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互參與啟發式教學
——以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教學為例

2021-11-25 13:18
現代交際 2021年5期
關鍵詞:文學文本教學方法

(鹽城師范學院文學院 江蘇 鹽城 224002)

啟發式教學的意義不言而喻,有學者指出:“啟發式教學是現代多種教學思想的結合點、交匯點,可以說,現代很多教學思想,都可以在啟發式教學思想中找到它的原型?!盵1]盡管啟發式教學如此重要,其發展模式并非穩固不變,“啟發式教學不是一種固定的、封閉的模式,而是一種開放的、不斷充實和發展的教學指導思想”[2]166。鑒于此,筆者結合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教學實踐與體會,談一談“文本互參”的教學方法在啟發式教學中的獨特作用,通過具體教學案例來闡述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價值與實施路徑。

一、文本互參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啟發式教學中的獨特作用

“文本互參”主要指具有一定關聯性的不同文本之間的比照與分析,它常用于各類文本的“互文性”研究,而在文學研究者眼里,“互文性”考察往往被視為“分析文學性的關鍵工具”[3],這表明“文本互參”的方法對于探究文學創作規律有所助益?!拔谋净ⅰ钡慕虒W方法可引導學生從相互關聯的現象網絡中發現規律,獲得啟示,重在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知識遷移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利用文本互參的方法進行啟發式教學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啟發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思維,關鍵在于‘思維的點撥’”[2]164,而“文本互參”式的問題探討,對于學生的思維訓練十分有益。文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和人文思考能力,某些文學作品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用文本互參的方法在文學課程教學中獲得了巨大的啟發性作用。綜觀語言文學類課程的教學實踐,不少教師已經意識到“文本互參”這種教學方法對于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具有重要價值。在基礎教育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和教育研究者也提出了“互文性閱讀”的概念,他們發現“單元整組閱讀、組文閱讀、群文閱讀”等教學方法取得的積極效果“越來越被語文教學實踐所證實”[4]。盡管小學階段能否實施真正意義上的“互文”閱讀教學值得商榷;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以多個相關文本進行參照,開闊學生視野,開發學生思維,應當沒有什么障礙。到了大學階段,在文學課程教學中,運用文本互參的教學方法更是切實可行。

就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的啟發式教學而言,文本互參教學方法至少可以發揮以下四個方面的獨特作用。

第一,文本互參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和主動性,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啟發式教學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教師展示一系列具有關聯性的教學文本,使學生對文本對象之間的邏輯關系產生直觀認知,學生在短時間內無法求得明確的解讀又不愿意輕易放棄文本闡釋的主觀努力,由此產生了求知欲,促成學生主動探求文藝規律的動力。這種由“文本互參”觸發的學生自主學習的心理因素,非常有利于啟發式教學的開展,因為“激發動機、引起興趣,是啟發式教學的基本原則”[5]43;而且作為課堂教學基本方法之一的“類比聯想啟發”,便是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已知類比未知,喚起學生聯想,求得對問題的理解”[5]46,而“文本互參”的教學方法恰好能夠發揮“類比聯想啟發”的作用。由于中國現當代文學社團林立、流派紛呈、作家眾多,有關聯特征的文學作品不難獲取,這就為文本互參的教學方法提供了現實可能性,也為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奠定了基礎。

第二,文本互參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潛能、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強化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效果。教師運用文本互參的教學方式,可以引導學生發現多個文本之間的共性特征與暗合之處,有利于溝通“已知”與“未知”、培養舉一反三的思維品質,使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獲得明顯提升。與中國古代文學相比,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歷程較短,作家的社會遭遇、人生經歷和時代觀感有很多交集,再加上一大批作家有相似的留學背景和文化觀念,他們的精神體驗和創作思維比較接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的互參互釋提供了很好的契機。教師有意識地運用文本互參的教學方法,可使學生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規律及現當代作家的創作思維獲得更敏銳的洞察力。

第三,文本互參的教學方法有益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促進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目標的達成。啟發式教學“有利于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個性和才能的全面發展”[6],啟發式用于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正是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文本互參”的教學方法,可啟發學生領悟中國現當代作家的創作思維和藝術技巧,對影響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內部和外部因素產生合理的認知,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現象形成新穎獨特的理解,可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

第四,文本互參的教學方法與案例教學等方法有機結合,便于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皢l式教學”內涵十分豐富,有人指出“啟發式教學不應理解為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以調動學生主動性為主旨的教學指導思想”[7]。在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文本互參的教學方法與案例展示、問題研討、對象比較、觀點闡述等啟發性教學活動融合,以案例式、問題式、探究式、情境式等教學方法教學。由于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內涵豐富、體裁多樣、形式自由,使文本互參的教學方法之運用獲得足夠的空間與彈性,啟發式教學也變得更有成效。

二、中國現當代文學課堂教學中的“文本互參”案例分析

如上所述,“文本互參”的教學方法用于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能夠發揮獨特的促進作用。下文將結合案例加以分析。

