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狀態辨識與中醫健康管理的特點

2021-12-04 01:12李燦東
福建中醫藥 2021年1期
關鍵詞:狀態人體管理

李燦東

(福建中醫藥大學,福建 福州 350122)

21世紀以來,醫學的目的正在從“治療疾病”向“維護健康”轉變,中醫健康產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是,由于缺少理論體系與技術支撐,健康產業頂層設計不足,因而存在著不規范、不合理的現象,甚至出現一些亂象?!吨嗅t狀態學》[1]指出:狀態是中醫健康認知的邏輯起點,把握狀態是維護健康的關鍵。因此,本文就健康狀態與中醫健康管理特點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1 狀態與中醫健康認知

1.1 狀態的概念 狀態是生命過程中特定階段的生理、病理特征及其變化的態勢[1]。狀態是局部和整體的統一,是功能和結構的統一,也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狀態涵蓋了:① 人體的生理、病理特點,如小兒“稚陰稚陽”“純陽之體”是一種狀態。② 體質,體質是對個體所表現的陰陽氣血津液偏頗狀態的描述,實際上是反映人在先天遺傳和后天環境影響下的不同時期身心保持相對穩定的一種“狀態”[2],如傳統中醫的陰陽體質和五行體質,還有現代研究的九種體質,這些都是狀態的體現。③ 證,中醫的證是一種狀態,它是人體現階段功能狀態的體現,是對特定階段的病理狀態的概括。④病,病也是一種狀態,是對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的病理演變規律的總結。因此,狀態可能是未來中西醫學融合的一個交集,對狀態的認識是把握健康與疾病的關鍵。

1.2 狀態的特征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人體的健康狀態有四個基本特征,即狀態有象、狀態有律、狀態應時、狀態可調。所謂狀態有象,它是對機體藏居于內、形現于外的狀態表征的體現,通過對表征的認知能夠了解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臨床上可以通過狀態表象,察色按脈,司外揣內,能見病知源;所謂狀態有律,它可以體現生命活動的節律性變化,如《黃帝內經》中將人體的生理周期定為男8歲、女7歲,并論述了在不同的階段,男女各有不同的生理、病理特征和狀態特點;所謂狀態應時,是指狀態有一定的時間特性。如中醫五運六氣、子午流注所對應的時間,人體的生命活動都會發生相應的一些變化。中醫學認為,不同的臟腑生理功能活動,與自然界中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存在著對應關系,即人體的各種狀態與自然界狀態息息相通,人體不斷地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并與晝夜、四季、年運周期性變化相適應,形成了自身的內在節律和有序的運行規律,因而時間不同,人體氣的運動狀態不同,呈現出的生命狀態也會不同。正是因為狀態可分、可辨,所以狀態可調,利用中醫藥的優勢,可以實現對不同狀態的調整。由于不同個體狀態的不同以及時空關系的不同,因而體現了整體觀念指導下的因時、因地、因人三因制宜。

1.3 狀態的要素 狀態是對特定階段機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概括,可由一定參數表達,如體形參數、體質參數、心理參數,甚至是影像學檢查參數和理化體檢參數等[3]。任何一種復雜的狀態,無論其參數有多少,都可以從部位、性質、程度三個維度進行測量。部位,是指人體狀態變化所發生和影響的位置,疾病狀態的部位,即為病位,病位可以通過患者自己的感知、醫生的查體和理化檢查等獲知。性質,是指機體在特定狀態下發生的內外平衡、陰陽偏頗、邪正斗爭的態勢和特征,病理狀態下稱為病性。例如,脾胃濕熱,其部位在脾和胃,其性質是濕和熱。程度,是指陰陽自和的功能狀態偏離正常的幅度,當機體的狀態偏離正常范圍越大,疾病易感性的風險就越大,病情就越重,程度的變化反映了狀態的預后和轉歸。綜上所述,常見的部位如五臟、六腑、筋骨、肉脈等,常見的性質如濕、熱、寒、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痰、瘀等,構成了50個狀態的基本要素,然后根據其不同的程度,組合之后就可以形成無窮多的可能性,從而實現對人體健康狀態進行個性化的描述和判斷。

