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國四大名陶雕刻裝飾的藝術語言

2021-11-26 16:14趙寧寧
頌雅風·藝術月刊 2021年4期
關鍵詞:建水榮昌雕刻

◎趙寧寧

我國古代陶瓷技藝十分發達,據考古證明,宜興地區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就已經自主生產大批、多量陶器。商周時期曾經燒制過幾何印紋硬質陶和原始瓷,進而推動瓷器生產工藝的有序傳承和發展。漢代時期的榮昌運用地區發展特色,生產出陶俑和陶燈,而欽州陶碑是在唐朝時期燒制而成,元代時期建水生產和制作青花瓷。我國陶器工藝的改進與發展在明清時期,各地的能工巧匠結合陶瓷制作土壤性能,對制作工藝進行裝飾設計,且具有許多成就,窯火在當今時期也在綿延不斷的發展。中國四大名陶長期發展過程中,通過繼承和創新古老雕刻裝飾,突出工藝和藝術價值。目前,需要最大程度的挖掘四大名陶雕刻裝飾的藝術語言,推動名陶雕刻工藝的延續發展。

一、中國四大名陶雕刻裝飾的形成原因

中國四大名陶雕刻裝飾的形成原因與歷史沿革有關。中國四大名陶雕刻裝飾在發展中,經過長期漫長的雕刻裝飾過程,在此過程中,吸取了中國傳統詩文、書籍、名畫、印藝術等。結合這些民間工藝美術,可以形成具有四大名陶各自特點的雕刻裝飾藝術特征。比如,玉雕、石刻、剪紙等民間工藝美術與陶雕刻裝飾應用息息相關。四大名陶雕刻裝飾形成的藝術中,又將地區地貌建筑、民族習俗、圖案圖騰等元素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巧妙絕倫、豐富多彩的藝術表現特征,讓四大名陶雕刻裝飾具有鮮明的制陶風格。中國四大名陶雕刻裝飾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人文因素和文化之間的融合。中國地大物博,民族較多,其地區名陶雕刻裝飾是結合地區發展特點、文化背景而形成的。同時,不同地區的中華民族文化各不相同,四大名陶根據各自地區發展特點,結合地域文化和民族風格,為四大名陶雕刻裝飾的形成積累豐厚人文資源、文化資源等。在雕刻裝飾中運用人文資源、文化資源,推動其藝術的有效創作。在西南地區發展中,隨著漢文化的不斷植入和人口結構的變化,推動西南地區形成以中原儒家文化為主的,和外來文化之間融合發展的巴蜀文化。地區文化與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進而構成雕刻裝飾的不同風格和特點。另外,中國四大名陶雕刻裝飾的形成原因與經濟文化發展刺激有關。古代時期由于商品經濟活躍,所以刺激了制陶業的發展,明末清初鴉片蔓延,其欽州、榮昌、建水等名陶生產區在利益的驅使下,加快大批精美煙具陶制產品的生產與裝飾,進一步推動陶的發展。我國茶文化、酒文化源遠流長,在茶葉、酒水等行業的刺激下,推動當地陶瓷茶具和酒具的生產,給四大名陶雕刻裝飾的形成帶來很大發展機遇。

二、中國四大名陶雕刻裝飾的藝術特征

(一)榮昌陶刻藝術雅俗共賞

榮昌陶器具有繁多的種類,包含日用陶、工藝美術陶、包裝陶、園林建筑陶等,在陶器的制作中,主要運用細膩的泥土,其泥土要具有可塑性較強的粘性,其燒制的性能好,所以,制作出的榮昌陶,不僅釉質光潤,還擁有保鮮好、不滲漏等優勢,享有“泥精”之稱。榮昌陶的剔刻裝飾是一大特色,是在紅泥半成品上或者白泥半成品坯上敷上相反的泥料化妝土,刻好紋飾后,把紋飾以外的部分剔去,有留花剔地和留地剔花兩種;粑花也是比較常用的一種裝飾風格,粑花亦稱“模印貼花”,也有簡稱“貼花”的。以胎泥為原料,用模印、模塑等方法,制成各種花紋,用泥漿粘貼在器物胎面,然后施釉入窯燒制;除此之外,榮昌陶在裝飾手法上還有刻花、點花、畫花、刷花、鏤花等裝飾方法,以及利用各種彩釉變化形成的紋飾。在現代榮昌陶的剔花裝飾中,除了借鑒傳統的工藝方式,又在此基礎上吸收南方吉州窯的剪紙貼畫技法,又運用四川綿竹年畫的構圖,從而呈現出不一樣的雕刻特點。

