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農資金整合長效機制改革研究

2021-11-23 02:20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21年12期
關鍵詞:資金投入長效機制資金

董 齊

(三河市財政局,河北 三河 065200)

0 引言

涉農資金是指中央、省、市、縣安排用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專項資金,旨在全面促進農村農業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建設涉農資金整合長效機制能夠全面統籌財政資金,確保資金利用率,通過全面整合實現資金統籌形成集聚效應,最大化促進農村農業財政保障發展,確保國家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下,涉農資金整合長效機制改革是亟待研究的課題。

1 涉農資金整合長效機制的重要性

在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隨著涉農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農村農業資金管理逐漸暴露出一定問題,使資金無法長效循環發揮效益,因此在現階段促進涉農資金整合長效機制改革顯得尤為重要。

長效機制改革對涉農資金的統籌管理具有深遠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①促進涉農資金的合理配置。就當下財政資金投入而言,其主要呈現出少而散的特點,零散的資金投入使其經濟效益無法直觀體現,國家提出涉農資金整合長效機制意見,為散亂的涉農資金統籌管理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能夠較大程度促進涉農資金資源的合理配置。②加大農村農業資金保障力度。在農村農業基礎建設階段,資金投入是實現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近年來,農村農業基礎建設效果逐漸顯現,使農村農業經濟能夠穩定持續發展,其中國家涉農資金的投入在農村農業經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強有力的整合長效機制使農村農業發展具有了資金保障能力。③為全面實現脫貧攻堅奠定基礎。傳統農村資金分配較為混亂,導致農村農業基礎設施廣而不精,無法全面解決某一類問題,使涉農資金使用效益受限。在全面推進涉農資金整合長效機制改革下,農村農業發展擁有大量財政資金作為堅實后盾,能夠集中實現農村農業某一類項目的全面發展,促進脫貧攻堅目標的實現。

2 優化涉農資金整合長效機制改革措施探析

從實際涉農資金應用效果來看,不難發現涉農資金使用效益仍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因此,為切實保障資金有效利用,全面優化涉農資金整合長效機制改革是促進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

2.1 實現涉農資金資源庫建設

據研究,涉農資金類型分散,投入時間與力度不同,導致涉農資金無法實現統籌整合,降低了資金流轉與利用效率。另外,涉農資金信息建設不完善,致使財政資金手續履行緩慢、涉農資金撥付程序冗雜,繼而導致農村農業建設項目進展緩慢。因此,在實現涉農資金整合長效機制改革的過程中,為更好地確保資金使用效益,避免資金浪費,可通過建設涉農資金資源庫進行資金整合統籌管理[1]。

首先,應加強各項涉農資金的統計核算,將涉農資金資源庫進行模塊劃分,統計核算工作結束后,需及時進行公示,保證其公開化與合理化。同時需制定相應的資金資源庫管理制度,并對各項涉農資金進行合理規劃與效益估算,實現資金經濟效益最大化。涉農資金可在鄉村布告板公示,使基層百姓能夠直觀清晰地了解政府涉農資金投入情況,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政府公信力。另外,在智能手機普及的社會環境下,可通過建立微信鄉村管理群組,在群組內進行電子數據公示,其更具便利性。

其次,納入涉農資金資源庫的財政項目需定期進行核查,對資金收入與支出、財政盈利與虧損、農村農業各項經濟效益等進行記錄,對記錄在冊的資金流向進行核查。為適應時代發展,記錄檔案可實現電子化,并加持密鑰,以此保障資金管理安全,實現動態化資金管理。

最后,可由相關政府部門進行資金管理考察,對每筆資金來源與用途進行審視,并對涉農資金進行跟蹤,確保其在相關領域發揮實效。除此之外,在涉農資金資源庫進行財政支出記錄后,需對財政撥款進行管理,確保資金安全高效運轉,繼而實現涉農資金的全面整合、長效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

2.2 優化涉農資金使用效率與結構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貫徹落實,涉農資金投入規模逐漸擴大,在市場經濟作用下,資金投入結構與類型需進行一定調整,使涉農資金能夠在市場作用下做到精準化支配,這就要求政府管理人員能夠發揮其調節職能,對涉農資金納入農村農業發展資金后進行跟蹤管理。為更好實現資金優化改革,可成立相應涉農資金金融機構,對政府與人民負責,確保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益,由涉農資金金融機構進行風險承擔,擴大涉農資金的應用范圍,優化資金供給方式[2]。