1.4 狀態的辨識 任何狀態都有相應的表征參數,辨別表征參數是狀態辨識的基礎。人體是一個動態,但又是穩定的生命狀態。中醫狀態學認為,狀態可以通過外在的“象”來認識,狀態是不同時間、空間下內在的“藏”和反應出的“象”的總和,通過對表現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參數進行采集,實現對狀態的辨識。根據表征參數來源的不同,將其劃分為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部分[4]。其中宏觀參數包括了天、地、時,如季節、節氣、氣候條件、地理環境等因素;中觀參數包括了與健康狀態相關的生物、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微觀參數包括理化指標和病理檢查等,它可以借助現代醫學的技術手段延伸中醫傳統四診的范圍。根據參數的診斷意義不同,可以將其劃分為陽性參數、陰性參數和隱形參數三個方面。陽性參數,是對于某些病或證的診斷有意義的參數,尤其對某些疾病或證的診斷是不可或缺的,是必要性的資料,是診斷病證的主要依據;陰性參數,是對某些病或證的診斷具有否定意義的參數,即某一病或證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出現的參數,可以為否定某些健康狀態提供依據;隱性參數,是對機體的健康狀態可能存在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但是否會對機體產生影響還要在機體出現相應的表現時才能做出判斷的參數。例如久居濕地、淋雨涉水,都可能導致感受濕邪,但并非所有久居濕地或淋雨涉水的人都會感受濕氣,因此,在判斷的時候應該加以辨別。

其次是對參數進行集合篩選、優化[5]。理論上說,所有與健康狀態相關的表征參數都屬于健康狀態表征參數體系的內容,龐大的參數體系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的精髓,也是準確把握狀態辨識的前提。但如此繁雜的參數,單是采集過程本身就十分復雜和耗時,這不符合臨床工作實際,也不符合科研的可行性原則。因此,對參數進行分析,篩選出可以包含狀態的特征參數、常見參數、否定參數等內容,以便于臨床和科研采集與應用,這也符合臨床和科研的實際。

最后是根據中醫理論和中醫診斷的原理建立健康狀態辨識的模型算法[6]。通過模型算法判斷健康狀態的基本要素,并將不同要素組合成狀態的名稱,如未病態、欲病態、已病態和病后態。如脾胃濕熱證是已病態,將模型算法計算出的基本證素脾、胃、濕和熱,組成脾胃濕熱這個證名。

2 中醫健康管理概念及其特點

2.1 健康管理 “健康”的定義源于人們對疾病的認識,1946年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被公認為影響最廣泛的健康定義,即健康是身體、精神和社會之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7]。

健康管理是建立在現代醫學與信息化管理技術模式以及中醫治未病理念基礎上,從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的角度,對個體或群體的整體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有效干預與連續跟蹤服務的醫學行為及過程。它以“健康”為中心,通過主動干預、主動管理的方式提高個體或群體的健康狀況以及生活質量,降低健康風險因素,減少疾病發生率,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獲取最大化的健康效益[8]。因此,健康管理實際上就是以人為中心、家庭為單元、社區為范圍的一種全程式的、連續的健康服務。這樣一種全程式的、連續的健康服務模式可以實現以最小的資源投入,獲取效益的最大化,同時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醫療成本,提升了健康品質。當前中國正面臨老齡化社會、慢性病發病率日趨增高、醫療資源緊缺、個人健康權益未能得到充分保障的種種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健康管理概念的引入順應了時代發展趨勢,其需求及發展潛力巨大,是提高國民健康素質的有效途徑。

2.2 中醫健康管理 中醫健康管理,是以中醫學理論為基石,立足于中醫狀態學,應用中醫“治未病”思想以及中醫健康管理技術來實現的一種健康服務。但目前中醫健康管理在概念上依然十分模糊,包括治未病、亞健康、養生康復、預防保健等。實際上,治未病是一種理念,體現了中醫“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后防傳、瘥后防復”的思想;亞健康實質上是服務的對象、服務的人群之一,即所謂的“亞健康人群”;而養生康復、預防保健則是中醫健康管理的手段之一。因此,我們將以上多個方面整合起來,便可以形成中醫健康管理的體系,以完善中醫健康管理的頂層設計。中醫健康管理的操作,有其基本的步驟與服務的流程。標準化的操作流程,能保證健康服務的前瞻性、整體性、綜合性、準確性與完整性。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醫健康管理,是以中醫理論以及中醫狀態學為指導,運用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等核心思想,融合現代健康管理的理念、模式、技術及方法等,對人體生命活動全過程的健康狀態進行動態、個性、全面管理的過程[9]。

