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間正義視角下農村體育教師流失的對策研究

2021-11-22 10:41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 2021年5期
關鍵詞:體育教師農村學校

謝 哲

(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指出要加強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師資隊伍建設,均衡配置城鄉義務教育資源。農村的發展關鍵在于農村教育的發展,而農村教育要發展關鍵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農村體育教師隊伍。但過去優質的農村基礎教學資源大部分都集中在城郊地區,伴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現已轉化為城市基礎教學資源,農村教學質量不僅沒有提升反而被拉開較大的差距。國家在2015年后頒布多項促進農村教育的政策,在《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和《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實施后,農村體育教師數量總體有所上升,許多師范生選擇畢業后先避開就業壓力前往農村地區任教,但年輕教師在農村工作幾年后由于各種原因紛紛離開農村學校,調離農村地區考取城市編制,農村學校淪為“新手教師培養基地”和城市教師晉升職稱的跳板,面臨嚴重的農村體育教師流失窘境[1]。本研究就空間正義視角來分析農村體育教師流失的原因,通過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究其本質,抓其原因,最后提出相關解決對策,擴展農村體育教師生存空間。

1 農村體育教師流失現狀與職業特征分析

1.1 農村體育教師流失現狀分析

目前農村學校大量存在“鐵打的學校,流水的教師”現象,充分說明了農村地區教師的不合理流動,這種不合理流動主要表現為相對流失和絕對流失。所謂相對流失,是指農村體育教師心理上的流失,亦指那些在崗的教師工作的重心已經不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上,已經將身心投入到城鎮編制考試、社會培訓機構之中,尤其是定向師范生,對于農村環境的不適應和職業生涯的追求,又限制于定向師范生的身份,至少需要完成一個五年的工作合同才能放行,剛畢業的年輕教師又很難領悟到到人民教師的崇高精神,所以極易造成心理上的流失。農村學校由于臨聘制度的不完善和財政支持不夠,難于引進優秀稱職的體育教師,囿于教師人員緊缺又無法開除這些舍本逐末的教師。更為嚴重的是教師的絕對流失,這是指那些離開農村體育教師崗位,去往城鎮區域或是從事其他崗位的人員。絕對流失現象對于農村學校的打擊無疑是致命的,農村學校本身由于地區經濟發展的落后就沒有條件吸引優質教師任教,再加上辛苦培養的骨干教師大量流失,給本就雪上加霜的農村教育沉痛一擊[2]。

農村地區現已形成“農村流向城鎮,中小城鎮流向城市,市縣流向省會城市,邊遠落后地區流向經濟文化發達地區”的流動格局。據《國家教育督導報告2018》統計,農村地區有92.5%的校長反映,40歲以下中青年教師有嚴重的流失現象[3]。王艷玲[4]對云南省偏遠地區30個縣的10356名農村體育教師進行問卷發現,所調查的鄉村教師中有78.2%的教師有流動或流失意愿。王曉生[5]對云南省農村體育教師進行了深入調查,4年期間,云南省基礎教育階段登記在冊的教師流失(改行)人數為11479人,辭職4983人,考入公務員隊伍2433人,考入其他事業單位1758人,流失的教師主要為農村體育教師。通過課題組走訪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區64個縣內的鄉鎮中小學對198名農村體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第一,教師流動意愿強烈,許多農村體育教師處于相對流失狀態。調查數據顯示,準備離開農村地區的體育教師占33.3%,想離開農村地區的體育教師占58.6%,不想離開農村地區的體育教師占8.1%,大部分農村體育教師還是希望能夠離開農村地區任教。第二,新進教師數量不足,師生比較高。調查數據顯示,武陵山片區年齡在24歲以下的在編體育教師占14.5%,平均師生比達到1:300左右,這一數據顯示武陵山片區體育教師隊伍新進教師嚴重缺乏,而且片區內師生比較高,體育教師管理學生的日常生活任務較重。第三,優秀教師只出不進,教師隊伍難以穩定。調查數據顯示,在最近幾個月內離開的體育教師中有87%的體育教師是擁有較高職稱和有名譽稱號的優秀教師,大多數農村學校中優秀教師流失率極高。第四,經濟與家庭壓力較大,難以堅持扎根農村教育。調查數據顯示,80%的農村體育教師認為經濟壓力是造成無法堅持扎根農村教育的主要原因,67%的農村體育教師由于家庭原因選擇離開農村地區。

