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教育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教師與培養

2021-11-15 08:02劉旭東
中國教師 2021年11期
關鍵詞:教師培養教師職業高質量發展

劉旭東

【摘 要】教育高質量發展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公平優質教育的需求為價值目標,它要不忘初心、回歸原點,直面生命的生長與發展。教師是教育本質屬性和職能的承載者和展現者。教育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教師要具有強烈的生命意識、高超的溝通交往能力、強大的理性精神和濃郁的人文情懷、卓越的實踐智慧、運用自如的信息技術教育能力。為此,需要從師范教育及其人才選拔培養入手,創新新時代教師培養方式。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教師職業 教師培養

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精神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對公平優質教育的需求日益強烈,對教育均衡協調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成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立足點與原動力,驅動教育發展方式具形化為高質量發展樣態。

教育高質量發展包括發展理念、發展目標、發展方式、發展路徑等方面的根本轉變。以往,教育發展的邏輯按照速度和規模、數量和效率的目標做出設計,發展理念、發展目標、發展方式及發展路徑與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自身的規律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致使教育的本體功能被遏制。教育是以促進人的身心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社會活動,為了促進人的身心發展,它就必須直面生命、關注生命,引導生命的生長和發展。如果它的發展囿于速度和規模、數量和效率,就必然會皈依外在目標而背離人的身心發展規律,背離教育的初心。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旨趣在于克服教育發展中長期非均衡高速度增長所形成的種種矛盾,推動教育實現從非均衡增長向高質量均衡發展的轉變,滿足和服務于人民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教育滿足感和教育幸福感。為此,要增強教育服務創新發展能力,在改革創新中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使教育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體人民,培養更多適應高質量發展、自立自強的各類高水平人才,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要。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所有成果,都以人的高質量發展為落腳點,歸根結底是促進學生的持續成長,而學生的發展則有賴于高質量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是各類人才的培養者,也是通過自己的工作彰顯教育本質功能的人。要用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只有教師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教育的本質功能和育人本性才能得到充分顯現,也才能培養出更加優秀的人才。為此,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是教師必須獲得更好的發展。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教育的發展;沒有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就沒有教育高質量的發展;要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建設高素質的專業化的教師隊伍,這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

教育發展主旋律的變化為教師職業和教師發展帶來了諸多新的挑戰,這是高質量教育的內在邏輯的要求。高水平的教師是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和基石,要依照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創新教師培養方式,使他們成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體。教師是教育本質的展現者,高水平的教師應該是能夠直接觸摸生命并給予生命的生長以引導和充實的人。教育是以促進人的生命生長為內容的社會活動,教師工作承載著教育的本質功能。在教育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理解生命、懂得生命,并且能夠支持生命生長的新型教師?;谶@樣的認識,教師工作及其培養范式要能夠從傳統的注重數量規模發展模式中擺脫出來,關注生命、關懷生命、支持生命生長。

二、教育高質量發展階段教師職業的特征

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教育的內涵與發展模式與以往有了顯著的區別。以往,對教育的理解通常是站在“上所施下所效”的立場上,教育被理解為一種有實體性傳遞內容的活動?;谶@樣的教育觀,教師被認為是知識的所有者和傳遞者,由此形成了教師工作是被外在于生命的規范或目標所牽引的認識和理解,功利化色彩濃重,偏離了教育的原點,這導致教師工作的本體職能被遮蔽,社會對教師工作性質、工作方式、工作內容乃至工作價值的認識產生了諸多的偏差。例如,在技術理性的鉗制下,以傳統的“專業”視野來看待教師發展,看不到育人意義上的“專業”與一般技術性工作視角上的“專業”并不可相提并論,而是將兩者混淆,結果必然使教師工作陷于程序化、操作化的窠臼中,看不到教師工作對學生的全部發展領域都能產生影響的職能,窄化教師工作的意義和內涵。

