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在教育孩子,還是打敗孩子

2021-11-18 12:21妙黛
戀愛婚姻家庭 2021年32期
關鍵詞:水瓶權利奶奶

◎文/妙黛

膽子小圖

前幾天,我跟四歲的女兒發起了一場“大戰”。自從她幼兒園放寒假后,奶奶就來看她。老人帶孩子,自然有寵愛驕縱的成分。女兒本來自理能力很好,可奶奶來了就有點“恃寵而驕”,喝水要奶奶喂,衣服要奶奶穿,出門要奶奶抱。

那天她拿著自己的水瓶讓奶奶喂她,我走過去告訴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她一聽就有點“耍賴”了,偏不自己喝就要奶奶喂。

我輕輕接過瓶子,又跟她講了一遍:“你自理能力很強的,不要依賴別人?!彼镏∽煺f:“我自己不會喝水,我拿不動?!睅讉€回合之后,我終于沒有了耐心,一把搶過水瓶,讓她自己喝。這時她的眼淚就在眼里含著,瞪著我說了一聲“不”!然后把水瓶搶走,放到奶奶手里。

我看她這么“氣人”,又一把搶過來,告訴她要么別喝了,要么自己喝。這下好了,她直接趴在地上,瘋狂打地板,開始號啕大哭。我站在她旁邊,還是堅定地告訴她必須自己喝。

又翻來覆去折騰了差不多半個小時,她終于一邊抽泣著,一邊自己去喝水,然后整整一晚上都沒有理我。

后來幾天,她也總是跟我對著干,我讓她快點她偏偏洗個手都要10分鐘,我讓她穿這件衣服,她偏要穿那件,我說多吃蔬菜她就只吃肉……

我一開始覺得自己屬于“堅定而友善”的,可是后來仔細回想整個過程,我到底在爭論些什么?為什么我越“堅定”,孩子越要“氣我”?

你越生氣,孩子越不聽你的

這件事表面上是我在讓她練習自理能力,其實我完全有更好的解決方式。這場爭吵本質上是一場權利斗爭,我和孩子都被輸贏所控制了。

我在想:你憑什么不聽我的,我是你媽!

她可能在想:你憑什么不聽我的,咱倆權利對等。

當父母覺得孩子不聽話,與自己對著干的時候,他們其實不是在吵架,而是在進行一場較量。

父母想通過一件件小事,獲得對孩子的掌控權,從而驅散自己的無力感。孩子則是對自己的權利抱有期待,他們認為自己與父母的權利是對等的。尤其是當父母用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的時候,就是在給孩子傳遞一個信號:我有權利,而你卻沒有。

孩子感到挫敗之后,首先會盡量爭取,他們爭取的方式或者是撒潑打滾,或者是冷暴力反抗。就像我的女兒,趴在地上哭著逼我就范,想要爭奪屬于自己的領土。但是孩子的力量畢竟是小的,失敗后的挫敗感會觸發他們的憤怒、怨氣,以及不被愛的感覺。

在孩子眼里,父母不是一個可以敞開心扉的對象,父母不值得他們信任。與此同時,他們依然渴望權利對等,渴望擁有自由與選擇權。我們從孩子的行為看起來,會覺得這孩子叛逆,這孩子故意跟我對著干。

有趣的地方就在這里,當我們覺得孩子總是跟我們對著干的時候,孩子也會在想“我媽為什么非要跟我對著干”。你覺得孩子叛逆,孩子覺得你不盡如人意。

你在教育孩子,還是打敗孩子

我們總覺得父母在原則問題上讓孩子承認錯誤無可厚非,但是戰火開啟后我們早就忘了爭吵的目的,只想爭個輸贏。

在網上看到過一個視頻,小女孩撕心裂肺地和母親吵架。以第三視角去看別人吵架,就會發現父母到底有多在乎自己的對錯與權利。

媽媽問女孩:“為什么要關門?”女孩說:“我想自己靜一靜,又怎么了?”

“你今天的事情是對是錯?”

“錯又怎么樣!”

“錯了改不改?”

“改啊,又怎么樣?”

“該不該被教訓?”

“該啊,又怎么樣!”

接著媽媽又訓了女孩一會兒,圍繞的主題就是“你錯了嗎”,女孩邊哭邊喊:“我知道錯了,我只想靜一靜!”

