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與健康課程政策執行中的“上下互動”問題省思

2021-11-22 10:41潘凌云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 2021年5期
關鍵詞:體育教師政策體育

潘凌云 趙 震

(1.江南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2.江南大學教育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離不開學校體育政策的引領和規制,而“支配政策結果的,最核心的要素是執行的問題?!盵1]在學校體育改革的政策實踐中,改革者不僅要合理地解決‘執行什么’的內容問題,而且要恰當地解決‘怎樣執行’的路徑與方法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學校體育政策執行的基本思維路徑都是“自上而下”式的,即由政府部門直接出面,借助于行政的力量強力推進,并對政策實施過程予以協調、支持和監督。始于21世紀之初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以下簡稱“新課改”)即為典例?!靶抡n改”是一場由政府主導下的、自上而下展開的改革行動,改革在行動組織、專家引領、資金投入和輿論營造等方面都充分體現了行政介入的力度。正是由于自上而下行政力量的強力介入,才使得新課改在較短時間內大范圍展開,取得了豐富的理論與實踐成果,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然而,改革過程中,也存在這樣一組有著強烈對比的現象:當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體育研究者以及輿論媒介等都在大談改革并積極推動改革的同時,作為改革具體實踐者的不少校長、體育教師以及作為改革受益者的學生和家長卻對改革并不十分熱衷,他們更樂于“墨守成規”,“遵循著自身邏輯,游弋于理論界與決策界之間?!盵2]這就造成了國家的政策意圖與學校體育實踐之間的斷裂。概言之,盡管“上”面(高層)的改革意愿、決心十分強大,但“下”面(基層學校、體育教師等)的執行動力、活力卻明顯不足。正如有學者所說, “十幾年來,聲勢浩大的課程改革所呈現出來的諸多證據表明,新課程所倡導的先進理念得到了較大程度的認同,但先進的理念與殘酷的現實間的‘兩張皮’現象不是存在,而是十分嚴重?!盵3]可見,認為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就能解決學校體育改革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基層實踐者(學校、體育教師)就能轉變自身觀念和行為的想法,顯然是將改革過程簡單化了。由此,審慎的總結與反思就顯得尤為必要?!?0年的體育課改經驗告訴我們,課改的有效實施和扎實推進必須建立在系統、科學、恰切的方法論基礎上?!盵4]目前,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仍在深入進行,且已進入“總結經驗、完善制度、突破難點、深入推進”的“新常態”發展階段,我們需要對改革的路徑與方式進行理性的總結、反思和檢視,在此基礎上尋求對既有路徑的調整和優化,以期能夠為新時代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推深做實提供有價值的理論借鑒與實踐參照。

1 “自上而下”的學校體育政策執行:有效性與有限性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學校體育改革基本上都是“自上而下”式的。每一時期的重大改革政策,從政策制定、實施、評價到保障都是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學校、從學校到體育教師逐級傳遞,分級實施。為了確保改革順利實施,政府往往借助于行政和輿論的雙重力量進行動員和推進。這種政府主導下的、自上而下的、得到行政和輿論力量雙重支持的政策推進路徑與我國的歷史傳統、現實國情密切相關,有利于集中力量展開大規模的改革行動,政策推進力度大,政策執行效率高,政策實施進程相對容易控制。

從本質上看,自上而下的政策執行是一種理性主義的政策思維范式,它基于理性人的基本假設,認為理想的政策自然而然地會被基層實踐者所接受和實施。然而,大量事實證明,政策執行并非預設好的問題與方案間的機械匹配。政策執行既是一個理性的分析過程,也是一個對政策情境的適應過程,同時還是一個對現實的建構過程。盡管自上而下的強制性改革的初衷是美好的,但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卻很有可能變形,產生意料之外的政策結果。就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而言,作為適應性的組織和個體的改革主體——學校、體育教師,它們在本質上不同于受外部指令控制的機械系統。根據外部的要求和環境的變化,它們會基于自身所處情景而進行自我調整,絕對的“忠實實施”僅在理論上存在可能。正如有學者所言,“新課改”中存在的一個重要挑戰是,“理念先進,課程完美,課堂依舊,教師‘穿新鞋走老路’”[5]。

