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兩代對濂溪故里的開發與保護

2021-12-06 06:24向薛峰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周敦頤龍山故里

向薛峰

明清兩代對濂溪故里的開發與保護

向薛峰

(湖南科技學院 國學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明清兩代在歷朝的基礎上對濂溪故里進行了新的開發與保護,且帶有特殊的時代性印記,頗具研究價值。文章以現存三幅碑刻為中心,通過地方志等文獻記載,在與學術熱點相結合的基礎上,概述了明清兩代對濂溪故里的開發與保護,為周敦頤研究的深入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同時也是當今如何對濂溪故里進行開發和保護的參考與借鑒。

周敦頤;濂溪故里;濂溪祠;摩崖石刻;文獻價值

一 引 言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號濂溪,世稱“濂溪先生”。出生于道州營道縣營樂里,后名濂溪保,即“濂溪故里”。根據宋代度正《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道縣愛蓮堂《周氏家譜》、魏了翁《長沙縣學祠記》,周敦頤先世徙居的情況大致為由汝南而青州,由青州而襄陽,由襄陽而寧遠,由寧遠而營道。始遷寧遠者為周敦頤十二世祖周如錫(魏了翁認為是周崇昌),遷營道者為周敦頤曾祖周從遠,周敦頤祖先遷至道州既已十二世,周敦頤的故里自然是道州營道了。[1]31周敦頤在中國思想史上,是“上承孔孟,下啟程朱”的一位圣人;在中國政治史上,是歷代廉政安民的典范;在中國學術史上,發宋明理學之先聲;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愛蓮說》《拙賦》《養心亭記》等千古名作。所以周敦頤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極其深遠,從時間上來講,從宋代一直到今天;從空間上來講,其思想學派沿衍各地,不僅遍布全國,而且還影響著東亞各國,形成了一個“理學文化圈”。周敦頤的影響體現在社會各方面,而且隨著其影響越來越大,政治層面也就越加重視,又不斷拔高他的地位。這種良性的循環發展有著諸多表現,其中之一就是對濂溪故里的開發與保護。

南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道州知州向子忞創建濂溪祠,紹興二十九年(1159)胡銓作《道州濂溪祠記》,開始對濂溪故里進行開發。南宋寧宗嘉定十二年(1219)道州知州董與幾創建濂溪書院,魏了翁作《道州建濂溪書院記》。嘉定十三年(1220)經魏了翁上奏,賜謚周敦頤為元公。南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加封周敦頤汝南伯、張載郿伯、程顥河南伯、程頤伊陽伯,與朱熹并從祀孔子廟,這是周敦頤地位的又一次顯著提升。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加封道國公。歷宋、元、明、清諸代,無論漢人立帝,抑或外族入主,都于周敦頤褒榮有加,其官學地位始終不變。[1]394自宋以后,歷代也一直對濂溪故里進行著保護與開發。由于統治者的提倡,南宋以來讀周子書風氣極盛,以講周子之學的濂溪書院和奉周子之祀的濂溪祠相繼大興,修建故里濂溪祠、道州濂溪祠、道州濂溪書院、永州濂溪書院等,[1]395甚至于保護濂溪故里的山石草木,以昌教化之本,發崇圣之功。

現今要對濂溪故里進行開發和保護,也應當參考和借鑒歷史上的做法。從留存文獻資料多少和歷史價值高低的角度來看,明清兩朝最具代表性。因為時間距離當今較近,留存的文獻資料和實物較多,少有因年代過于久遠而毀壞或失真。而且明清兩朝大量編撰地方志,總結本地方的歷史文化情況,記載和補充了不少信息。從明代開始,周敦頤文集有了大量新的編刻,且形式更為豐富,不但延續了宋本的別集體,甚至于出現了眾多版本不同的《濂溪志》等材料,記載大量有關濂溪故里的信息[2]5。那么以有關濂溪故里開發與保護的三方摩崖碑刻為中心,可以對明清兩代濂溪故里的開發與保護進行深入探討。此三方摩崖碑刻分別是明朝萬歷三年《書新濂溪祠成》碑、清朝嘉慶十一年濂溪故里《封禁一帶龍山》摩崖石刻、清朝光緒元年濂溪故里禁鑿山脈告示碑。

