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科學課堂中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四個關鍵因子

2021-12-03 16:49
江蘇教育 2021年86期
關鍵詞:凹槽風車科學

馮 毅

反思當下的科學課堂,學生思維的培養存在走過場、淺表化、水平低、視野窄等現象。毋庸置疑,思維是需要培養的,為此,我們需要思考用什么來培養思維、推動思維向何處發展及思維發展的結果是什么。以此為框架,筆者基于教學實踐,總結出促進小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因子——挑戰性情境、具身性活動、進階性任務、增值性評價。

一、挑戰性情境促進思維向實處去,解決問題

學生的科學探究是從蘊藏在情境中的問題開始的??雌饋?,科學課上并不缺少情境。課堂上,教師一般不會直接告訴學生所要教授的內容,而是會圍繞所學知識設計一個情境,即情境導入。判斷情境的好壞,不僅僅要看情境是否生動有趣,還要看情境中問題的性質。進一步說,情境中的問題應該是學生在身邊遇到的真實的問題,而不僅僅是為了引出教學內容設置的懸念。

一個好的情境應該富有挑戰性。所謂挑戰,不是說教師為了挑戰學生而“生造”情境,而是來自真實情境中的問題對學生造成了挑戰,或撼動了學生的前概念,或讓學生產生了新疑惑。身處迷思與混亂之中,學生生出想要解決問題、理順情境的意愿,而這正是思維的用武之地。正如杜威所言:“反省思維的功能是把經驗含糊的、可疑的、矛盾的、某種失調的情境轉變為清楚的、有條理的、安定的以及和諧的情境?!?/p>

以蘇教版《科學》四上“吃的學問”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該單元包括《我們吃什么》《怎樣搭配食物》《食物的消化》《我們的食物安全嗎》四課。學生學習這一單元的意義不在于記住科學知識,而在于以學到的知識、科學的眼光來看待“吃”這件事,改變不好的飲食習慣,使日常飲食變得更科學、更健康。

教師從真實的生活情境出發,設計了一個整合性的挑戰性情境:受學校食堂叔叔阿姨的委托,研究午餐食譜并提出合理化建議。這個情境中隱含的問題是學校的午餐食譜是否合理。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以一系列科學知識作為基礎,且要經歷一系列復雜的思維活動,這對學生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在學習活動中,學生通過學習,知道食物給人提供了哪些營養成分,理解人是怎樣消化食物的,領會怎樣的膳食結構才是合理的、什么樣的食物是安全的等科學知識;然后運用這些知識,借助“食物金字塔”這一工具,分析學校的午餐食譜和自己日常飲食結構的優點和不合理之處;再將學到的知識、分析的結果加以綜合,設計一份理想的學校午餐食譜;食譜形成后,還要運用大家共同形成的評判標準對其進行再評價、再優化。

食堂叔叔阿姨求助這一情境很自然地把學生“卷入”其中,這是一個真實且學生非常關心的問題,每一步探究都是朝著問題解決的方向逼近,學生的思維發展落到了實處。

這一案例表明,來自真實的生活情境(問題)的挑戰是學生科學學習的動力。應對挑戰的過程,就是習得知識與技能、練就科學眼光、發展科學素養的過程。充分發揮思維的作用,解決問題,理順情境,學生的科學認知會因此而不斷提升。

二、具身性活動促進思維向深處去,積累經驗

課程專家拉爾夫·泰勒指出,學習是通過學生的主動行為發生的,學生的學習取決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師做了什么。小學科學課堂上不是沒有活動,問題是有些活動的設計純粹是為了得出結論,學生體驗不充分、思考不深入。從科學概念發展的進程上看,小學階段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經驗的層面上積累思維的材料,筑牢通往概念的階梯。這就必須增強活動的體驗度和思維含量。

在這一問題上,具身認知理論能給我們帶來啟發。該理論強調身體在知識形成中的作用,離開了身體,就沒有什么心智,認知和思維基于身體,源于身體,是一種身體體驗。身體不僅是活動的手段,其本身就是感知、獲取信息的重要入口和通道。多開展具身性活動,在思維的參與下,將各種感受加工提煉成積極的經驗,并有效地積累下來,這或許才是小學生科學學習的有效方式。

強調具身性活動促進思維向深處去,不是要把活動搞得多復雜,或者把問題提得多難,而是促進學生深究某一種事物或某一個現象,獲得充分的體驗,在此基礎上,調動思維對這些體驗進行深度加工,經由分析與梳理,從中抽取出核心概念。

以新編蘇教版《科學》二下《推和拉》一課的教學為例,該課是小學階段學生建構“力”的概念的起始課。因為面向的是二年級的學生,所以不可能也不需要講得過深,而應從產生力的兩種最基本的方式入手,引導學生認識推力和拉力這兩種最基本的力,進而讓其了解力有大小和方向。

教學這樣的內容,教師一定不能把推力和拉力的概念直接告訴學生,或讓他們去背誦,而要設計成有效的活動?;诰呱碚J知理論,有教師設計了一個推箱子的游戲。選用大號的硬塑料筐,大小正合適一個二年級學生坐在其中。將教室里的桌椅搬出,空出的場地,畫1米寬4米長的跑道若干,兩端分別貼上紅色和綠色的膠帶。游戲的玩法是,一個學生坐在塑料筐中,另一個學生移動塑料筐一去一回。去,從綠線出發移動箱子過紅線;回,原路返回過綠線。需要強調的是,只能用推或拉的方法移動箱子,不能抬;在移動箱子的過程中,箱子不能掉頭,學生的位置不能換過來;不能同時推和拉。教師呈現三個問題,讓學生一邊游戲一邊思考:在推拉箱子的過程中,有什么感覺?箱子去、回,你是怎么做的?去的時候你是怎么用力的?回來的時候你又是怎么用力的?

