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問題的思考

2021-12-08 10:18
甘肅農業 2021年5期
關鍵詞:培育農民職業

呂 軼

甘肅財貿職業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建設要靠“新農民”,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新農民”的中堅力量,對“三農”總目標的實現起著決定性作用,其規模大小、職業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農業農村現代化事業的推進,關乎國家戰略的實施進程。2020年我國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人數達到2 000萬人,他們是農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鄉村振興有力的人才支撐。但是,隨著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的不斷壯大,其職業素養的瓶頸效應越發顯現。在科技知識、勞動技能、經營素質和管理經驗等方面與市場經濟環境的契合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要求還存在巨大差距。事實證明,人才數量、質量任何一方滯后都不能形成合力,同步提升方能順應新形勢滿足新需求。

一、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壯大的必要性

農業現代化體現在農業生產體系中應是高產、優質、低耗的,體現在農業生態系統中應是生態良性循環,資源利用合理、轉化充分高效。實現農業現代化,需要科學技術做后盾,現代工業來武裝,經濟科學來管理。自新中國成立,經過13個“五年規劃”的整體規劃與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優化區域布局,在土地集約化、農業機械化、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高產穩產田的建設、優良品種的推廣、化肥農藥等現代要素的投入、強化農業科技普及應用等方面發展非常迅速[1]。新形勢下,要推動全景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即智慧互聯、立體多維、高質高效、文旅度假的全產業鏈,勢必要立足全局,科學統籌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以此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但從整體看,農村社會形態衍化緩慢、人地矛盾突出、城鄉結構失衡嚴重等因素導致農業經營組織體系的現代化水平較低,小農戶經營模式仍然是農業生產的主要組織形式,規模普遍較小,科技化水平相對薄弱,難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多年來我們的發展理念是以城市為核心、以增長為導向,在鄉村發展中,鄉村生態、文化、社會價值等未能與鄉村經濟同步推進,致使鄉村人才流失,出現“空殼化”、經濟缺乏活力、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等問題[2]。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城市建設比肩甚至超過老牌的發達國家,主要的差距在農村。歐洲、澳洲城堡莊園散布原野,鄉間風景如畫,富足安寧,處處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美國、日本、荷蘭農村的基礎設施更是扎實持久,彰顯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讓農村變得與城市一樣宜居,一直以來是我國廣大農民的追求。黨的十九大明確了農村現代化就是保證城鄉持續繁榮和鄉村生態宜居,實現城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全方位有機融合。目前,城市及周邊開疆拓土迅猛,發展接近飽和,東部、南方經濟發達地區鄉村建設不斷優化升級。但西部欠發達地區鄉村建設仍處于初級階段,管網等基礎設施不配套,限制了農民生活品質的提高。除此之外,還有一定數量的鄉村處于基本未“開墾”狀態,這些地區地廣人稀,資源多樣化,開發成本低,回報周期短。隨著交通、物流、通訊、金融等“最后一公里”的打通,這些“原始”狀態的鄉村引起了社會資本的關注。鄉村建設起于村莊規劃,當下新農村建設起點高、功能全,生產、生活、商業、工業分區作業,打破傳統的村莊生產與生活一體的限制,徹底根除“臟、亂、差”。許多地區打造特色古鎮、XX之鄉、XX鄉村小鎮、XX花海、最美XX等觀光休閑、旅游養老的村鎮,積極開拓鄉村新功能與新業態,發揮鄉村的多功能性,走合作之路,形成規模優勢、原產優勢。

農業農村現代化過程,也正是傳統農民轉為新型職業農民再到農民職業化的成長發展過程。特殊的國情、現實的約束等決定了在今后相當長時期內,小農戶分散經營與集約化、標準化、規?;a經營并存。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實現共同富裕,新型職業農民成為建設現代農業農村的主力軍、“領頭雁”??茖W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特色農產品培育和種植技術、形式多樣的涉農服務等致富經驗,必然吸引更多的人來學習、模仿且不斷改造、創新,成為新的致富能人,一批又一批加入到新型職業農民行列中來,同時帶動廣大小農戶進入市場、合作經營、增加收入、脫貧致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以加快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我國農業農村資源豐富,市場廣闊,在國內大循環中將大有作為。時下奇缺的是挖掘利用資源的人才,所以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真正讓農民從“身份”向“職業”轉化,是產業現實的迫切需要,更是完成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國家戰略要求。

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阻礙

小農經濟孕育小農意識,這種意識形態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長期占據統治地位,其影響力之大覆蓋面之廣統治期之長實屬罕見,以致成為中國人的國民性。封閉狹隘、保守僵化、民主法治觀念淡薄、缺乏公共和公德意識、平均主義、慣于經驗思維缺乏理性思維、重農輕商、求同和依賴順從等的影響較深遠[3]。從新文化運動到新中國成立再經改革開放40多年,科學、民主、文化、經濟取得巨大進步,但小農意識并沒有因科學、民主的出現而全面消亡,小農意識根深蒂固,仍然主宰和調控著相當一部分人群的行為方式,極大地阻礙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和現代化的建設進程。如同果農的蘋果裝箱,上大下小是小農意識,大小統一是市場意識,上小下大是創新意識。每一次變化看似簡單卻是一場思想革命。