(二)紫砂陶刻突出文人氣質

中國四大名陶之一的紫砂陶,已有四五千年歷史,通過其別致造型、精湛工藝、古樸色澤以及較好實用功能,深受國內外人民喜愛,享有很高的聲譽。紫砂陶有壺、瓶、杯等上千個品種,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更是具備泡茶不走味、盛夏不易餿等獨特優點,在陶雕刻裝飾藝術中突出文人氣質。在雕刻過程中,運用的基本工具很簡單,其工具是由型號不同的薄型斜口狀的鋼條制成,將其套在竹管內,然后運用“捻管轉刀”刻畫等方式,呈現出其雕刻裝飾的藝術作品。在實際雕刻裝飾的藝術表達中,主要以“刻底子”“空刻”兩種技藝方法為主。

(三)建水陶刻藝術種類豐富

建水陶的歷史源遠流長,開始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九百多年歷史。在陶雕刻裝飾中,主要運用當地得天獨厚、儲存量豐富的五色土配制而成。即紅色、黃色、紫色、青色、白色。同時,采用無釉磨光的特殊工藝,讓所制成的陶器聲音剛強有力,與其他陶器相比,這個工藝是建水制陶的獨特之處。在藝術表達中,陶雕刻裝飾藝術種類豐富。同時,早期運用的是刻填技法,畫稿是該技法和該裝飾工藝中最為重要的步驟。在畫稿設計完以后,需要分配給刻工,遵循畫稿的實際特點,運用多種色泥并按照要求制作完成,最后通過刮刀清理多余殘痕,不斷將圖案清晰呈現出來。在此種工藝影響下,紫砂陶創作出的工藝效果呈現出華貴金屬裝飾的美感和藝術特征。

(四)坭興陶雕刻的寫實特點

坭興陶雕刻中,其藝術呈現出寫實的特點。并且坭興陶發展有1300多年的歷史,素有“窯寶”之稱。通過打磨可以將各種色彩斑斕絢麗的顏色呈現出來,其色澤繁多。在顏色中包含古銅、墨綠、紫紅、天藍、金黃等。同時,可以將一種若隱若現的欣賞特點呈現出來,帶給人不一樣的審美體驗和感受。線刻裝飾是早期坭興陶運用的方法,其圖案清秀、明亮,但是很難將其材質特點和裝飾畫面的虛實層次感表現出來。隨著浮雕雕刻裝飾的盛行發展,坭興陶在沿用線刻和平雕的基礎上,結合石雕、畫像石等工藝手法,不斷將其立體性的雕刻法體現出來。從而使其雕刻裝飾在藝術表達中出現刀形有平口、圓口、斜口等特點。在浮雕工藝應用中,第一步是運用開窗法,結合單線勾邊構圖,構圖完成之后,圍繞圖案邊沿線向內進行分層立體雕刻,從而使畫面像在瓷壁中鑲嵌的一樣。第二步是減地刻法,為了讓圖案凸起,需要鏟低圖案以外的底子。同時,還需要在凸起的平面之上,運用不同形狀的刀口雕刻出圖案細節,使其達到凹凸的立體效果,提升空間感。

