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大觀濕地公園植物配置調查研究

2021-11-26 09:12柯華煜李海生梁易天肖永豪周宇桐張嘉樂鐘曉晴
綠色科技 2021年21期
關鍵詞:坑塘美人蕉大觀

柯華煜,李海生,梁易天,肖永豪,周宇桐,張嘉樂,鐘曉晴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 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廣東 廣州 510303)

1 引言

濕地是介于陸地和水域之間的生態系統,包括沼澤地、河流、湖泊、灘涂等區域。濕地在抵御洪水、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穩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被稱為“地球之腎”“物種基因庫”[1]。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和居民對自然環境需求的增加,濕地與公園的結合體——濕地公園應運而生。作為濕地資源保護利用以及市民觀光和游憩的基地,濕地公園可有效緩解城市化建設中的環境壓力,同時也能夠調節小范圍地區氣候[2]。

廣州大觀濕地公園,是廣州首個海綿城市試點,在廣州海綿城市的建設方面具有示范作用[3]。植物是濕地公園規劃設計中最有生命力和代表性、最能體現地方特色的元素,植物配置成為濕地公園規劃設計中最為重要的內容[4]。濕地植物配置,可構建或再現濕地公園的自然景觀和生態功能。目前對廣州大觀濕地公園的研究主要涉及建成后綜合績效評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海綿型濕地景觀等方面[5~7],而對該公園植物配置的研究還鮮見報道。本文對廣州大觀濕地公園的植物配置情況進行了調查,并進行分析評價,旨在為大觀濕地公園的建設和管理提供參考。

2 研究地與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概況

廣州大觀濕地公園位于廣州天河智慧城,占地面積約46.8 hm2,由一系列的串聯式坑塘和水庫組成,主要分為沉淀過濾區、病原體凈化區、重金屬凈化區、營養物凈化區、梯田綜合凈化區、水質穩定區、新塘水庫、雨水濕地緩沖區、濕塘蓄滯區9個區域(圖1)。氣候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年均氣溫為21.8 ℃,年均降水量為1675.5 mm。

圖1 大觀濕地公園各區位置及各坑塘編號(虛線部分為研究范圍)

2.2 研究方法

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對廣州大觀濕地公園進行了實地調查,主要調查植物的種類、生活型以及植物配置情況,對無法識別的種類,采集植物標本并拍攝植物照片,參考《中國植物志》《中國高等植物彩色圖鑒》等工具書,對標本進行鑒定。

3 結果與分析

3.1 廣州大觀濕地公園植物種類

經調查,大觀濕地公園共有植物144種(包括栽培種及常見野生種),隸屬56科117屬,其中蕨類植物6科7屬9種,裸子植物1科1屬2種,被子植物49科109屬133種(表1)。生活型以草本為主,共79種,占54.86%;喬木42種,占29.17%;灌木14種,占9.72%;竹類5種,占3.47%;藤本最少,共4種,占2.78%。

表1 大觀濕地公園主要植物種類

續表1

續表1

3.2 廣州大觀濕地公園植物配置分析

3.2.1 水生植物配置

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大觀濕地公園水生植物區配置的水生植物共有19種,其中挺水植物最多,共有16種,包括黃花藺(Limnocharisflava)、野芋(Colocasiaantiquorum)、美人蕉(Cannaindica)、黃花美人蕉(Cannaindicavar.flava)、再力花(Thaliadealbata)、梭魚草(Pontederiacordata)、水燭(Typhaangustifolia)、紙莎草(Cyperuspapyrus)、風車草(Cyperusinvolucratus)、水蔥(Scirpusvalidus)、蘆竹(Arundodonax)、花葉蘆竹(Arundodonaxvar.versicolor)、南美天胡荽(Hydrocotyleverticillata)、蘆葦(Phragmitesaustralis)、卡開蘆(Phragmiteskarka)及菖蒲(Acoruscalamus);浮葉植物1種,為睡蓮(Nymphaeatetragona);漂浮植物1種,為鳳眼蓮(Eichhorniacrassipes);沉水植物1種,為狐尾藻(Myriophyllumverticillatum)。配置模式主要有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等。種植形式采用片植、叢植、散植等。

3.2.1.1 沉淀過濾區

該區主要沿坑塘邊種植挺水植物蘆葦,蘆葦叢中混生有南美天胡荽。在1號坑塘中還栽種有少量水燭。大量的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纏繞于蘆葦上,嚴重影響了蘆葦的生長。