“自上而下”的改革路徑下,政策執行的基本標識是“行政要求”、“照章辦事”,改革者常常以居高臨下的姿態控制政策執行,自然地,基層實踐者的主體性地位難以體現,這顯然不利于改革能量在政策終端的擴散與放大。實踐證明,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并非上有壓力、下有輿論便會順其自然地得到實施。沒有基層實踐者的充分響應,沒有他們主體意識的覺醒和改革行動的參與,改革終會滑入呆板、停滯的死胡同。在行政力量的強制驅動下,學校、體育教師很容易產生“他們的政策我執行”的消極心理,這將在較大程度上削弱政策實施的動力與活力。強制性的改革壓力下,基層實踐者可能會做出一些象征性姿態,但不會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行為模式。譬如,在自上而下的體育與健康課改實踐中,“改革未能十分有效地調動起廣大體育教師的激發奮進的改革激情,未能有效匯聚起持續改革的不懈動力,不少人‘僅僅是在落實國家的政策’而已?!盵6]顯然,這將難以帶來更深層次、更為持久的變革。

2 “上”、“下”互動: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推深做實的關鍵

挪威學者波爾·達林[7]基于“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改革(即“學校自身”的改革)兩種模式,提出了成功課程改革的兩種標準:1)對于“自上而下”的改革來說,成功的標準就是政府制定的改革計劃在個體學校中被采納和運用的程度。實踐層面與改革計劃間的任何錯位都說明改革推進過程存在不足;2)對于“學校自身”的改革而言,成功的標準則是:在沒有外部強制性壓力的情況下,學校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在吸納好的改革思想或者經驗的基礎上,基于校情、師情、生情,制定出自己的改革方案,來解決本校課程與教學中的現實問題。波爾·達林對成功課程改革的這兩種標準的界定看似互不相容,但其實二者都是課程改革順利實施的必要條件,且二者完全可以做到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課程改革應該也必須是將“自上而下”和“以學校為基礎”兩個維度結合起來的一個統一的過程。囿于這兩種過程中的其中之一,真正意義上的改革就難以發生。因為從根本上來講,“教育改革拒絕強權邏輯,完全受權力主宰的教育改革無法實現改革操作與教育發展需求間的無縫對接;教育改革也拒絕自然邏輯,完全隨波逐流的教育改革也難以開辟出壯闊的改革圖景?!盵8]

就“自上而下”的課程改革而言,雖然能夠保證以行政權威為保障的執行力度,但是,由于其自身特性的限制,難以有效控制政策末端的變革行動,對微觀領域的具體、生動、細節的問題(如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與體育教學行為的深層次變革)關注不足,而微觀領域恰恰是決定課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同時,行政手段的特點是令行禁止,作用明顯,迅速見效,但課程改革的總體和主要方面,只能采取合乎教育本性的方法,“依靠國家政策和行政手段驅動的學校體育發展方式,盡管能夠在一定時間內有效推動學校體育的發展,但是從長遠來看,不可能使學校體育從根本上得到更好發展。學校體育發展方式應該從依靠外部政策驅動向激發內部需求的方向轉變?!盵9]從根本上來說,“課程改革不應是外部強加而來的,改革的動力、資源和要素主要來源于內部?!盵10]體育課改的主體主要還是基層學校的校長和廣大一線體育教師。歸根究底,“只有落實到學校層面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才是有效的,只有充分整合、發揮校長和體育教師自覺能動性和各種‘微改革’力量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才可能是有深效的?!盵11]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持續推進不僅是技術性的問題,它更需要的是激情與責任。如果改革只靠自上而下的強制性推動,而不能有效喚起廣大校長和體育教師的熱情,不能建立廣大校長和體育教師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的動力機制,體育課改的可持續推進必然難以為繼。

“學校自身”的改革同樣存在缺陷。學校實施改革的能力是有限的,缺乏政策支持和專家引領,改革往往難以成功,或者改革成效不能放大。很多“自下而上”的實踐探索正是隨著基層學校改革熱情的消退和外部支持的缺位,還沒有來得及內化為自身的行動邏輯就已經中途夭折。正如邁克爾·富蘭指出的,“以學校為基礎”的改革如果離開了政策的支持或智囊的引導,改革很容易偏離正確方向而渾然不知。即便改革在局部范圍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果沒有大環境的支持,改革也難以持續很久??偠灾?,自上而下的改革推動與自下而上的學校探索都是必要的。