二 明代對濂溪故里的開發與保護

明代在宋、元兩朝的基礎上對濂溪故里進行了新一輪的開發和保護。這體現在諸多方面,但值得注意的是,明代相較于保護,著力點在開發。這種情況的發生實際上也正是因為過去對濂溪故里的重視程度并不到位,百廢待興。除了學說學派影響的繼續擴大,對濂溪故里進行建設也勢在必行,重視圣賢生長之地就是重視圣賢本身。所以此段時期內不僅大量修建有關周敦頤的建筑,而且在各方面對有關周敦頤的一切進行重視、記載和傳播。這在地方志、《濂溪志》等文獻中得到諸多體現?!皠⒂礤a《記》云:瀟湘間無土山,無濁水,民秉是氣,往往清慧而文,其言是也。況州為濂溪故里,《圖》《書》宛在,風月依然,必有潛心理學之士?!盵3]

明代對濂溪故里進行了一系列建設和改造,并有所記載和體現。包括建牌坊、刻碑文、修繕濂溪書院、濂溪祠、風月亭等等。其中記載最多的莫過于濂溪故里坊、濂溪祠、濂溪書院等濂溪故里的標志性建筑,因為這直接表明了建筑本身蘊含的象征意義?!板ハ世锓?,在北門內,為周濂溪先生設,舊名道學里坊?!盵4]“濂溪故里坊,在北門內,明巡撫韓文立?!盵5]“濂溪故里坊,在北門內,為宋周濂溪先生建。舊名道學里坊,今廢?!盵6]雖說這些記載有著細微的差別,但同時都表示明代官方對濂溪故里的建設性活動。此外還有一些對周敦頤高風亮節進行宣傳的建筑,譬如風月亭“在濂溪故里道山,明知州方進建”[3]。這些以和周敦頤有關典故命名的建筑和景觀,是對他的一種紀念,同時更是對濂溪故里精神內核的一種補充和豐富。

這種補充與豐富濂溪故里精神內核的行為更體現在統治階層和士人群體在濂溪故里留下的游記、詩文以及對周敦頤的具體紀念活動等等。王會《濂溪故里》詩曰:“岌嶪道山岑,攀躋嘆陟絕。下有洙水源,伏行此蕩潏。三冬浮紫煙,六月翻素雪。泠泠滿洛川,關閩灑余洌。我來愬其源,于焉聊一愒。坐石濯塵纓,睠言懷往哲?!盵7]另《濂溪故里圖說》有云:“道州西一十五里安心寨,濂溪先生實生于此,西石壁上有古刻二大字,曰‘道山’?!盵8]王會字咸亨,號一川,福建漳浦人。嘉靖二十三年任道州知州,訪勝求古,對道州山川風物多有命名,重文教,尤推重濂溪。錢邦芑《月巖記》:“游月巖還,夕陽西下,止宿廖氏村莊。次早循濂溪北岸,歸十五里,望見濂溪故里,在水之南。亂流而渡,未半里,為馬鞍山。山下為樓田洞,居人數十家,皆先生后裔。前有先生祠,正堂三間,供先生像;又拜亭三間,門屋二重,乃萬歷四年州守羅斗所修,碑碣如新,而廡穢不葺。悲哉!是誰之過與?”錢邦芑《游濂溪故里》云:“悟得羲皇一畫先,可知文字失真傳。于今親見濂溪水,焚卻當年注易篇?!盵4]這其實表明在對濂溪故里進行開發和建設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問題,沒有從細微處入手進行保護和更深層次的內涵發掘;也表明在某些方面存在有開發過度的情況。張勉學《謁濂溪故里祠》:“溪上懸明月,年年草色深。山川鄒魯脈,俎豆歲時心。水潔纓時濯,亭虛風自吟。拜瞻猶未已,瀟灑絕塵襟?!壁w賢所作《濂溪故里》二首,其一曰:“營道多幽林,月巖最奇特。行行十里許,中有濂溪宅?!逼涠唬骸澳猴L月佳,仿佛臨光霽。豸嶺間龍山,徘徊夜忘去?!盵4]“明代羅洪先,吉水人。寓州時有謁濂溪詩,并題宗子宅曰‘特恩堂’,匾額現存?!薄袄钗?,銅仁人。仕廣東參政,隆慶五年講學石鼓,久之自衡岳、九疑訪濂溪故里,衡士多從游者?!盵3]這些詩文同時也記載了對周敦頤的具體紀念活動,再現了濂溪故里的盛景,是該地風物興盛的見證。

