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鮮活教師課堂語言的“四力”

2021-11-24 18:52許麗萍
中學語文(學生版) 2021年7期
關鍵詞:語文教師四力文本

許麗萍

摘要教師的課堂語言極具重要性,對學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教師要通過自身的智慧,通過具有創造力、親和力、內驅力和凝聚力的語言鮮活屬于自己的課堂,從而打造適合學生的生機勃勃的課堂。

關鍵詞語文教師;文本;鮮活課堂

所謂的課堂語言,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語言表達的形式去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情感。它是教師根據特定學生所預設的口頭語言。教師課堂語言運用得當,能快速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刺激學生思維的展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文本學習中去,從而形成系統完善的知識結構。

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課堂語言將學生和文本相融合。所以,教師的課堂語言必須是可以吸引學生的,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可以引導學生深人探究的,可以幫助學生生成的。當然,想讓教師的課堂變得生機盎然,絕非易事,需要語文教師不斷積累,不斷進步,從而生成鮮活的課堂。本文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說一說。

一、讓學生喜歡極富創造力語言的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會使用重復的語言,而學生在這樣日復一日的言語刺激下會變得遲笨。如果長期使用這種口頭表達方式,學生感知到的就是雜亂的噪音,無法真正吸收進去。因此,語文教師應當轉化語言,將語言轉換成可以吸引學生的表達,通過對文本的描述,增強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交流,從而拉近學生與作者之間的距離,生成感悟。在這樣的語言環境影響下,將學生的興趣快速激發起來,促進學生更好地生成課堂。

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胡明道老師是如何用極富創造力的語言來執教《童趣》一課:

師:我們一起來欣賞下面的兩幅畫。第一幅畫,一位兒童在蚊帳中對著一只蚊子噴射煙霧;第二幅畫,一位兒童蹲在那里呆呆地看著墻角胡亂擺放的磚頭和亂草叢一動不動……有沒有感到很奇怪呢?有沒有什么問題想問的?有沒有什么想說的?

生1:那個小孩對著蚊子噴射煙霧干嘛?

生2:他把蚊子招進來會不會被咬到???

生3:蚊子會不會被煙霧熏暈?

生4:那個對著墻角發呆的小孩在想什么???是不是傻了?

生5:這些事是真的嗎?是什么年代的事情???是不是很有意思???

生6:這兩件事有聯系嗎?

師:大家都進行了思考,很顯然你們都有強烈的好奇心,一下子提出了這么多問題,我們一起來整理一下吧:

師:還有沒有同學有問題呢?那我們就先來理一理前面那幾個問題吧?!斑@些事情有意思嗎”和“這兩件事情有聯系嗎”這兩個問題我們需要解決一下。我們再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合作學習,看看是否可以將問題解決了。

下列活動中選一進行小組討論:

①蘇州出版社需要現代版的《閑情記趣》,你思考一下你的童年趣事,可否講給同學們聽一聽。

②蘇州沈復研究小組或人教社編輯來訪,你有沒有話對他們說呢?你喜歡沈復嗎?你覺得他的文章有“趣”嗎?

胡老師這樣的語言表達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通過他們喜愛的課堂創設,讓他們在問題中生成思考,在思考中生成答案。胡老師將小組探究的問題從傳統的問題轉換成另一種新意的表達。正是因為它有新意,更加引人人勝,教師的課堂教學也就達到了新的高度了。

二、讓學生走近極富語言親和力的課堂

富有親和力的語言會讓學生感到輕松自如,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教師的仁愛和可敬。如沐春風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到無比舒暢。教師的課堂語言可以是微風飄飛,不可以是暴風驟雨;可以是磁鐵般去吸引,不可是鋼鐵般敲打;可以如冬日里陽光般溫暖,不可像北極的寒冰般刺骨。這樣充滿溫暖的課堂,就像春天里漫山遍野的鮮花般沁人心脾,像冬日里一杯醇香酒釀般溫暖如初。學生在這樣的課堂里感受到的永遠是教師那潤物細無聲的愛意和那繚繞心頭的情意。

錢夢龍老師在執教《論雷峰塔的倒掉》一課時,中間有這樣一個環節,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他極富親和力的語言:

生1:這篇文章的文體有些雜亂,從標題入手像是議論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議論文,那它到底是什么文體呢?

師:這位同學認為魯迅先生的文章雜亂,其他同學也這樣認為嗎?

(學生思考了一下開始展開議論,有些認為不雜亂,有些認為雜亂)

師:請哪位同學站起來說一說。

生2:我認為是有點亂。說到了雷峰塔的倒掉,然后去說東道西,寫著還寫到吃螃蟹,感覺七拼八湊,理不出頭緒來。

師:在討論過程中我似乎也聽到有不同的說法,能給大家講一講嗎?