“外部權力部門和地方學校之間,任何一方忽略了另一方的主觀世界,改革都難以取得成功?!盵12]二者有機結合、良性互動而形成的強大合力,是課程改革有力推進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有深度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必然是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簡約的政策文本與鮮活的教育實踐之間多元互動、螺旋上升的持續性發展過程??v觀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學校體育的改革實踐,一些成功的制度創新都是基層學校和體育教師在實踐中探索出來的。譬如2004年推行的高中體育選項教學,起初就是廣東、上海等地的一些學校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隨后經過更為科學的論證、完善而被納入課改體系之中??梢?,在課程改革的“頂層設計”中,也存在著一個上層(課程制定者)與下層(課程實施者)間的對接與轉換問題??傊?,高度重視并推動“自下而上”的學校探索,并與“自上而下”的改革行動相呼應,主動促進二者間的相互轉化與諧動,進而形成“上”、“下”協同的推進機制,應是避免課程改革“高開低走”的關鍵所在,也是將改革持續推深做實的必經之路。

3 新時代體育與健康課程政策執行如何做到“上下互動”

“上下互動”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政策執行,既離不開頂層力量(“上”)的牽引推動,更需要基層實踐(“下”)的探索創新,還要確保中層環節(“中”)的協調暢通。這既需轉換政策執行思維,也要調整政策執行方式,還應優化政策執行工具,從而在不同的政策主體之間建立起一種相關之間更加緊密的連續關系。

3.1 通過相互適應強化政策的執行

課程政策的執行是一個相互適應的過程?!跋嗷ミm應”意味著“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即以學校為基礎)的改革過程要相互結合、相互協調。為此,“自上而下”的強權式的政策執行模式需要轉變為一個更為開放、公開的,能夠靈活適應外部變化的模式。面對自上而下的改革任務,地方和學校也要結合自身實際,創造性地發展和完善改革方案。只有上下兩股力量相互整合,才能在一個動態的過程中“用足政策”,才能推動改革朝著“如期所是”的方向發展。

從決策者的角度來說,不要企圖設計出一個詳盡完美的政策藍圖,也不要企望通過強制手段就能實現整個政策實施過程的所謂“一致性”。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是在一個較大范圍、較長時期內實施的,國家制定的改革方案不可能完全適應不同的具體情境。因此,決策者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重新思考課改政策對于具體實踐的適切性,并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政策調適。改革方案在最終形成之前應借助于民主協商的權力對話平臺在多元主體之間展開充分討論,廣泛聽取各方的意見和建議,尤其是要認真傾聽改革最前沿參與者的反饋和想法。民主方式可使學校體育改革的政策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改革的領導者與組織者同眾多利益相關者做出的一種“聯合決定”,從而大大增強政策在貫徹落實過程中的可接受性、可操作性。

就學校的角度而言,課程改革歸根結底是學校自己的改革。如果說現實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是國家的課程標準與學校校情間的“磨合”過程,那么,學校對國家政策與改革形勢的自覺回應、主動適應和創造性反應才是創造最佳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狀態的科學之舉,也是關涉改革政策能否沉入學校體育底層中去的決定性變量。各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實際情況,場地設施不同,師資力量有異,體育傳統有別,因此,學校自己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不應是將官方的統一范式進行簡單、直接的推演,不能流入人云亦云的形式作風,也不能簡單地把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看作一項行政任務,而是應該在積極學習、領悟國家政策和地方精神的基礎上,以學校自身的特色發展和學生的個性需要作為基礎,以解決學校自身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面臨的實際問題為目標,構筑具有學校個性化特征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堅定、持續、有效地推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镀胀ǜ咧畜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各地各校要根據學生特點、師資隊伍、場地設施、體育傳統項目、季節氣候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創造性地開展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盵13]一個個學校的體育實踐就像是用統一的語法寫出的不同句子,它們既要體現教育與體育教育規律的同一性,還要彰顯各具特色的多樣性。只有這樣,才能大大提高國家《課程標準》的適切性,才能使每一所學校的體育與健康教學讓體育教師和學生感到難忘而有意義。

