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胞內分枝桿菌感染對小鼠肺CD3+CD4+、CD3+CD8+T 細胞表達的影響

2021-12-09 05:33張麗嬌雷敏劉寧侯冰郭銅薛思明
中國畜禽種業 2021年11期
關鍵詞:菌體細胞因子菌株

張麗嬌 雷敏 劉寧 侯冰 郭銅 薛思明

(長春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130032)

在人類中,非結核分枝桿菌(NTM)是一個重要的臨床問題,與顯著的發病率有關,其發生率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在增加[1]。CD4+T 細胞的免疫作用在分枝桿菌感染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巨噬細胞,MHC 分子負責將菌體抗原遞呈,CD4+T 細胞接收信息,相關的細胞因子IFN-γ、TNF-α 大量分泌[2-4]。而有研究表明,CD8+T 細胞在被菌體感染后也會出現IFN-γ 等細胞因子,CD8+T 細胞的免疫作用在菌體感染中也不容忽視[5-7]。有必要進一步研究CD4+、CD8+T 細胞在NTM 感染過程中的功能。本實驗從牛頜下腺淋巴結中分離出一種胞內分枝桿菌,旨在比較胞內分枝桿菌與BCG 菌株的感染特性和宿主免疫機制。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試劑

C57BL/6 小鼠,雌性,4 周齡,北京華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NF-α、IFN-γ、IL-10、IL-12 的ELISA 檢測試劑盒,R&D 公司;BCG 菌株、胞內分枝桿菌,由吉林農業大學免疫與微生物實驗室提供;膠原酶XI,Sigma 公司;7H9 培養基、CD3 抗體 (Rat Anti-Mouse)、CD4 抗體 (Rat Anti-Mouse)、CD8 抗體(Rat Anti-Mouse)、BD 公司。

1.2 實驗方法

1.2.1 胞內分枝桿菌在小鼠肺內的增殖

用對照菌株BCG 和分離的胞內分枝桿菌腹腔感染小鼠(1×106菌體/小鼠)。感染過程設15、30、45 和60d 4 個檢測時間段,并設空白對照組。每個時間點共有5 只動物受到感染。通過用稀釋的肺臟勻漿在7H9 培養基上檢測細菌增殖率。

1.2.2 流式細胞術檢測小鼠肺CD3+CD4+、CD3+CD8+T 細胞的變化

肺組織用膠原酶XI 消化,得到肺單細胞懸液[8-9]。細胞(1×105/管)在4℃條件下用分別用CD3 抗體、CD4 抗體、CD8 抗體單克隆抗體孵育20min[10]。流式細胞術分別檢測染菌后15、30、45 和60d CD3+CD4+、CD3+CD8+T 細胞比例。

1.2.3 Elisa 法檢測血清中IFN-γ、TNF-α、IL-12、IL-10 的表達

收集小鼠血清并在-80℃冷凍,用Elisa 試劑盒檢測IFNγ、TNF-α、IL-12、IL-10 的表達。

1.3 統計學處理

Graphpad Prism 5.0 軟件作圖并分析數據。C6 流式軟件制作流式圖,用T 檢驗比較組間差異。<0.05 表示有差異,用*表示;<0.01 表示差異顯著,用**表示,<0.001 表示差異極顯著,用***表示。

2 結果

2.1 胞內分枝桿菌在小鼠肺內的增殖

感染胞內分枝桿菌和BCG 菌株導致15d 時肺部嚴重感染(見圖1),但細菌數量逐漸減少,到60d 時基本清除(見圖2)。感染胞內分枝桿菌組的細菌數量大于BCG 菌株組(<0.01)(見圖2)。

圖1 小鼠感染菌體15d 后肺組織抗酸染色切片(×200)

2.2 流式細胞術檢測小鼠肺CD3+CD4+、CD3+CD8+ T細胞的變化

在感染胞內分枝桿菌的小鼠中,CD3+CD4+T 細胞大量涌入,與其他組相比,30d 的數量達到最高水平(<0.010),然后下降(圖3)。但BCG 感染組CD3+CD4+T 細胞并沒有迅速減少(圖3)。胞內分枝桿菌組在45、60d 時CD3+CD8+T 細胞的數量最多,與其他組相比(<0.010)(圖4)。這些結果與15d 時組織病理學分析相一致,我們觀察到更多的胞內分枝桿菌感染小鼠的淋巴細胞損傷。