1.2 農村體育教師的職業特征分析

第一,需要監管學生日常生活。農村地區留守兒童較多,農村學校大部分采取寄宿制管理,但基礎設施較差,更加缺乏生活老師的管理,學生日常生活管理需要由體育老師來監管,加重了體育教師的教學負擔,使其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學校工作上,難以騰出空閑時間來進行其他活動。第二,室外為主的教學活動。其他理論學科的教學場所是在教室當中,但體育教師的授課班級多,需組織全校的早操、課間操、課外活動以及體育競賽活動,這些教學與課外活動場所在均在室外,需要克服炎熱和寒冷的天氣,而且農村學校場地設施較為簡陋,少有提供能夠遮風避雨的場地,體育教師授課過程更加艱辛,開放式的場地授課管理更加不易。第三,雙重勞動相結合。體育教學有體育基礎知識、體育課教學組織、口令等組成,體育教師的教學從表面上看主要是示范動作、保護、幫助、組織練習等體力勞動構成,但構成這些表現形式的實質要消耗大量的腦力勞動來配合,體育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班級和學生來調整教學過程,同樣的授課情況下體育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勞動。第四,體育教學是以鍛煉身體的實踐活動為主。體育教師無論是在傳授體育知識、技術技能還是在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都需要體育教師做出表率和示范,而且不能像理論課程教師只停留在言語上,更多需要組織身體練習后的體會,所以體育教師需要不斷的組織實踐活動,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來提高身體素質和道德品質。第五,兼顧組織課外訓練活動。體育教師不僅需要完成正常的教學內容,還需要在課外組織訓練任務,帶隊進行訓練以及參加比賽,但在農村地區往往付出與回報不能成正比,由于基礎條件較差學生難以出成績,學校財政狀況不好難以給體育教師開出課外訓練費,體育教師還需要自掏腰包來購置一些訓練器材來保證訓練效果。農村體育教師的職業特征體現出更多的艱苦性,這讓許多年輕的體育教師難以承受,造成流失現象頻發。

2 基于空間正義導向下我國農村體育教師流失的原因分析

2.1 空間理念危機——被迫劃分為低等學校

空間正義理論中的理念危機,又稱政治理念危機或政治正義,它是指“要求空間政治組織對弱勢群體的剝削降到最小限度,它是約束人類社會做到相對公平的主要因素之一”。[6]當前,我國教育管理體制理念的偏差造成人為的將學校劃分為三六九等,政策的執行也就由此區分開來,具體就體現在重點學校與普通學校、城市學校與農村學校、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的區別上。以城市學校為代表的政策先行地帶,能夠得到國家教育部門在財政、人員、管理方面的多方支持,而占全國學生人數一半以上的農村學校得到的支持卻具有延時性與停滯性,所以城市學校全面開花的形勢下,農村學校并沒有什么起色,這是由于教育管理體制空間理念的危機。目前教育管理體制理念的偏差已經讓教師隊伍形成一種以在重點學校、城市學?;蚬k學校為榮,而不是以成為一名愛崗敬業、樂善好施的優秀教師為榮,更不用說成為一名艱苦的農村體育教師,為飽受風霜的農村教育貢獻力量,反而農村體育教師成為了教師隊伍中“混的差”的代表,最終由于師資力量的稀缺農村學校教學質量下降,無法獲得更多的財政、人員、管理的支持,農村體育教師紛紛去往城市。失去了作為教師的本質,教育資源集中現象明顯,城市教師隊伍中也極易出現一些影響較大的社會問題,例如收受錢財,違規招生、敗壞考試風氣、貪污教育經費等,讓本應該是受人尊敬的教師隊伍成為腐敗的溫床,這不僅破壞教師隊伍的風氣,還造成師德師風的下降[7]。

