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2021-11-23 00:40王真如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1年33期
關鍵詞: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現代性

王真如

摘要: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為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關于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主張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而世界的本源為物質,精神是物質的產物和反映。馬克思把抽象的哲學原則變成具體的歷史的解釋原則,標志著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歷史觀的最終確立。堅持事物發展是過程的思想。唯物主義最基本的思想就在于承認物質與意識相區分,在我們的意識之外存在著一個物質世界,這個物質世界先于我們的意識而存在。物質決定意識,對意識起終極決定作用的是物質。簡單地說,只要承認對意識起終極決定作用的是物質,這就是唯物主義。

關鍵詞: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現代性

一、歷史唯物主義產生的條件

十九世紀中期,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社會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階級關系開始變得簡單、清晰。世界格局逐步確立,歷史過程的本質和規律在這時被人們發現掌握;其次,無產階級已經獨立登上政治舞臺,為歷史唯物主義的產生準備了階級基礎;最后,黑格爾的辯證法通過馬克思在唯物主義基礎上的修改,形成了唯物辯證法,為歷史唯物主義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礎??梢姎v史唯物主義的創立并不僅僅是馬克思、恩格斯個人的貢獻,而是人類思想發展史的必然產物。

馬克思、恩格斯把當時的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向上發展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他們從無產階級的角度出發,批判了黑格爾、各種空想社會主義者和費爾巴哈對社會現象的諸多唯心主義解釋,從而誕生了唯物史觀。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直接關系到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建構,也是哲學研究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二、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地位

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在從舊哲學到馬克思新哲學的變革中起了重要作用。所以,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才把歷史唯物主義說成了是馬克思的兩大發現之一,而沒有把馬克思的一般哲學世界觀和認識論說成是馬克思的偉大發現。這表明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是實現一般哲學世界觀變革的根本,才實現了哲學變革。

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就意味著實現了哲學世界觀的變革。這是因為,由于歷史唯物主義的形成,才完成了當時舊哲學發展提出來的歷史任務。這個歷史任務就是從抽象的人轉向具體的人。費爾巴哈關于“自然人”的概念和黑格爾的理性思維的人都是抽象范圍內的人。所以,舊哲學的根本性原則是關于抽象的人的原則。

恩格斯在談論到歷史唯物主義在哲學史上的地位時,曾指出:“這樣一來,唯心主義從它最后的避難所即歷史觀中被驅逐出去了,一種唯物主義的歷史觀被提出來了,用人們的存在說明他們的意識,而不是像以往那樣用人們的意識說明他們的存在這樣一條道路已經找到了”。不用說,在哲學史上,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為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指明了研究方向。

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是社會觀方面的真正革命。唯物史觀的產生克服了唯心主義觀念的根本不足。唯心主義研究者把自然界和社會之間的差別太過絕對化,否認客觀規律在社會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歷史唯物主義是真正的社會科學,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此后再也沒有產生過超越歷史唯物主義科學的社會學理論。雖然歷史唯物主義在哲學中占據重要地位。但是這一部分又是相對獨立的。雖然社會是自然界的組成部分,但實質上又有明顯區別。歷史唯物主義有自己的研究對象、規律、范疇、結構。

三、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對象

歷史唯物主義的規律,叫作一般社會學規律。歷史唯物主義是人類社會一般發展規律的科學。而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規律。物質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生活、社會政治和社會精神過程的體系的規律;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規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規律;社會革命的規律。

人類社會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對象,而各門具體科學也是研究人類社會的科學。歷史唯物主義作為哲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和各門具體科學又有不同。是一般和個別的關系。具體科學著力研究社會的某個方面。例如,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生產關系發展的規律。倫理學研究人們的道德來源和進一步完善的規律。歷史唯物主義從總體上研究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而與此相近的歷史學雖然也著重貫穿歷史過程中的規律性,但它是通過具體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去反映歷史過程的,所以它仍然是具體科學。

通常說的“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命題,它是指,一方面物質決定意識,另一方面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意識能動地反映客觀物質世界,意識能動地反作用于客觀物質世界。這是對實際存在的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的正確揭示。哲學基本問題所說的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包括兩個內容:一是,物質和意識哪個是世界的本原,哪個決定哪個;二是,意識能不能正確地反映物質,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客觀存在。對這兩方面的正確回答是:物質決定意識,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物質。

四、歷史唯物主義的現代性批判

歷史唯物主義的現代性批判開啟了現代性批判的新的里程碑。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拋棄了大寫的人走向了現實的人,拋棄了普遍的理性原則走向實踐的辯證法,并且從宏大轉向了具體的歷史分析。歷史唯物主義的現代性批判在對現代性批判的同時,對其優點又有著根本的保留和繼承。這既是歷史唯物主義現代性批判的特色,又反映了發展歷史唯物主義的迫切理論要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生活日漸進入一種和諧的社會結構。生產力是生產中人對自然界的關系,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會促進生產力的不斷提高,這就意味著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提高。由于科技的不斷提高,將來社物質產品會極大豐富。馬克思也提到過生產力的倒退問題,比如霍亂、瘟疫、大規模的戰爭會對生產力造成破壞。生產力不斷發展的思想構成了整個歷史唯物主義現代性批判和未來社會構想的理論基礎。對現代性發展的保留和肯定是歷史唯物主義必然的理論思維,這是歷史辯證法的要求和體現。

歷史唯物主義并不是簡單地從自然唯物主義向歷史領域的推廣就可以達成的。而是從根本上通過揚棄唯心主義而建立起一種抽象方法的歷史準繩,只有這樣,才能使歷史領域的內容升華擴充到唯物主義領域,成為唯物主義的研究內容,從而使歷史唯物主義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猜你喜歡
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現代性
談李少君詩歌的“另類現代性”
世界觀(二)
重構現代性
論哈貝馬斯的重建歷史唯物主義
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思考巴洛克音樂
重讀《夜讀偶記》
從《神圣家族》對生產概念的論述看這一時期唯物史觀的發展水平
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小鎮“序曲”
關于世界觀與方法論的若干思考
歷史唯物主義基本概念的當代審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