生3:(很認真地說道)我認為魯迅先生的文章應該是很嚴謹的。

師:嗯,說得很好,魯迅先生的文章若是亂寫,

那還是魯迅嗎?不和你們中學生差不多了。(微笑)不過這不是論述這個文本的理由,我們要從文章本身出發考慮。

生3:我認為文本中所寫的都是關于雷峰塔倒掉。師:能說得具體一些嗎?

生3:中間寫的吃螃蟹和《白蛇傳》,這些都是和雷峰塔倒掉有聯系的。

生4:聽說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師插:能更簡化一些嗎?)聽說倒掉。

師:很好,那我們就用這個詞語。大家就據此再去找一找,理一理線索。

錢老師用極富親和力的語言點亮了整個課堂。他用到了“其他同學也這樣認為嗎?”加上諸多的委婉式語氣,將學生擺在一個平等的位置,商量式地將課堂討論延伸出去。讓學生在商量中思考問題,在鼓勵中生成答案。這樣放松愉悅的課堂更有利于學生的生成。

三、讓學生在聆聽中感受具有內驅力的語言課堂

教師課堂中的語言創設首先是讓學生去聆聽,在聆聽中感悟,在感悟中形成能力。通過具有內驅力的語言讓他們有所生成,更應有所提問。若是教師通過課堂語言點燃學生的問題,讓學生們多問幾個為什么,這樣的課堂效果是不是更好呢?而最成功的課堂不僅僅讓學生將問題全部消化,而是另外產生更多更深層次的問題來尋求教師的引導。如何才能形成這樣的語言呢?那就要求語文老師的課堂語言更具內驅力。

筆者在執教《出師表》時,用三句話來談了我對諸葛亮的“忠”的認識:

“諸葛亮選擇北伐的時機合適嗎?說出你的認識,并講一講為什么?!?/p>

“極具智慧的諸葛亮,明知北伐的結果,為什么還會選擇數次北伐呢?”

“諸葛亮為什么不將劉禪取而代之?個人名聲與國家利益孰輕孰重?”

這三個問題很多學生都寫在書上,課后多番閱讀原著想要解決,卻始終找不到答案。而后,很多學生經常一起討論和多次找我探討,始終沒有準確答案。通過這幾個具有無限內驅力的問題,筆者告訴學生學習是永無止境的。通過這樣的課堂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思維的空間,并引發他們一直思考下去,一直有所生成。

四、讓學生翻開具有凝聚力語言的課堂

班級中每個學生都是極具個性的個體,而班級人數也是較多,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需要通過具有具有凝聚力的語言創設課堂。而如何能讓語言具有凝聚力呢?語文教師要對課堂語言進行編輯,使其更具有感召力,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抓在手里,引導他們思考,促進思維活動。將生動有趣、有滋有味的課堂獻給學生。

筆者在執教《春》時,便創設了這樣的課堂預設:

師(指著黑板上的“了”):我們如何讀它?

(有些讀le,有些讀lio)

師:那你們有沒有數一下,《春》這一文中有多少個“了”呢?

(大家都搖頭,并開始在書中尋找)

師:有多少個呢?

生:12個。

師:讀什么呢?

生:le。

師:那就請大家把有“了”的句子圈出來,數一數多少句?

生:9句。

師:那我們就讀一讀它們,看看是不是別有一番滋味?

師:請一起讀“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生讀。)

師:有沒有體會?

(學生都一臉茫然。)

師:那我們再把“了”去掉來讀一讀。

(生讀。)

師:現在是什么感覺?

生1:感覺很是拗口,讀起來一點都不完整。

生2:體會不到作者的心情。

師:很不錯的體會。那我們一起再讀一次,這一次我們不能把“了”去掉,而要讀得更長一些。

(生讀。)

師:這次感覺如何?

生3:讀出來心花怒放的心情。

生4:感受到了作者對春天的歡呼。

師:相當不錯?,F在看來,這個“了”甚是重要。那我們把另外八句讀一讀,并感悟。

在這個課堂預設中,學生們感悟到了“了”的價值所在,也學會了如何去品味句子,感悟句子中的情感所在。

教師課堂中的語言是課堂中最重要的引子。而教師一定要善于使用鮮活的語言賦予課堂更多的創造力、親和力、內驅力和凝聚力,將課堂打造得更加鮮活,更富有能量。

【作者通聯:山東淄博市張店區實驗中學】

猜你喜歡
語文教師四力文本
以“四力”賦能報道 把新聞提“鮮”變“活”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用好“四力”法寶 “走”深新聞一線
增強“四力”靠什么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適應新課改
新常態下教師進修學校語文教師培訓模式的分析
農村中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困惑與思考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語文教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