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中山長城幾個相關問題的探析

2021-12-03 19:53宋偉濤
保定學院學報 2021年6期
關鍵詞:中山長城

宋偉濤

(河北大學 歷史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

中山長城的發現,證實了《史記》關于中山國曾修筑長城的記載,豐富了研究中山國歷史的考古素材,推動了相關專題史的研究,是中山國考古重大成果,對研究中山國乃至戰國時期長城都有十分重要的價值。目前對中山長城的修建時間、修建的原因背景等方面的研究較為成熟,但對于中山長城的幾個相關問題還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需要進一步討論。首先是關于中山長城的位置問題。這是研究中山長城最為重要的課題之一,確定中山長城的位置是開展有關中山長城研究的基礎,不僅可以豐富對于中山國國防的理解,也有助于探討中山國的疆域等問題。其次是中山長城與中人城的關系。中人城不同于其他中山長城周圍的附屬建筑,它是中山國故都,是鮮虞族重要的聚居地,修建的時間也早于中山長城,厘清兩者之間的關系可以為中山長城的修建原因提供新的研究視角,也對探討中山長城與其周圍城堡的動態關系有著積極作用。最后是關于中山長城在國防中的作用以及中山長城與靈壽城的關系。中山長城是中山國多層次防御體系中重要的一環,是抵御外敵的首要屏障。靈壽城強大的防御體系同樣在中山國歷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兩者相輔相成,既加強了中山國西北部的防御,也鞏固了對中山國都城附近南部的防御,對構建中山國的整體防御體系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對中山長城的這幾個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希望為深入認識戰國中山長城及相關中山國史等內容提供有益的幫助。

一、中山長城的位置

中山國是一個諸侯小國,迫于嚴重的戰爭威脅修筑了長城。根據《史記·趙世家》記載,趙成侯六年(前369),“中山筑長城”[1]2168,這是文獻當中唯一一處關于中山長城的記載,只載明了中山長城的修建時間,對于其他情況沒有說明,尤其是中山長城修建的位置,引發后代學者的推測與研究。目前,學界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

第一,中山長城位于中山國南部邊界。不少學者持這種觀點,但具體的位置則莫衷一是。張步天認為“此段長城地望不可考。根據中山國在今冀中一帶的地理位置和修筑長城的防御目的去分析,可以認為此段長城在河北高邑、寧晉南境”[2]。張維華推斷“以意度之,(中山長城)當在今新樂縣境”[3]。段連勤在其專著中分析認為,“從當時的歷史和地理形勢看,中山國的長城有很大可能修筑在中山國的南部邊境古槐水北岸,即同趙國相連接的房子、扶柳一線,以防止趙國對它領土的入侵”[4]。董耀會從中山國防御對象入手闡釋,“中山國筑長城意在防御趙國,趙以邯鄲為都城,而由此向北應是攻擊中山國的主要方向,因此中山長城應分布在中山南疆。近些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公元前369年,中山桓公乘韓、趙與魏國大戰之機,在其南疆的房子、扶柳兩邑之間,沿槐水北岸營造了一道長城”[5]。

持南部邊界說的史家大多側重從當時中山國的防御對象、防御目的進行推測,缺乏具體的依托,中山國的南部邊境有兩座城市對于探討這一問題有很大幫助,值得進一步研究。其一是房子,今趙州之高邑、臨城二縣皆房子地[6],是中山國的南部邊界城市。趙武靈王時曾經“北略中山之地,至于房子,遂之代”[1]2175-2176。此次趙武靈王的行動應是帶有偵查性質的,是為以后的大規模進攻作準備,如若中山國在房子一帶修筑了防御長城,趙軍沖破了這道長城防線到達房子,那趙軍的此次行動未免過于聲勢浩大,勢必會引起中山國的高度警覺,對之后趙軍的作戰不利。其二是鄗,鄗地長期處于趙與中山拉鋸之中,是趙國與中山國長期爭奪的地方,而且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歸趙所有。公元前357年,魏侯和韓侯、趙侯都曾經在鄗相會過,《史記·趙世家》也記載,公元前323年,趙武靈王曾經在鄗地筑城以防御中山國[1]2173。而且,鄗地處于房子、扶柳兩邑之間的偏北,若中山國在房子、扶柳一線修建長城,趙國不可能坐視不理。這兩座城市均位于古槐水北岸,即前文所說的中山長城南部邊界一帶,基于當時該區域戰爭的頻繁與疆界的拉扯,且此一線,與西北邊界不同,均為平原地帶,可供就地取材的資源十分有限,修建難度和工程量對于中山國而言未免過于巨大,中山國實難在此修建起綿延的防御長城?,F在也并無相關長城考古發現,故而,南部邊界說的證據十分薄弱。