2.3 中醫健康管理的特點

2.3.1 三觀并重 三觀指的是宏觀、中觀、微觀三個方面。在健康狀態表征參數體系中,所謂宏觀,指與健康狀態相關的天時、氣候、地理環境、季節、節氣等參數稱為宏觀參數;所謂中觀,指人類日常生活所接觸到的世界,將與健康狀態相關的生物、心理、社會環境等表征參數稱為中觀參數;所謂微觀,指借助于現代技術手段采集的參數,包括理化指標、病理檢查等以及部分中醫可以量化的信息,如脈診儀、舌診儀等采集的信息,視為微觀參數。

由此可見,健康問題不僅是生物體的問題,也不僅是生理與心理的問題,健康與環境密不可分。因此在中醫健康管理過程中,應當把人放到天地之間,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維度把握和維護人的健康狀態。

2.3.2 時空統一 目前為止,人們依然對健康的認知存在一定的誤區,他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生命體的結構或功能,從而忽略了生命本身的時空統一。生命本身是一個時間概念,因此,我們關注健康,首先應關注時間。一方面,生命是一個延續過程,從出生到經歷生長、發育、衰老、死亡的幾個階段,這是一個時序的過程;另一方面,我們在維護健康的過程中,應立足于動態的思維,例如,在體檢過程中,不同年齡、不同時間,應當有所區別。時間與空間有密切的聯系,人作為自然界的萬物之一,不僅是臟腑在軀體內具有一定的空間結構,而且不同的臟腑生理功能活動,也與自然界中一定空間和時間存在著對應關系,因而其生命活動具有時空相關性,是與“時空協同演化”的時空狀態。

2.3.3 整體個性 中醫健康管理十分注重整體、動態與個性化[10]。中醫對于人體自身的統一性以及人體與外界環境的密切關聯性的認識,充分反映了其對于健康認識的整體性。首先生命是一個整體,因此看待生命要立足于整體,這也是中西醫學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區別。雖然西醫也談整體醫學,但在西醫的整體醫學中,其整體由局部構成的,與中醫所說的生命是一個有機整體在本質上是不同的。因此,在維護健康過程中,應當將整個生命看作一個整體的同時,亦要將人和環境看做一個整體。其次,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人體生命活動和健康狀態以及疾病傳變亦是如此。中醫既從恒動觀點動態的認識、理解人體健康與疾病的規律,也以過程與狀態相結合的視角,把握健康和疾病之間的轉變,重視對健康或疾病某一階段或狀態的觀察與描述。這種動靜結合的辨證思維模式,不僅使對健康和疾病的相關信息測量與評定成為可能,也更能全面、客觀地反映和認識健康狀態與疾病。再次,個性化是健康管理諸要素中最重要的,在健康管理過程中,要以人為中心,充分重視人的健康需求,轉變人的健康理念,調動人的積極性、與健康管理師形成良好的互動,最終實現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最大限度提高人的健康素質、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質量。在中醫診療過程中注重因人制宜,就是根據患者不同的病證、體質因素及所處環境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診療策略。同樣,在健康管理過程中,也應當強調“因人制宜”,針對不同個體或人群的健康信息制定不同的健康管理方案,并創造條件和采取行動以改善和促進個體的健康,又要綜合考慮人與外界環境因素的關系,針對不同的個體制定不同的中醫健康管理方案,還應整合社會一切可以利用的醫療資源以注重體系的整體性。

近年來,中醫健康管理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從服務實踐、健康產品、儀器設備,到人員培訓、專業建設,中醫健康管理事業如雨后春筍,但由于缺少理論指導,社會和業內普遍存在一些誤區,規范健康管理服務刻不容緩。狀態是中醫健康認知的邏輯起點,把握狀態是維護健康的關鍵。因此,基于中醫原創思維,以狀態為核心,立足于狀態的概念、特征和內涵,建立基于狀態辨識的中醫健康管理體系,構建人體健康狀態辨識、干預、效果評價、服務模式、技術規范和標準體系,體現了治未病的科學內涵。在此基礎上構建的技術平臺能夠為中醫健康管理服務的落地提供技術支撐,對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建設中國特色的健康管理新模式有著積極意義。

猜你喜歡
狀態人體管理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人體“修補匠”
人體冷知識(一)
一種基于ResNet的車鉤狀態識別方法及其應用
人體可笑堂
狀態聯想
生命的另一種狀態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人本管理在我國國企中的應用
人體運動小知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