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創作的法治思維

2021-11-13 03:50趙新良
海峽影藝 2021年1期
關鍵詞:肖像權民法典法治

趙新良

攝影創作從個人藝術偏好變為藝術作品的制作和傳播時,就進入社會化、資本化進程。在當代中國,必須遵從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必須服從《人格權法》、《著作權法》等法律法規的約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要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

以下是自己對相關問題的幾點粗淺認識。

一、大數據時代多媒體世界的運行規范與法治思維

有些攝影人說,只要摳清楚《民法典》當中涉及肖像權的幾個法條,弄懂《著作權法》修改的條款,一定能夠應對攝影創作和傳播遇到的各種民事關系。我覺得隨著全國政治經濟社會科技文化加快發展,國家治理體系不斷進步,如果我們不弄清楚我們所面臨的歷史方位、法治環境、歷史使命、法律地位,就容易陷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窘境,甚至掉進“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陷阱。

回顧歷史,我們看到五次憲法修改案反映了我國在關鍵領域形成的共識,成為中國特色的有機構成。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

由于我國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革開放將使中華民族逐步融入國際大家庭,快步進入信息化時代,從人情型社會轉入契約型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不斷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些都需要“良法”“善治”,需要法治思維。

我們知道,一個國家民法的發展水平直接反映了該國的法治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國家高度重視《民法典》的起草、頒布、實施工作,但是好事多磨。從1954 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力量起草《民法典草案》,到1986 年頒布《民法通則》,再到2017 年頒布《民法總則》,直到2020 年才頒布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當然還需要不斷出臺和完善相應的司法解釋和實施細則。

習近平主席說:“要盡快構建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為有效實施民法典、發展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論支撐?!?/p>

我們高興地看到,國家版權局為保護攝影作品著作權人合法權益,規范攝影作品版權秩序,推動攝影作品廣泛有序傳播,特頒發《關于規范攝影作品版權秩序的通知》。這就需要攝影人在帶頭遵守法律規范、踐行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過程中提升法治思維水平,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的準繩,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和推進工作。這就需要學習好落實好習近平主席的要求:“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p>

二、新世紀中國特色攝影人的角色認同

伴隨攝影創作的社會化、資本化進程,為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當代攝影人的角色定位發生了巨大變化。概括起來說,就是理性經濟人、特色文化人、和諧社會人、文明生態人。要依法依規,通過攝影創作和傳播實現個人社會價值最大化。要牢記使命,通過攝影創作和傳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文化自信,自立自強。要公平公正,通過攝影創作和傳播,維護鏡頭內外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社會穩定,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要敬畏自然,通過攝影創作和傳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倡導生態情懷,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我們需要讀懂弄通《民法典》相關規定的法理和基本原則,包括“民法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薄懊袷轮黧w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泵袷轮黧w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正確認識和處理鏡頭內外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和權利責任,恰如其分地實現當代攝影人的角色認同和理性回歸,頭腦清醒、條理清晰地策劃組織和有序開展攝影創作和傳播。

三、當代人格權語境下攝影創作的系統思辨

民法典是由《民法通則》《民法總則》等法律歸納進化而來的,《著作權法》修正案正在不斷完善。民法典第四編人格權,是指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攝影人高度重視的肖像權,在理論與實踐上都不是從天而降。只不過大部分攝影人埋頭鉆研攝影技術與藝術,從不認真思考處理鏡頭前后主體客體的利害關系和法律地位,常常自覺不自覺地侵害被拍攝對象的肖像權、隱私權、名譽權。在攝影創作過程中,有意無意套用別人公開發表作品的創意、構圖、情境、畫面。在文字表達中,不加注原作者的文獻而大段抄錄原文,涉嫌侵害他人著作權,也不太在意如何依法維護自己的著作權。

