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發揚斗爭精神的意義、邏輯和路徑
——學習習近平關于發揚斗爭精神的重要論述

2021-11-30 04:22呂奕驊
關鍵詞:斗爭中國共產黨精神

孫 蔚,呂奕驊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 政治學教研部,浙江 杭州 311121)

黨的十九大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并將其擺在首位。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習近平在2019年秋季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強調,“廣大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經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頑強奮斗”[1]。2021年3月他又在同一重要場合中強調“敢于斗爭是我們黨的鮮明品格”[2]。習近平著眼于黨的政治建設,把發揚斗爭精神作為黨的政治和思想根基,圍繞斗爭精神這一歷史傳承與時代創新相互交融的理論命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不僅鼓舞了全體黨員以及各級領導干部,且在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過程中不斷增強黨的執政能力,成為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的精神支撐。

一、發揚斗爭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興旺的重要法寶

(一)歷史經驗充分表明,發揚斗爭精神是我們黨永葆青春的思想密碼

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是中國共產黨取得中國革命勝利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法寶。正如習近平指出的那樣:我們黨誕生于國家內憂外患、民族危難之時,一出生就銘刻著斗爭的烙印,一路走來就是在斗爭中求得生存、獲得發展、贏得勝利[3]。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高舉馬列主義的思想旗幟,發揚斗爭精神,不斷增強斗爭本領,與國民黨反動派展開艱苦卓絕,轟轟烈烈的武裝斗爭,成功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武裝斗爭成為中國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同時也是與黨內各種錯誤思想不斷斗爭、不斷糾正錯誤路線的歷史。在整個革命斗爭過程中,我們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偉大飛躍——形成了指導中國革命勝利的毛澤東思想。在新中國成立后歷經鎮壓反革命、反右派斗爭以及在與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斗爭中我們黨及時糾正了前進中的錯誤航向,做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改革開放的歷史也是一場偉大斗爭的歷史。因為,改革開放的要義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鄧小平就指出:改革也是一場革命,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要堅決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江澤民曾經就反腐敗問題尖銳指出:反腐敗是一場嚴重的政治斗爭。面對邁入新世紀的復雜局面,胡錦濤在西柏坡考察時強調,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國家和政黨,難以自立自強,發展進步[4]。黨的十八大以后,以習近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繼續拓展斗爭的內涵和外延,強調在復雜的國內形勢下,尤其是腐敗問題成為中國共產黨面臨最緊迫的挑戰的時候,毅然提出“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保持戰略定力,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和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斗爭精神,堅定不移抓下去”[5],“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必須發揚斗爭精神、勇于擔當作為”[3]。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受2020年新冠疫情的持續性影響,中國所面臨的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尤其是大國間及周邊國家關系因根植于政治權力的更替和國家實力的此消彼長導致世界各國的利益博弈和矛盾斗爭錯綜復雜。穩定國內國外兩個大局是當前中國共產黨所面對的重大挑戰,我們所面臨的這種重大挑戰需要我們黨加強斗爭意識與斗爭精神?!拔覀凕h依靠斗爭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爭贏得未來”[2]。2021年是我國第一個100年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但在政治、經濟、意識形態、社會、外交等領域仍存在著巨大風險,斗爭精神在時代發展潮流的賡續過程中與時俱進。新時代談斗爭精神絕不過時,我們黨于此時此刻更需傳承憂患意識,將其凝聚成強大的精神力量。

