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例不典型肝局灶性結節增生的影像學特點

2021-12-14 10:35王成劉承利孔亞林蒲猛何曉軍趙剛戴競耀
肝膽胰外科雜志 2021年11期
關鍵詞:包膜腺瘤瘢痕

王成,劉承利,孔亞林,蒲猛,何曉軍,趙剛,戴競耀

(空軍特色醫學中心 肝膽外科,北京 100142)

肝局灶性結節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一種肝臟良性病變,其本質是肝細胞在血管畸形基礎上的反應性增生。1958 年美國醫師Edmondson首次提出此概念,1976 年被國際肝膽研究協會所采納。FNH在肝良性占位中較為常見,國外文獻報道本病多見于中青年女性。一項跨度為7 年的回顧性研究(2012—2019 年)顯示:共2 632 例術前診斷為結腸癌肝轉移的患者接受肝部分切除術,其中24 例術后病理證實為FNH[1]。由此可見,部分FNH表現并不典型,不易與轉移癌鑒別;另外,部分醫師對該病認識不夠。FNH典型病例多在門診確診,多數不需要住院治療,僅需隨訪觀察。不典型FNH病例需住院診治,這部分患者雖然數量不多,但容易被誤診為肝癌或肝腺瘤等疾病[2]。FNH 的正確診斷有助于做出合適的臨床決策和避免不必要的肝切除術。隨著影像學診斷技術的進步,典型FNH診斷率不斷提高[3],然而不典型FNH往往與肝血管瘤、肝腺瘤、肝細胞癌等在影像學上表現相似,仍然較難鑒別。因穿刺病理學檢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FNH病例行穿刺病理學檢查后仍不能確診。作為外科醫師如何在術前結合各種檢查手段對這類不典型FNH在術前作出正確的“臨床診斷”是一個重要問題。本文通過回顧我單位近7 年的FNH患者的臨床和病理資料,篩選其中4例不典型FNH,分析不典型FNH的影像學表現及其組織病理學基礎,以提高對不典型FNH的診斷率,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空軍特色醫學中心住院診治的FNH患者,選擇影像學表現不典型且經病理學證實為FNH的患者,篩選有代表性的病例4例,其中,男1例、女3例,年齡26~53歲,平均(41.5±13.7)歲。瘤體長徑4.0~10.0 cm。瘤體在肝臟的位置:右前葉上段3例,左外葉1例,其中3例突出肝表面,1例位于肝包膜下。4例患者均無乙型、丙型肝炎及其他肝病病史,實驗室檢查未見異常。

1.2 方法

1.2.1 病理學檢查方法:3例為肝部分切除術后標本(其中1 例為上級醫院手術),1 例為術中肝穿刺活檢標本。所有標本均采用常規石蠟切片,行HE染色及免疫組織化學檢測。閱片及判讀均由病理科兩名副主任醫師及以上職稱的醫師完成。

1.2.2 CT檢查方法:檢查前患者禁食8~12 h,前1 d完善碘試驗知情同意書,必要時行碘試驗。檢查當日晨禁食禁水。先行上腹部CT平掃,再用高壓注射器向靜脈內注入造影劑。增強掃描層厚3 mm,注入造影劑后20~25 s動脈期掃描,65~70 s門脈期掃描,4~5 min后延遲期掃描。

1.2.3 MRI檢查方法:檢查前患者禁食8~12 h,采用1.5T MRI(Siemens Avanto,八通道腹部相控陣線圈),上腹部平掃+增強三期掃描。增強掃描時靜脈團注釓噴酸葡甲胺鹽,劑量按0.05 mmol/kg體重計算。

2 結果

4 例病理診斷為FNH患者均有不典型的影像學表現,包括:無纖維瘢痕、無外生趨勢、出現包膜、內部血管不明顯、超聲為中強回聲、周邊可見靜脈包繞等。4例患者病例特點分述如下:

病例1,男性,34歲,肝右前葉上段腫物,大小4.9 cm×4.5 cm。病理:肝細胞結節狀增生,其內可見條索狀纖維分隔,假包膜形成,部分呈腺瘤樣改變,伴肝細胞氣球樣變,脂肪組織增生,匯管區炎細胞浸潤,考慮局灶結節性增生(結節性增生及腺瘤樣混合型)。不典型影像學表現(圖1):無中央瘢痕,可見強化的假包膜,動脈期強化不均勻,靜脈早期顯示不明顯;肝動脈造影可見血管均勻分布,無粗大血管于中央穿行。

圖1 肝右前葉FNH(混合型)的MRI增強掃描及肝動脈造影顯像

病例2,女性,24歲,肝右葉包膜下腫物,大小10.0 cm×8.0 cm。初步診斷為FNH,3周后于解放軍總醫院行腹腔鏡下肝病損切除術,術后病理:位于肝V、VIII段肝病損組織為肝組織結節狀增生,匯管區纖維組織增生伴炎細胞浸潤,可見后壁血管及纖維分隔,考慮FNH,大小11.0 cm×6.5 cm×6.0 cm。免疫組化:CK18(+)、CD34(血管+)、CD10(+)、GPC3(-)、CK19(膽管+)、AFP(-)。不典型影像學表現(圖2):瘤體內部無明顯動脈穿行,瘤體周邊可見較多的迂曲血管包繞;瘤體雖很大,但瘤體周邊肝包膜平整,無外生性生長特點。另外,MRI的彌散加權序列顯示彌散受限。

圖2 肝右前葉包膜下巨大FNH的CT增強掃描

病例3,女性,53歲,肝右前葉上段突出肝輪廓外腫物,大小7.8 cm×6.7 cm。因CT、MRI影像檢查不能確診,遂行肝穿刺活檢,病理:肝細胞水腫變性,肝血竇擴張伴淤血。部分肝細胞索輕度增生,匯管區減少,考慮局灶性結節增生。免疫組化:CD34(+)、AFP(-)。不典型影像學表現(圖3):CT動脈期強化不均勻、強化程度較低,靜脈期等密度,表現為“快進快出”,周邊有靜脈血管包繞,無中央瘢痕。

圖3 肝右葉突出肝表面的FNH的CT增強顯像

病例4,女性,53歲,肝左外葉突出肝輪廓腫塊,大小4.0 cm×3.8 cm。肝部分切除術后病理提示:肝細胞脂肪變性,膽汁淤積,局灶纖維血管增生,考慮FNH。免疫組化:CK7(散在+)、Hepatocyte(+)、AFP(-)、Ki-67(<1%+)、P53(-)、CD34(+)。不典型影像學表現(圖4):超聲提示病灶內血流信號不豐富,CT平掃密度不均勻,動脈期強化不明顯,靜脈期可見結節樣強化,無中央瘢痕。

圖4 肝左葉突出肝表面FNH的CT增強顯像

3 討論

FNH的超聲檢查多表現為低回聲,也有高回聲[4],超聲造影檢查典型征象包括泉涌征、輪輻征、中央瘢痕,泉涌征對于<3 cm病灶更具診斷價值,而中央瘢痕對于>5 cm病灶更具診斷價值[5]。CT平掃呈低密度或等密度,1/3病例可有更低密度的中央星狀瘢痕。增強CT可見“快進慢出”的特點[6],動脈早期病灶除瘢痕組織外快速明顯強化,門脈期及延遲期緩慢減退,中央瘢痕延遲強化。與CT相比,MRI診斷的準確度、特異度更高[7]。T1WI呈等或低信號,T2WI呈等或稍高信號,瘢痕發現率比CT高,約50%~60%。動脈期病灶呈顯著強化,門脈期呈略高信號,延遲期呈等信號;中央瘢痕延遲強化并超過病灶實質[8]。20% FNH為非典型性病例[6],這部分病例以多發小結節居多,而本文所述的單發非典型FNH較少見?,F結合FNH的病理學特點分析4例不典型FNH的影像學表現。