下面主要探討攝影創作和傳播所涉及的肖像權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權,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薄叭魏谓M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钡珵榱藗€人學習、藝術欣賞、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實施新聞報道,依法履行職責,展示特定公共環境,維護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權人合法權益,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的其他行為,又有具體規定。

為方便理解,我們看華律網專家們如何闡釋。法律意義上的“肖像”蘊含了肖像權人基于其肖像而享有的人格利益。而“肖像權”是一種專屬于自然人的人格權。法律意義是:自然人對自己通過造型藝術或者其它形式,在客觀物質載體上的再現自己的形象(肖像)所擁有的不可侵犯的專有權。肖像權的權利主體只能是自然人。肖像權具備的財產利益,允許肖像權人在一定的范圍內有限度地轉讓肖像權,允許他人制作和使用自己的肖像,并從中獲得應有的使用價值。

作為遵紀守法的攝影人,在你每一次進行攝影創作時,需要從法律層面系統思辨你的法律地位和相應權益,主觀動機目的,采用的手段、途徑、方法,客觀效果和社會影響及其價值實現,是否依法合規,不論在程序法和實體法層面都不侵權,不越權。

比如“掃街”,你是受命擔責抓拍,還是自發自為偷拍?深入基層,你是剖析典型人物和事件,還是搜羅花邊新聞和獵奇?突發事件當中,你是見義勇為,還是不當介入?群體性事件當中,你是揭露真相,還是激化矛盾?你都必須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自己的合法身份、合法權益。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四、積極協商溝通依法開展攝影創作和維權

我國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強調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人們常說,法律之內,應有天理人情在。法律只有符合人民道德意愿、符合社會公序良俗,才能被人們所信仰、所遵守。立法要立良法,執法要揚正氣,司法要辨善惡。我們對于已經頒布實施的法律法規當中,嚴重影響攝影創作和傳播法定使命的條文,可以依照法定程序,提出要求修改的意見,使之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

另一方面,我們不僅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還要多謀善斷,運用創造性思維,積極主動營造有利實現藝術創作的法治環境、法治氛圍。

這里引用李舸主席在2018 麗水攝影研修班的兩段講話,第一,藝術創作應該是什么樣態?首先要有發自內心的感受,是不是真的產生了想去表達的情感沖動,是不是悟出了一些高于常態的生活理念,是不是對當下社會環境有一種理性的思辨。然后用獨特的藝術語言和呈現方式去探索,這才是藝術創作的起點。第二,當今是一個信息化時代,呈現方式和交流方式多元化,獨特的視角和思維會帶來一種更具特色的創作方法,形成一種生活方式,也是待人接物的方式。當遇到解不開的問題、遇到矛盾,能不能換位思考,換一種方法去解決問題、表達觀點,也許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我理解這意思是說,當你深思熟慮,準備用獨特的藝術語言和呈現方式展現自己選定的主題,多角度探索研究攝影創作與傳播的途徑和方法的時候,能不能站在被拍攝對象的角度,尊重其依法擁有的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在攝影創作的事前、事中、事后積極主動協調聯絡各有關方面達成程序與方法的共識,與肖像權人平等協商、善意交流,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文書。真正做到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游刃有余。絕不能投機取巧,瞞天過海,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巴耆菫榱瞬┭矍?,或者說句難聽的,以一種侵略式的視角、偷窺式的心理去消費別人的苦難,去娛樂別人的艱辛,那是沒有道德的?!睆姆蓪用嬲f,這就具備違法侵權的主觀故意。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最后,希望攝影人站在新的起點,善用法治思維,出大片,出好片,實現個人社會價值最大化。

猜你喜歡
肖像權民法典法治
關于《民法典》中不動產登記實務要求的新變化新思考
聲音受《民法典》保護嗎
走實“1+6法治同行”黨建之路
人文街拍馬上就要違法了!
民法典與“小明”的故事
民法典如何影響你的生活?
聚焦民法典
新時代道德與法治教師法治素養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識
影視劇照中肖像權的界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