(二)新時代條件下的治黨治國治軍,更加需要發揚斗爭精神

在當前形勢下,斗爭精神所要“斗”與“爭”的就是化解重大風險,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包括“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和‘灰犀?!录盵1]。政治領域是斗爭精神所首要發揚的主戰場。斗爭精神強調的是黨內自我革命,以黨內自我革命撬動和推進社會革命,沒有自我革命精神,社會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成功。第一,只有嚴肅政治生活,反對黨內腐敗,堅決履行和實現“兩個維護”,嚴格執行黨紀國法,才能真正體現中國共產黨的戰斗力。第二,經濟建設仍需要斗爭精神的保駕護航。目前,由于新冠疫情受到了良好的控制,在極大顯示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同時,我國的經濟建設正在從停業創傷中快速恢復。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將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6],而最新的數據顯示我國在2020年取得2.3%的經濟增長率,高于預期。雖然中國防控疫情及經濟發展的成就顯著,但是國內金融市場風險、中美貿易戰以及尖端科技成果的短板和科技強國的技術封鎖等風險要素仍極大阻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健康、穩定發展。因此,斗爭精神需要與提高自主創新水平,防范、化解經濟風險相結合,時刻繃緊經濟建設“一根弦”不放松,實現“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7]。第三,意識形態建設領域強調斗爭精神,是維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和反擊各種錯誤思潮的必要手段。國內意識形態形勢錯綜復雜以及西方對華意識形態輸出持續增強的外部環境下,中國共產黨所強調的“四個意識”“兩個鞏固”必須葆有斗爭精神,不僅需要開展對西方反華勢力的反擊戰,還需整治國內那些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及中國道路的污蔑、謾罵和攻擊行徑。第四,在軍隊建設上,更要敢于斗爭。軍隊建設是國防安全和人民生活安定幸福的根本保障,如果無視軍隊當前存在的各種腐敗和戰斗力下降等問題,國家安全和人民幸福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歷史上遭遇帝國主義的欺凌和武裝侵略的歷史悲劇可能就會重演。只有敢于動真碰硬,同軍隊存在的各種消極腐敗現象做堅決的斗爭,我們的人民軍隊才能在保家衛國的使命擔當中盡顯革命軍隊的本色,我們的國防安全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才能得到捍衛。這是新時代改革強軍對我們提出的必然要求。第五,在外交領域,近年來西方國家在國際上持續擺出對華敵視和壓制的戰略姿態,尤其是美國對我國各個領域開展了“極限施壓”(Maximum pressure)。例如,實施科技封鎖、貿易戰,屢屢以“人權攻勢”、香港問題、新疆問題在國際社會詬病中國,肆意干涉我國內政。拜登政府上臺以后,對華戰略并沒有顯示出積極和明顯的變化,中美關系的走向仍處于極大的不確定時期,未來仍然有很大的彈性變化空間。但是,美國總體上與中國展開激烈的競爭和對抗態勢不會轉變。針對美國的“全面攻勢”以及西方國家對我國的總體排擠與敵視,我們黨和國家必須積極應對,發揚斗爭精神,與西方聯合反華勢力展開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需要強調的是,對外發揚斗爭精神絕非冷戰思維,摒棄了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理念,是有理有利有節對西方霸權主義展開斗爭,維護我國的發展利益與國家安全,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提供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因此,發揚斗爭精神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重大政治優勢,是防范化解國內外重大風險的思想和政治基礎,尤其是在后小康社會,我們黨更要錘煉和強化斗爭本領,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斷奮斗。

二、習近平關于發揚斗爭精神的重要論述,體現了歷史、理論與實踐的內在統一

(一)發揚斗爭精神是堅持和繼承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本質要求,富有深厚的哲學內涵。

斗爭精神是馬克思主義固有的理論品格。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所指出的,“實際上,而且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來說,全部問題都在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并改變現存的事物”[8]。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而矛盾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事物都存在著矛盾的對立和統一,矛盾中的雙方的斗爭是永恒的、絕對的,統一是暫時的、過渡的。矛盾雙方的對立和統一推動著事物的進步與發展。其中,統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所固有的、依托存在的基本屬性——由于矛盾的固有性質和產生原因的相異,矛盾的形式、內容亦隨之變化。換言之,矛盾的具體形式即可以表現為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斗爭,斗與爭是其主要表現形式?!岸贰笔菍εf事物矛盾肯定方面的否定;與此同時,“爭”是“斗”所要達到的結果[9]。正是如此,從哲學意義上來看,斗爭劃分為同一個過程的兩個不同方面,構成一切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通過把握斗爭的本質,進而揭示斗爭的邊界問題,厘清斗爭的主客體對象,才能更好地用斗爭精神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持續發展。習近平關于斗爭精神的重要論述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基礎,結合矛盾論與實踐論的有機統一——把馬克思主義關于矛盾對立統一規律應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更是接續于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智慧結晶?!岸窢幘袷俏覀凕h的寶貴精神財富,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我們黨不斷贏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勇于斗爭已經熔鑄為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10]。