3.1 FNH內部及周圍血管

FNH的發生是肝組織對局部血供異常的一種反應。典型FNH組織中動脈血供豐富,CT及MRI增強掃描動脈期病灶明顯強化[9],而且病灶內部可見明顯且較單一的供血動脈。供血動脈、炎癥細胞及增生組織是“快進”強化方式的病理學基礎;FNH缺乏正常中心靜脈和門靜脈[10],這是“慢出”的病理學基礎。FNH的動脈造影顯示有從中央向四周放射狀擴散的“離心性”血管影,呈高速低阻型。與此不同的是:肝腺瘤由被膜下小動脈供血,為“向心性”血流,且在超聲造影時較FNH流速慢;肝癌的動脈造影呈外周向中央的“手抱球”狀,且血管多迂曲變形;肝血管瘤為較慢的向心性強化;富血供的肝轉移瘤動脈期周邊呈環狀強化。本文所見不典型性血管:病例1 的病灶在CT靜脈期顯示不明顯,強化較動脈期明顯減輕,沒有表現為“慢出”,而呈“快進快出”,為不典型強化表現。在血管造影中可見動脈呈“鳥巢”狀,不像典型FNH有較粗大的動脈血管影,供血動脈不單一,以周邊供血為主;病灶邊緣可見包膜強化。出現以上征象的原因是該例為腺瘤及FNH混合型,含腺瘤成分且質地不均勻。病例2、3均有周圍迂曲靜脈血管繞行,此特點在FNH中少見,考慮與FNH瘤體較大、生長速度較快,對周圍靜脈有推擠作用有關。病例3 表現為動脈期強化不均勻、強化程度較低,靜脈期等密度,也表現為“快進快出”,即靜脈期消退速度較典型FNH快,不易與“肝細胞癌”鑒別。因外院MRI增強亦不能排除肝癌,遂行穿刺活檢術。病例4超聲提示病灶內血流信號不豐富,CT動脈期強化不明顯,動脈分支包繞病灶,此種瘤體周圍環繞肝動脈的FNH少見,考慮血管包繞與腫瘤發生于動脈血管分叉處及瘤體體積不大有關,強化較弱與病灶的中心部位血供不豐富有關。靜脈期可見結節樣強化,考慮與回流靜脈受擠壓導致出肝血流受阻相關,不易與血管瘤鑒別??紤]到CT下強化不典型,很可能MRI增強檢查時強化亦不典型。結合患者手術意愿較強,考慮病灶位于左外葉,手術難度相對較小,遂未行MRI增強檢查就行手術治療。單從CT影像學上分析,該病例具有一定的不典型性,值得外科醫師及影像科醫師關注。

3.2 中央瘢痕

FNH的“中心瘢痕”非真瘢痕,僅是供血動脈周圍的炎癥組織,罕見鈣化,無中央靜脈,在MRI T2WI為相對高信號,而真性瘢痕在T2WI為低信號。增強掃描動、靜脈期“中心瘢痕”無強化,因其為炎癥組織,無中央靜脈,故只在延遲期強化。而纖維板層肝癌的中央纖維瘢痕在掃描各期均無強化,MRI T1WI、T2WI均為低信號。

FNH中央瘢痕罕見鈣化的特點有別于血管瘤、肝腺瘤及纖維板層肝癌的鈣化。無中央放射狀瘢痕的不典型FNH多為小結節型多發病灶[11],一般無中央供血動脈。病例1、3、4均無中央瘢痕,這種情況說明不僅是小結節型FNH無中央瘢痕,較大結節型FNH也可以沒有中央瘢痕。

3.3 包膜

FNH質地均勻,血供豐富,少有壞死,無鈣化。因FNH瘤體生長為反應性增生及炎癥,??赏怀龈伪砻婧蟪释馍陨L。FNH與周圍肝組織成分相同,絕大多數無纖維包膜[12]。雖無包膜,但因FNH動脈供血區獨立,故CT動脈期FNH結節與周圍肝組織之間分界清楚,如病例2。然而,病例1可見明顯包膜,分析發現該病灶無中央瘢痕而有“包膜”,這不是體積較大的FNH的典型特征,考慮此種不典型表現與腫塊中含有腺瘤成分有關。另外,FNH壓迫周圍肝實質后發生炎性反應或周圍血管受推擠,表現為假包膜,此種“包膜”在CT掃描時可為較低密度,MRI T2WI為高信號,并延遲強化。