從根本上來說,任何課程改革真正的發生都在教學層面。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進程中,“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要義正在于體育教師如何在課堂體育教學層面解讀改革精神,落實改革意圖,讓學生在體育課中獲得快樂、強健體魄、磨練意志,有更加充盈的獲得感。不管是從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角度,還是從形成學校獨特的體育教學特色的角度,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都需從研究體育課堂、解讀體育課堂起航,要把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實踐作為認識的基礎,努力把改革的過程變成問題解決的過程。如果說國家課程改革要從面上整體推進的話,那么一個個個性化的體育教學實踐就要從點上去解讀,然后用一個個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教學實踐托起整體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

體育教師不應是簡單的“參與課程改革”,他們本來就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主體。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是體育教師要擁有對改革的投入感和自主創新。正如坦納(D.Tanner)所指出的,“為擺脫代人受過的羸弱形象,一線教育工作者在改革和壓力面前,需要保持頭腦的清醒和冷靜,維持自身的獨立性、自主性。既不固執己見、墨守成規,亦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盵14]體育教師要在心靈上與課程改革產生契合與共振,從而發自內心地信任課改、接納課改并融入改革;要深刻認識到改革并非“上邊”安排的任務,而是自身職業身份、職業操守的內在要求;要滿懷豪情地仰望星空和腳踏實地,深切地理解課程改革精髓,結合學校的實際和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和創造,使每一節體育與健康課上得有意義和充滿活力;要能夠自覺超越對日常教學生活的麻木,勇于打破纏繞于身的經驗固化之繭,依照理論的啟示與學術的關照,對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和教學活動展開持續、深層的總結反思,在此基礎上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實踐。

3.2 以“更為民主的方式”[18]推進政策的實施

民主是激發政策執行主體內驅力的重要前提,也是確保政策執行過程有效性的重要保證?!白陨隙隆钡母母镆玫健白韵露稀钡姆e極配合,就必須進一步提升政策過程的民主性品質,即在保證政策運行整體效率的基礎上盡可能地以更為民主的方式實施。事實上,當前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根本性質就是倡導“教育民主”?!爸挥袕拿裰鬟@個大的方向上去理解和把握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才能進一步促進課程改革的發展,否則我們每往前走一步都會是艱難的抑或是錯誤的?!盵19]民主實施的最核心問題,是要強化課程賦權,把一線校長、體育教師切實放到“課程改革的主人”的位置上來。長期以來, 由于體育學科自身的特點以及人們認為體育教學缺乏文化性這一偏見的存在,導致廣大基層體育教師在課改進程中的專業自主性十分有限,使得體育教師對改革產生了深深的無力感、無為感,從而游離于課程改革門外。只有讓體育教師體認到自己是課程改革的核心和主導者,只有讓他們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擁有極強的認同感、可控感和成就感,他們才會產生更強的主體意識,從而真正投入到改革進程中去。深化綜合改革的背景下,“我們決不能搞什么‘上智下愚’,使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過程成為純粹的文字符號運演的過程,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積極吸取一線改革的經驗與智慧,要記住上層離不開下層,頂層離不開底層?!盵20]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如果我們不是把既定的政策方案看作無容置疑的權威和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隨時準備在認真聽取一線校長和體育教師合理建議的基礎上進行必要調整;如果我們對于基層學校、體育教師的自主探索與創新不是預先設定各種條條框框,而是給予應有的認可和支持;如果我們對于地方和學校的自主探索不是一有失誤便求全責備,而是對于一定范圍、一定程度上的失誤能夠報以寬容的態度,那么,即便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行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祛除超強控制的行政色彩,并與“自下而上”的改革相類似,更多地呈現出自主探究、平等協商、共同適應的“主體間性”基調和特質,這樣的改革環境與氛圍將更加有助于激發基層實踐者的內生性動力,更加有益于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度進行。

3.3 加大力度推進政策工具的綜合運用

政策工具是連接政策方案與政策執行的重要“橋梁”和中介?!吧舷禄印?,意味著學校體育政策的執行不是一個簡單的政府權力發號施令,自上而下單向度推進的過程,而是多元政策主體之間多向度的立體互動過程。要形成這樣的政策執行圖景,在國家意志之外,更需激發學校自覺。這顯然需要豐富政策執行工具箱, 推進政策工具的綜合運用。