隨著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到來,加上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教育直面生命、關注生命、促進生命生長的本質屬性被凸顯出來,使得人們對教育的理解發生了重要的變化,以往遮蔽在其身上的各種謬誤被剔除,教育能夠激活生命、引導每個生命綻放其活力的功能因此得以彰顯,不再被理解為一種知識的“授—受”活動。由此,教育活動的實踐方式將發生顯著的變革,它將加速擺脫以往為外在目標所牽引的功利化發展模式,教師工作也將進一步回歸促進學生發展的初心。教師是引發、促進學生彰顯其生命力量的人,這決定了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價值就融會于教師的工作過程中,教師工作的本質力量也展現于這個過程中。在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指導下,教師的職能將轉向對教育原點的探尋,更加關注生命的生長,教師職業具有了新的時代特征。

1. 強烈的生命意識

促進生命生長是教育的本質力量,也是回歸原點的高質量教育的必然要求。在高質量的目標下,教育所擔負的引發、培育人的本質力量的功能將得到進一步彰顯,教師工作必然會更加全面地回歸到對生命生長的關注上。高水平的教師對人的成長應該具有超乎常人的敏銳而深刻的感悟能力,能夠充分而得體地運用自己的生命力量去影響他人。雅斯貝爾斯認為,生命的喚醒只有通過能夠觸及生命本質的方式才能實現,如果離開了充滿活力的生命的影響和激活,就難以喚醒另一個生命。教師職業以育人為天職,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處于成長之中的生命。教師要基于一定的理念,通過掌握的各種教育資源,采取專業的策略和方法去喚醒每一個生命、促進其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自我的生命覺醒和對生命的感悟能力,教師就無以面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其職業的社會功能就難以充分地顯現出來。

2. 高超的溝通交往能力

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是社會化的存在,是不斷生成中的存在。人的生成性決定了生命的覺醒和對生命生長的影響要通過主體間關系才能實現,人和人之間的溝通和交往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前提。有研究者指出,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具有高超的溝通和交往的能力是教師必須具有的核心專業能力:“教師不再是傳統的課程講授者,而是將工作重點放在與學生情感互動、創新互動以及其他綜合互動之中,在學習過程中更體現為一位協助者?!盵1]只有在與學生全面深入的交往和溝通中,教師的專業能力才能發揮到極致,對學生發展的影響才能至深至遠。優秀的教師應該是具有高超的與人溝通和交往能力的人,他能夠在錯綜復雜的教育情境中,通過積極的溝通交往,創造性地實踐因材施教的理念。

3. 強大的理性精神和濃郁的人文情懷

理性和人文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基本構成,生命的喚醒需要有強大的理性精神和濃郁的人文情懷的支持,這是教師充分發揮其專業職能的精神基礎。教師的仁愛之心是建筑在理性的基礎之上、由理性支配的情理交融的復合體,它建構了教師的內心世界,使他能夠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秉持公平公正的理念,設身處地地關注每一位學生在當下情境中的需要,尤其是能夠關愛處于不利境地的學生,同時能夠靈活地把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融會到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去。為此,在教育高質量發展階段,要強化對教師全面素養的培養和提升,使每位教師擁有更為強大的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4. 卓越的實踐智慧

人是情境性的存在,教育情境瞬息萬變,不可能機械地按照既定的路線復演。教育情境的生成性、建構性使得教育活動中存在著諸多的可能性,這是教育的價值所在,也是教師工作的重要特征,積極創造機會、捕捉機會、借機施教是生成教師工作內在價值的重要條件,也是可資教師開發利用的重要教育資源。然而,由于牽涉教師工作的外在因素很多,情境的重要性很容易受其控制而被遮蔽,為了避免出現這種現象,教師就要擁有高超的、巧妙擺脫外部因素的干擾、及時把握和運用教育情境的智慧和能力,能夠把自身學科化的專業能力融會在具體情境中的人和事的實踐上。在這個意義上,實踐智慧是教師專業的核心能力,是教師職業區別于其他職業的分界點,也是在教師培養過程中要特別予以關注的方面。