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黨的歷史實踐充分表明了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任何時期所取得的進步和勝利都是與黨堅持偉大的斗爭精神不可分開的。從“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在黨內的領導地位到解放戰爭所取得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后勝利,再到改革開放確立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都是我們黨不斷糾正錯誤路線、確立正確的政治路線并始終貫穿著偉大的斗爭精神所取得的最終勝利??梢哉f,斗爭精神孕育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并在其實踐過程中賦予了中國特色和中國經驗,是與黨的光輝歷史分不開的。斗爭絕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和實踐的。同時,實踐又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充分表明,我們黨在各個時期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深刻印證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矛盾對立統一規律與實踐論的科學真理性。探究發揚斗爭精神論述的背景,必須從斗爭精神的哲學意蘊出發,沿著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開放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軌跡,尋找其理論與實踐價值,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習近平關于發揚斗爭精神的重要論述。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強調人民歷史主體性,堅持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一直遵循的基本理念。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11]。鑒于此,黨必須堅定不移地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并同危害黨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風險、挑戰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才能得到最廣大人民的擁護,成為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維護者和實踐者。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正是科學把握了革命的對象、任務、性質和前途問題,準確把握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人民大眾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不斷地通過對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三大時期不同具體矛盾的認識和把握,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決維護人民群眾最根本的利益,我們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隨著中國進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對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與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之間的矛盾,這種不平衡和不充分意味著人民不僅需要滿足物質文化生活,更需要的是良好的民主與法治、公正與自由、發展與安全等。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人民所追求的各種美好生活目標仍然時刻受到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等根本因素的制約,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髓——“以人民為中心”——不論從哲學意義上還是實踐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必須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這是對歷史唯物主義規律和原理的基本遵循。