3.4 FNH的MRI彌散成像

彌散成像可區分正常和異常組織。肝癌、血管瘤均存在明顯的水分子擴散運動受限,彌散成像表現為高信號,而FNH本身是一種炎癥,所以彌散成像信號較肝癌、肝腺瘤及血管瘤低。惡性病變的表觀擴散系數(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明顯低于周圍肝組織,而良性病變(尤其是血管瘤和囊腫)的ADC值高于周圍正常肝組織,因FNH近似于正常肝組織,所以ADC值介于良性和惡性病變之間。本文中病例1 彌散受限應該是受到肝腺瘤成分的干擾。另外,有研究顯示高達20%FNH合并肝血管瘤,此時彌散成像有助于診斷。

3.5 FNH的發生部位

FNH組織中門靜脈血流減少、缺乏中心靜脈,病灶內血液引流至周圍正常肝組織的肝血竇。這種靜脈較少的供血區多位于肝臟周邊區域,故FNH發生于近肝包膜區的概率高,多數突出肝包膜,本文中4例病灶均在肝邊緣。另外,病例2病灶盡管瘤體較大、大部分緊貼肝包膜生長,但病灶沒有像大多數FNH那樣呈外生性生長,突出肝包膜,而是表現為肝包膜光滑、弧度自然,此特點可能干擾診斷,所以該病例可提示肝臟外科醫師及影像科醫師FNH可表現為“無外生趨勢”。

3.6 FNH的組織成分

FNH非腫瘤性增生,多含有小膽管。FNH在組織病理學上可分為3 種亞型:毛細血管擴張型,伴肝細胞不典型增生型,FNH及腺瘤混合型。如病理學檢查沒有發現腫瘤新生物且含有小膽管往往提示FNH。如FNH不易與肝腺瘤鑒別,應考慮兩者的混合型。因普美顯MRI可顯示FNH組織來源為肝組織[13],可區別于血管瘤、肝腺瘤、肝癌等。FNH和肝腺瘤都可能表現為釓塞酸二鈉MRI的肝膽期增強,從而限制了其特異性。不過,具有低信號或高信號中央核心的外周環狀增強對于FNH診斷具有高度特異性[14]。因FNH為多克隆起源,基因檢測對病理結果不明確病例的判定有所幫助。

3.7 FNH的自然病程

因FNH是非進展性腫瘤,不發生惡性轉化,僅少數會出現臨床可監測的增大。

FNH病變有可逆性,部分病例會出現病變減小,甚至消失。FNH可以呈現逐漸縮小的動態變化,此現象在其它肝腫瘤中罕見,具有特征性,對可疑FNH患者的病史追溯和臨床觀察尤為重要。

大多數FNH結節無伴隨癥狀且穩定,傾向保守治療,對于可疑FNH有必要明確診斷。2014年美國胃腸病學院關于FNH診治的循證醫學指南意見:對于在影像學上難于區分的病灶,尤其是與肝細胞腺瘤難以鑒別時,需要行肝穿刺活檢。2016 年歐洲肝病協會臨床實踐指南意見:對于可疑FNH首選MRI增強檢查,如仍不能確診,對于3 cm以下的FNH可行超聲造影,對于3 cm以上的和超聲造影仍不能確診的3 cm以下的FNH可行肝穿刺活檢術。如活檢病理沒有確切結論,可請肝良性腫瘤MDT會診。國內已有一項回顧性研究報道[15]:結合病例資料的綜合臨床診斷,其臨床確診斷率高達93.24%。

綜上所述,不典型FNH的影像學特點多樣性與病灶的組織病理學類型有關,根據不典型FNH影像學表現,需要結合多種檢查方法綜合分析,有助于明確診斷和鑒別診斷。

猜你喜歡
包膜腺瘤瘢痕
乳房假體包膜攣縮發生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的研究進展▲
假包膜外切除術治療無功能型垂體腺瘤的療效
手指瘢痕攣縮治療的再認識
垂體腺瘤假包膜的研究進展
瘢痕也可能會癌變
超聲檢查在甲狀腺腺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探析
足部小汗腺汗管纖維腺瘤1例并文獻復習
手術聯合CO2點陣激光、硅膠瘢痕貼治療增生性瘢痕的療效觀察
甲狀腺腺瘤的類型有哪些?
乳腺纖維腺瘤的那些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