三、中國四大名陶雕刻裝飾的文化表現

(一)榮昌陶裝飾文化

“薄如紙、紅如棗、亮如鏡、聲如磬”完美地體現了榮昌陶的藝術美。首先是材質之美,榮昌陶有中國傳統陶瓷追求“玉器”的人文精神,對陶泥的要求較高,其陶泥選自榮昌本地,泥料質地細膩、色彩純正,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是一種極佳的陶瓷原料,有“泥精”之美譽,成品敲之有清脆悅耳聲,觀之釉色光潤,表面有光潔如鏡之感。其次是工藝之美,美在古樸的風格,典雅大方,其施釉延續了唐、宋以來的色釉裝飾,并逐漸發展出其他各種優秀的釉色,具有一種和諧美、自然美,有油潤與光亮感。而其器型之美則主要體現在“柳、卵、直、脹”之上,罐身飽滿,體態自然,巧雅秀氣。榮昌陶裝飾文化在表達中主要結合精準、細膩的雕刻技法,突出其裝飾文化特點。同時,雕刻技法包含刻花、貼花、鏤空等數十種技法,還會將濃郁的民族文化風格、藝術表現特征融入其中,從而呈現出不一樣的榮昌陶裝飾文化特征。

(二)坭興陶雕刻裝飾文化

坭興陶雕刻裝飾中,主要結合傳統書畫裝飾方式,結合浮雕、平雕等方法將古裝人物畫、山水畫等圖案雕刻在坭興陶花瓶、茶壺上。通過獨特的雕刻技藝將其文化和特點表現出來。在傳統書畫裝飾的應用中,坭興陶雕刻裝飾以飾紋為主進行裝飾,通過這種裝飾藝術的應用,可以讓作品充滿神韻,突出其民族裝飾和文化特點。坭興陶雕刻裝飾文化中運用刻字書法裝飾,在雕刻中結合隸、行等書法作品進行裝飾,從而將書法與陶器結合的價值與特征表現出來。這種方式可以推動我國書法藝術在雕刻裝飾中的創新發展,也可進一步增強坭興陶的藝術價值。

(三)紫砂陶雕刻裝飾文化

紫砂陶雕刻裝飾文化主要以傳統的中國書畫為題材,通過極具文人意味的內容,滿足人們的賞美情趣。紫砂陶雕刻作品十分講究個體書法的展示,通過書法中草書、隸書等達到書畫結合的裝飾文化表達目標。凡此種種皆可表現出雕刻裝飾深厚的文化內涵,又通過整合嚴謹的構圖形式,協調比例、形態有別,提升陶藝的裝飾文化性。此外,在雕刻裝飾的文化表現中,講求影響情操、追求趣味和哲理等,不論是針對山水、花鳥還是人物的雕刻裝飾都要做到造型精準、神態生動,提升其良好的表達效果。

(四)建水五彩陶裝飾文化

建水五彩陶又名建水紫陶,主要因為云南建水呈赤紫色得名。在建水五彩陶的雕刻裝飾文化表達中,主要集書法、繪畫、刻填、燒制、磨光等工藝于一身,從而構成中國陶瓷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在書法的表達中,運用書法純潔安詳的表現特征,傳達出一種優美單純寧靜的文化氣息。在刻填的文化表達中,主要結合熟練的工具,在未干坯體圖案邊緣進行鏤刻,還會將圖案填充彩色泥料,讓彩泥和坯體融為一體,然后調整等形式,呈現出較好的圖案色彩,進而表達出其中的雕刻文化。

四、結語

總之,中國四大名陶雕刻裝飾在發展中,彼此之間不僅相互影響、取長補短,同時又通過求同存異、共同豐富等形式,推動中國陶瓷藝術發展。通過對四大名陶雕刻裝飾藝術的分析,可以實現其裝飾藝術和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猜你喜歡
建水榮昌雕刻
榮昌:做強畜牧品牌 建好國家畜牧科技城
重慶榮昌:國家級生豬交易市場研發中心8月建成
建水陶藝新觀察
建水孔子文化節 盡顯儒家君子風范
博覽歷史盛景 品讀紫陶意蘊
——建水紫陶博物館的探索之旅
雕刻樹葉
榮昌夏布創意時裝亮相北京
雕刻時光
雕刻時光
“小字本”的故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