2.2 空間生存危機——邊緣化的農村體育教師隊伍

農村體育教師群體的空間正義程度是維持農村教育發展的必要條件,打破體育教師群體的空間正義體系必然造成整個農村教育的動蕩,正如教育生態學中所提到的“群體之間的穩定程度是維持教育生態平衡的重要條件[4]”。根據空間正義理論的三個維度來看其影響程度。一是從政治維度上看,農村體育教師群體在政治上少有發言權是其不公正的體現,想要為本職業爭取更多的空間權利就必須在政治上有發言權,盡管憲法賦予公民參政議政的權利,但在現實中要想參與政治發言,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基層票選人大或政協委員的機會,由于農村體育教師群體力量薄弱和社會關注度不夠,群體中很難出現較為耀眼的人物,因此相較于其他學科教師也就很難參與到基層政治中去,更別說為其爭取合理的權益,暫時只能靠政府對于農村體育教師群體的關注來博取合理的權益。二是從經濟維度上看,近年來,黨和政府雖然提高了農村體育教師的待遇,但農村體育教師的工資增長始終跑不贏物價的上漲[8]。經濟維度上最重要的困境是城鄉教師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其根本原因是國內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均衡性,教師發展機會、校外智力資源、教育設施設備等顯著差異不僅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廣泛存在,而且在不同學校類型、學段等方面的差異也很明顯,在經濟收入水平低下、分配失衡、校內管理欠科學、辦學條件差等因素的影響下,農村體育教師在經濟困境中產生了失落、仿徨的心理。三是從文化維度上看,農村地區由于經濟發展的落后,人們對于教育的認知落后,“尊師重教”的氛圍不夠濃厚,農村體育教師普遍表示付出與回報難以形成正比,過去社會所推崇儒家精華中的“師道尊嚴”在農村地區逐漸被“物質至上”所掩蓋,精神文明的師道精神難以尊尚,且農村體育教師的地位、待遇遠不如其他職業,這一點在農村體育教師身上愈發嚴重,以至農村體育教師成為了家長口中的不理想職業和無奈選擇。

2.3 空間耐度危機——無力承受耐度“臨界點”

耐度是指教師群體為了維持生存的穩定性而能夠接受的最極限條件,具體表現為生存環境與工作壓力所能承受的下限“臨界點”[9],只有在此范圍內教師才會愿意留在該空間從教,反之將會尋求更好的空間??臻g耐度危機極易出現在教師發展的前中期,由于年輕教師剛剛進入教師隊伍,對于薪資水平、學生情況、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的選擇都處在不穩定期,一旦遇到無法適應的困難就會選擇離開。相比之下農村地區的生活環境遠不及城市地區,極易打破年輕教師的耐度“臨界點”。一是農村腹地主要以從事第一產業為主的勞動聚集區域,不同于城市地區以第二和第三產業的資本聚集區域,無法為農村體育教師生活提供便利的交通、豐厚的薪資、宜居的住宿、豐盛的飲食和多彩的消費。二是主要產業決定兩地的經濟發展方式大相徑庭。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經濟的發展還保留著小農經濟思想,許多農村個體還抱有自給自足的習慣,而在我們城市的工商業生產中,早已將這部分勞動生產者淘汰,轉變為大量的腦力勞動者,腦力勞動者的獲取就需要教育的參與,自然對于教育的投入農村無法比肩城市,這就是兩地區本質上對待教育差別的因素,可以看做是供需關系拉動教育的發展。三是經濟發展影響人們的文化需求,造就了居民與農民不同的價值取向。農村學校不受體育教師的青睞是因為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加之農村學校由于場地設施不夠完善、專業教學人員缺失,家長難以放心讓孩子學習體育,這種價值取向嚴重影響農村體育教師的生存空間,加之農村體育教師數量少,體育課與其他工作量過重,超負荷的工作讓體育教師們無暇投身科研與家庭。

2.4 空間角色危機——面臨凋零的個人發展機會

體育教師空間角色的定義正如生態教育學中強調教師群體的“生態位”,意指教育生態系統中每個角色相對于其他角色所處的位置,包括空間位置、時間位置、功能、地位等??臻g角色的“生態位”在整個教育系統中可以理解為教師對于各種教育資源的擁有與使用,包括人、財、物各種有形資源和智商、情商與信息等無形資源。長期以來,城鄉之間政治、經濟、文化三方面發展不均衡態勢逐步加深,農村體育教師空間角色的“生態位”不斷朝著邊緣化方向發展,這加劇了農村體育教師的流失。在政治方面,1978年鄧小平在《全國教師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從全局上改變了全國對教師的社會定位,大大提高了人民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使城鄉體育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站在了同一起跑點上。但隨著我國城鄉政治發展不均衡態勢的加劇,在城市許多政府單位為了適應當時城市發展而采取整合重組或新建部門的過程中,需要知識分子的參與。而在當時條件下,我國知識分子普遍都在學校教書,這樣一來城市教師不僅有了更多政治發展的機會,而且還有機會從學校黨務工作晉升到政府機關工作,工作環境的改善使得政治地位與社會地位不斷提高。反觀農村體育教師由于農村政治發展進程緩慢,沒有更多的政府工作崗位以及政治參與機會,政治地位與社會地位被倒逼下降。在經濟與文化方面,城市經濟與文化發展在改革開放以后進入到大發展、大建設、大繁榮的時期,城市經濟總量的提升是農村望塵莫及的,城市經濟的發展又帶動了文化的繁榮以及對于教育的重視,教育的重視就將城市教師的地位提升到中心區域,城市中教師的“生態位”已經趨于穩定。而農村體育教師由于社會地位不高,缺乏公眾信譽支持;權益保障不力,職業價值難以彰顯;繼續教育疲軟,個人發展空間狹小等原因使得農村體育教師角色日趨邊緣化,難以獲得較好的個人發展機會,加速了農村體育教師流失。

