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人格:校長精神文化領導力的人性內核

2021-12-02 14:24張曉東
江蘇教育 2021年79期
關鍵詞:德性人格人性

張曉東

領導一所學校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如何讓一位校長能夠成功領導和影響一群不同類型的人,建構學校的核心文化價值,樹立共同的學校發展愿景,形成持續進步的強大合力,塑造校長的道德人格是關鍵所在。道德人格是一個人德性、品質和價值觀的高度凝練,是校長精神文化領導觀的人性表達,更是校長精神文化領導力的人性內核。大衛·休謨說:“一切科學與人性總是或多或少地有些關系,任何學科不論與人性離得多遠,它們總是會通過這樣或那樣的途徑回到人性?!保?]教育學是大寫的人學,領導的對象都是活生生的人,校長的領導力絕對不能離開對人性的關注,尤其是對自身人性的高度關注。通過道德人格的塑造和豐滿,一方面可以實現校長的自我認知與自我完善,另一方面還可以潛移默化地帶動和影響周圍的人。

一、感悟自身:審慎中保持正確價值選擇

道德人格是一個人德性的集中體現,蘊含著深刻的認知與判斷,并由此讓人做出正確的事情。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人的德性就是既使得一個人好又使得他能出色地完成他的活動的品質?!保?]中國傳統教育一直強調成人比成事重要,要先做人再做事,因此,才會出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樣的行動原則和做事邏輯。有德性的人具有強烈的道德感悟能力,始終胸懷道德律令,他們知道如何把他律轉化成自律,以充滿德性的準則規約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進行正確的判斷與選擇。

道德人格是一種自我的價值指南,會讓校長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教育觀和辦學觀,秉持謙虛謹慎的工作態度,不斷思考教育對于國家的強大和民族的復興意味著什么,做校長這條專業之路應該如何走下去。具備道德人格的校長會努力做一名真正的辦學者和服務者。比如,張伯苓當年放棄了從政之路,把自己獻給了鐘愛的教育事業,最終成為令人敬仰的大教育家。

二、感染師生:踏上“文化的最后一級臺階”

真正的領導者不是行動的旁觀者和批評者,不是簡單地發號施令,隨心所欲地使喚他人,而是真實鮮活地身處辦學中,努力成為以身作則的踐行者和推動者。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大詩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養成一首完美的詩,充實而有光輝,寫下來的詩是人格的煥發?!保?]校長領導一所學校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弊鲂iL就是在寫一篇展現志業的“大文章”,一篇充滿人性的教育篇章,他們在教育的麥田中深耕細作,用自己的一生展開與兒童的深度對話,努力把自己的人格涵養成一首兒童詩、教育詩。校長領導學校的過程就是校長道德人格煥發的過程,是自我境界提升和拔節的過程,更是感染與影響師生的過程。

當師生被校長的人格所感染時,會產生非常重要的文化力量,獲得讓人驚喜的文化成果,逐漸形成學校的集體人格。正如余秋雨所說:“文化的終極成果,是人格(personality)。例如,中華文化的終極成果是中國人的集體人格。復興中華文化,也就是尋找和優化中國人的集體人格。這也可以看作是文化的最后一級臺階?!保?]用人格感染師生可以實現集體人格的豐富和優化,這種集體人格會讓學校文化實現內生性發展,符合文化的生長方式,因為文化的本質就是人化和化人,人化與化人的關鍵所在就是道德人格的形成。道德人格是校長文化領導力的核心,只有這樣才可以建構起學校的核心價值和精神世界,讓學校在“文化的最后一級臺階”上行進,從本質上講這就是學校內涵式發展的一種表達。

三、感動社會:以教育情懷實現大格局辦學

校長與教師的不同之處在于他是一名辦學者,要站在更寬闊的背景下思考學校的整體發展。同時,學校要向更高層面發展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校長必須與社會進行交往,同社會產生共鳴,用高尚的人格感動社會。如果用一個詞概括這種高尚的人格,就是教育情懷,把辦好學校的使命和責任當作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良知。

感動社會的校長首先會讓自己感動,因為當一位校長把教育視為畢生的事業,義無反顧地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熱愛教師,他會為自己感到驕傲。一旦他的生命和教育融為一體,他的生命存在就具有了更高的意義和價值,還會因此變得更加高貴,因為“高貴的標志是:從來沒有想過要把我們的責任降格為所有人都應該負有的責任;不愿意把自己的職責委托給他人,或與他人共同承擔;并把自己的特權與履行特權看作是自己義務的一部分”[5]。實際上,高貴讓校長擁有了教育的尊嚴,因為擁有尊嚴的前提是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這樣的校長永遠都不會忘記和推卸自己的責任,同時這種教育尊嚴會反過來再次對社會產生作用,讓他們更加尊重校長、尊重教育,愿意為學校發展提供盡可能多的幫助,并為學校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讓校長在更加宏大的視野中進行大格局的辦學。

四、感知未來:帶著永不熄滅的夢想前行

道德人格是一種超越性的品質和力量。校長既要立足于現實,積極地適應現實,也要擁有理想,保持面向未來的良好狀態,進而不斷地超越現實,在實現自身高水平、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讓教育成為社會發展的導引。但是,不是每位校長都渴望理想,因為實現理想的過程充滿了荊棘和坎坷,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所以,有的校長主動放棄理想,甘于被喧囂、浮躁所羈絆,而一旦“當理想下降到實踐的水平,就會造成教育的停滯不前”[6]。停滯不前的教育導致學校會出現許多發展中的問題,有時還會被社會上的不良價值所裹挾,不能堅持教育的基本規律,不能真正關心學生的全面發展,盲目追求一些人的不合理需求。這一切都要求教育必須找回自己的理想,成為全世界最偉大的道德事業。

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它的理想究竟是什么?它的偉大體現在哪里?錢穆先生說:“全部中國思想史,亦可謂即是一部教育思想史。至少一切思想之主腦,或重心,或其出發點與歸宿點,則必然在教育。中國的一切教育思想,又可一言蔽之,曰:‘在教人如何作人’,即所謂作人的道理?!保?]中國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教人如何作人”,培養真正的人是中國教育的理想所在,而人的核心就是道德人格。當代哲學家鄧曉芒對康德與此相關的教育思想進行了概括:“如果要用一句話簡潔地概括他的教育觀的話,那就是從兒童到青年,一切都要向著培養一個有道德的人格而努力?!保?]由此可見,這是一個世界性的共識,我們在強調關注人格是否完滿的同時,絲毫不排斥讓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只是道德人格所體現出的正確價值觀念與品性具有方向性和統攝性作用罷了。因此,對道德人格的培育和堅守體現了對教育的終極追求,也是立德樹人的時代要求,而這恰恰讓校長的道德人格完滿成為必然,讓教育事業具有不可磨滅的理想性特征??纯茨切└挥械赖氯烁竦慕逃覀?,哪一個不是充滿了教育理想,以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韌勁,面向未來踏踏實實地把學校辦好,追尋屬于他們的人生地平線,從他們身處的時代中脫穎而出,努力成為永恒的教育坐標。

猜你喜歡
德性人格人性
蘇格拉底論德性的雙重本性
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蘇格拉底論德性是否可教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嗎?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逼近人性
遠去的平凡背影,光輝的偉大人格
人性的偏見地圖
婚姻的盡頭,藏著人性的底色
德性能帶來好生活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