3.2.1.2 病原體凈化區

該區3號坑塘中種植鳳眼蓮,長勢旺盛,幾乎覆蓋整個水面;塘邊叢植水燭,片植風車草和菖蒲等。4號坑塘水面開闊,塘中小片種植鳳眼蓮、狐尾藻,塘邊片植風車草和蘆竹等,在水中形成倒影,景觀優美。

3.2.1.3 重金屬凈化區

該區兩個坑塘中均種植少量浮葉植物睡蓮,點綴水面;沿塘邊種植再力花,有少量紙莎草、水燭和毛蕨(Cyclosorusinterruptus)混生其中。臨近西側園路以及兩個坑塘接壤的區域片植大量蘆竹和花葉蘆竹,生長良好,與水岸搭配,極富自然情趣。

3.2.1.4 營養物凈化區

該區7號坑塘中種植大量睡蓮和少量鳳眼蓮,塘邊片植紙莎草和再力花,紙莎草中混種有少量水燭。8號坑塘水面植物較少,僅散植有少量睡蓮,塘邊片植紙莎草和水燭。兩個坑塘中均出現了喜旱蓮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成片生于水中,坑塘邊均生長有大量毛蕨、鋪地黍(Panicumrepens)和薇甘菊,鋪地黍能夠吸收水中的重金屬,對水體有一定的凈化效果[8]。

3.2.1.5 梯田綜合凈化區

該區采用梯田的形式凈化水質。該區從北到南,分為8個區域:

區域一:片植再力花和水燭,水邊上層種植濕生植物池杉(Taxodiumdistichumvar.imbricatum),下層混合種植風車草、美人蕉、黃花美人蕉、姜花(Hedychiumcoronarium)、野芋等。

區域二:上層種植池杉,下層片植卡開蘆、風車草及少量水燭,水邊片植野芋、美人蕉等。

區域三:片植風車草、水蔥和少量水燭,水邊上層種植池杉,中層片植野芋、黃花藺、水燭,下層栽植沉水植物狐尾藻。

區域四:上層種植池杉,下層片植大量野芋,水邊片植美人蕉和梭魚草,景觀較好。

區域五:片植水燭和少量野芋,大量水蔗草(Apludamutica)和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等雜草生于其中,破壞了原有的景觀效果。

區域六:由北向南依次片植蘆葦、再力花和梭魚草,水邊片植蘆竹、風車草、美人蕉、水燭、野芋和少量菖蒲等。

區域七:片植水蔥、黃花藺和狐尾藻,水邊片植風車草和姜花等。

區域八:由北向南依次片植水蔥、美人蕉和梭魚草,其中水蔥群落下層栽植有大量狐尾藻;水邊片植姜花和風車草,植物搭配合理,景觀優美。

3.2.1.6 水質穩定區

該區水面開闊,水邊片植美人蕉、再力花、風車草、蘆葦、蘆竹等,水邊植物與開闊的水面相結合,能夠形成倒影,營造若實若虛的景觀效果。片植的蘆葦、蘆竹等為某些葦鳽屬鳥類如栗葦鳽(Ixobrychuscinnamomeus)等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

3.2.1.7 雨水濕地緩沖區

10號坑塘邊片植再力花和蘆葦。11號坑塘沿塘邊種植大量梭魚草,叢植野芋,散植有少量水燭,梭魚草群落和木棧道之間片植風車草。12號坑塘沿塘邊種植再力花和紙莎草,再力花群落與木棧道之間片植姜花,長勢良好。13號坑塘邊片植紙莎草,叢植再力花。14號坑塘邊片植美人蕉和蘆葦,蘆葦叢中有少量紙莎草。

3.2.1.8 濕塘蓄滯區

15號坑塘邊叢植再力花,植株數量少,坑塘邊生長有少量鋪地黍,景觀效果較差。16號坑塘片植梭魚草和狐尾藻,塘邊片植紙莎草和南美天胡荽等。17號坑塘片植再力花、蘆葦和卡開蘆,叢植野芋和美人蕉,散植水燭等。18號坑塘片植再力花和水燭,塘邊片植蘆竹、風車草、美人蕉,叢植蘆葦和野芋等。此外,坑塘中近塘邊生長有一片毛草龍(Ludwigiaoctovalvis),其盛開的黃色花朵具有較好的觀賞價值,與栽培植物一起構成了優美的濕地景觀。該區薇甘菊入侵嚴重,纏繞于再力花、蘆葦等植物上,極大地影響了這些植物的生長。