對于學校體育政策的執行而言,可采取的政策工具通??煞譃闄嗤凸ぞ?、激勵型工具、能力建設型工具和勸誡型工具等。就我國本次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來看,在政策工具的使用上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影響和制約了政策實施的效果,如過度依賴權威型工具,激勵型工具的激勵性不足、能力建設型工具的實效性不強、勸誡型工具缺乏影響力等。每一種政策工具都有其特定的運行機制、使用范圍和作用限度,僅靠任何一種政策工具都不可能解決復雜政策實踐中存在的所有問題?!皢螒{行政命令或權威機構的運作,無法保證課程實施的成功,因為這種運作只是掌握了影響課程實施成敗的部分因素?!盵15]從根本上來講,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必須落實到體育教師課程觀和教學行為的改變,如果僅僅改變外在的課程管理模式,不深入到體育教師價值觀的轉化,改革終究只會流于形式。政策工具的選用必須要考慮這個層面?;隗w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復雜性,政府必須改變對命令性政策工具的依賴,建立起類型多樣的政策工具箱,并基于互補與包容的原則,對政策工具進行優化組合,以實現“上”“下”之間的充分互動,形成政策合力,從而提升政策的整體效能。

一要用好權威型工具。首先,要完善權威型工具的結構體系,提高其適用性。我國各地經濟、文化、教育、體育等發展很不平衡,各地各校的校園文化、體育傳統、學生特點和場地設施等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權威性工具的使用要充分考慮地區之間的差異,充分審視政策資源的限度和執行的可行性。還要制定好配套的保障政策,以確保權威型工具具有可操作性。其次,要重視政策執行的追蹤管理。權威型工具一經推出,就一定要嚴格執行。政府部門要盡快完善學校體育政策執行的監測機制,制定并嚴格落實政策執行的問責制度,對無所作為的有關部門與個人進行問責。最后,要賦予權威型工具應有的彈性,增加權威工具的政策張力和靈活性。譬如,教育行政部門在督導過程中不能以對政策的絕對忠誠和完全一致作為唯一評判尺度,而是要督導地方結合地方特點進行“底層設計”,強化政策的再創新、再創造。

二要用好激勵型政策工具。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采取措施,切實保障體育教師的合法權益,在職稱評聘、福利待遇、評優表彰和工作量計算等方面,與其他學科教師一視同仁,為體育教師積極從事課程與教學改革提供必要條件。要建立“選擇性激勵”機制,即“對參與改革的每一個成員區別對待,‘賞罰分明’”,對那些積極從事改革的學校和體育教師提供額外的補償或獎勵。如果學校和體育教師能夠憑借其在課程改革方面的出色表現獲得資源,那么其實施改革的意愿和熱情就會不斷提高。

三要用好能力建設型工具。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最終落腳點是校長和體育教師。邁克·富蘭曾言, 對于任何美好的改革藍圖來說,如果改革主體“只有高的期望而沒有能力”,那只不過是“一張過度負擔的處方”而已。培訓是加強成員能力建設的重要途徑。校長對待體育的態度、決心和行動,在較大程度上決定著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基本走向。因此,在校長培訓上一定要加入體育方面的內容,推動校長形成正確的體育意識、樹立和諧的課程觀念,正視體育課程的應然地位。對一線體育教師的培訓, 要建立起符合體育教師需要的、能有效促進體育教師能力發展的新型培訓機制??蛇m當減少強制性、短期性的培訓項目,逐步將體育教師參與培訓的實效性與個人績效考核、職稱晉升結合起來;可采取“體育工作室”、“技能導師制”、“優秀教師學區任教制”、“精準國培”等舉措,推動體育課改與體育教師專業化同步發展;在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條件下,要利用技術條件把體育教師與各種可以利用的專家、資源、數據以及學習經驗更加緊密地連結起來,實現體育教師專業化進一步發展。

四要用好宣傳型工具。政策宣傳是政策實踐中一個被廣泛運用的政策工具。政策執行中的政策宣傳,通過宣示、告知、教育、勸誡等,通過各種輿論活動影響和塑造政策對象、目標群體以及各利益攸關方對政策的理解和認同,從而推動政策的順利實施。課改過程中,政府部門要充分運用各種輿論工具,積極進行輿論宣傳和造勢,讓課改能夠持續性地在大范圍內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有研究者指出,“當下,‘體育新課改’已鮮有人提及,其已經離開了學校體育理論界和一線體育教育工作者的‘視線’?!盵16]新課改關注度的冷卻,其因之一在于輿論宣傳的漸趨缺位。這顯然有悖于“新常態”所傳達的“事情現在如此,以后也必將如此”[17]的訊息。新課程改革不是一陣風,宣傳資源的供給也要與課改的深入推進相匹配,它不應是一開始的高投入和后續的無投入,而應是一種體現責任關系的持續性關注。在體育新課改進入新常態的新階段,持續加強課改宣傳以推動持續性的變革應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3.4 重視“中層”領導力的加強和專家學者承“上”啟“下”的積極運作