作為另一標志性建筑,濂溪祠具有獨立的價值體系,同時又融于濂溪故里的普遍風貌之中?,F存于道縣濂溪祠的明朝萬歷三年《書新濂溪祠成》碑既不見于方志記載,也不見于金石著錄,而從碑刻內容出發,無論是文化意義還是文獻價值,都值得特別關注?,F將碑文整理如下:

書新濂溪祠成

余奉撫臺趙公命更新濂溪書院,工既成,家孫博士君欲因簡碑為余記其事。予曰:“新濂溪祠易,新濂溪學難。君世其業,試與商之?!蔽裘鞯涝?“自舂陵再見周茂叔后,吟風弄月以歸,有‘吾與點也’之意,此便是見得天理流行處?!庇衷?“吾學雖有所受,然‘天理’二字須是自家體貼出來。夫天理是學問根原,惟其見得如此,是以便能體貼得出,此便是‘始條理者智之事,終條理者圣之事’?!狈蛏茖W濂溪者,莫若明道,令其言若此,循之,顧不可以新其學乎?姑書之以復博士君之請,且以就正于志學者,庶不負撫臺作新之懿。若夫紀工之刻,待故里功成,當別有記之者。

皇明萬歷三年春吉,西蜀后學何守拙書。

何守拙字望湖,簡州人?!吧購拇髮W士趙貞吉講學,貞吉學流于禪,守拙較平實,頗斥釋老,以歲貢考取為知縣。時隆慶三年,貞已入閣,有重望,大吏亦善視守拙,守拙得以發攄其才。凡所為,毅然行之,皆克有成立。仰濓祠以祀周子,申免宋周堯卿裔丁役。公暇,與縣士徐時述、蒲以慎講學,因以稔知縣中利病,縣以大治。在官八年,都御史趙賢薦升云南祿勸州知州。前令何朝佩有治績,守拙志而刊于甘棠之石?!盵9]“濂溪祠,在學宮東,知縣何守拙建?!盵4]至于新建濂溪祠的緣由,趙賢有記:“周元公濂溪先生,道州營道人,今永明為道州屬邑。歲甲戌,余觀民至道州,謁先生祠下,讀朱文公記先生事,郁乎詳哉。乃永明令何守拙則進而請曰:‘先生里居去邑甚邇,而邑人又多先生族姓,邑中又有先生所常游覽之處,烏得無專祠祀先生如州也。邑庠之旁有浮屠氏廢宮,請即其地,建仰濂祠,以系邑人之思?!嘣唬骸??!弥舫??!盵5]

此塊石碑不僅記載了建成濂溪祠的經過,而且立意十分高遠,明白“新濂溪祠易,新濂溪學難”的道理,同時這也表明何守拙興建濂溪祠并非單純是為了祭祀周子,更為重要的價值是教化。從明道學于周子出發,揭示“天理”之理,呼吁志于學者起而行之。當然這則石碑還有著其他方面的價值,它體現了濂溪故里真正精神內核之所在,并非單純“新濂溪祠”,而是“新濂溪學”,這正是明代對濂溪故里進行開發和保護的原因與期待。