中國現當代文學課堂教學中的“文本互參”可以從多個維度加以展開。

其一,由于很多中國現當代作家受外國作家創作藝術的影響,因此,教師可以借用比較文學的方法,將中外作家創作的、有一定關聯性的文學作品同時向學生展示,作為“文本互參”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分析文學作品。譬如,將魯迅的《祝?!放c契訶夫的《苦惱》對照,將《祝?!分械膭趧計D女祥林嫂與《苦惱》中的馬車夫姚納的悲苦命運進行對比,引導學生注意這兩篇小說中的“主人公向人們反復傾訴痛苦而得不到理解、同情甚至遭到侮辱和嘲笑的情節”[8],感受個體與個體之間缺少同情與關愛的心靈悲劇。在講解郭沫若早期詩歌藝術時,可以同時展示郭沫若與惠特曼的詩歌作品,例如將郭沫若的《晨安》與惠特曼的《向世界致敬》對照,使學生通過“文本互參”體悟到這兩位詩人創作手法的共同點,如“同字起句法”、長短不拘的詩行等藝術特征,啟發學生思考郭沫若接受惠特曼詩歌藝術影響的具體表現,揣摩二者文藝觀念的相通之處。

其二,教師可以在中國現當代作品與古代文學作品之間展開“文本互參”教學,指導學生從古今文學作品的對比分析中體味中國現當代作家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對舊意識和舊觀念的超越。例如,教師在講解郭沫若詩歌表現出的張揚自我、自由不羈的現代生命精神時,可將郭沫若《天狗》體現出的氣吞宇宙萬象的時代激情與宋代詞人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氣吞萬里如虎”之英雄氣概對照,啟發學生認識到中國現代作家突破舊思想規范束縛后,獲得了更強大、更具超越性的時代精神能量。教師在講解魯迅“反抗絕望”的生命哲學觀念時,可與宋代文學家蘇軾“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的處世智慧作“文本互參”式釋讀,啟發學生獲得深刻的人生教益。

其三,教師在解讀中國現當代作家的創作藝術時,運用“文本互參”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對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的敘事策略、抒情方式、意象建構、話語表達等藝術形式產生精微獨到的體察。中國現當代作家文學思維具有相似的時代特征,不少作家的藝術手法較為接近,諸如“意識流”和“蒙太奇”之類的描寫方式在很多作品中能夠找到?!拔谋净ⅰ钡慕虒W方法可以幫助教師建構文本解讀的藝術情境,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增強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比如說,盡管汪曾祺和王安憶分別接受了京派文學傳統與海派文學傳統的影響,但王安憶的《蚌埠》《輪渡上》等作品似乎借鑒了汪曾祺小說《受戒》或《大淖紀事》的敘事藝術[9],教師若能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此類微妙現象,對于深化學生的審美鑒賞、培養學生的學術創新能力大有裨益。筆者擬以一首現代詩歌的教學為例,闡述中國現當代文學課堂教學中的“文本互參”效果。

在講解中國現代詩歌《三代》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感受詩人在這首詩中所表達的農民與土地之間的永恒關系,詩人對于中國農民生存境遇的關切與同情,而且還要指導學生理解和把握這首詩的文本結構與藝術邏輯,提示學生注意這首詩的意象組合與時空轉換規律。在詩歌《三代》中,“土里洗澡、流汗、埋葬這三類不同生存狀態,在組合軸上做了三代人的分別顯示,好像是一種并列組合,其實不然……三代農民的這三類生存狀態又反映了中國農民在三個年齡段級差中始終離不開泥土的同一命運……中國農民亙古的不幸是生生死死都被捆在土地上。然后,又以三類不同生存狀態的意象以貌似并列實質是以內在的邏輯遞進來顯示布局上的層層展開?!盵10]《三代》所呈現的意象組合與時空關聯方式,類似于語言學家所說的共時與歷時、橫組合與縱聚合的關系。在這一點上,臧克家的《三代》與余光中的《鄉愁》甚至與中國古代詩歌《詩經·蒹葭》有著相似之處。余光中的《鄉愁》為人生各階段的“鄉愁”尋找合適的意象載體(即“郵票”“船票”“墳墓”和“海灣”),繼而“通過時空與客觀對應物的變化,一步步推進了‘鄉愁’的層層深化”[11];而古詩《詩經·蒹葭》圍繞“伊人”這個中心意象來組合“蒹葭”“白露”“水”等其他意象,并且“以時間與空間的變換,顯示出對‘伊人’的多方尋覓、執著追求”[12]。這三首詩歌在情感邏輯和時空組合方面表現出一定的相似性,為師生共同總結文學創作規律、歸納文本建構方法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支持。教師在教學中適當地運用“文本互參”的啟發式教學,學生的審美感知力與理解力將會大大增強。

三、結語

盡管課程教學內容有所不同,但“啟發式”教學原理具有共通性。本文以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教學為例,從多個維度揭示了“文本互參”的教學方法在啟發式教學中的獨特作用,主要體現為:文本互參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有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有益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文本互參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教學文本之間的內在關系,啟發學生通過多個文本的相互參照與分析,加深對單個文本的理解,彰顯“啟發式教學過程的本質”,即“從不確定性(模糊性)達到確定性(精確性)”[13]。

猜你喜歡
文學文本教學方法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我們需要文學
談小學美術有效教學方法
簡析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
作為“文本鏈”的元電影
搭文本之橋 鋪生活之路 引習作之流
小學語文字理教學方法探析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我與文學三十年
走進文本 走近大師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