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深化需要頂層設計,也離不開基層創新,但在“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之間,還有著系聯上下、傳遞能量、溝通信息的“中層”存在。這里所說的 “中層”,并非泛指所有組織、機構管理層的“中層”,而是指省市(縣)級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他們負責接收來自“上面”和“下面”的各種信息,在整個改革通道中居于重要位置。因此,課程改革“要高度重視中間層級的相互協調和政策領導力的加強?!盵21]

學校體育事業肩負著國民健康與體質增強之重任,承載著國家富強與民族興旺之己任,因此,大力發展學校體育事業、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絕非簡單的政策修辭,而應是政府責任的重要內容之一。尤其是,由于學校體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相對弱勢,更是需要凸顯政府責任。政府應以重點關注地方、學校和學生的需求為首要前提,及時了解各地區學校、體育教師和學生的多元化需求。這就需要進一步完善政府與社會間的互動關系,通過建立暢通高效的需求表達和反饋機制,將自上而下的調查與自下而上的主動傳遞結合起來,及時有效地把握當下學校體育領域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針對性地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如建立更為科學的教育政績評價標準,規范、治理以升學率為導向的教育管理制度,下大力氣解決體育師資不足和場地器材設施配備不足的問題,等。政府還需進一步健全學校體育法律法規,特別是要盡快制定、完善學校體育安全事故方面的法律法規,摘掉套在學校管理者和體育教師頭上的“緊箍咒”,使其能夠心無旁騖地投身于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中來。當學校體育工作受到各級政府的真正重視和實質支持,當學校體育不再是配角的時候,一線體育教師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責任所在,產生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才能夠形成上下互動、官民齊動的改革運動,從而從根本上保證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順利推進。

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作為政府管理學校體育工作的職能部門,掌控著可觀的權力和資源,其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態度和課程領導力,直接影響到課程改革在當地的成效。但從體育與健康課程三級管理體制落實的總體情況看,地方課程管理部門在體育課程管理與建設中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一些地方課程管理部門沒能研制一整套體育課程實施方案,使得地區學校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指導,導致了課程在國家層面與學校層面之間的脫節。教育行政部門必須要強化責任意識、課程意識、執行意識,嚴格根據三級課程管理的職責和權限行使課程管理職能, 對本區域的課程改革與發展做出科學、全面的規劃, 并組織各方力量予以落實,不能僅僅讓學校、體育教師擔負課程改革的責任。譬如,江蘇省南通市教育行政部門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承上”和“啟下”方面的經驗[22]值得借鑒。為切實落實國家的《課程標準》,南通市教育局認真研讀上級下發的各種文件,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本市的實施方案,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可供下一級落實的措施,有力地踐行了教育行政部門管理、計劃、決策和指導的職能。南通市地方體育與健康課程管理的“承上”職能體現在依據《江蘇省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新課程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制定了《南通市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模塊教學方案的意見》;“啟下”職能則體現在引導南通中學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江蘇省南通中學體育新課程實施方案》。同時,教育行政部門還要密切關注和聯系基層,對學校的改革實踐進行跟蹤調研,系統總結和推廣地方和基層改革的先進經驗,注重從“模范”中挖掘“模式”,并通過行政導向和輿論引導等途經,為改革經驗的擴散提供典型經驗和示范引領,切實發揮基層探索的“溢出效應”,實現“點狀突破”與“整體推進”的良性互動、“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有效結合。同樣可以南通市的實踐為例。該市每2年都會開展一次市級優秀人才的評選,相應地各縣市區也評選出縣級優秀人才。為充分發揮優秀人才的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該市教研室組織并支持優秀人才組建教研團隊,如市中青年名師潘雪峰工作室、暑期體育教師研修團隊等,帶領一線體育教師展開課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教研團隊先后組織開展了“普惠教研”、“送教下鄉”、“區域聯動”等形式多樣的體育教研活動,從城市到農村、從理念到實踐、從校內到校外,讓優秀人才將新課改之火引向更多基層學校,有效地促進了當地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與發展。

