一生以及他的歷史事件,而是塑造了一位安貧樂道、剛廉正義的“賢內助”李若水,從家庭及夫妻關系的角度進行創作,通過側面描寫,對唐代名相反腐倡廉等優秀品格進行合理解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呼應。對于以表現兒女情長為優勢的昆劇來說,很少出現過類似的人物形象,這一創作極具突破性。

同時,在曲調創作方面,湖南省昆劇團保留傳承了相當一部分音樂和劇目,這在其他昆劇團是已經失傳的,也是湘昆的一大藝術特色。本劇的曲作者周雪華在李若水演唱曲目【二犯江兒水】中使用的滾迭是早期諸宮調轉踏法的遺存?!稙跏洝返某~文雅與質樸并具,曲調在優美細膩中也顯出粗獷豪放,充分體現出了湘昆的特色。

四、結語

湘昆作為昆曲的重要支流之一,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幾經興衰榮辱,最終得以延續離不開其鮮明的時代性特征,通過劇目的創作,將時代特征反映出來,發人深思?!拔乃噭撟鞑粌H要有當代生活的底蘊,而且要有文化傳統的血脈。文藝之根深植于民族文化傳統的土壤中。凡是在創作上取得顯著成就的作家藝術家,他們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浸潤著民族文化傳統的有益滋養”。文藝在代表時代風貌的同時也引領著時代風氣,所以湘昆劇目在反映時代特征的同時也要積極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人物和作品,加強對時代風氣的引領。

注釋:

①周巍.《烏石記》:古老昆劇的現代提升[EB/OL].郴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2018-11-01。

②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J].電影藝術,2017,372(01):3-8。

猜你喜歡
昆劇團烏石郴州
郭文龍
湖南郴州糧油機械有限公司
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奮斗——中共郴州歷史的重要啟示
北部灣盆地烏石凹陷始新統儲層特征及主控成因分析
北部灣盆地烏石凹陷低阻油層微觀成因機理
與愛同行
——郴州慈善之歌
津港兩地劇團將聯袂演出推動京劇傳承發展
紀念湯顯祖、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上演劇目掠影
論臺灣蘭庭昆劇團《尋找游園驚夢》之展演文本與跨界對話
經典是怎么煉成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