利益的回報如同催化劑,能促使農民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逐漸開始發生變化,開放的、市場的、競爭的、民主的、平等的、法制的及自由的等現代意識不斷沖擊農民頭腦,最終使農民脫胎換骨,完成從傳統農民到新型職業農民的精神蛻變。吸引和扶持農民進入市場走向合作,便是引導農民思想革命的開始。在舊思想的影響下,靠農民自愿、自主聯合協作可能性不大,加之內部的利益關系不甚緊密,農村發展緩慢。這就需要切實抓好各項富民政策的落實,做好行政督查和執法檢查,保障黨和政府的政法、法令有效實施。通過縣、鄉兩級農副產品市場的大力創辦和完善,境內外窗口的設立和市場拓展,農產品市場網絡體系、營銷體系的培育,“綠色通道”的暢通保障,充分地激活當地經濟發展潛力。培育農民經紀人隊伍、鼓勵專業合作組織的成立,實現組團發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引導敦促“老農民”逐步改變舊的思維方式和消極的價值觀念,脫離自然經濟和半自然經濟狀態下的生產生活方式,適應現代化生產方式和構建內化城市、外化田園的生活方式,做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農民”。

三、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建議

(一)加快優化人才隊伍的速度

現階段,新農民成分結構復雜,有漸成規模的農機大戶、現代農場主,有日臻活躍的合作社帶頭人,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有受政策感召的返鄉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復轉軍人,有服務一線默默奉獻的廣大農資經營人員、村級農技員、農產品質監員、農藥協管員、農業信息員,有拓展新市場的下鄉創業人員,還有貧困戶等。他們中的佼佼者多數是實踐派,雖然基礎學歷、市場敏銳度、創新意識等方面比較薄弱,但都創造了可觀的成績,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隨著制度的規范與完善,面對市場的擠壓與競爭,突發事件頻發等狀況,格局、眼界和薄弱的職業素養便成為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已不能應對生產經營環境和新業態發展的要求。盡快讓傳統“老農”轉變觀念提升技能變成“新農”,讓能創新、敢創業的“新農”更上一層樓加入職業農民行列,還要給爬坡階段的合作團隊和致富帶頭人注入新動力。加大新型職業農民繼續教育與培訓力度,優化新型職業農民人才隊伍是當務之急,大勢所趨。

(二)明確目標、立足長遠、全面統籌

科教興農,人才強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不再是只滿足臨時、短期、技能、就業的應急之策,而是規范、終身、創新、創業的持續發展所需。既是長期工程,理當立足長遠。明確培育目標、任務、方向和內容,形成理論授課通俗易懂、網絡教學科學實用、基地實訓保障充分、資格認定嚴格規范、幫扶指導及時到位、政策扶持精選高效的行動一體化模式;改變舊的培育培訓教學理念,增強互動、鼓勵參與、誘導啟發,杜絕“上課面對面,下課兩不見”的現象;扎實做好國內與國外尋標定標工作,發揮好“孵化器”功能,將國外培訓與經貿洽談相結合、課堂授課與農場實訓相結合;創新和豐富適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手段和工具,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互聯網、大數據、云平臺等,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高效培訓;打造由全產業鏈帶動,刺激農民主動、發揮部門聯動、依靠政府推動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格局。

(三)滿足農民培訓需求

農業農村共同發展落實到實際工作中,最基本的就是聯結農產品的生產、加工、營銷,融合特色農產品生產與農村文化、生態旅游,形成全產業鏈,最大限度提升附加值,打造農業新業態,改造農村凋敝舊面貌?!暗?、靠、要”的時代一去不返,新形勢倒逼新型職業農民接受先進理念、掌握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技能。作為新興市場主體,要盡快領悟市場規則。精于成本核算、注重品牌塑造和擁有風險意識,才能在市場中博得生存空間;通力協作、組團發展方能形成規模經濟效應,提高市場競爭力;生物科技、計算科學支撐智慧農業基礎、法治護航、現代管理加持,事業才會有旺盛的生命力。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實施精準培育,提高效率。按不同產業、層次和對象,著重進行職業技能、涉農政策法規、社會責任感及職業道德的教育培訓。通過科學生產、依法經營,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農業生態平衡,促進農產品品牌化。

(四)規范培育管理,加強輿論宣傳

未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管理必將走向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政府的政策扶持精準、培育制度健全、輿論宣傳給力缺一不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框架下,初、中、高“三級貫通”認定標準亟待規范,生產經營、專業技能、專業服務“三類協同”尚需全面統籌。實行職業農民數據庫管理,進行全程跟蹤與考核評價,并將考評結果與受訓人建立密切的利益聯結。比如,對考核獲得職業農民資格證書的,可優先享受涉農優惠扶持政策,諸如產業扶持、財政補貼、金融保險、人才獎勵激勵等政策措施[4]。實行定期檢審和資格退出的動態管理機制,可保障受訓人及時了解職業資格要求,接受再培訓。對檢審不合格的暫時取消資格,不再享受相關扶持政策。在促進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和人才培育中,發揮輿論積極導向功能,通過新媒體、融媒體等多種方式,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教育培訓重大戰略意義、教育培訓特色優勢和培訓成果宣傳。樹立先進典型,彰顯榜樣力量,營造良好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環境與氛圍。

只有新農民才能建設新農村創造新農業,讓農民成為令人向往的職業,讓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成為拉動國家整體發展的新引擎。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提升農民職業素質,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猜你喜歡
培育農民職業
耕牛和農民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農民
職業寫作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我愛的職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