這時,媽媽還在乘勝追擊,讓女兒安靜完了之后寫檢討,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女孩堅持不寫,她惡狠狠、一字一頓地說出“對、不、起”,媽媽才沒有繼續追問,并且囑咐她靜一靜可以,但是不能關門。

整個視頻持續了五分鐘,我們不知道女孩做錯了什么事情,可能她們自己都忘了為什么而爭辯。和孩子吵架的時候,我們經常掉入這個“陷阱”:看起來在教育孩子,實際上在逼孩子認輸。

當我們感覺到被孩子“脅迫”時,本能地調動防御機制,甚至身體也開始反應強烈。我們身體顫抖、嗓門變大、呼吸不勻,明顯是要一決勝負的架勢。我們被自己的情緒操控,把自己降低到和孩子同一情感水平,內心越是無力,也就越想要控制孩子,讓孩子乖乖就范。

孩子認為父母就是為了讓自己不開心,他們自然會用同樣的方式讓父母不開心。很多時候,他們知道父母是愛自己的,可是他們卻感受不到愛。當一個孩子只能感受到父母有條件的愛時,他們很可能用叛逆把自己封鎖起來,用乖張的行為證明自己的受挫。

權利斗爭,不可避免

那么問題來了,很多家長會覺得,有些必須堅持立場的時刻,必須給孩子設定界限。比如什么時候睡覺,什么時候寫作業,什么時候玩電腦,天冷了穿什么衣服,和什么樣的人交朋友……

沒錯,設定規則沒有錯,可是一旦這些問題陷入了權利斗爭,那么父母和孩子就會開戰,父母覺得孩子不明是非,孩子覺得父母不可理喻。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中有一個小故事,12歲的婭婭早上非要穿一條臟牛仔褲上學,可是那條褲子真的很臟了,媽媽建議她換條干凈的。媽媽越講道理,越不建議她穿,她越是用更加硬氣的態度,嫌媽媽管得多。僵持了40分鐘后,婭婭抬高了聲音說:“我根本沒想過不穿,你休想阻止我!”

那天,婭婭穿上了那條臟牛仔褲,媽媽卻暴躁不堪,覺得女兒故意氣自己。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可能也經歷過,如果戰斗失敗,我們會覺得后果不堪設想,甚至開始質疑孩子的品行與性格。

其實,問題真的沒有那么嚴重,只是我們被自己的失控感控制了頭腦。

婭婭的牛仔褲事件在一個月后又發生了一次,媽媽這次沒有大怒,而是告訴她:“你堅持要穿我也沒有辦法,但是我想告訴你,這樣只會讓別人注意不到你吸引人的地方了?!?/p>

婭婭愣了一會,回到自己的房間默默抽泣,她告訴媽媽,她覺得自己又丑又胖,只有穿這條褲子才不是那樣。原來,媽媽以為的孩子跟她對著干,實際上是孩子有話沒有說出來,而且爭斗并非不可避免。孩子放下防備之后,媽媽和孩子誰也不想對著干,才有了平和而有效的溝通。

那些我們覺得不可避免的事情,也都是一樣的。只要我們不掉入陷阱,不堅持爭論對錯,不用說服孩子他錯了,孩子反而不會跟父母對著干。

跟你對著干的孩子,要的不是你控制他,而是你理解他。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會因為父母太理解他,而變得叛逆。

成年人,別像孩子一樣

教育的目的是支持孩子,而不是反對孩子。

孩子在叛逆的時候,要么就是爭奪主權,要么就是故意挑起戰爭,讓自己獲得支撐感。這是一個情緒難以控制、不成熟的孩子的想法。

當你覺得孩子跟你對著干的時候,不妨問自己三個問題,再給自己三個提醒,深呼吸一下,不要被孩子“引入戰場”。

問自己三個問題:

如果放棄控制孩子,我在害怕什么?

孩子反駁的時候,我為什么無法平靜?

這些小事,真的值得我不依不饒嗎?

給自己三個提醒:

你正在受到權利斗爭的吸引,身體的顫抖、嗓門變大都是正常的反應,不要進入戰局。

這個問題困擾你們的時間不會很久,三年后這件事將不再重要。

放棄越多的“權利”,就能贏得孩子越多的愛。

孩子值得信任,那些他們“不聽話”的時刻,也許有自己的小想法。當我們覺得孩子跟我們對著干的時候,實際上是一種強者視角,認為孩子理應聽大人的話??扇绻⒆雍痛笕耸瞧降鹊?,大人也在跟孩子對著干。

不妨想一想,我為什么非要跟孩子對著干呢?

摘自微信公眾號“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猜你喜歡
水瓶權利奶奶
給奶奶按摩
我們的權利
奶奶喊你吃飯啦
迷宮彎彎繞
論不存在做錯事的權利
奶奶駕到
權利套裝
折疊壓縮運動水瓶
我家也有奶奶等
愛一個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