3.2.2 陸生植物配置

陸生植物包括旱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濕生植物。大觀濕地公園陸生植物中,多為濕生植物和中生植物,其中配置的喬木主要有池杉、落羽杉(Taxodiumdistichum)、黃槐決明(Cassiasurattensis)、火焰樹(Spathodeacampanulata)、蒲桃(Syzygiumjambos)、洋蒲桃(Syzygiumsamarangense)、海南蒲桃(Syzygiumhainanense)、紅花羊蹄甲(Bauhiniablakeana)、洋紫荊(Bauhiniavariegata)、雞冠刺桐(Erythrinacrista-galli)、人面子(Dracontomelonduperreanum)、藍花楹(Jacarandamimosifolia)、美麗異木棉(Ceibaspeciosa)、香樟(Cinnamomumcamphora)等,灌木主要有棕竹(Rhapisexcelsa)、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lutescens)、馬纓丹(Lantanacamara)、朱纓花(Calliandrahaematocephala)、夾竹桃(Neriumindicum)、龜背竹(Monsteradeliciosa)等,草本主要有細葉結縷草(Zoysiapacifica)、地毯草(Axonopuscompressus)、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trilobata)、水鬼蕉(Hymenocallislittoralis)、腎蕨(Nephrolepisauriculata)等。配置模式主要有喬木+草本(地被植物)、喬木+灌木、喬木+灌木+草本(地被植物)等。種植的形式采用群植、列植、片植、叢植等。

3.2.2.1 喬木+草本(地被植物)配置模式

喬木+草本(地被植物)配置模式為大觀濕地公園陸生植物配置的主要模式,該模式可營造出空曠的植物空間景觀,產生明朗、簡單的視覺效果。如營養物凈化區西北側園路的池杉-落羽杉+地毯草, 群植的池杉和落羽杉種于斜坡上,秋末時節葉片變黃、變紅,具有優美的季相景觀,下層的地毯草則為游人提供休憩的場所;雨水濕地緩沖區北側園路的人面子+水鬼蕉,列植的人面子植株整齊劃一,加強了空間上的延伸感。采用此模式的區域還有沉淀過濾區西側的池杉+南美蟛蜞菊、水質穩定區東南側的藍花楹+地毯草以及西北側木棧道的黃槐決明+地毯草、新塘水庫北側木棧道的美麗異木棉+細葉結縷草以及西側的蒲桃+細葉結縷草、雨水濕地緩沖區12號坑塘附近的洋蒲桃+腎蕨、濕塘蓄滯區西南入口附近木棧道旁的紅花羊蹄甲-雞冠刺桐+地毯草等。除人工栽培的植物外,草地上還自然生長有大片的白茅(Imperatacylindrica)、含羞草(Mimosapudica)、地菍(Melastomadodecandrum)等野生觀賞植物,使公園植物景觀更接近自然,更加優美。

3.2.2.2 喬木+灌木配置模式

喬木+灌木配置模式在大觀濕地公園陸生植物配置中應用不多,該配置模式能夠起到一定屏障作用,營造半私密空間[9]。如雨水濕地緩沖區木棧道旁的蒲桃-洋蒲桃+棕竹,下層的灌木很好地運用了植物配置中“擋”的原則,擋住了部分有礙觀賞或具有安全隱患的區域。采用此配置模式的還有新塘水庫西面的火焰樹+朱纓花、雨水濕地緩沖區木棧道旁的海南蒲桃+棕竹以及濕塘蓄滯區15號坑塘附近的海南蒲桃+龜背竹等。

3.2.2.3 喬木+灌木+草本(地被植物)配置模式

喬木+灌木+草本(地被植物)配置模式在大觀濕地公園陸生植物配置中使用較少,該配置模式層次豐富,利用了多樣的空間層次,具有立體感。如濕塘蓄滯區西南部與河道接壤處的香樟+夾竹桃+南美蟛蜞菊、營養物凈化區西南側園路附近的池杉+馬纓丹+地毯草等。

4 植物配置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

大觀濕地公園植物配置中,植物種類豐富,種植形式多樣,多種野生植物生于其中,不僅營造了近自然的優美濕地植物景觀,還具有凈化水質、調節氣溫、為鳥類提供食物和棲息地等生態功能,但植物配置上仍存在一些問題,為此提出改進建議。