3 空間正義視角下應對農村體育教師流失的對策

通過分析和對教師流失問題的歸因,不難看出,農村體育教師的流失阻礙了農村公共教育事業以及促進農村社會全面發展,要想扭轉農村體育教師流失的空間局面就必須改變農村體育教師的生存空間。城鄉教育資源差距仍是造成農村體育教師流失的主要原因,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體育教師流失問題需要大力傾斜教育資源的投入比例來重構農村體育教師的生存空間,如同建立“自然保護區”一樣,對教育生態空間較差的農村,實行保護性政策,建立教育保護區,使得這些地區得到更多的補償性資源。

3.1 樹立“空間人性化與空間科學化”的教育管理理念

馬克思的空間正義理論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對人生存空間的剝奪,從中我們可以得到的啟示是“需要利用人性的光輝來留住那些愿意改變農村教育面貌的體育教師和科學合理的配置空間教育資源能有效解決教育管理理念偏差帶來的空間剝奪現象”。尊重人性是緩解教師流失發揮教師自主性的前提,過去在農村體育教師群體中由于管理上的漏洞而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加之繁重的工作任務以及邊緣化的教師地位無不讓其產生離去的想法。所以在今后的管理舉措中要求自覺運用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做到以情感留人,溫暖農村體育教師,以充分開發人的潛能為己任。第一,物質激勵。獎勵努力工作和繼續學習的年輕教師,設置獎金制度。年輕教師早期需要更多學習進修的機會,對于想要進行學習深造的農村體育教師給予經濟上的補助,如無法在經濟上進行支持,就適當減輕工作壓力,讓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緊張的學習生活中。第二,精神激勵。不僅要在其遇到困難時,安排年長的教師對其進行指點,充分感受到學校的關心,讓年輕教師早日過渡為專業教師,回報學校以及農村教育事業。還要在平時不定期組織一些教職工參與的文娛活動,通過活動交流加深教師之間的情感,使農村體育教師對學校有強烈的歸屬感,營造農村體育教師“樂教、善教、留教”的氛圍。教師管理理念的科學化。農村學校囿于師資短缺而招聘審查不嚴格,造成農村體育教師隊伍質量參差不齊,不合格教師和超齡教師現象嚴重,且占據編制無法清除,而年輕的合格教師由于編制缺失極易流失。建立一套適合農村體育教師現狀且擁有科學理念的人事管理制度,篩選不合格教師與超齡教師,妥善安排退休機制,承認其為農村教育做出的貢獻,健全退出機制增加農村體育教師編制。

3.2 改善農村體育教師生存環境,提高其自我認同感

留住農村體育教師就要為其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間,為其建立更多的生活配套設施以及物質保障,只有更好的待遇以及更好的工作環境才能吸引優秀的教師投身農村教育。一從政治維度看,農村體育教師需要更多地參與農村政治生活,遴選樂于服務教師群體的優秀農村共產黨員體育教師進入政協系統工作,為農村體育教師群體建言獻策,增加其話語權,讓農村體育教師群體得到社會的更多關注,為農村學校謀得更多運行經費以及額外的教師集體活動與外出學習經費,用以保證農村學校教師宿舍、職工食堂、運動健身、圖書閱覽、娛樂活動等生活空間的建設。二從經濟維度看,正是由于城鄉經濟環境差距太大,農村體育教師在經濟困境中產生了失落、彷徨的心理才造成了嚴重的教師流失現象,要想解決此現象主要是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把農村經濟搞上去,農村經濟要想發展離不開農村體育教師群體的發展,我國政府應大力支持農村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把農村體育教師工資提上去,努力建設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現代化農村體育教師隊伍。三從文化維度看,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是其從教的前提和取得教育成效的基礎”[10]。農村社會要多多通過廣播、報紙、網絡等宣傳媒體,大力弘揚“尊師重道”的社會主義新時代教育觀,對勇于獻身農村教育的行為進行報道,對不尊重教師的行為予以譴責與警示,引起農村社會對農村體育教師的優秀品德的廣泛共鳴,使農村體育教師受到社會的認同。

3.3 建設現代化新農村體育教師隊伍,提升農村體育教師耐度“臨界點”

