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扶貧背景下“紅色+”多元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初探
——基于對湘西永順縣的調查

2021-12-16 07:09紀毓悅
山西農經 2021年9期
關鍵詞:文化產業紅色文化

□紀毓悅

(湘潭大學外國語學院 湖南 湘潭 411105)

1 研究目的

截至2021 年1 月,中國知網中關于紅色文化主題的國內外文獻共有16 531 篇,根據發表年度趨勢圖可以看出,社會對紅色文化的關注度不斷增加,從最初1 年發表1 篇文章發展到如今僅1 年時間發表3 415 篇文章,但其中大部分是基于常態化社會發展形勢下,對紅色文化的傳承、弘揚及其育人效能展開的研究。

此次研究則以精準扶貧為背景,結合當下發展情況,因地制宜、因時而異探索以紅色文化為核心,推動多邊文化產業共同發展的新型多元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提出了此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旨在轉變鄉村發展思路,充分挖掘當地文化的隱性價值,為永順縣的經濟發展建言獻策,也為其他環境條件相似地區的發展提供新思路與新方向,推動更多地區由“精準扶貧”走向“切實脫貧”,通過“對癥下藥”的方式實現“藥到病除”的效果。

2 研究背景

2020 年政府工作報告著重強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繼續推進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力讓脫貧群眾邁向富裕[1]。

2020 年為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阻礙了各地的經濟發展。永順縣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地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與民族特色文化資源,在特殊背景下,更應充分利用好當地的資源優勢,化危機為轉機,致力于發展區域特色,實現脫貧致富。

黨的十五大報告強調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全黨必須從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和民族振興的高度,充分認識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文化建設[2]。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掀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3]。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4]??梢?,文化發展是黨和國家長久以來持續關注和討論的話題,文化的發展對民族復興與國家繁榮具有強有力的推動作用,文化產業發展也必將成為新時代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5]。紅色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是體現著國民精神的文化,以紅色文化為核心的文化產業具有相當大的競爭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高度重視紅色傳統、紅色基因、紅色精神的繼承與弘揚。近年來,各高校積極響應時代號召,紛紛出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舉措,倡導革新教育方式,以紅色文化為特色,使思想政治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鼓勵大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紅色基地,學知識、悟精神、促發展。因此,應深入探尋永順縣獨有的文化資源,助力當地文化產業發展,使當地實現全面脫貧不返貧,同時大力宣傳并弘揚愛國主義情懷。

3 永順縣多元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 文化產業發展模式較分散,產業體系不完備

近年來,永順縣致力于完善紅色文化體系,不斷修繕革命根據地舊址,建設根據地紀念館,創建首個紅色文化主題館,依托已有教育基地與辦學經驗,著力打造“紅色課堂”,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同時,有關部門十分關注民族文化的發展與傳承,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但其發展模式仍然存在問題,并未形成一定的規模與體系。

不同類型的文化產業之間缺乏聯系,多數居民仍沿用從前的生活方式,缺少聯合創新創業帶富意識,無法對文化產業的發展形成整體的認識,陳舊的思想觀念導致對改革創新存在畏懼感,容易造成民眾參與度低、參與難度大的現象,導致豐富的紅色文化與民族特色文化資源得不到有機融合,產業發展規模受到限制。

3.2 文化產業宣傳方式缺少創新,品牌知名度不高

近幾年,永順縣積極打造以“塔臥精神”為核心的紅色文化旅游,致力于發展紅色文旅業。當地各學校也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向學生傳授紅色文化知識,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

但從整體來看,這些文化只集中于本土,并沒有在大眾視野中進行廣泛宣傳,同時宣傳手段也缺乏多樣性與針對性,導致產業影響力與知名度并不高,以至于當下還有很多人不了解永順縣歷史悠久且內涵豐富的紅色文化與民族特色文化,“紅色+”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受到阻礙。

3.3 鄉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尚待完善,區位優勢利用不充分

2010 年,永順縣的毛壩、萬坪、砂壩、塔臥、首車等10 多個鄉鎮已建有莓茶基地,面積約666.67 hm2。經過10 年的發展,莓茶的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產量逐年增加,但仍有部分村鎮交通設施尚待完善,內外溝通交流依舊存在阻礙,導致莓茶產品產業鏈無法進一步延長,資源價值得不到充分挖掘。

雙鳳村作為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土家族民俗文化村之一,其語言、習俗、建筑、民間文化等均具有鮮明的土家族特點,有中國“土家第一村”的美譽,是擺手舞和毛古斯舞之鄉。但因交通不便,雙鳳村仍隱蔽在大山深處,其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被長久隱藏在大山之中得不到充分的開發與利用。因此,即便當地的塔臥鎮有豐富的紅色資源,有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已納入全國百個紅色旅游景點和全國30 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一,交通設施相對較好,但其他鄉村交通設施不完善仍然影響著永順縣的聯動發展,阻礙了永順縣與周邊發達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導致其本身的資源與區位優勢無法發揮最大的作用,出現了“手中有資源,現實沒發展”的現象。

3.4 青年人才供給不足,技術支持與文化傳承存在危機

近年來,求職者從“80 后”“90 后”轉至“00 后”,這一代勞動者充滿青春和活力,思維活躍且自主意識強,他們在職業選擇上更加傾向于自己感興趣的行業,更期待有激情和能展示自身能力的地方。因此,這一代勞動者在選擇工作區域時,更傾向于創新活力較強、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或明星旅游城市,如上海、杭州、蘇州等[6]。