(二)聚焦于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中國革命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斗爭精神也同樣始終貫穿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的考驗與洗禮。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以陳獨秀、李大釗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帶來了馬克思主義,但僅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則無法實現改變中國落后現狀和建立共產主義政權。因此,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思想傳播轉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革命實踐是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并走向革命勝利的必經之路??偟膩碚f,立足于中國國情的斗爭精神始于毛澤東所領導的中國革命,即由毛澤東為領導核心的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對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等三座大山展開全方位、徹底的革命斗爭,并以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偉大目標而不斷奮斗。從革命的早期對革命的任務、對象、動力、手段、階級力量認識不清,到后來科學、準確分析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狀況、革命的主體力量和依靠力量、革命目標以及革命的路徑、手段,這一系列思想認識的變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轉變都是在革命實踐中不斷深刻認識中國革命的實際并同錯誤思想錯誤路線的斗爭過程中所獲得的。如在土地革命時期,正是中國共產黨準確把握了中國革命的實質問題——農民和土地問題,打土豪、分田地,制定了正確的革命戰略和科學策略,我們黨才得到廣大農民的堅決擁護,我們的紅軍隊伍才會不斷壯大,才會展現出人民軍隊的階級本色和革命的磅礴力量。正是由于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中央蘇區的力量和范圍才不斷增長和擴大。在革命根據地五次“反圍剿”過程中,前四次獲得的勝利正是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準確地把握了敵強我弱的基本態勢,聲東擊西,避開敵人的鋒芒,抓住敵人的弱點,才獲得了重大勝利,而在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教訓中我們黨的領導人才逐漸感受到錯誤的軍事決策給黨和紅軍帶來的巨大損失,及時地開展了與錯誤決策的思想斗爭和政治斗爭并做出了長征的決定,并在長征途中毅然挺進貴州,在遵義召開了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拔靼彩伦儭北l前后,中國共產黨與張學良、楊虎城軍隊開展勸告、談判和斗爭,取得一致抗日的共識,并在“西安事變”爆發后審時度勢,毅然做出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決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才能最終形成。解放戰爭時期,正是我黨及時在解放區實行了土地改革,讓農民獲得了祖祖輩輩夢寐以求的土地,我們的解放戰爭才會打敗裝備精良的國民黨反動軍隊。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以建設社會主義為主要內容。雖然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并經歷了“文革”這樣的悲劇,但是最終還是通過一系列斗爭恢復了我們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確立了改革開放的新路線和新方針,在不斷摸索經驗、吸取歷史教訓的同時增強了執政本領。經歷了七年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1956年隨著我國“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12]。這種社會矛盾的變化,促使我們黨在斗爭的目標、方式和內容出現了重大變化,毛澤東在這前后分別著述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論十大關系》,對國內形勢的變化和新形勢下的新任務提出新觀點和新論斷,這是我們黨在社會主義道路探索時期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國情相結合所闡述的重要思想,是時代變化賦予我們黨擔負起新的斗爭內容和斗爭方向。此后,社會主義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時期斗爭的主要內容和目標方向。即使出于對國內外形勢變化的誤判,毛澤東在人民公社化運動、階級斗爭擴大化、發動“文革”等方面做出了錯誤的決策,我們黨也仍然為恢復和堅持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堅持了不懈的斗爭(1)1959年召開的“廬山會議”、1962年召開的7000人大會、“文革”期間的“二月逆流”、1975年的治理整頓以及1976年的粉碎“四人幫”這些重要歷史事件都不同程度反映了黨內一些同志為堅持真理,修正錯誤而進行的斗爭。。針對“文革”結束后國內一度處于徘徊狀態的局面,1978年5月,一場真理標準大討論席卷全國。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成為思想領域的一場尖銳的斗爭,其實質是堅持“兩個凡是”還是堅持實踐標準,是堅持教條主義還是堅持實事求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方針,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軌道上來,實現了建國以后我們黨最偉大的轉變。1981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重申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成為改革開放新時期偉大斗爭的主要內容,中國開始進入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但是這種斗爭的目標、方向、性質、內容和機制與革命時期的斗爭不可同日而語,發生了重大變化,這種斗爭主要體現在經濟領域和意識形態領域,屬于“非對抗式”斗爭,盡管這種斗爭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能激化,并反映在政治領域。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國內在思想領域就出現了資產階級自由化浪潮,鄧小平同志敏銳地意識到一場思想斗爭不可避免,提出堅決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1992年南巡談話,更加顯示出鄧小平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的新變化,尤其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遇嚴重挫折的情況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保持著堅定的信心,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提出了一系列戰略論斷,開啟了我們黨新一輪思想大解放,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黨的十四大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在外交領域,鄧小平提出“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對”的外交斗爭戰略,為我國的和平發展贏得了較長的時間。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提出要“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2017年又提出“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重要命題。在從嚴治黨、深化改革、脫貧攻堅、污染防治、整頓軍隊、意識形態、抗擊新冠疫情等方面,黨緊扣時代主題和實踐要求,結合黨情世情國情的新變化,把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斗爭精神推向了新的時代,一次又一次地取得了偉大歷史性成就。換言之,沒有一系列的武裝斗爭、思想斗爭和政治斗爭,我們黨就不可能獲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真諦,沒有通過一系列的斗爭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實踐歷程,中國共產黨在面臨各種風險、危機和挑戰時就不能戰勝敵人,更不能戰勝自己。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斗爭精神的內涵和外延再度拓展,涵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軍事、外交等各個領域。