游戲開始,學生開心地玩起來,歡笑聲不斷。推和拉這兩個動作學生并不陌生,但是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推拉這么重的物體還是沒有過的。在多次推拉之后,他們已經氣喘吁吁。這時候,教師把學生聚攏起來討論此前提出的問題。很多學生還喘著粗氣,捏著酸脹的肌肉,巴不得休息一會兒,可腦子里的想法卻被身體的體驗激活,源源不斷地涌出來:物體越重需要的力就越大,用很大的力推輕的物體速度更快,要改變箱子運動的方向就要改變用力的方向,用力的方向和箱子運動的方向是一致的……有的學生為了把想法表達得更清楚,還在黑板上畫了力的示意圖。

該活動為什么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為它直接著眼于學生的身體,調動了學生身體的感受,而這樣一種強烈的感受也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思維。學生一邊做一邊思考,經驗得到了有效積累??梢灶A見,這些鮮活的經驗必將像能量一樣積蓄在學生的身體之中,為力的概念的建構貢獻力量。

三、進階性任務促進思維向高處去,建構概念

小學科學教學強調學生對學習的任務和目標有清晰的認識。然而現實問題是,任務沒有和目標掛鉤,或者說教師知道布置學生做的任務最終指向什么教學目標,但學生卻不清楚為什么要這么做??雌饋韺W生是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任務,但任務之間是割裂的。

因此,教師不僅要設計學生力所能及的任務,明確任務目標,還要在任務之間形成緊密的進階關系,并且讓學生領會這種關聯,讓連續性的任務串來驅動連續性的探究和思考。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拾級而上,逐步掌握概念。

以探究活動“風車轉動的秘密”教學為例,教師將這一活動設計成三個進階性的小任務。

任務一:學生操作帶凹槽、逆時針轉動的紙風車,思考這個風車為什么會轉動。學生在操作體驗的基礎上,借助流動的空氣形成風這一科學知識形成解釋,即“風進入凹槽推動扇葉,風車逆時針轉動”。因為風車是逆時針轉動的,所以到目前為止這個結論可以解釋風車轉動的原因。

任務二:出現帶凹槽、順時針轉動的紙風車。由于這個風車是順時針轉動的,剛才形成的結論顯然不能解釋這種風車轉動的原因,需要進一步研究。學生經過操作,比較兩種風車的轉動,發現風吹進凹槽,凹槽的方向決定了風車轉動的方向。于是,結論被修改為“凹槽朝向哪個方向,風車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動”。

任務三:操作沒有凹槽,扇葉扭曲的風車。由于這種風車沒有明顯的凹槽,此前的結論就不能用來解釋其轉動的原因,新的研究再次展開。學生操作后很快發現,這種風車雖然沒有凹槽,但其實道理是一樣的,因為扇頁有一定的扭曲度,對風有阻擋作用。風吹上去,推動扇葉轉動。于是,結論又一次被修改成“扇葉的形狀決定了風車轉動的方向”。顯然,這個結論更具有解釋力。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進階性任務推動著探究,每一個結論的形成都是思維的成果。在整個任務推進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一直都沒有停止,而是不斷向高處走,最后形成了一個具有大概念意義的結論,而這個結論,可以應用在所有的風車上。

四、增值性評價促進思維向廣處去,強化運用

評價是每節課不可缺少的環節。對于教師來說,不僅要借助評價知道學生到底學會了什么知識,能不能復述教師所講授的知識點,還要評價學生會不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所謂增值性評價,就是將學生學到的科學知識“放回”到產生它們的情境中,引導學生“返回”初始的問題情境,經歷科學知識產生的過程,看學生是否能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問題。這樣的評價,對于學生來說,可從教師的反饋中獲知我學會的知識可以做什么,我做得怎么樣。學以致用的本領是否增強是評判學生學得好不好的一個重要標準。

以新編蘇教版《科學》三下《云量與雨量》一課的教學為例。在這一課中,學生要運用自制的雨量器來測量雨量。這一做法和氣象專家測量雨量的原理相同,只是測量的時長不同。為了便于預報降雨,人們對24小時降水的強度進行了界定,如:24小時降雨量小于10毫米叫小雨,在10毫米到24.9毫米之間的叫中雨,25毫米到49.9毫米之間的叫大雨,如此約定直到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那么,這些數據應該怎樣引導學生學習呢?又怎樣評價學習的效果呢?如果靠記背的方式學,再測試學生是否記住了,意義不大,如果沒有應用場景,這些知識學生很快就會忘記。

這時不妨換一種思路,回到該知識產生的過程,即雨量鑒定標準為什么會產生。這是因為,若要對降雨趨勢做進一步預報,就必須界定雨量的等級;當雨量超過一定等級時,就預示著有一些新的天氣現象產生或是災害性天氣的到來,因此,這個知識自產生之初起就是指向運用的。從這一點出發,教師設計了一個應用場景,教師出示所在城市一個月中降水量的條形統計圖,然后讓學生數一數這一個月中小雨、中雨和大雨各有幾天。要完成這個任務,學生就必須用到界定降水等級的數據表,先判斷,再累加,然后得到每種雨量的天數。教師對統計結果進行評價,既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又考查他們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水平。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增值性評價強調設計知識、技能的應用場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將所學運用到真實的生活中去,解決在真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提高應用能力實現評價功能的增值。

猜你喜歡
凹槽風車科學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自制紙風車
小風車,轉呀轉
哪個風車轉得快?
黑板下面的凹槽
科學拔牙
數字量勺
“凹槽形”相似圖形的應用
凹糟墨水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