三 清代對濂溪故里的開發與保護

清代對濂溪故里的開發與保護主要在明代的基礎上展開,愈用明代之巧,亦補明代之拙。是在明代基礎上的創造性發展和創新性轉化。清代相較于開發,著力點在保護,而且更為重視建設濂溪故里的精神內核,大力宣傳理學思想。在研究周敦頤著作的同時,兼顧后人記述和對濂溪故里的建設,這也是溯流探求“濂溪由來”的一種關鍵方法。在吳大镕主編的《道國元公濂溪周夫子志》中,道州牧方瓊所作《刻濂溪遺芳集序》里收錄的周敦頤第十二世孫翰林博士周冕之言云:“《圖》《書》雖天下共究,濂溪雖天下所共聞,然我舂陵之所謂濂溪,所謂月巖與營道者,人之未見;愛蓮有池,池上有亭,亭池上下有光風霽月,人未之玩賞;我祖吟詠性情,愛蓮有說,示拙有賦,思親之類有詩,及其既往,上而追封有質,下而奉祀有祠……經舂陵,睹遺跡而慕濂溪者,稱贊有佳句……”[10]這是明代如何對濂溪故里進行建設的探索,而清代則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濂溪故里進行建設,提供道學載體,傳播周子思想,繼承先賢精神。

清代不僅優恤周子后裔,詔修祠墓,皇帝御書賜額匾,親寫詩文題詠、注釋等;還有各級官員不同地點的春秋享祀祭奠,這期間產生了大量宸綸、公移;更有其后裔的相關詩文也間接傳播著周子學說,文人在不同地方寫作的詩文歌詠、濂溪祠記、書院記、序跋等也都是對濂溪故里的開發建設和保護。[10]56此外,清代更將濂溪故里的建設和“濂溪家風”的傳播合為一體,傳播周敦頤“清廉守拙”的家風,通過建設濂溪故里熏陶滋養和保持著“愛蓮”“守拙”的傳統,且時刻督促周敦頤后世子孫要“以蓮為鑒”,不要“弄巧”,為人要清正廉明,潔身自愛?!爸軐W價,濂溪故里樓田人,元公二十二代孫,年五十,讀書明大義。咸豐四年二月二十八日,賊竄踞洪家宅,官兵出剿,價隨助仗,被執誘之,從不應。擁見賊頭不跪,從容指其心曰:‘我這點如鐵石,毋多言,有死而已?!\剖其心,易以石曰:‘此鐵石心也’?!盵3]這即是官方對周子后裔能夠深明大義的褒獎和宣傳,表明了清代更為重視濂溪故里精神風貌層面的建設。

清代還利用與周子相關的名勝古跡來教化鄉人,在濂溪故里建立學宮,利用書院、義學等,從教育方面啟迪鄉人,繼承先賢之志向?!按蟾粯?,在濂溪故里,周子釣游地,宋咸淳中建,趙櫛夫記?!盵3]“《大富橋記》,十八行,正書,在濂溪故里祠大門之右,亦翟斗南所搜得者,惜工人草率不盡明顯。姑就所見錄之濂溪八景,一曰石橋晚釣,即此橋也?!盵8]“濂溪故里祠,書院,諫議祠”,“西鄉義學,一在濂溪故里右,一在小水洞?!盵3]清代陸增祥撰,陸增輝校錄,劉承幹復?!栋谁偸以鹗即妗穮桥d劉氏希古樓刊本中也記載有:“《周子故居記》碑,在道州濂溪故里祠大門之左?!焙嫌乐蒎ハ世锖椭芏仡U的思想一樣,始終同步地擴散著自己的風物、鄉土的魅力。[11]

