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細胞癌的影像學診斷方法分析

2021-12-06 07:42楊玉明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4期
關鍵詞:肝細胞癌臨床診斷

楊玉明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在臨床肝細胞癌的診斷中,分別使用CT診斷與MR診斷的準確率和效果。方法?本研究使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選用本院病理診斷確診為肝細胞癌的70例患者作為研究樣本,患者在本院接受相關診治的時間,為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對所有樣本均實施CT檢查和MR檢查,并按照不同病灶直徑對樣本的兩種檢查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進行分類對比,分析其影像學表現及臨床診斷的準確率。結果?所有樣本中,CT與MR檢查的病灶影像學表現相似;CT診斷對不同直徑病灶的診斷準確率均低于MR診斷,CT與MR診斷對肝細胞癌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88.57%、97.14%。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作為臨床對肝細胞癌診斷的常用影像學診斷方法,CT與MR均能夠根據患者病灶的影像學表現,較好地對病情進行準確判斷,但MR診斷的準確率明顯高于CT診斷;臨床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恰當的醫學影像診斷方法,為該癥患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

關鍵詞:MR;CT;肝細胞癌;臨床診斷

肝細胞癌是一種原發性肝癌,是一種具有較高復發率、轉移率和臨床死亡率的惡性腫瘤,在癌癥相關死亡率中排在第三的位置,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早期的準確診斷和對癥治療,是延緩病情進展、降低死亡率的關鍵。隨著醫學影像技術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的廣泛應用,CT與MR檢查以其無創性、可重復性、及時性等優勢,已經成為對肝細胞癌患者臨床診斷普遍使用的醫學影像學診斷方法。本文,對兩種醫學影像學診斷在肝細胞癌的臨床診斷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為該癥患者臨床診斷方法的選擇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2020年月至2021年9月,在本院接受相關診治的7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根據相關診斷標準、通過病理診斷確診為肝細胞癌;樣本平均年齡(55.50±9.50)歲;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樣本選擇中,排除有碘造影劑過敏患者、有相關檢查禁忌癥患者、有交流及意識障礙患者、相關臨床資料不完整及不愿意配合調查研究患者;患者臨床表現有腹脹、腹痛、腹部不適、消瘦、納差、低熱等癥狀,部分患者有輕度黃疸、腹水、谷草轉氨酶(AST)及谷丙轉氨酶(ALT)增高、甲胎蛋白(AFP)增高等癥狀表現。所有樣本均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了同意書。

1.2檢查方法

所有研究樣本均經本院病理活體檢查確診為肝細胞癌患者,并臨床接受了CT檢查和MR檢查,并由影像醫學師根據患者的影像檢查結果,進行病情病情的綜合判斷;

1.2.1?CT檢查

患者均實施CT平掃和增強掃描,患者取仰臥位,掃描儀器:64排螺旋CT掃描儀;掃描位置:膈頂至雙腎下極;掃描參數:120kV/240mA、層厚10mm、層距10mm、螺距1mm、矩陣512×512;增強掃描造影劑使用碘比醇造影劑,造影劑用法用量:1.5ml/kg、經肘靜注,掃描包括閉推后行動脈期、門靜脈期、平衡期[1]。

1.2.2?MR檢查

患者體位、掃描位置及增強掃描時間同CT檢查,掃描儀器:德國西門子MAGNETOMAvanto1.5T超導磁共振系統;掃描參數:層厚10mm、層距2.0mm、視野40×30cm;增強掃描造影劑使用Gb-DTPA,經肘靜脈注入,用量按照患者體質量0.2mmol/kg[2]。

1.3?研究指標

以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對所有患者的CT診斷和MR診斷結果按照病灶直徑大小進行分類統計,并對比兩種診斷方式的診斷準確率,指標數據及比例關系,以(n,%)表示[3]。

2結果

如下表統計數據所示,與病理診斷結果相比,兩種診斷方式對直徑超過1cm的病灶診斷準確性明顯高于直徑在1cm以下的病灶,CT診斷對直徑超過1cm的病灶的準確率超過90%、MR診斷的診斷準確率達到了100.0%;兩種診斷方式的準確率對比,MR診斷明顯高于CT診斷,其診斷準確率分別為97.14%、88.57%。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1。

3討論

肝細胞癌患者在CT檢查和MR檢查中,具有相似的影像學表現,但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CT檢查可見患者肝臟內有單發或多發結節狀腫塊、邊緣模糊,且多為低密度、占位效應明顯,肝周可探及液體,各期增強掃描均可見強化;MR掃描,中晚期患者病灶在T1WI上表現為稍低或低信號,T2WI上腫瘤呈稍高信號,T2WI脂肪抑制序列腫塊表現為更為清楚的稍高信號,患者肝臟形態模糊、部分患者可見明顯強化、能探及肝周液體。

本次研究對70例經病理診斷確診的肝細胞癌患者,進行了MR診斷和CT診斷的準確率對比,結果顯示,兩種診斷方法對直徑超過1cm的病灶均有較高的檢出率,但對小于1cm的病灶還無法完全檢出;但MR診斷的準確率明顯高于CT診斷(97.14%?VS?88.57%),臨床應根據患者病情和具體情況進行恰當的診斷方式選擇。

綜上所述,作為臨床對肝細胞癌診斷的常用影像學診斷方法,CT與MR均能夠根據患者病灶的影像學表現,較好地對病情進行準確判斷,但MR診斷的準確率明顯高于CT診斷;臨床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恰當的醫學影像診斷方法,為該癥患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李棟,羅天楊,冉亞偉.增強CT和增強MRI診斷肝細胞癌經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病灶存活或復發價值的Meta分析[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9,35(10):2214-2219.

[2]溫亞軍,蘇奇,蘇玉光,等.肝內膽管細胞癌CT、MR表現與病理特征對照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02):77.

[3]王莉莉,李俊峰,竇郁,等.MR功能成像對肝細胞癌微血管侵犯的評估價值[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8,34(12):2681-2684.

猜你喜歡
肝細胞癌臨床診斷
細小病毒患犬病例的臨床診斷與治療
新生兒驚厥的臨床診斷及治療研究
下肢靜脈血栓診斷中D—二聚體定量檢測的應用價值評析
對比分析肝內型膽管細胞癌與肝細胞癌采用CT的鑒別診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