青年人才留在大城市就業安家已逐漸成為常態,永順縣雖然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與民族特色文化資源,但是當地青年人才供給不足,在技術與管理上仍有很大缺口,同時越來越多從鄉村走出來的年輕人對自己家鄉的特色文化逐漸淡之遠之,出現了當下文化產業的低速發展,未來無人傳承的現象,減緩了貧困鄉村發展的步伐。

4 發展建議

4.1 積極轉變產業發展觀念,推動多種文化產業融合發展

以塔臥鎮、芙蓉鎮等具有代表性、紅色資源豐富的地區為中心向外圍輻射,多方挖掘其他特色文化,引導紅色文化資源與當地民族舞蹈和語言以及茶文化等有機融合,在發展紅色文旅、紅色研學的同時,促進中國傳統茶文化、民族方言文化以及舞蹈文藝共同發展。

永順縣縣委、縣政府應當與當地文旅部門及農林部門積極溝通,在大力弘揚“塔臥精神”的同時,積極為當地莓茶產業發展開發新領域,引導莓茶農戶與藥物制造商、傳統茶藝課堂等加強聯系與合作,延長產業鏈,增加產業附加值,以謀求更廣闊的市場。積極探索當地苗族語言文化和以雙鳳村為代表的土家族特色語言、毛古斯舞以及擺手舞等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設置語料錄制研學與民族舞蹈教學等崗位,在增加就業的同時發展民族文化。領導部門要站在宏觀角度指導各類產業積極融合、互助發展。

4.2 創新宣傳思路,采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

發展“紅色+”發展模式的首要工作是擴大紅色文化的受眾面,強調以提高紅色文化知名度為引力,帶動多種文化產業共同發展。因此要以紅色文化的宣傳為主要抓手,采用針對性的方式,向不同年齡段的人群進行宣傳介紹。

對于青少年學生群體來說,網絡與學校是有效的宣傳渠道,因此要積極與學校和廣電媒體聯系,通過舉辦紅色文化進校園活動和拍攝相關紅色故事的綜藝或影視節目,使相關文化以更加直觀、新穎、有趣的方式走進青少年的視野。

其中,課堂活動與影視節目的內容一定要凸顯永順縣獨有的紅色文化內涵,文化內容要耐人深思且表達形式簡單易懂。

針對中老年人,有關部門應更加注重手機、電視以及廣播等媒介的發展,喚起中老年群體的回憶,引發其共鳴,進而使永順縣的紅色文化走向大眾,不斷提高其吸引力與市場競爭力[7]。

4.3 以完善交通設施為推力,促進產業內外交流與升級

區域經濟的發展刺激了交通需求的增長,而交通需求的增長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區域經濟和交通需求相互影響,應盡可能地使二者相互配合、協調發展[8]。

面對永順縣的現狀,當地交通部門應當積極與各村鎮政府聯合起來,徹底清查各地區內部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情況,合理安排施工,改善當下阻礙經濟發展的交通問題,通過網絡方式實現“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將手中的資源送出大山,走進大眾視野,這樣有利于不斷引進先進技術、機械以及人才資源,使當地的文化產業和經濟結構不斷更新升級,實現蓬勃發展[9-11]。

同時,永順縣地處四川、貴州、張家界、長沙與湘潭的中心位置,這些省、市各具發展優勢與地域特色,均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有了便利的交通后,應實行對口交流、聯合發展,有利于各地紅色文化、自然風光以及民族特色文化得到充分有效的開發與利用??梢园l揮地緣優勢,加強與周邊地區的聯系與合作,加快產業發展進程,形成區域聯合發展模式[12-15]。

4.4 建立健全人才供給機制,助力鄉村發展

首先,永順縣政府人力資源部門應當盡快更新人才聘用政策,完善當地人才培養與聘用機制,根據實際情況推動產業升級并設置合理的就業崗位,提供公平的就業機會,同時提升薪資水平與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因為薪資水平與社會保障制度是對外吸引人才與對內留住人才的重要指標[16-18]。

其次,當地應當加強對員工的再教育,使其對所在崗位的工作更加熟悉,進而將自己手中的技術更好地與工作相融合,使人才快速成長與發展。

再次,應在當地積極創辦紅色文化與民族文藝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為當地青年人提供系統學習家鄉民族文化的機會與場所,有利于當地文化傳承與發展,同時應與合適的高校建立聯系,做好對口支援工作,既為高校畢業生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又滿足永順縣引進高質量人才的需求。

最后,永順縣要加強自身建設,打破原有的“普通山村”形象,使人才看到當地更有發展潛力的一面,這樣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5 結束語

針對永順縣的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創新融合發展是關鍵。當下正處于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階段與鞏固精準扶貧與全面脫貧階段,當地政府應當加強發揮宏觀指導作用,做好各村鎮發展的“大家長”,致力于將危機變成本地區經濟發展的轉機,充分利用好互聯網渠道,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發展路線,將當地豐富的資源與地緣優勢充分利用起來,進而推動永順縣文化產業發展,經濟蓬勃發展,真正實現全面脫貧和長久脫貧。

猜你喜歡
文化產業紅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紅色是什么
傳承晉繡技藝 做大文化產業
紅色在哪里?
誰遠誰近?
追憶紅色浪漫
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幾點探討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