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漾濞縣玉米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

2021-12-23 00:47張守標
現代科教論叢 2021年24期
關鍵詞:高產技術玉米種植病蟲害防治

張守標

摘要:在玉米種植過程中,不僅要做好種植前期的各方面調研和分析,因地制宜做好選地整地和選種播種工作,在玉米生長的各關鍵生育期,注意科學管控水肥,還要根據當地病蟲害發生特點,提前做好病蟲害防治方案,以遏制病蟲害。

關鍵詞:玉米種植;高產技術;病蟲害防治

引言

玉米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是農業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不僅可以供人使用,同時也是重要的牲畜飼料來源。為了保證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必須加大對玉米高效種植技術的研究,并且做好玉米栽培中的病蟲害防控。

1種植地塊選擇與整地

玉米的生長雖然對地塊要求不高,但優良的土地條件和生長環境可以提高玉米產量。玉米種植時應選擇地勢平坦地塊,不可選擇低洼地區,低洼地塊容易積水,避免在玉米生長過程中發生內澇;選擇土層深厚結構良好即耕層疏松、表層細碎無犁底層、未施用過對玉米有害的長殘效農藥的地塊種植玉米,能有效的提高玉米產量。

2選種播種

在選種前,要對該地區往年玉米種植時常見的病蟲害進行分析調查,掌握該地區玉米種植的環境與易感染病蟲害的類型,有針對性地選擇抗性良好的玉米品種,并提前做好防治方案,以有效避免病蟲害發生。此外,還要對種植地區降水量、平均氣溫、土壤肥力等條件進行測評。選種完成后,篩選出胚芽完整且飽滿的種子,通過浸泡藥劑或包衣技術來提高其抗病能力。播種時,要密切關注當地的溫度和降水情況,確保土壤墑情適合玉米發芽。

3及時間苗

玉米三葉期是間苗的最佳時期,此時的玉米分出多個葉片,在葉片相互競爭營養和水分的過程中,會對其枝干本身的生長造成影響,因此進行間苗能夠保證幼苗擁有更健康的生長狀態,間苗時要注意,根據特定區域合理控制間隔密度,這是一種提高產量的方式。幼苗密度超過一定數值會對正常生長造成影響,從而出現倒伏情況,為了避免對玉米產量造成限制,合理控制種植密度也是提高產量的有效方式,特定區間內要嚴格控制植株數目,以此達到增產增質的目的。

4肥料施加

要保證玉米種植的高產,就必須要結合長勢合理施加化學肥料,為玉米生長提供養分支持。在具體施肥中,主要是以氮肥為主,磷肥和鉀肥也有使用,而且還要根據生長情況適量添加微量元素,確保種植土壤理化性質良好,在施加方式上可以以緩控釋肥為主,這樣可以保證肥料有足夠的揮發時間,養分最大程度被吸收利用,根據玉米長勢情況,也要適當地添加硫酸銨,確保玉米養分均衡,后期階段做好相應的追肥工作。

5合理灌溉

玉米灌漿期是需水關鍵期,即要避免田間水分過大影響玉米生長勢,導致病蟲害多發;也要防止土壤含水量過低,影響玉米成熟。生產中,可以參考當地往年降雨量和雨季的特點,制定合理的灌溉計劃,并認真貫徹落實。

6病蟲害的防治

6.1玉米大斑病的防治

第一,癥狀。出現大斑病之后主要危害葉片部位,葉片會出現許多的灰色斑點,之后擴散還蔓延,導致玉米葉中間出現大面積斑點。在比較潮濕的環境下,大斑病可能出現發霉變質的癥狀,造成減產。第二,大斑病的防治。在種植之前做好地塊的清理工作,用深翻的方式消滅土壤中的蟲卵和病菌,減少患病的概率。在玉米生長的過程中,仔細的觀察玉米的葉片,一旦出現疑似病蟲害的葉片,要用藥治療,最大程度的減少大斑病所帶來損害。

6.2瘤黑粉病防治方法

玉米瘤黑粉病是在玉米生長過程中出現的病癥,之所以產生這種病變,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在施肥過程中對氮肥的施加比例過高,導致玉米相應組織軟化;第二,在冬季,特定環境中農作物生長存在相應的病菌,在第2年玉米種苗生長期間,病菌繁殖而出現病害問題;第三,已經出現的病菌沒有及時進行處理,無法根治,二次侵染是瘤黑粉病難以被完全根除的原因。具體的防治方法為,一旦出現瘤黑粉病要及時利用化學藥品進行防治,并進行土壤翻耕或多作物輪作的方式,進而降低瘤黑粉病的發病幾率。

6.3玉米紋枯病

該類病害在玉米生長的過程中經常出現,主要危害玉米的葉鞘部位,也會影響玉米的莖稈,玉米紋枯病的發病速度快,傳播能力強,發病之后可能迅速的傳播和蔓延,在大面積的玉米種植地區很容易出現。要做好紋枯病的防控工作,種植戶做好對玉米生長的觀察,一旦發現疑似病害,立即拔出病變植株,減少病害的傳播和蔓延。

6.4草地貪夜蛾防治技術

草地貪夜蛾危害面廣、食性雜,寄主植物達300多種,僅常見植物就有80多種,幾乎涵蓋所有農作物,漾濞縣境內主要危害玉米和水稻。當玉米被害株率或低齡幼蟲量達到防治指標時(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成株期防治指標分別為被害株率5%、20%和10%,對于世代重疊、危害持續時間長、需要多次施藥防治的田塊,也可采用百株蟲量10頭的指標),可選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乙基多殺菌素、氯蟲苯甲酰胺、四氯蟲酰胺、茚蟲威、虱螨脲、蟲螨腈等高效低風險農藥,注意重點噴灑心葉、雄穗或雌穗等關鍵部位。注重農藥的交替使用、輪換使用、安全使用,延緩抗藥性產生,提高防控效果。

6.5玉米螟防治技術

玉米螟俗稱鉆心蟲,是玉米上分布最廣,危害最嚴重的害蟲之一,主要以幼蟲危害玉米葉片、莖稈、果穗和雄穗,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前后,初孵幼蟲先取食嫩葉的葉肉,二齡幼蟲集中在心葉內為害,葉片被害后,展開的葉片上形成排列整齊的“一”字形孔洞,這是玉米螟最典型的危害癥狀,3~4齡幼蟲開始鉆蛀莖稈,被害后的莖稈組織遭受破壞,嚴重影響養分的輸送,使植株受損嚴重,當遭遇大風是,莖稈容易折斷。玉米螟發生期間,可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30~50毫升,對水45~50公斤,進行噴施心葉,在玉米抽穗期,也可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30~50毫升,稀釋后將藥液直接噴到穗基部,這樣有利于藥物沿玉米穗軸向上輸導,起到更好的高效安全防治效果。

結束語

玉米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做好高產種植技術管理,提高產量和品質意義重大。在高產種植技術實際應用中,務必要尊重地區實際,從多方面入手實現種植全過程的精細化、科學化管理,加強病蟲害防控,為玉米健康生長提供有利條件,實現高產高質。

參考文獻

[1]王偉偉.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探討[J].種子科技,2020,39(9):40-41.

[2]李之林.淺談高產玉米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家參謀,2020(8):40-41.

猜你喜歡
高產技術玉米種植病蟲害防治
玉米奪豐產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玉米的種植及田間管理技術
楊樹栽培高產技術及應用實踐研究
重慶玉米種植高產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