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例乙狀結腸癌合并糖尿病患者PICC 穿刺點反復感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

2021-12-01 03:15杰,江麗,鮑
醫藥前沿 2021年18期
關鍵詞:紅腫念珠菌換藥

鐘 杰,江 麗,鮑 宇

(安徽省胸科醫院腫瘤科 安徽 合肥 230022)

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是結腸癌化療的重要靜脈途徑,為患者提供一條安全、有效的靜脈通道。PICC 在臨床使用過程中會帶來一定的并發癥,常見的并發癥有穿刺點感染、靜脈炎、靜脈血栓、導管堵塞等,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相關定義:PICC 管導管入口處紅腫、硬結、有膿性分泌物即為穿刺點感染[1]。據相關文獻報道腫瘤患者PICC 穿刺點感染的發生率為19.81%,PICC 相關性總感染率10.90%[2]。PICC 穿刺點局部感染的感染程度分級如下:導管入口處紅腫為輕度感染,有紅腫痛、硬結為中度感染,伴有膿性分泌物為重度感染。本科室收治了一例PICC 穿刺點感染的乙狀結腸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我們采取先進行抗感染治療,再局部碳酸氫鈉濕敷的方法進行開窗換藥維護,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女,57 歲,因乙狀結腸癌術后36 個月發現肺轉移擬行化療入院,現診斷有高血壓、2 型糖尿病?;颊叽_診后第1 次進行治療,于2017 年8 月15 日在外院置入右上肢第1 根PICC 管(置入得導管為巴德二代4F 導管),置管后行一線FOLFOX4 方案化療10 周期,使用期限滿1 年后予以正常拔管?;颊?0 月份復查發現癌細胞肺轉移,后于2019 年11 月1 日在局麻下、由B超引導經右上肢貴要靜脈置入巴德二代4F 導管,置入長度35 cm,外露6 cm,臂圍24 cm。置管過程順利,X 線攝片顯示導管尖端位于上腔靜脈。置管后順利完成伊立替康+奧沙利鉑+貝伐珠單抗化療10 周期,后出現癌細胞肝轉移,分別予2020 年4 月13 日、5 月1 日、5 月24 日、6 月13 日行貝伐珠單抗+雷替曲塞+奧沙利鉑靶向聯合治療,7 月5 日開始口服瑞戈非尼靶向藥物治療。瑞戈非尼是一種激酶抑制劑,適用于抗EGFR 治療的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患者,該藥物主要副作用有:惡心、嘔吐、肝功能損害、感染、出血及手足皮膚反應?;颊咧委熼g歇期帶管在家,于7 月22 日在我院PICC 維護門診行PICC 換藥時發現穿刺點可見紅腫約0.5 cm×0.5 cm,無硬結,主訴輕微疼痛感,無發熱及其他不適癥狀,未見分泌物,門診予以常規換藥+沖洗導管等維護并交代回家后相關注意事項以及自我觀察要點。7 月27 日患者因PICC 穿刺點異常及骶尾部疼痛加劇1 d 入院,入院時:患者生命體征正常,血常規、血凝、糖化血紅蛋白血象檢查結果均無異常,右上臂出現紅腫痛,PICC 穿刺點有硬結,硬結大小為1 cm×2 cm,且穿刺處可見少量黃色膿性分泌物,測量臂圍寬度23 cm,局部皮膚溫度稍高。入院后給予清除分泌物并進行細菌培養,予開窗換藥+碘伏濕敷護理,共濕敷7 次、換藥7 次,后于8 月3 日紅腫好轉、主訴疼痛好轉,未見分泌物,穿刺點硬結縮小至0.5 cm×0.5 cm,8 月4 日患者要求出院,交代注意事項后予以辦理出院。8 月13 日患者主訴便血2 日入院,穿刺點可見紅腫、疼痛、硬結及分泌物,硬結大小為2×2 cm,測量臂圍寬度23 cm,入院后予利多卡因局麻后擠出約3 mL 黃白色膿液,并將分泌物送培養,予碳酸氫鈉濕敷處理,共濕敷7 次、換藥3 次,予8 月19 日愈合出院。9 月21 日患者再次因便血4 h 入院,入院時PICC穿刺點可見紅腫、疼痛、硬結,無分泌物,硬結大小為0.5 cm×0.5 cm,測量臂圍寬度22 cm,繼續予碳酸氫鈉濕敷+換藥方法治療,9 月28 日愈合出院。10 月17 日患者因嚴重腹瀉入院,穿刺點未見紅腫,無疼痛不適主訴,但可見少量白色分泌物,有一大小為3 cm×4 cm 的硬結,予分泌物培養+開窗換藥+碳酸氫鈉濕敷,后好轉、未愈合,患者放棄腫瘤治療要求出院回家療養。

2.原因分析

2.1 疾病因素

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因化療后體虛、機體抵抗力差,加上腫瘤消耗以及糖尿病需要對飲食進行控制,患者機體能量消耗多、身體代謝快,常伴發熱、汗液分泌增多,容易導致固定PICC 導管的敷貼脫落,使皮膚表面細菌隨導管及穿刺點進入體內,從而增加導管相關感染的概率、導管感染以及穿刺點局部感染的發生率。