清代以濂溪故里為理學文化的象征,故里風物得以發揚,于是轉物為文,加以詠嘆。這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周敦頤“道學宗主”地位在不斷建構、演變的過程,不乏“以小見大”的獨特價值。[12]24于是清代更多從保護方面入手,甚至于保護濂溪故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當然對于這種開發和保護的定義,是以當今學術的眼光去評判。但凡定義,都是后來約定俗成的,難以覆蓋全過程和各方面,使用特定概念,應當回到無的境界,尋繹有的發生和衍化。[13]于是必須立足原物,提取文獻價值,才能更加接近事情的本質。通過現存的清朝嘉慶十一年濂溪故里《封禁一帶龍山》摩崖石刻、清朝光緒元年濂溪故里禁鑿山脈告示碑,可窺一斑而知全豹。故里的變遷,悉與濓溪先生之哀榮共生。毫無疑問,周敦頤之后的這個聚落,因為這位理學大師而賦予了新的生命和意義。其寶貴的文化遺產,需要有效地加以保護和傳承,讓后世感知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年輕一代從中吸取養分。同時,也需要合理利用,使這文化的養分,造福當代、惠及民眾。[14]現將摩崖石刻和碑文重新整理,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首先是清朝嘉慶十一年濂溪故里《封禁一帶龍山》摩崖石刻,如下:

封禁一帶龍山

嘉慶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州正堂鄭封禁,署湖南永州府正堂軍功加五級,卓異加三級,紀錄十次,應為申明封禁事。

竊照先賢祠墓附近山林,早經欽奉上諭,著地方官隨時巡視防護,毋任砍伐開挖,諒各士民無不周知。茲□道州周濂溪夫子,上接洙泗之淵源,下開關閩之道學。凡含生負性之儔,當知共相敬慕咸切、高山仰止之思。乃進聞道州城西十五里所建專祠之左右,如龍山、道山、石峰、濂水、星堆、月巖諸處所,竟有無知愚民在彼竊取石礦、開窯燒灰,洵屬有傷道脈、顯違禁令。除飭州查拿究治外,合行明白申禁,為此示仰道州城西士民人等知悉:爾等近先賢之居,何等榮幸!甘棠勿剪,載在風詩。況濂溪夫子之有裨于千萬世之人心學術,更非僅若《召南》一時之教化。倘爾等竟敢在龍山一帶取石燒灰,肆行作踐,不特國憲所必及,抑神人所共憤。嗣后務宜各矢天良,交相保護,毋稍陽奉陰違,致予嚴譴,凜遵特示。

嘉慶十二年三月五日,右仰知悉,告示實貼濂溪故里龍山曉諭。

嘉慶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州正堂李封禁。

咸豐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州正堂賴封禁。

同治三年十月初六日,州正堂歐陽封禁。

同治十三年五月十五日,州正堂唐封禁。

此方摩崖石刻記載的是清朝對濂溪故里的官方性保護行為,不僅嚴禁破壞龍山原有的風貌,而且提出對不當開發行為的反思,最后還從周敦頤及濂溪故里的教化作用出發,教育鄉民之周子“有裨于千萬世之人心學術”,應當重視和自覺保護濂溪故里,從益處建設濂溪故里。石刻中的封禁絕非將龍山附近戒嚴,不準任何人進入,而是對鄉民砍伐植被、開窯挖礦的行為嚴令禁止。濂溪故里北有濂溪河環繞而過,西有道山層巒疊翠、豸嶺雄距一旁;東有龍山綿亙數里,形成了非常典型的中國傳統風水格局,山、水、村三者在自然地域空間上有機融合,沉淀的是極富象征意義和傳統地域文化的村莊肌理。[15]1清朝官府在這樣的思考下,為了保護原有“圣賢所生之地”的格局,也為了顯示對圣賢的尊崇以及教化鄉民,于是選擇多次勒石傳令對龍山封禁,政策延續數帝而不改,可見清代對保護濂溪故里的重視程度。不僅繼續推崇周敦頤,認可其歷史影響和地位,更期望借此有益于啟迪民智和治理基層。此方摩崖石刻還展現了告示的一種特殊形式:一般告示直接刻碑成文,此方則鐫刻于石,以摩崖石刻的形式出現。

其次是清朝光緒元年濂溪故里禁鑿山脈告示碑,此碑現亦藏于道縣濂溪故里之濂溪祠,碑文整理如下:

欽加鹽運使銜、湖南補用道、坐補永順府、署永州府正堂張,為示諭永禁事。

恭照先賢周子,理學正宗,千秋俎豆。道州樓田故宅,左為豸嶺,道山即濂溪所發源;右為龍山,蜿蜒數里。志乘昭垂,自宜謹敬護視。茲據五經博士周篤先、奉祀生周作禮、貢生周選哲、廩生周斌、附生周承裘、監生周仗宗、職員周學陞等呈,稱州民陳茂喜等,將龍山捏指為馬鞍嶺,輒敢取石打礦等情。當經本府率同盛署州親詣樓田,勘明形勝,所有故宅十里以內,山脈攸關,應一律禁止開鑿。除飭州督刊界石,并拘集陳茂喜等,嚴訊懲辦,具詳,聽候通稟。

上憲立案遵守外,合行示諭附近居民等知悉:嗣后龍山一帶永遠不準伐山取石,即周氏后裔亦不許牟利開窯,如違,定予分別究治。該居民等近依仁里,教澤涵濡;務當革面洗心,共敦廉讓。至賢裔諸生,家學相承,為湘中著望,尤宜督率子弟,化導鄉閭,用副朝廷崇儒重道、訓俗型方之至意。切切,特示。

光緒元年七月初一日。

此碑所載之事,見于光緒四年《道州志》附錄:“張府,尊名修府,永禁龍山不準取石打礦示,光緒元年十月為示諭示禁事?!盵3]其后又附有張修府批文:“先賢周子,理學正宗,千秋俎豆。道州樓田故里,山脈攸關,自宜敬謹護視。據呈陳茂喜等將龍山捏指為馬鞍嶺,輒敢取石打礦等情實屬大千例禁?,F經本府率同盛署州親詣樓田,勘明形勝,所有豸嶺、龍山十里以內,附近居民及周氏后裔應一律禁止鑿山取石,候即頒告示,立界刊碑,永遠遵守。仍飭州迅速拘集陳茂喜等,嚴究懲辦,具覆,以儆強頑。至該生等家學相承,為湘中著望,尤宜教督子弟,化導鄉閭,用副朝廷崇儒重道暨本府仰高景行之至意,并仰傳諭闔族知之。道光三年十月,州官歐陽平亦有示封禁?!盵3]張修府,倡續修《零陵縣志》[9]。張修府字允一,一字東墅,自號悔齋,江蘇嘉定人,道光二十七年進士。師從張芾,歷官永順、長沙、永州知府,皆有政聲,為官三十余年,宦績卓然,著有《小瑯環園詩錄》《小瑯環園詞》《湘上詩緣錄》等。

此碑也是記載對濂溪故里的官方性保護活動,相較于清朝嘉慶十一年濂溪故里《封禁一帶龍山》摩崖石刻,則事跡更為明晰。不僅重申禁止破壞濂溪故里風貌、開采龍山的命令,而且詳述了立此碑的來龍去脈,介紹了濂溪故里附近的情況:“左為豸嶺,道山即濂溪所發源;右為龍山,蜿蜒數里?!闭f明了不合理開采的具體情況,是周子后裔、士人群體舉報勸阻,直接處罰犯事鄉民,鐫刻其名姓,以教育其他鄉民;相較以前,使用了更為嚴厲的措施和政策去保證禁令的執行,同時也是先前政策的延續;還提出對此種破壞行為的反思:“近依仁里,教澤涵濡。務當革面洗心,共敦廉讓?!敝贫祟A防破壞的措施,分別用示喻、教化、規章等措施來防止破壞性的開發行為,對濂溪故里進行合理的建設和有益的保護。

除此之外,碑文還重申了濂溪故里和周敦頤的關系,彰顯清朝“崇儒重道”,以理學為正統的思想,以周敦頤為先賢,以濂溪故里為理學之標志。值得注意的是,在這篇碑文中,還涉及周子后裔。據濂溪故里崇本堂、愛蓮堂、特恩堂等《周氏家譜》記載,周篤先為周敦頤第二十五代孫。明代宗景泰七年(1456)封周敦頤后裔十二代孫周冕世襲五經博士,延至清末,四百余年間共封十三位五經博士,這是自漢武帝尊儒設立五經博士之稱以來,獲封五經博士最多、時間最長的家族。