可以說,斗爭精神貫穿于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全過程,貫穿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實踐的不斷結合過程中,斗爭的目標始終指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斷奮斗,在各個歷史時期斗爭的表現形式雖有不同,但是無論是運動式、革命式,或是“非對抗式”的斗爭方法,皆需斗爭精神的強力支持,并且以中國革命的勝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獲得了全面的科學驗證,這是中國共產黨取得不斷勝利的精神稟賦。這實際上進一步在理論上不僅驗證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在中國實踐的成功,更驗證了馬克思主義只有實現中國化,才能在中國生根發芽,不斷推動事業的發展和進步。進入新時代,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斗爭精神與時俱進,在時代演進中不斷豐富內涵;斗爭本領日益增強,在實踐歷程中不斷強化手段。正所謂未雨綢繆,歷史事實與現實經驗告訴我們,只有時刻準備著“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才能真正防范化解政治風險,切實應對重大挑戰,隨時抵御重大風險、堅決克服重重阻力,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掃清前進道路上的障礙。

三、“知行合一”,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的路徑選擇

(一)創新斗爭理論,在傳承與發展中繼往開來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由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斗爭精神不僅要傳承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為主要標識的中國共產黨人的主要思想,更要隨著時代的步伐,實現時代的轉向和思想的創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發揚斗爭精神的總的指導思想,也是新時代最重要的思想斗爭武器,用新時代的創新理論推進新征程。新時代的斗爭精神在習近平那里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習近平關于“斗爭精神”與“斗爭本領”的重要論述,最重要的經驗總結包括:2016年底,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的“面對新形勢新挑戰,要發揚斗爭精神,既要敢于斗爭,又要善于斗爭,在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堅定不移,在改革發展穩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從嚴治黨上敢于動硬,在維護國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針鋒相對,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不在挑戰面前退縮,不拿原則做交易,不在任何壓力下吞下損害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痹谑糯筇岢觥拔覀凕h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在2019年9月對為什么要進行偉大斗爭以及怎樣進行偉大斗爭做了全面闡述:“斗爭要有目的、講方法、敢于亮劍、依靠群眾等”[13];在2021年3月做了要點梳理,指出“堅定斗爭意志,善斗爭、會斗爭,加強戰略謀劃、底線思維等”[2]。這些論述立足斗爭實際,結合現實斗爭經驗,不斷層層遞進,不僅繼承了黨長久以來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保持的優良斗爭傳統,又富含時代所賦予的使命擔當,向近9 500萬名黨員提出了新標準、新要求。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斗爭精神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我們不僅要克服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征途上的艱難險阻,還要迎難而上,動真碰硬,在實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以及加強法治中國建設等方面實現黨中央制定的目標,而這些目標的取得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能夠實現的,必須在通過克服艱難險阻和解決重大矛盾中通過堅決的斗爭才能獲得勝利。在經濟建設領域,我們更是要緊緊依據新發展階段,樹立新發展理念,擯棄那種粗放式、以犧牲環境和資源為代價的發展方式,并且同危害經濟安全、金融安全以及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秩序的行為和現象作堅決的斗爭,同時要努力增強新發展動力,力求開辟新發展格局。在社會領域,我們不僅要在脫貧攻堅上取得世界上最偉大的成就,同時還要鞏固脫貧攻堅的重大成果,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同時在生態治理、環境保護上同各種不法行為做堅決的斗爭。在意識形態領域,我們更要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決同否定共產黨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以及同新自由主義、民粹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各種錯誤思潮作堅決的斗爭。在外交領域,我們要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把握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找出大國關系變化和大國斗爭的主線、規律和邊界,在國際環境大變局中勇于同各種反華勢力、危害國家主權和發展安全的現象做堅決的斗爭,同時與國際上愛好和平與發展的國家,特別是周邊國家緊密團結起來,積極地傳播中國經驗,貢獻中國智慧,謙虛地向世界一切先進文明和先進經驗學習,包括學習西方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與哲學社會科學取得的積極成果,通過埋頭苦干和開拓進取,不斷提高我國在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中的話語權和軟實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當今的中國共產黨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精神面貌,創造性地拓展了斗爭的豐富內涵。斗爭并非僅僅是保衛自身安全利益,更是一種自信。我們黨以自信的姿態主動出擊,涵養斗爭底氣,講求斗爭藝術,拓寬斗爭含義,才能真正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解決重大矛盾,取得斗爭成果。