第二,中山長城位于中山國西北邊界和西部邊界。壽鵬飛曾推測“此城(中山長城)蓋北起泰山南山,經長城嶺,縱貫恒山,并太行而南下,凡倒馬、井陘、娘子、固關皆屬之”[7]。這一觀點得到路洪昌[8]、鄭紹宗[9]等學者的支持。2002年《光明日報》報道:“經文物考古專家多年現場考察,在石家莊市境內發現多處古長城和遺址。石家莊境內最早修筑的長城是戰國時期中山國的古長城。其位置起于河北省平山縣和山西省交界處,縱貫恒山,從太行山南下,長約250公里。因當時長城多用土筑,僅留下少量遺跡?!盵10]此篇報道一經發出,不少學者據此推測中山長城不僅應該包括保定一帶經過考古調查的古長城,而且還應該包括向南延伸的石家莊一帶古長城。如何艷杰在其著作中就認為“中山長城應該更向南延伸至石家莊地區,保定地區的中山長城應該是中山國長城的北部”[11]。劉樹林也有相似的看法[12]。

此種觀點是基于中山國的疆域與中山國都城靈壽的防御得出的,但是關于中山長城綿延到石家莊境內的觀點,存在諸多疑問之處。一是中山國國力弱小,可能無力向南繼續修建中山長城。二是綜觀之前的戰爭,西部地區并未遭受到戰爭的威脅,中山國修建此段長城的決心并不大。三是對于相關學者提出的“長城短小,既不能屏障中山舊都顧,也不能屏蔽新都靈壽”[13],關于顧(今定州)的地望現在還不清楚,新都靈壽就位于河北省平山縣,對于靈壽城的防御分析下文會有展開,暫不作詳細介紹。靈壽城擁有多重的防御體系,在靈壽城附近建造長城的迫切程度遠比不上剛剛經過戰爭的中人城。

第三,中山長城位于中山國西北邊界。此位置即保定的西部山區,大體沿唐河東岸蜿蜒曲折。李文龍等以實地考古調查為依據指出:“中山長城分布于保定西部太行山區的淶源、唐縣、順平、曲陽四縣,總長約89公里?!盵14]李文龍進一步認為中山國因為受到戰爭和國力的影響,未能繼續沿太行山修筑長城,其長城僅有保定一帶共89公里[14]。景愛與李文龍的觀點基本相同,認為“順平縣、唐縣境內的古長城,在中山國西北境,應是趙成侯六年中山國所筑之長城。中山國前期都城在顧,后期都城在靈壽。然而現存的中山長城卻終止于定州西北、靈壽東北,甚為短小,沒有把舊都、新都屏障在內,很不合于情理。中山長城應是從北端開始修筑,向南方延伸,但是,并沒能全部完成,只修筑了北半段”[15]。

西北邊界說是結合實地考古調查得出的結論,認為保定西部山區的此段長城為中山長城的判斷應當是十分準確,并且據調查者介紹,再向南未再發現有戰國長城的遺跡。據調查可知,中山長城的城墻墻體主要是石砌或土石混砌,然石砌的墻體只是用略經打制的石塊堆砌,土石混砌的墻體也不見戰國時期其他國家經常使用的夯筑技術,只是內部填充碎石塊和褐土,可見此段經過考古調查的中山長城遺址建造較為粗糙、簡陋[11]??紤]到當時中山國的外部局勢,中山國是在趙國與魏國戰爭,無暇顧及自己的間歇修筑長城,時間較為緊張,故而應建造的十分匆忙,以致于未能完工。