由此可見在清朝,對濂溪故里的開發和保護不再是簡單的一句空話,而是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應對體系。作為理學鼻祖周敦頤的誕生地,濂溪故里以“理學圣地”的面貌存在于世,崇本發源,教化遠近。[16]17

四 余 論

綜上所述,明清兩代對濂溪故里的開發與保護帶有鮮明的時代性印記,實際上這種時代性正是其特殊性之所在。明清兩代在保護濂溪故里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在開發濂溪故里的過程中進行保護,開發與保護這兩個環節緊緊聯結,融為一體,沒有形

式和內容上的割裂。這種連貫的理念和方案所呈現的效果是極佳的,濂溪故里越開發,保護的力度也就隨之加大;保護的力度越大,其開發價值也就越高。開發和保護這兩個環節沒有對立分裂,而是構成事物的兩部分,相互促進,共同成就。

現今濂溪故里有些遺跡已經荒蕪,因而當代對于濂溪文化遺產的開發,既要注重遺跡風光的推介,又應當注重對文化遺跡的保護。同時對濂溪故里的保護、恢復與開發,不能僅停留于建筑遺跡的恢復,更重要的是復興千年文化底蘊的優良傳統,實現濂溪學術傳統的繼承與創新。[17]84這也正是明清兩代對濂溪故里進行開發和保護的根本所在。

[1]梁紹輝.周敦頤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2]粟品孝.歷代周敦頤文集序跋目錄叢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

[3]李鏡蓉,盛賡,許清源,洪廷揆.道州志[M].清光緒四年刻本.

[4]劉道著,錢邦芑.永州府志[M].日本內閣文庫藏清康熙九年刻本.

[5]呂恩湛,宗績辰.永州府志[M].清道光八年刻本.

[6]王元弼,黃佳色.零陵縣志[M].清康熙二十三年刻本.

[7]嵇有慶,徐保齡,劉沛.零陵縣志[M].清光緒二年刻本.

[8]郭嵩燾.湖南金石志[M].清光緒十一年刊本.

[9]萬發元,周銑詒.永明縣志[M].清光緒三十三年刻本.

[10]王晚霞.歷代《濂溪志》編纂與濂溪學的傳播[J].船山學刊,2019(5):51-57.

[11]張京華.周敦頤的思想地位[N].中華讀書報,2014-08-20.

[12]雷日梅.濂溪故里的盛景:五經博士周嘉耀重修記碑考證[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9(1):21-24.

[13]桑兵.《近代國學文獻匯編》序言[A].近代國學文獻匯編(第一輯)[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9.

[14]陳遠平.考古學的方法,人類學的視野[N].中國文物報, 2011-05-27.

[15]連琪,柳肅.濂溪故里——祖宗崇拜下的房祠體系的形成與演變[A].中國建筑史學分會2013年會論文集[C].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史學分會,2013.

[16]胡正耀.洞奇景幽樓田村——道縣濂溪故里散記[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1):17-18.

[17]陳安民,周欣.永州濂溪文化產業旅游開發與構建[J].云夢學刊,2015(3):82-85.

B244

A

1673-2219(2021)02-0010-05

2020-10-09

湖南省社科基金基地委托項目“濂溪故里詩文整理與研究”(項目編號17JD35)。

向薛峰(2001-),男,湖南常德人,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2019級學生。

(責任編校:張京華)

猜你喜歡
周敦頤龍山故里
人何以成圣?——明清《濂溪志》中的周敦頤
簡約現代風 紹興龍山玫瑰園私人影院
周敦頤教子:立于誠信,懂得仁愛
相如故里在蓬安獻疑
周敦頤賞蓮圖
浪淘沙·岳陽龍山行
夏季從阿龍山開始
圣人故里沐儒風
探訪林語堂故里
精琢多姿 盛世傳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