(二)樹立斗爭意識,牢牢把握斗爭方向、立場和原則

斗爭絕不是意氣用事,毫無章法,而是堅持原則和堅守立場。習近平指出,共產黨人的斗爭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1]。其中,方向指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立場指的是堅定地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堅持的原則不僅包括堅持黨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還包括我國發展和安全利益,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和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依靠人民群眾的偉力,堅決維護人民在政治上的主體地位,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等。面對當前紛繁復雜的國際局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于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關鍵時期”[14],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人民群眾才是我們發揚斗爭精神的源頭動力和根本力量,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我們的斗爭精神就不能轉化為磅礴的斗爭力量,就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中國共產黨有信心、有能力將中國推向世界和歷史舞臺的中央,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維護人民群眾、相信人民群眾,如此的斗爭才能爆發出氣勢恢宏的力量,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才能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取得最終勝利的一面旗幟,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以上對原則、立場和方向的堅持和堅守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根本利益所決定的,是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決定的,我們黨需要在各種重大斗爭考驗面前,真正發揮并體現出中國共產黨的本色,顯示出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執政本領,并且表現出有使命擔當的執政黨作風,以底線思維有效處理重大風險與挑戰,以不畏艱險、知難而進的精神狀態擔負起國家現代化與民族復興的使命。

(三)講求斗爭藝術,提高斗爭本領,必須注重把握正確的策略方法

源于馬克思主義斗爭哲學,斗爭精神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具體內容。相應的,斗爭本領是貫徹斗爭哲學方法論的實踐能力。新時代和新挑戰對領導干部提出了掌握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與現代科學思維方法結合的新要求,習近平提出領導干部要具備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和底線思維。概括起來講,就是高瞻遠矚、知古鑒今、抓住關鍵、開拓創新、依法執政、防范風險,不斷“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15]。領導干部在提升斗爭本領的同時,又要具備把斗爭哲學的理論層次轉化為斗爭藝術的實踐層次。斗爭本領與斗爭藝術具有統一性,兩者不可分割。哲學具有藝術性,并呈現不同層次的表現形式;同樣的,斗爭哲學也是斗爭藝術,通過策略方法使斗爭過程更具有原則性、靈活性、延展性。也就是說,合理選擇斗爭方式,既在原則問題上寸土不讓,又在方法上靈活多變,把握尺寸,及時調整斗爭策略,還可以以斗爭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拓展斗爭實踐的積極效果。并且,需要注意的是,斗爭并非僅是“斗”與“爭”,根據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斗爭過程中亦可尋求合作,爭取共贏。具體而言,在國際事務方面,以維護國家利益為標桿,弘揚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在斗爭中不斷尋求國際合作的機會,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意識引領世界愛好和平與發展的國家實現共同發展,為人類文明與進步作出更大貢獻。尤其是近年來,國際環境變化莫測,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華步步緊逼,企圖維護當前不平等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尤其是維護美國在世界上的戰略利益和霸主地位。在這種愈發險惡的國際環境下,我們更是不能屈服于美國咄咄逼人的極限施壓,在與美國競爭與合作并存的態勢下,依據“理在于我”有利形勢強調斗爭精神,于國際政治舞臺中據理力爭,揭露美國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戰略,贏得最廣大發展中國家和世界其他愛好和平以及友好國家的支持,同時積極與美國新政府展開對話,亮出底線,管控分歧,求同存異,盡力爭取和開拓中美之間和平與發展的新局面,努力形成中美關系的新格局。同時與歐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積極開展對話與合作,展現誠意,不斷尋求和擴大雙方的友好合作的領域,縮小雙方的分歧,爭取在發展與安全方面獲得對方的理解與支持,減少這些國家與美國一同形成反華抗中聯盟的可能性。