5. 運用自如的信息技術教育能力

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能夠駕輕就熟地使用與教育有關的各種智能技術、有能力獲得各種有價值的教育資源是時代對教師的要求。進入信息化時代,人工智能主導下的客觀環境使得學習與教育成為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它將給教師工作從原理到方式帶來革命性變革,需要教師能夠對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運用自如,使各種教育資源得以充分地服務于學生的成長。

三、創新新時代教師培養方式

教育高質量發展階段對教師的全面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必須創新教師培養方式,培養出與新時代要求相符合的新教師。

1. 弘揚師范教育的內在品格

辦好師范教育是強根固本之舉,是否有一流的師范教育決定著是否有一流的教師。師范教育以培養教師為己任,其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類型的專業教育無法比肩的,大力發展高水平師范教育是新時代社會進步與基礎教育發展的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基礎教育得以在新的更高的平臺上獲得發展,追求內在品質成為其發展目標,迫切需要師范教育能夠緊跟時代步伐,彰顯自身的博雅氣質、文化內涵、育人本性和獨特地位,超前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教師。

中國的師范教育具有優良的傳統和品格。在一百多年的歷史發展中,師范教育秉承“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理念,將培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作為自己服務社會、報效國家的使命并不斷使之發揚光大。繼承和弘揚我國師范教育的優良傳統是培養符合新時代需求的新教師的要求,是師范教育不忘初心、回歸原點的訴求。新時代的師范教育要能夠更加充分和全面地彰顯教育的本性,體現其人文性和科學性,在完善人格的培養方面引領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改革,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提供有意義的經驗。今天在構建現代教師教育體系的過程中,要把傳統師范教育的精神注入其中,使教師教育成為有靈魂、有豐富價值內涵和情懷的體系。

2. 準確把握師范教育的學科性

新時代為師范教育提供了更好的發展機遇。從育人的立場看,師范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價值追求是世之模范,文理兼道、人文情懷、仁愛之心、精深的學科和專業素養是理想的教師職業人格特征。在各種具有職業和專業性質的教育形態中,只有師范教育最具有展現教育本質力量的可能性。師范教育在人格塑造上的獨特性使得它對其他類型的教育有重要的理念引領、方法指導功能,它本有的博雅品格所蘊含的強大的基礎性力量,使得在社會變化發展和基礎教育實踐變革過程中所涌現出來的新思想、新理念都有可能及時轉換為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從而引領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的發展,因而是最有條件、也是最有可能實踐被教育變革激蕩出來的新思想、新理念的領域,其價值和功能具有最為鮮明的開放性與包容性。

新的人格的塑造有賴于對新教師的培養。近年來,我國師范教育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生變革,由過去的三級師范逐步演變為兩級師范。這固然是師范教育與時俱進的必然,但由于中師教育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品格和育人模式,人們也經常感念、回味其留下來的精神財富。有人總結中師教育的特色為“重視教學基本功訓練;實施全科教育;尤重美育”[2]?!爸袔煂W校由于其辦學目的、培養目標、生源構成、專業結構、課程體系都較為純粹、單一,所以表現為一種濃郁而鮮明的師范性校園文化。一切皆以未來合格教師培養為指向,注重環境氛圍的創設與隱性課程的生發,轉化為師范生的職業情懷與人格素質?!盵3]盡管中師教育已逐漸化為歷史,但它在辦學理念、目標、學校文化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給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梢哉f,它所培養的一代代中師生支撐起了中國的基礎教育,尤其是農村教育的發展,在中國社會現代化的過程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是新時代師范教育進一步發展的歷史基礎。由此可以獲得的啟示是,師范教育致力于人格的全面發展,在人格塑造方面有其自身獨特的策略和方法,其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的優秀師范教育文化是當代教育的典范,彰顯了教育的普遍性價值,值得進一步發揚光大。