在涉農資金規模持續增長的環境下,資金使用效益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在眾多散亂資金項目管理中,需避免資金浪費,合理優化資金支配方向,這就要求資金管理人員切實展開農村農業實際考察,了解農村農業發展現狀與短板,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在長效機制改革中,對于農村醫療、教育等較為薄弱的項目需加大資金投入占比。在長期農村農業發展中,公路建設等基礎性設施已取得一定成效,可適當降低其資金投入,全面平衡各方發展進度,提高基層人民群眾醫療與教育保障水平。

農村農業經濟在涉農資金支持下快速發展,但在實際發展中,人們為實現經濟效益的高速增長,忽略了農業生態保護與生態循環,致使農業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相悖。因此,在涉農資金投入結構分配時,應加大生態農業投入力度,確保農村農業始終遵循“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原則,實現生態建設涉農資金有效利用,增強涉農資金使用的科學性。

2.3 加強涉農互動與培訓

在涉農資金投入過程中,資金支出存在不科學、不規范現象,甚至各項資金總額與支配不清晰,易產生徇私舞弊現象。為保障涉農資金能夠造福人民,需加強資金公示與涉農項目宣傳互動,使基層人民能夠切實感受到國家對于農村農業發展的扶持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定信心。除此之外,在農村農業發展中,缺乏相應財政金融管理人才,使統籌整合涉農資金長效機制改革受限,因此需加強農村農業財政管理相關人才培養,加大農村農業各方面的管理人才儲備,加快鄉村振興步伐[3]。

在涉農資金整合長效機制改革過程中,可從各方面加強涉農資金宣傳互動管理。例如:定期召開涉農資金研討會,通過面對面平等交流溝通,并針對會議進行嚴格記錄,將會議記錄進行公示,使基層人民能夠切實了解管理人員對資金的支配。另外,在現代化信息社會,可借助微信等通信軟件,組建涉農資金整合群組,將資金核算細節于群內公示,通過微信群內溝通交流,加深基層人民對于涉農資金的了解,并可及時提出疑問與見解,促進涉農資金整合長效機制改革進程合理化。財政資金管理人才是促進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涉農資金管理涉及眾多環節與理論方向,對農業農田建設、公路維修、危房改造等多方面有所涉獵。因此,需加強涉農資金管理人才培養,可在現有管理人才中進行選拔并重點培養,亦可優化高素質大學生基層培養機制,積極宣傳農村農業項目。

2.4 拓寬監督渠道與績效考核方式

涉農資金巨大,易出現徇私舞弊等現象。為保障涉農資金整合長效機制改革,強有力的督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應確定督查負責人,保證其管理能力與品質,確保其能夠始終以人民利益為第一原則;其次,應針對涉農資金進行定期數據核對與審查,對各項資金支出進行追蹤,通過實際調查了解資金使用狀況,發現資金漏洞時可依靠技術解決,確保高效完成涉農資金高質量投入使用;最后,需加強對各項農村農業發展考察,判斷涉農資金使用是否符合預期,若出現不達標現象應及時展開原因追查,并記錄在案,作為后期資金投入依據。除此之外,應拓寬基層人民監督渠道,實現涉農資金全面監督管理。在信息化背景下,可通過微信官方平臺、微博官方賬戶等形式進行檢舉,通過監督拓寬渠道促進涉農資金整合與長效機制改革發展。

監督管理渠道需有相應的績效考核機制與獎懲機制輔助,績效考核與獎懲設置需立足于實際,從農村農業發展情況出發,對涉農資金管理各個環節明確考核方式與指標,并應用相應的獎懲機制激勵管理人員展開高效地資金分配。首先,需建立資金管理任務表,將任務分配到個人,運用任務清單的方式不僅可以明確考核任務,還可根據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獎懲;其次,在傳統管理方式與績效考核下,通常以標準化管理作為考核重點,但在涉農資金整合長效機制改革過程中,應立足實際,績效考核重點應以資金投入收益比為主,農村建設以實際情況為基準,需杜絕一切面子工程,全面實現涉農資金的有效利用;最后,開展考核應以基層人民群眾判斷為主,使涉農資金管理人員能夠切實為人民服務,進一步保障財政資金用到實處,繼而全面推動小康社會建成[4]。

3 結語

全面實現涉農資金整合長效改革是推進鄉村振興進程的有效途徑。隨著財政涉農資金的全面整合與統籌,鄉村振興戰略逐漸推進,為農村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農村農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景象。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農業農村發展作為主營陣地,需不斷提升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益,切實推進鄉村振興進程[5]。

猜你喜歡
資金投入長效機制資金
構建長效機制推進掃黑除惡治理常態化
關于構建審計整改長效機制的思考與探索
一周超大單資金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單資金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單資金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單資金凈增(減)倉股前20名
建立三大長效機制 保障礦井長治久安
加大項目建設資金投入,推動老區經濟快速發展
路橋施工優化研究
為資源下沉建長效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