4.1 植物配置存在的問題

4.1.1 部分區域的植物配置不合理

梯田綜合凈化區的部分區域密集地種植大量不同種類的水生植物和濕生植物,水面的植物配置與水面大小比例不當,水面擁擠凌亂,沒有足夠的空間展示水面的鏡面作用,景觀效果大打折扣。雨水濕地緩沖區和濕塘蓄滯區的部分坑塘種植的水生植物和濕生植物種類和數量則明顯不足,無法很好地發揮濕地植物應有的景觀和水體凈化的效果。

4.1.2 部分區域的植物管理不當

由于未有隔離,3號坑塘中大量生長的鳳眼蓮覆蓋了整個水面,不僅影響凈化效果,還易造成水體溶解氧含量下降,導致水中其他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梯田綜合凈化區部分區域大量生長水蔗草等雜草,不僅影響水燭等栽培植物的健康生長,還使該區植物雜亂無章。新塘水庫堤壩旁植物的過度清理,使得夜鷺(Nycticoraxnycticorax)等鷺鳥的棲息地遭到破壞,造成了鳥類多樣性的大幅降低。濕塘蓄滯區15號坑塘附近的龜背竹,由于上層的海南蒲桃被過度修剪,使得喜陰的龜背竹直接暴露在陽光下,導致其葉片枯死。

4.1.3 外來植物的入侵

調查中發現薇甘菊分布于濕地公園的沉淀過濾區、病原體凈化區、重金屬凈化區、營養物凈化區、梯田綜合凈化區和濕塘蓄滯區中,嚴重影響水生植物的生長。另外,在營養物凈化區的兩個坑塘中,都已發現喜旱蓮子草的侵入。喜旱蓮子草具有一定的水體凈化作用,特別是對水體中的氮、磷有較好的凈化效果,對水體中的重金屬還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10~11],但該種植物繁殖力強,大量生長會對水體生物多樣性帶來不良影響。

4.1.4 植物標識牌設置不合理

公園為大多數植物設置了標識牌,起到了較好的科普教育作用,但在標識牌的設置上還有所不足。一是數量上明顯不夠,二是由于標識牌未直接掛于植物上,對于普通民眾來講,很容易將別的植物當成是標識牌介紹的植物,甚至有些標識牌的植物在調查中并未發現,不合理的標識牌會誤導游人,難以起到科普宣傳的作用。

4.2 植物配置改進建議

4.2.1 優化公園部分區域的植物配置

對梯田綜合凈化區部分區域進行植物改造時,建議適當減少區域內植物的種類和數量,以1~3種植物為主,水生植物面積不超過水面的2/5。在雨水濕地緩沖區14號坑塘和濕塘蓄滯區15號坑塘植物種類和數量較少的區域,補種水生植物和濕生植物,增加濕地植物的種類和數量,營造優美的濕地植物景觀,更好地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建議在新塘水庫堤壩旁種植大量蘆葦或蘆竹,為鷺鳥提供適宜的棲息環境。

4.2.2 加強植物的養護管理

對于病原體凈化區3號坑塘的鳳眼蓮,建議使用人工或機械打撈的方式清理部分植株,并在剩余的鳳眼蓮周圍設置柵欄以防止其漂移[12]。在大觀濕地公園的日常管理中,應及時清除雜草,同時根據不同景觀植物的生長習性,進行合理的修剪,避免影響其他景觀植物的生長。

4.2.3 加大對外來入侵植物的防控力度

考慮到濕地公園坑塘中的水會流入下游的楊梅河,供人飲用,因此建議采用人工清理的方法對薇甘菊進行治理。加強對營養物凈化區喜旱蓮子草的監控,控制其生長范圍,避免對生態產生不良影響。

4.2.4 合理設置植物標識牌

對濕地公園常見的植物,要增加標識牌設置的頻度。同時標識牌要盡量放置于所介紹的植物旁或直接掛于樹上,避免誤導游人。根據公園植物種類的變化,及時更新標識牌,充分發揮濕地公園的科普功能。

猜你喜歡
坑塘美人蕉大觀
大觀的藝術 藝術的大觀——小記橫空出世的橫山大觀
黨建引領環境治理 煥發鄉村新活力
非法采砂不可為
利用地表坑塘改造發展衡水市水產養殖業的對策研究
同伴溺亡未呼救監護人被判承擔1成賠償
假如我的頭上也能開花
美人蕉
美人蕉
美人蕉新生
外過城市雕塑大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