要形成“上”、“下”互動的政策執行形態,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體育教研人員承“上”啟“下”的積極運作。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教學大綱依賴,我國體育教師的課程意識、課程能力普遍欠缺。譬如,不少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都不具備科學組合、設計教材內容的能力,也難以保證“目標統領下的內容”是真正貼近學生實際的。只有在理論的“觀念性”與實踐的“現實性”之間搭建起具有操作性的橋梁和中介,才能幫助體育教師減輕改革中的“陣痛”,促進課程標準的有效落實。課程改革過程中,體育教研人員在理念傳播和扶助施行上就發揮著這樣的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體育教研人員既包括各級體育教研員,也包括專門從事體育課程與教學研究的理論工作者,尤其是高校里從事體育課程與教學研究的專家學者。他們上要與教育行政管理人員保持觀念和行動的一致性,并把改革理念和政策方案化為具體項目,開展研究并推動改革;下要與學校領導和體育教師保持緊密聯系,通過參加體育教師培訓、構建交流平臺等活動,作好“傳”和“說”的工作, 把理論研究成果傳遞給廣大體育教師。譬如,華東師范大學季瀏教授團隊根據國家的政策要求和我國傳統體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長期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基礎上,構建了 “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在國家《課程標準》與體育與健康教學實施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該模式在全國范圍推廣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3.5 通過“賦權增能”全面提升體育教師的課程“知行力”

對于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而言,政府、專家的作用固然不能忽視,但體育教師的主體地位更不可或缺。教師在課程政策實施中的主體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品質,在政策實施的各個具體環節與階段,體育教師都須扮演核心角色。

教師課程知行力是教師通過對課程的認知、設計、實施和評價, 將課程資源轉化為行為執行力從而實現課程育人功能的能力,包括教師對課程的認知力、設計力、實施力和評價力等。教師具備良好的課程知行力是課程育人、文化育人的重要保障。而只有強化賦權增能,不斷提升體育教師的課程“知行力”,才能使“上”面(國家)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政策真正落“下”(基層學校),使得政策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執行。

教師在課程改革中被賦予權力,或者教師具有行駛權力的能力,是課程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權而言,體育教師被賦予靈活的教學自主權和專業發展權, 體育教師有權理解新課程,開發新課程,創生新課程。就能而言,體育教師需要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不斷充實和更新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激活自身實踐智慧,提升自身課程實施的能力。

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應注意賦權和增能的結合,一方面, 如上所述,頂層應為體育教師提供課程決策的知識信息,開發更多的操作策略,并給予充足的專業指導和技能訓練,使之轉化為體育教師參與改革的能力。另一方面,體育教師要主動確立正確的課程觀,積極學習和領會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科學把握課程、教材、教學與學生發展之間的關系,對國家課程計劃進行校本化的適應性改造,并結合教學情境、現場資源、學生經驗和自身優勢等進行創造性教學。體育教師只有從缺乏思考的機器轉變為“善于思考的專家”,形成與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相適應的素質和能力,才能讓普遍認同的“教師擔當”成為現實。

4 結 語

有序、有效地推進學校體育改革政策落實,需要完善政策執行機制,優化政策執行路徑?!白⒅叵到y性、整體性、協同性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改革的重要方法?!盵23]“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要義和關鍵之一,在于處理好“自上而下”與基層探索之間的關系。對于新時代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而言,只有進一步突出頂層牽引、推動與基層探索的緊密結合、良性互動,課程改革才能最大限度地匯聚改革正能量,推進改革行穩致遠,蹄疾步穩。為此,在強化頂層設計與推動的同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專家學者也要釋放和讓渡出充分的空間與權力,讓實踐領域(學校、體育教師)的探索和智慧充分參與進來,從而形成自上而下的推動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相輔相成的深改新格局。這種“上”、“下”協同的綜合改革機制無疑是新時代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綜合性的重要體現,也是新時代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深化之途和治本之策。

猜你喜歡
體育教師政策體育
政策
體育教師在線教學行為的實證分析
政策
健康中國2030導向下體育教師健康素養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職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現狀調查
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配置結構與優化
助企政策
政策
我們的“體育夢”
體育一家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