自從《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意見》的通過,我國農村體育教師隊伍建設進入了新時代,要想建設一支現代化的新農村體育教師隊伍,為此提出以下建議:一是政府財政優化農村體育教師津補貼制度,進一步明確津補貼政策的實施范圍、實施對象、發放標準與保障實施細則。二是大幅增加農村體育教師崗位津貼種類,農村體育教師在教師群體中屬于特殊工種,在室外教學場地教學會遇到惡劣天氣,應增加室外工作津貼,如高溫和低溫補貼。農村體育教師課后需要承擔額外的課余訓練,課余訓練補貼也應該按照課時時長進行補貼。最后,農村體育教師需要特殊的服裝來保持其專業性,對于有需要的服裝購買請求予以支持和津貼。三是提高農村體育教師住房保障;鼓勵多元化的農村體育教師住房保障體系,主要由政府建設具有公寓性質的住校周轉房和公寓房,教師工作調動隨即搬離。在縣城或交通便利之地建設教師安置區,無償或低價提供建設用地,免收土地、建設等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押金,對服務費進行減免,為教師建設一些經濟適用房、廉租房、限價房和集資房,對于教學年限達標的農村體育教師出讓房屋產權,讓成熟的農村體育教師真正擁有留下來的理由。鼓勵單位或個人投資在校園附近建設教職工小區,帶動農村學校周圍的發展。四是重視農村體育教師本土化建設,通過招聘、轉崗、公費師范生等方式,鼓勵和培養本地優秀學子學成歸來,穩定當地農村體育教師隊伍。五是實施農村體育教師榮譽制度,人除了物質上的要求,還需要精神上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讓農村體育教師的勞動得到社會的認可和贊賞。對于扎根農村學校二十年以上的優秀教師,必須給予榮譽獎勵,頒發榮譽證書,加大宣傳力度,讓社會上的更多人知道他們的事跡,增強職業認同感和幸福感,激勵年輕教師去往農村學校,留得住,安的心,才能教得好。

3.4 建立教育大數據網絡發展平臺,實現農村體育教師的角色發展

馬斯洛認為“人只有滿足了追求高層次發展的需要,才能在穩定的空間發揮自己的專長”[11]。因此,在農村地區建立教育大數據網絡發展平臺,既滿足農村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需求,又可以實現農村體育教師的個人發展。教育大數據網絡發展平臺對挽留農村體育教師有兩方面促進作用,一方面是成為政府、社會、學校與農村體育教師互聯互通的重要渠道。教育數據每天都在教學實踐中產生和累積并且不斷通過數據化的形式傳入到大數據網絡之中,這些教育信息通過平臺在彼此間提供、分享、反饋,有利于政府教育部門進行科學有效的決策、社會對公開的信息進行關注與監管以及學校通過大數據招聘適合本校發展的教師。另一方面,教育大數據網絡發展平臺可以為農村體育教師提供網絡學習的機會。目前火爆的“云學習”、“云課程”、“云交流”正好解決了農村體育教師時空不便的限制,讓農村體育教師不出遠門即可享受到互聯網生活帶來的便捷,“云學習”可以通過農村體育教師大數據的習慣,分析和安排出其需要的知識數據,免去了以往操作和查找知識數據的步驟,讓農村體育教師更加便捷地獲取想要的知識數據?!霸普n程”是教師培訓在互聯網的一種衍生,它不僅可以根據教師自己的時間安排來進行學習,還可以根據個人偏好選擇學習內容?!霸平涣鳌笔且环N類似于醫院中專家問診的形式,大數據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以及教學特點自動配對農村體育教師與教學專家和名師進行組合,兩者再通過互聯網進行實時交流,解決農村體育教師的教學困惑,其最大特點是免去了拜訪名師與專家的一些人情世故和經濟支出,最終實現體育教師的“二次騰飛”。

4 結語

農村體育教師流失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然要經歷的現象,城市教育環境的吸引力不斷提升從側面降低了農村教育環境,農村學校不得不接受現實,但隨著國家政策的激勵和社會對該現象的關注以及農村迎來新的一輪發展,農村整體實力必將上升,尤其是作為農村經濟上升的基礎部分,農村教育必將走在先頭隊伍之中,也就是說大力支持農村教育,建設一支新時代新農村高素質高水平的體育教師隊伍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建立這樣一支隊伍,就需要我們做到為其提供更優質的生存空間、更人性和科學的管理理念、更全面的個人發展和更高的耐度臨界點來保證。

猜你喜歡
體育教師農村學校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體育教師在線教學行為的實證分析
健康中國2030導向下體育教師健康素養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職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現狀調查
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配置結構與優化
學校推介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 新一輩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