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學習下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

2021-11-22 00:51俞燕燕
數理化解題研究·綜合版 2021年10期
關鍵詞:深度學習高中物理策略

摘要:學生思維的提升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所在,基于這一目標,深度學習是我們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重點關注與落實的,基于這一需求,筆者嘗試踐行深度學習下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實踐與研究.

關鍵詞:深度學習;高中物理;課堂;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1)30-0076-02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對教師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課堂中教師不僅僅是單純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使學生能夠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知識,這將有助于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增強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更好的服務于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深度學習,培養學習能力

學功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需要有良好的基礎.只有基礎知識打牢了,才能進行深度學習,這就是溫故而知新.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儲備的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深度學習,使學生能夠在頭腦中把新舊知識建立聯系,做到融會貫通,使學生對知識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不僅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更是提高了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如在教學《動能定理》一課時,在利用動能定理解題時會涉及到力做功的問題、物體的運動過程,而且有些題目也可以利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為了能夠讓學生做到溫故而知新,教師帶領學生回顧前面所學的知識,就提出要想找到合外力做的功,首先要確定有哪些力,要明確這些力還要進行哪個步驟,由于學生在力學部分已經清楚,學生就提出分析受力之前先確定研究對象,接著教師讓學生回憶怎樣做才能既快又準確的進行受力分析,學生就聯想到可以根據受力分析的順序就能做到,教師又提出力做功的特點,學生就提出了功的公式,而且還有學生補充到這個公式對應的是恒力做功,這樣就把動能定理的左邊完成,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動能的概念,使學生更加清楚這是一個狀態量,需要確定物體運動過程中的兩個狀態,到此動能定理的應用就讓學生有了清晰的認識,為了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這時教師向學生提出:除了用動能定理解決還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這類題目?學生一時陷入了沉思,就有學生回答:由于物體受到恒力作用,因此物體將會做勻變速直線運動,也可以用牛頓運動定律來解決這類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即對新知識進行了深度學習,又對先前的知識進行了溫習.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使學生對新知識有了充分的認知,同時對舊知識又有了回顧,使學生把新舊知識建立了聯系,這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效提高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深度學習,提升思維能力

現階段的教育理念是:課堂是學生的,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起輔助作用.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度學習,教師可以采用提出問題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然后給出學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學生就會在問題的引導下積極動腦、自主學習,與同學進行深入合作學習、交流,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還能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團隊精神.

如在教學《機械能守恒定律》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讓學生通過深度學習更加準確的理解“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使學生能夠深入細致的清楚與力做的功對應的是哪種能量發生了改變,同時也為了順應現階段的課堂——學生課堂學習主體需要,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自主學習、討論、交流.(1)物體的動能變化對應哪種力做功,它符合怎樣的規律?并闡明動能變化的原因.(2)重力勢能的變化與哪種力做功相對應?與物體受到的外力做功是否有關.還有哪個力做功與能量變化與重力勢能相類似.(3)機械能的變化與哪種力做功相對應?遵從哪種規律?闡述機械能變化的原因.問題提出后教師就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深度學習、自由討論、交流,教師則深入到學生中間對學生的不解及時給出指導,學生在三個問題的引導下,經歷了自由的分析、討論、交流,使問題得以解決.正是在學生各抒己見、自由發言的過程中,學生才一步步的深入到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本質中,對定律的認識有了更加準確、透徹的認知.

教師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把問題拋給了學生,同時也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在自由、平等的課堂環境下進行了深度學習,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提升了思維能力,培養了合作精神,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三、深度學習,鍛煉變通能力

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接觸物理概念,往往出現對概念熟記于心,可是每每到應用概念解題時就會出現錯誤,究其原因還是學生對概念的掌握太過于死板,缺乏變通的能力,不僅概念如此,像規律、實驗結論、習題只要出現一點改變學生作答時總會出現各種錯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變式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以求在“變中求不變”,這樣既能讓學生深刻認知概念,又能鍛煉學生的變通思維能力,從而呈現高效課堂.

如在教學《牛頓第一定律》一課時,本節課涉及到慣性這一概念,學生對于慣性的定義是很容易記住的,而且對于教師舉出的“人坐在行駛的汽車上,當汽車突然剎車時人會出現怎樣的動作”這一例子,學生很能理解這是由于慣性,使人的身體會向前傾,為了讓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教師運用了變式教學方式,接著向學生拋出這樣一個情景:在一個透明塑料瓶中注入很大一部分水后蓋緊瓶蓋,并在瓶蓋部位系上繩子,把瓶子水平放置在桌面上,這樣在瓶子上部有一部分空氣,如果突然向前拉動繩子,那么你會觀察到這部分空氣會跑向哪個方向?由于學生受到“突然開車人會向后傾”的影響,有很多學生就提出:空氣會向后跑去.這時教師把這樣的瓶子放在了學生面前,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學生在事實面前領略了不一樣的慣性現象,在變式中真正認識到了——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使學生對慣性概念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變式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進行深度學習,在這樣的課堂上不僅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還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變通思維能力.

四、深度學習,提升認知能力

物理學科的教學內容比較繁多、復雜,學生在前后知識的學習中就會出現認識模糊,知識混淆的現象.即便學生做到了課下及時復習,這種現象仍舊存在.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帶領學生不僅在所學的知識之間尋找聯系,還要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構建知識點之間的區別,使學生能夠更為清晰地掌握所學知識的異同,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最大化課堂教學效益.

如在教學《曲線運動》一課時,由于這一課學生首次接觸曲線運動,為了能夠讓學生在頭腦中對知識有清晰的認識,教師就帶領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先以直線運動為切入點,幫學生明確根據運動軌跡把物體的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然后進入“如何描述曲線運動”的知識點,教師提出直線運動用哪些物理量進行的描述,學生自然就會想到“速度、位移、加速度”,這時教師向學生明確這些物理量在曲線運動中也是適用的,同時重點向學生強調了幾點區別:

(1)速度的方向是如何規定的,與直線運動的區別所在;

(2)加速度仍然符合牛頓第二定律,只是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同時指出這也是物體做直線運動還是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3)直線運動采用的x軸這種一維坐標形式表達,而曲線運動采用的是y-x這種二維坐標形式,故而曲線運動的速度、加速度還需要重新認知.為了讓學生鞏固這些知識點,教師可以讓學生整理相關的內容,以便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知識結構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有效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理清知識點間的區別,正是在學生的參與中做到了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識,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還使課堂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總之,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還課堂于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深度學習,以更好地提升學習能力和物理綜合素質,努力使學生成為復合型人才,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袁杰.利用微課導學實現高中物理知識的深度學習——以必修2曲線運動的教學為例[J].物理教學探討,2021(03):68-71.

[2]章強,龐惠華.基于深度學習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以“交變電流”教學為例[J].物理之友,2021(01):25-27.

[責任編輯:李璟]

作者簡介:俞燕燕(1981-),女,江蘇省海門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從事高中物理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深度學習高中物理策略
“初高中物理銜接知識”融入中考試題的評析與啟示
高中物理傳送帶模型簡析
高中物理實驗
MOOC與翻轉課堂融合的深度學習場域建構
大數據技術在反恐怖主義中的應用展望
深度學習算法應用于巖石圖像處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積網絡的人臉年齡分析算法與實現
例談量綱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お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