2.2 藥物因素

腫瘤患者化療藥物對血管的刺激性比較強,化療藥物對血管的反復刺激也容易加重血管內膜損傷,該患者所用的腸道腫瘤化療藥物奧沙利鉑會引起血管及神經反應。腫瘤患者的血液大部分都處于高凝狀態,故也是穿刺點感染的高危人群[3]。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的藥物瑞戈非尼的副作用就有手足皮膚反應,所以該患者自從口服瑞戈非尼藥物后反復出現感染,考慮可能與這一藥物副作用有關。

2.3 患者自身原因

患者因疾病影響致脾胃虛弱,且化療期間白細胞計數常低于正常值或處于骨髓抑制期,機體免疫力防御機制下降,易引起感染;依從性差,重視度不高,存在僥幸心理?;颊咴陂T診維護PICC 導管時可能已經出現了導管相關性感染,患者及家屬未予以重視導致患者在入院前固定導管的敷料松脫后還自行用膠帶固定,未及時就醫后PICC 導管穿刺點逐漸出現發紅以及右上臂開始腫痛,穿刺點分泌膿性分泌物,導致PICC 導管發生穿刺點局部感染。

2.4 護士原因

(1)首次置管之前護士對于導管的性質材質、如何配合以及置管后期的維護、居家維護及并發癥相關注意事項知識介紹不夠詳細;(2)住院期間健康教育宣教不到位、維護重點不夠突出、宣教次數不夠、宣教力度不大;(3)出院時,應針對出院患者導管居家維護相關知識重點,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發生相關并發癥的風險,特別強調院外感染風險概率會大大增加,要引起患者及家屬的重視;(4)出院指導執行后護士應采取電話隨訪提問患者或者家屬的方式,讓患者和家屬加深居家維護注意事項和自我觀察注意要點印象。

2.5 環境因素

PICC 管相關感染的主要微生物來源于患者的皮膚和醫務人員的手部,護士在接觸患者、特別是為患者維護導管時的手衛生是否合格與PICC 導管及穿刺點感染有著密切的關系;而患者的皮膚定值菌的數量受季節的影響,在炎熱、潮濕的環境中細菌定植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導管護理延遲等都增加導管相關性感染發生的概率[4]。醫院是各類患者聚集的場所,醫院環境易受到各種病原微生物的污染,腫瘤患者在院期間由于機體免疫力下降易發生感染的概率易增加;周邊建筑施工不合理的布局會增加醫院空氣中病原微生物的濃度;病區環境:同病室患者受疾病影響可能會出現不同菌種感染,病房溫濕度受天氣影響;醫療器械若未按照規定進行消毒滅菌時均會增加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概率;而且在醫院存留越久的病原體,其耐藥性變異原微生物的獨立以及侵襲性越強,通常會成為醫院的共同來源或成為持續存在的流行菌株。

3.護理

3.1 心理護理

患者因疼痛,擔心PICC 管使用期限,考慮感染耽誤下次化療的進行等,感到緊張、恐懼和焦慮。護士應積極開導患者,講解疼痛經治療會逐漸減輕,指導家屬配合,轉移患者注意力;告知其感染是可以治療的,解除患者的擔憂,為患者樹立信心,使患者保持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和護理。

3.2 病情觀察

每日動態監測生命體征變化,特別是體溫、穿刺點腫脹程度和局部皮溫,以防細菌入血,導致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觀察患肢皮膚顏色、溫度、感覺,測量患肢臂圍,并做好記錄,進行對照,根據出現的情況及時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及追蹤方案,進行效果觀察。

3.3 處理方法

針對該患者反復出現穿刺點感染的情況,予以常規換藥后局部涂抹利多卡因緩解患者穿刺點疼痛,用1 mL注射器針頭刺破硬結,擠出膿液后再次0.5%碘伏消毒,然后用無菌剪刀將水膠體敷料沿著中心點剪出與局部感染面積大小相等的窗口,再無張力覆蓋于穿刺點周圍皮膚上,水膠體可改善局部皮膚紅腫疼痛,固定好導管。每天在水膠體開口處用紗布蘸取0.5%碘伏濕敷感染的穿刺點,針對局部膿液培養出的近平滑念珠菌,再用5%碳酸氫鈉溶液10 mL 濕敷,1 次/d,連續濕敷直至好轉、痊愈,并觀察生命體征及局部變化及有無其他并發癥。

4.小結

開窗換藥應用于PICC 穿刺點感染可行,0.5%碘伏原液濕敷穿刺點局部感染效果可靠,5%碳酸氫鈉濕敷用于PICC 穿刺點局部真菌感染有效。近平滑念珠菌屬于真菌類,對于PICC 導管穿刺點近平滑念珠菌感染的治療及護理,應著重給予局部抗真菌用藥,局部用藥無效以及發生侵襲性念珠菌病時才需要全身用藥,中性環境更有利于近平滑念珠菌生長,而堿性環境使近平滑念珠菌破壞力下降[5]。對于近平滑念珠菌感染的PICC 穿刺點局部感染而未出現血流感染者,可以繼續保留管道、做好局部處理。

猜你喜歡
紅腫念珠菌換藥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modified 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dur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貼膜固定法換藥在壓瘡治療中的應用
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對其紅腫、炎性癥狀改善時間的影響
換藥處置架在行負壓引流術糖尿病足換藥中的應用
乳房紅腫可預防
加強黨建 換湯又換藥
躲避蚊子有方法
念珠菌耐藥機制研究進展
信鴿白色念珠菌病的診治
臨產孕婦念珠菌感染及不良妊娠結局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