綜上分析,基于戰爭和防御的考慮,結合考古發現的情況來看,關于中山長城的位置,本文傾向于西北邊界說。

二、中人城與中山長城的關系

中人城,文獻中也作中山城,在中山國歷史上,中人城與中山城實為一城,前人已作考證[6],中山國名即因中人城而得,而且中人城在歷史上曾做過中山國的都城。在今唐縣西北約6公里北城子村南發現戰國中山國古城北城子,經過文獻和考古發掘資料,可以推斷其就是中山國的中人城[11]。北城子遺址,西北距長城干線約5公里,位于唐縣南城子村與北城子村之間,遺址面積約120萬平方米[14],中山長城附近共發現了8座城址,北城子的面積遠大于周圍的城址。北城子城址內發現了排列密集的戰國墓葬,有的時代可早至春秋至戰國早期,稍大型墓葬出土青銅器,有的甚至有殺牲殉葬現象,小型墓葬出土陶鬲、陶罐。這證明北城子城址春秋戰國之際曾經居民眾多,并且貴族墓葬與平民墓葬有明顯區分[16]。如此廣闊的面積和眾多的人口,可見作為中山故都的北城子是這一帶的中心城市。另外,中人城(即唐縣北城子遺址)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處于中山的邊境,是對外戰爭的咽喉部位,向北是燕國,向西是趙國,加之特殊的政治地位,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然中人城所處位置無明顯的山河之險,十分容易受到攻擊,不利于防守。中山長城修建于公元前369年,即中山國復國后不久,此時中人城作為故都仍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況且城內人口眾多,所以保定境內中山長城的修建必然會考慮保衛中人城的需要,而不是簡單的護衛邊境,故而中山長城的走向呈現出拱衛中人城的形態。

中山國復國之后,政治和經濟重心逐漸遷移到新都靈壽附近,中人城的政治經濟地位下降,但是中人城因其地理位置,其戰略意義依然十分重要,是中山國北部最為重要的邊境城邑之一,對保衛中山國的邊境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妒酚洝ぺw世家》中載,趙敬侯十一年(前376),“伐中山,又戰于中人”[1]2168,此次戰役中山國應該取得了勝利,因為在《戰國策·齊五》中記載“中山悉起而迎燕趙,南戰于長子敗趙氏,北戰于中山克燕軍,殺其將”[17]186。王先謙以為長子距中山國甚遠,或為房子之訛[18],中山國以千乘之國化解了趙國與燕國的南北夾擊,顯示出一定的實力,同時,也反映出中人城軍事防御的不俗。中山長城所經過的順平、唐縣、曲陽,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屬鮮虞故地,特別是唐縣,是早期鮮虞、中山國活動的重要區域,境內有許多這一時期的古代城址、遺址和墓群,如中人、左人等都是中山國西北部的重要城邑。在中山長城內外約10公里的范圍內,除了北城子之外還發現了5處古城址:順平縣中下邑遺址,唐縣南固城遺址、西城子遺址、伏城遺址,曲陽縣黨城遺址。這些城址是保衛中山長城的屯戍點,大多數位于唐河東岸,與中山長城走向大致平行,同烽燧一起,是中山長城沿線的重要附屬建筑[14],與中人城相搭配,共同護衛中山長城。這些城邑與中山長城之間具有密切的戰略依存關系,后者是前者的保護和屏障,前者是后者的軍事和經濟依托與支持。一方面,中山長城的修建使得長城一帶成為這些中山國城邑與燕國、趙國之間的緩沖地帶,在很大程度上保衛這些城邑,減輕了它們的戰爭壓力,增強了防御能力。另一方面,這些城邑是中山長城的兵力來源、武器裝備和后勤保障的基礎,屬于中山長城沿線軍事防御的重要據點,它們與中山長城干線、支線構成一道完整的防御體系,與中山長城的主體城墻一起形成點線結合、互為依托的整體防御陣地,是防御燕、趙進攻的重要屏障。

綜上所述,中人城與中山長城的關系密切,保定一線中山長城的修建是為了護衛中人城這一中山國故地。中人城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中山長城修建時,其雖失去政治中心的地位,但依然能夠起到護衛邊疆,充當長城戍堡的作用。

三、中山長城的防御與中山靈壽城

修建中山長城是中山國復國之后加強國防建設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山長城承擔著防御趙國東侵的作用,是整個中山國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與南部靈壽城的防御相結合,保衛著中山國最易受到戰爭威脅的兩大地區。

中山地處趙國“腹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趙國將其視為眼中刺,不斷發動戰爭?!妒酚洝ぺw世家》載,趙敬侯十年(前 377),“與中山戰于房子”[1]2167,趙敬侯十一年,“伐中山,又戰于中人”[1]2168。這兩次戰役對中山國觸動很大,于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山國修筑了長城。中山長城位于唐河左岸,沿唐河走向,構成天然河水與人工建筑長城兩道防線,修筑長城之后對中山國的影響是深遠的,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山國此后數年的和平與發展。