3. 設定符合教師職業特性的教師職業準入標準

良好的稟賦是成為卓越教師的前提,也是成為好教師的條件。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每個孩子都可能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但對于師范教育而言,由于它是工作“母機”,為了培養更優秀的人才,它應該是具有特殊性的教育,這體現在愿以教師為業者需要有天分,尤其是與人溝通、交往的能力,能夠將心比心、善解人意,了解人在成長過程中的內在需要,并善于把自己的想法用恰如其分的方式表達出來。為了培養具有卓越品格的教師,落實“用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的理念,就要構建新時代教師教育體系,制定明確的教師職業入職標準,把有教師天分的人才選拔出來,運用更加專業的方式來培養他們,使他們有可持續發展力,能夠成為教育家型教師的培養對象。為此,在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階段,要為像教師這樣有更多品格內涵的職業構建出專門化的資格遴選體系和標準,創新教師遴選的方法和手段,為其得到適合的專門化的教育和培養創造條件,這是培養具有新時代特征的高水平教師的先決條件。

4. 創新對有良好教師稟賦者的培養方式

要創新對有良好教師稟賦者的培養過程和方式,要使師資培養專業化。要對有良好教師稟賦者進行有品位的專業化培養,就要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質,為其成為卓越教師奠定基礎。作為有特殊內涵和品格的人群,教師是在教學實踐中獲得終身發展能力的,因此,要創新教師培養方式,就要充分體現“實踐—反思”模式在教師培養中的內在價值,幫助教師積淀實踐智慧。同時,教師的實踐能力和反思能力不僅僅實現于具體“做”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要在高位理論的指導下,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錘煉,這是其擁有反思能力的關鍵。為此,教師在加強實踐教學的同時,也要強化對教育理論的學習,用現代教育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

5. 重視對教師行動能力的培養

行動是展現人的卓越性的唯一途徑和方式,只有通過行動,人的獨特性和創造性才能夠展現出來。有卓越品格的教師的最主要特征就在于他有強大的行動能力,能夠以高超的言說方式去影響他人。行動具有統合各種異質性因素的力量,是彰顯教育影響人的發展功能的主要方式。教師工作中充滿異質性的因素,而且是越能體現卓越性的工作中,越有可能存在不同的認識和做法,要使它們能夠趨同于服務當下學生的發展而不會背離目標,就需要通過建立在協商、對話基礎上的行動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在保留個人的獨特性的同時把有助于問題解決的力量整合起來,引領其趨向于目的達成,行動的變革力量及其包容性在此得以彰顯,教師的卓越性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在這層意義上,行動是實現教育內在價值的基本條件,也是整合學生發展過程中各種因素的唯一合理途徑。為此,隨著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要創新教師培養的理念與途徑和方式,著力培養教師的行動能力,幫助教師展現自身的卓越性。

6. 創新教師評價

教師工作的內在價值實現于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評價必須符合教師的職業特征,擺脫以往技術化、計量化的評價方式。要尊重教師職業的特征,回歸教師工作的本性,充分彰顯教師工作的過程性價值,發揮評價的導向和激勵功能,激活教師的反思能力,使教師工作更加卓越,發展得更好。通過構建發展性的教師評價機制,充分體現教師工作的過程性,把教師評價落實在教師工作過程之中。

參考文獻

[1] 安雪慧.教育發展的那些不平衡和不充分[N]. 光明日報,2018-01-23(13).

[2] 劉秀峰.輝煌與消逝:中等師范教育發展的回溯與反思[J].教育發展研究,2017,37(10):56-62.

[3] 王建平.論中師教育傳統的當代價值[J].教師教育研究,2016,28(4):37-41+56.

本文系甘肅省“雙一流”科研重點項目“智能教育協同創新促進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項目編號:GSSYLXM-0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孫昕

heartedu_sx@163.com

猜你喜歡
教師培養教師職業高質量發展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大賽成果轉化研究
地方高校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現狀及對策分析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解讀·教師職業核心能力
試論當前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高校教育管理者在青年外語教師培養中的責任
教師職業認同文獻綜述
淺談高等職業院?!半p能型”教師概念及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