(四)以斗爭塑環境,防范、化解國內外風險

當前國際環境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面臨的安全和發展環境呈現前所未有的復雜和不確定性。一方面,中國正處于發展勢頭的鼎盛期,另一方面又是中國與世界大國矛盾不斷上升的凸顯期,世界大國因新冠疫情發展受阻,經濟恢復艱難顯示出發展焦慮的態勢。因此,國際上美國更加殫精竭慮展現出咄咄逼人的霸權主義心態和戰略圖謀,其他西方親美國家中的反華反共勢力也是虎視眈眈,對美國的戰略圖謀全力配合。國內政治上不穩定的因素仍然復雜多變,包括腐敗問題、環境問題、收入差距、社會不公事件仍然處于多發敏感狀態,全面深化改革、國家治理現代化、依法治國、疫情之下的經濟恢復和高質量發展、臺獨、新疆等問題都對我國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安全和發展形成嚴峻的挑戰,我們面臨的這些國內外風險在很多條件下互為影響互相制約和互相作用,諸多挑戰仍然需要中國共產黨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開展新的偉大斗爭,要清楚分析我們目前最為緊迫的風險點在哪里,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點在哪里,要做足有效準備,備好精準招數,隨時應對可能發生的不測事件。既要防范“黑天鵝事件”,也要密切警惕“灰犀牛事件”的發生。作為強大的思想武器,發揚斗爭精神既能夠實現國內政治形勢的穩定發展、經濟上的良性運行和文化、社會、軍事、外交等各領域的穩定發展,又能夠促使黨實現自我革新,從而實現政治穩定、經濟繁榮、人民幸福以及黨的執政本領的加強多方共贏的結果。強調斗爭精神,有利于凝聚社會共識,調動一切社會力量,鞏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同時又能對企圖破壞我國發展、危害國家安全的反華反共勢力迎頭痛擊,使其知難而退。習近平指出“打鐵還需自身硬”,發揚斗爭精神,沒有自己的實力作為鋪墊是絕不會產生效果的,反而容易適得其反。在這其中,促進和推動黨的自我革命,加大反腐力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把黨的各項事業建設好,不斷提高黨的執政本領,對于我們提高抵御風險、提高斗爭能力和水平,保持黨的先進性以及強化長期執政的合法性具有關鍵性的意義和價值。其中,傳承斗爭精神、破除腐敗弊病、堅定理想信念,防范化解政治風險,以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是關鍵中的關鍵,最終目的就是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的偉大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掃清障礙。

(五)以斗爭求合作,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制度的世界價值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斗爭精神不僅在地緣政治博弈中能夠保護自我,亦能夠實現自我力量的拓展和價值理念的傳播,為更好地融入世界、并將自身力量和價值理念廣泛傳播于國際社會,為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貢獻中國力量。中美關系正處于拜登政府上臺執政即美國新政府對華政策逐漸形成的階段,西方國家正在形成反華聯盟的危險階段,我們更需要冷靜觀察,穩住陣腳,堅持原則,積極應對,有所為同時也有所不為。在西方其他國家對華遏制及污蔑有增無減的形勢下我們如何學會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實在是一門高超的藝術。在這一國際環境下,中國共產黨更應發揚斗爭精神,大力宣傳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靈活應對,保障安全、穩定的大國間關系及周邊環境,促進國際合作,避免形成國際競爭和大國斗爭對中國發展的不利影響,尤其是要穩定中美兩個大國的關系,把美國拉回到中美穩定、合作與共贏的軌道上來。不僅如此,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推進,疫情之下中國發展在大國發展格局中的一枝獨秀,更讓世界各國感受到中國發展道路的魅力,也讓西方一些有識之士不僅認識到了中國不可阻擋的發展態勢,也逐漸肯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在中國繁榮強大過程中的重大價值,也更加驗證了當前國際意識形態與社會制度的競爭正向著有利于科學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而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制度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影響力和優越性,這在更高層次上彰顯了“打鐵還需自身硬”的科學真理。而這些,都是中國共產黨發揚斗爭精神、不斷砥礪前行的豐碩成果??梢哉f,中國共產黨再次以斗爭求合作,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無可辯駁的偉大成就向世界證明——科學社會主義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是決定人類未來發展方向優越選擇的社會發展模式。

猜你喜歡
斗爭中國共產黨精神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領導干部要勇于斗爭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強迫癥患者的孤獨斗爭
革命者的斗爭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