另外,中山長城的構成是一整套完備的軍事防御系統,從點到線,再從線到面,將城堡和關隘進行了整合;并且在長城沿線修建烽隧和戍堡,兩者互成犄角之勢,具有強大的軍事防御性能。中山長城的附屬建筑烽燧和城址與中山長城的主干線、支線一同,構建出一組完整的軍事保衛設施,增強了對燕國、趙國的軍事防御,減輕了戰爭的威脅。

中山長城是中山國西北防線的重要依托,因都城靈壽城具有強大的自身防御體系,故而中山國可以先在具有較大戰爭壓力的西北邊境修筑長城。靈壽城的防御有兩大特征:第一,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從選址上來看,靈壽城在選址時充分考慮到了山川形勢,建在滹沱河北岸的臺地上,地勢北高南低,北面倚靠東靈山和牛山,南面有滹沱河,靈壽城的西面、南面、北面都被太行山所環繞,地理位置極佳[19]。另外,中山國將山圈于城中,整個城市的制高點是位于城北的黃山,其瞭望、監視功能可見一斑。從城墻的修筑來看,靈壽城的城墻依靠自然的地勢修建,夯土版筑而成,整個平面呈現出不規則的桃形,東西南三面皆為河流,起到護城河的作用,城墻修建在河流河溝內側的斷崖上面,充分利用河溝之險,順著河流的流向來構筑城垣,由此,城垣、河溝和滹沱河共同形成了防線。第二,強調制高點。靈壽城城墻周圍發現有四處“城垛”式的夯土建筑臺,這些是為了加強靈壽城城墻防御性能的附屬建筑。在靈壽城外東面的高坡上,有一座夯筑小城,推測其可能是靈壽城的外圍城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通向華北平原的關鍵位置,當時可能主要用于軍事防御。夯筑小城的城外東部另行修筑了一座夯筑土臺,這可能是烽火臺性質的夯土高臺建筑。夯筑小城的西部中央修建有一座夯土筑成的高臺建筑,當地人稱這個高臺建筑為“召王臺”[19]。靈壽城外“召王臺”和城內的小黃山在戰時相互轉達當時軍事情況,互為瞭望,具有協同一體、共同作戰的特點。這些高臺建筑作為城的制高點可以用來觀察城內外的情況,戰爭的時候可以用作瞭望和軍事指揮,平時可以用來監督百姓的日?;顒?,都可以保障靈壽城內統治者的安全。

與同一時期其他國家的都城相比,中山國靈壽城更加注重利用自然的地形地勢進行選址修建,城垣根據自然地形的變化而蜿蜒曲折,依自然較多,又廣筑高臺建城邑及附屬建筑,在融合了自然因素的同時又融合人工因素,這種多層次全方位的軍事防御體系在整個戰國時期也很鮮見,對后世的軍事防御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發。

中山國以千乘之國的實力修筑長城,在戰國并不多見,中山長城的興廢與中山國歷史及東周時列國關系息息相關,因此歷來受學界的關注。從文獻與考古發掘的實際情況入手,筆者認為中山長城位于中山國的西北邊界,不僅保衛西北邊境,還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都城靈壽的防御壓力。中人城與中山長城的關系密切,長城作為一項系統的防御工程,一道孤立的城墻是起不到多大的防御作用的,它必須和一系列的城堡、烽燧結合,才能形成一道嚴密的防御系統[14]。其中,中人城是中山長城沿線最為重要的城邑之一,中人城作為中山國故都,它的修建早于中山長城,兩者的關系是動態的,中山長城的修建起到了對中山國故都中人城的保衛作用,當中人城的政治經濟地位逐步下降的時候,其作為中山長城的附屬建筑的功能越來越突出,是中山長城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大大增強了中山長城的防御能力和功能。中山長城體系與靈壽體系相結合,對中山國的整體防御有著積極的意義。由于沿線戍堡的考古工作還比較薄弱,關于中山長城沿線的戍堡、要塞和關隘的年代及其與長城的關系有待進一步研究。

猜你喜歡
中山長城
房地產導刊(2021年12期)2021-12-31
在地下挖一座“竊聽長城”(下)
丘樹宏黃剛攜手打造中山首部城市傳記《中山傳》
守護長城
中山君有感于禮
中山靖王的動物園
登長城
歷史上的“中山人”
我愛多姿多彩的長城
長城,長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