圖3 胞內分枝桿菌感染對小鼠肺CD3+CD4+T 細胞表達的影響

圖4 胞內分枝桿菌感染對小鼠肺CD3+CD8+T 細胞表達的影響

2.3 Elisa 法檢測血清中IFN-γ、TNF-α、IL-12、IL-10 的表達

在感染小鼠的血清中,IFN-γ、TNF-α、IL-12、IL-10 的表達表明從感染第15 天開始,感染胞內分枝桿菌小鼠的血清中含有更多的IFN-γ。30d 胞內分枝桿菌的IFN-γ 水平高于其他組(<0.001),45、60d 時IFN-γ 表達下降明顯。進一步分析顯示,TNF-α 和IL-12 的表達結果與IFN-γ 相似。此外,感染胞內分枝桿菌的小鼠中IL-10 高于BCG 組和空白對照組,特別是在30d 后IL-10 表達下降不明顯(<0.001)(如圖5)。

圖5 胞內分枝桿菌感染對小鼠IFN-γ、TNF-α、IL-12、IL-10 表達的影響

3 討論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研究者已經闡明對NTM 感染所激活的宿主免疫機制,但研究成果有限[11,12]。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調查NTM 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和宿主免疫機制,特別是CD4+T、CD8+T 細胞相關的免疫機制,CD4+T 細胞在感染過程中主要對機體進行免疫保護,并分泌保護細胞因子,而CD8+T 細胞在感染過程中主要起毒性殺傷及抑制作用。

通過菌體增殖實驗證實,胞內分枝桿菌與BCG 相比在肺部生長得更快,特別是15d 時數量較多,抗酸染色也觀察到感染小鼠肺內菌體。但數量不斷減少,在感染60d 時數量已經非常少。這可能與機體免疫機制及菌體毒力相關,有些菌體被排出體外,有些菌體存活下來,對機體造成損傷。

該項研究調查了宿主對胞內分枝桿菌感染的CD4+T、CD8+T 細胞相關的免疫機制。結果表明,在15d 后,肺部感染因胞內分枝桿菌誘導的CD4+T 細胞保護反應而減慢,并有高水平的TNF-α、IL-12 和IFN-γ 產生。但在30d 后,CD4+T反應隨著CD8+T 細胞反應的大量出現而下降。一些免疫抑制性細胞因子,如IL-10,隨著感染時間的延長表達量并沒有下降,IL-10 先前已被證實,在分枝桿菌感染期間對TNF-α 和IFN-γ 的產生有副作用[13];因此,我們觀察到從第30 天開始,TNF-α 和IFN-γ 的誘導率較低,這可能與高水平的IL-10 產物出現有關。而BCG 組在感染全過程都以CD4+T 細胞反應為主,同時抑制CD8+T 細胞反應,并且相應細胞因子的表達也是這個趨勢。說明在不同菌體感染機體過程中,CD4+T 細胞及CD8+T 細胞相應的免疫作用也不同,這也能與菌體毒力等因素有關。這些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們對NTM 的深入理解,為治療NTM 感染提供堅實的實驗室基礎。

猜你喜歡
菌體細胞因子菌株
L-賴氨酸全營養流加發酵工藝的研究
梨廢渣發酵生產菌體蛋白的研究
菌體蛋白精養花鰱高產技術探析
植物根際促生菌Bacillus mycoides Gnyt1菌株生物學特性比較研究
成人HPS臨床特征及多種細胞因子水平與預后的相關性
菌株出馬讓畜禽污染物變廢為寶
抗GD2抗體聯合細胞因子在高危NB治療中的研究進展
自然發酵肉制品中乳酸菌的體外降膽固醇特性
英國紅松鼠攜帶麻風病菌株
細胞因子在慢性腎缺血與腎小管-間質纖維化過程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